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審琦

鎖定
安審琦(897年-959年2月17日 [1]  ),字國瑞,沙陀族。五代時後唐後周名將。後唐振武軍節度使安金全之子。
安審琦出身世代邊將之家,生性驍果,自幼便以良家子侍奉後唐莊宗李存勖,曾參與攻討兩川之戰。後唐末帝時隨太原副招討使楊光遠投降契丹。後晉建立後,歷任天平節度使、晉昌節度使、河中節度使、泰寧節度使、忠武節度使等職,領兵抗擊契丹入侵,於榆林店力救被圍的大將皇甫遇慕容彥超後漢時期,出任山南東道節度使,又擊敗入侵的南平水軍。鎮襄州十餘年,威而有恩,為百姓所愛戴。累官至平盧節度使、守太師中書令,封陳王。
顯德六年(959年),安審琦為僕人所殺害,年六十三。獲贈尚書令、齊王,諡號“恭惠” [2] 
本    名
安審琦
國瑞
所處時代
唐末五代
民族族羣
沙陀族
出生日期
897年
逝世日期
959年2月17日
主要作品
《請射莊宅奏》
主要成就
屢戰契丹,驅逐南平
官    職
平盧軍節度使、守太師兼中書令
爵    位
陳王→齊王(贈)
追    贈
尚書令
諡    號
恭惠

安審琦人物生平

安審琦驍果善戰

安審琦為代北沙陀族的後裔。其祖父安山盛,唐末時曾任朔州牢城都校;父親安金全,在後唐明宗時官至安北都護、振武軍節度使。安審琦生性驍勇果敢,擅長騎射。幼時便以良家子身份侍奉後唐莊宗李存勖,任義直軍使,升任義直軍指揮使。 [3] 
天成元年(926年),後唐明宗李嗣源任命其子李從珂後唐末帝)為河中節度使。李從珂奏請安審琦任河中牙兵都校,不久後,入朝為歸化指揮使。 [4] 
長興元年(930年)九月,李嗣源派兵入蜀攻討兩川叛軍,安審琦也參與此役,充任行營馬軍都指揮使。次年,後唐軍北歸,安審琦被改授為龍武右廂都校,領富州刺史。 [5] 

安審琦開晉建勳

清泰三年(936年),安審琦改任捧聖指揮使,領順化軍節度使。同年出鎮邢州,為邢州節度使兼北面行營排軍陣使,隨太原四面都招討使張敬達圍攻叛亂的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九月,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起兵救援石敬瑭,張敬達兵敗,退保晉安寨(今山西省晉陽城南),拒不降敵。被圍數月後,後唐軍兵糧將盡,幾次突圍也都未獲成功,安審琦與副招討使楊光遠勸説張敬達向契丹投降,張敬達嚴詞拒絕。楊光遠向安審琦使眼色,要他殺害張敬達,安審琦不忍下手。閏十一月初九清晨,楊光遠趁擁護張敬達的大將高行周符彥卿尚未到達,在集會上襲殺張敬達,率領諸將向契丹投降,安審琦也隨其出降。 [6]  [7] 
同年,石敬瑭稱帝,建立後晉,他即後晉高祖。安審琦被任命為檢校太傅、同平章事,充任天平軍節度使兼侍衞馬步軍都指揮使,後因母親去世而離職服喪天福二年(937年)六月,石敬瑭下詔起復安審琦任原職。 [8-9] 
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遣使就地加授安審琦為檢校太尉。十月,朝廷升雍京(今陝西西安)為晉昌軍,以安審琦為晉昌軍節度使、行(代任京兆尹 [10-11] 
天福七年(942年)三月,安審琦移鎮河中,任河中節度使 [12]  六月,移任泰寧軍節度使據《舊五代史·晉高祖紀》記載,安審琦在鎮泰寧軍前還曾任忠武軍節度使,無他書佐證,暫置於此)。同月,後晉出帝石重貴嗣位,加安審琦為檢校太師。 [13-14]  後又再任河中節度使。 [15] 
開運元年(944年)八月,石重貴因契丹南侵,分命十五位大將率軍抵禦,其中安審琦任北面行營馬軍左右廂都指揮使。 [16-17]  閏十二月,契丹全軍入侵,包圍恆州,前鋒已至邢州,河北各州告急。石重貴命安審琦與天平軍節度使張從恩、鄴都留守馬全節率諸道兵屯駐邢州,武寧軍節度使趙在禮駐軍鄴都,以作防備。旋即奉詔引退,撤至相州。 [18-19] 

安審琦揚威榆林店

開運二年(945年)正月,安審琦與張從恩、馬全節等行營軍數萬陳兵於相州以北的安陽河上。皇甫遇與濮州刺史慕容彥超領數千騎兵先行探視,在鄴縣漳水遭遇契丹騎兵數萬人,皇甫遇等且戰且卻。至榆林店時,契丹軍大部抵達,皇甫遇等佈陣死戰,自早殺至傍晚,形勢危急。天色將晚,安陽諸將正疑惑皇甫遇部為何還未回營,安審琦醒悟道:“皇甫太師(皇甫遇)的消息一無所獲,一定是被北虜(契丹)圍困了。”話未説完,果然有一位騎兵前來稟告皇甫遇等被圍的消息。安陽行營諸將聞訊後,都不敢救援,唯獨安審琦調集騎兵,準備出援,安陽首將張從恩勸道:“此言不足信。一定要説是北虜大軍前來,那即使是傾盡我全軍之力,恐怕也不足以抵擋,將軍一人前往又有什麼用處!”安審琦答道:“成敗與否,都是天命,萬一不