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席

(客家人習俗)

鎖定
安席是一個客家人習俗,宴會入座時敬酒、行禮,叫做“安席”。“安席”是客家地區恭請貴客入首席的最高禮遇。 [1] 
中文名
安席
含    義
敬酒、行禮
所屬民族
客家人

目錄

安席習俗內容

客家文化根在中原。客家地區的宴飲習俗尊崇古禮,始終按長幼有序、貴賤尊卑、親疏有別的禮儀安排賓客依次入席。古已有之的“安席”禮儀,就是以一種普及性的道德實踐活動,成就孝悌、尊賢、敬長養老的道德風尚,達到德治教化的目的。宴飲待客是聯絡感情、維繫親情、結交權貴的一種載體,也是一種文化。為了體現主人的熱情和涵養,辦一場體面的“宴飲”頗費一番工夫。

安席分類

客家待客有“席序”“坐序”兩種禮儀。古時的宴飲一般在家中廳堂或祠堂舉行。用於宴席的桌子是四方桌,可坐八個人,故稱“八仙桌”。如果是小範圍宴飲,一張桌子能容得下,便不存在“席序”,而只有“坐序”;如果請的客人兩桌以上,則既有“席序”禮儀,也有“坐序”禮儀。對此,王增能先生在《客家飲食文化》一書中有詳盡描述。

安席席序

顧名思義,“席序”指桌席的擺放順序,核心就是彰顯“尊貴”的桌席導向。古人在地理上以東為左,以西為右,並以左為尊。如果橫排兩席,則以左席為尊,右席為次。如何分清左右呢?約定俗成的規矩是面朝內大門,以左手為尊,右手為次。這種擺法,可以讓新進大門的客人第一眼就看到擺在廳堂或祠堂右邊的桌席以及桌席上圍坐的客人,以凸顯所請客人身份之尊。如果豎排兩桌,則以靠近廳堂內壁或祠堂神龕一桌為尊。如果擺三桌,則有一字形擺法,或品字形擺法,兩種擺法均以中間桌席為尊。如果是四桌,則以靠天井(大門)的兩桌之左席為尊,右席為次,靠近廳堂內壁或祠堂神龕左席、右席為再次之。五桌擺放以三桌為據,六桌擺放以四桌為據。由此類推。
到了現代,通常擺圓桌,圓桌擺法與方桌同。三桌多擺“品”字形,五桌多擺“田”字形,俗稱“花排”。

安席坐序

客家地區的宴飲(酒席),總伴隨時令節慶、迎神賽會、紅白喜事等而舉行。以婚喪喜慶為例,訂婚結婚、小兒彌月、升學高中、大廈喬遷、生日壽誕,都要宴請族親、外戚、朋友,藉此聯絡感情、互通信息、消弭誤解、攀附權貴。每一場不同主題的宴飲都有不同對象的尊者,比如訂婚宴以外戚(新娘方)為尊,結婚宴以舅公、母舅(男方稱謂)為尊,彌月宴以外戚(新婦父母、兄弟)為尊,喬遷宴以外戚(女主方)為尊,升學宴(破蒙宴)以老師為尊,壽誕宴以壽星為尊,迎神賽會以權貴為尊……所有尊者均坐首席桌之左位,稱“首席”。
“首席”入席,要三番五次恭請。鄉飲是客家地區較為普通的宴席,指酒禮,古代嘉禮之一。《禮記·鄉飲》“主人拜迎賓於庠門之外,入,三揖而後至階,三讓而後升,所以致尊讓也。盥洗,揚觶,所以致潔也。”意思是主人在鄉學門外拜迎賓客,賓客進門之後,作揖三次然後到階下,彼此推讓三次然後升階,這樣做都是為了表示尊敬謙讓的意思。洗手洗杯,然後舉杯飲酒,這是為了表示清潔。鄉間宴飲始終傳遞彼此尊重、謙讓、潔淨、恭敬的態度。
由鄉飲酒禮推衍客家地區的宴飲禮儀。“首席”入席時,為體現主人的謙敬、真誠,通常會聘請族中年高德昭而明事理的族長或司儀“安席”。“安席”是客家地區恭請貴客入首席的最高禮遇。程式如下:司儀含胸站在“首席”一側(過道),面帶微笑,先向客人作揖,客人作揖回禮;司儀雙手捧起客人即將享用的酒杯至額前,目光與客人對視,客人作揖回禮,司儀將酒杯放回原位;司儀再雙手捧起湯勺(筷子)至額前,又雙手捧起瓷碗至額前,再雙手捧起湯匙至額前,每拿起一樣餐具時,司儀的目光均與客人對視,客人均一一作揖回禮後,司儀將餐具放回原位。展示完所有使用的餐具後,司儀則俯身用盤在肩上的手帕(毛巾)為客人即將坐定的凳子象徵性地擦拭一下,轉身,恭敬地向客人作邀請“入席”的手勢。客人便在眾人的注視的眼神中緩步登堂入席。
“首席”坐定,司儀便按其餘客人的親疏遠近和身份尊卑依次“安席”,程式如上。安席畢,其餘客人隨便找空位入席。“首席”尚未坐定,其他客人不能入席。

安席注意

需要説明的是,客家地區的“坐序”編排並非千篇一律,箇中也有差異。如前所述,並排擺放的桌席分主席、次席,左席為大,右席次之。有的地方以左席中的左位為尊,右位為次;有的地方則以左席的右位為大,次席的左席次之,左席的左位為再次之,右席的右邊又次之,真可謂“百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風”。
不管以何種方式認知、傳承的“席序”和“坐序”,都説明客家文化千百年不變的古風。 [1] 

安席婚俗

客家人嫁女兒,都有送嫁的習俗。在送嫁的人中,最重要的是送嫁舅,也就是新娘的弟弟(一般是最小的弟弟),這是必不可少的人物。如果沒有親弟弟,就要請與自己最親的堂弟去。送嫁舅的任務是給姐姐拿錢袋子(過去是抱錢箱子)。
新娘在出嫁前要向父母及親戚朋友哭嫁,哭嫁所得的錢就放在這個錢袋子裏。按照客家人的規定,新娘出嫁時身上是不允許帶着孃家的錢出門的,於是只能讓送嫁的弟弟拿着錢袋子。送嫁舅是嘉賓中的嘉賓,貴客中的貴客。新郎要對他特別敬重和熱情周到地服侍,不敢有任何的怠慢。
送嫁舅不會同時和姐姐進男方家的門,新郎新娘拜完天地後,新郎家要吹吹打打去門外迎接送嫁舅,同時還要給送嫁舅一個大紅包。有的送嫁舅比較調皮或是想多撈幾個紅包,總要在外面磨磨蹭蹭捱上很長一段時間。
送嫁舅進門後,新郎家要立即端上一碗滿碗給他吃。此外,新郎要想拿到錢袋子,又要包上幾個紅包。開席的時候,男方家要進行安席的禮節,毫無疑問,送嫁舅不論年齡大小,是要坐上席的。安席也要吹吹打打,放鞭炮,有的送嫁舅在這時會躲藏起來,新郎左找右找找到後,又要包紅包他才會入席。
鬧洞房的時候,送嫁舅一般會陪伴在姐姐的身旁。等夜深人靜鬧洞房的人散去後,有的送嫁舅特別是年幼的送嫁舅會賴在那裏,不肯離開,説要同姐姐睡。這時新郎又要費一番心思,採取軟硬兼施,用紅包引誘等辦法,把送嫁舅哄走。此時,不管新郎和男方家人的性子多麼急,脾氣多麼躁,都會忍耐着。充分表現出江西人在對待舅方的態度上絲毫不敢含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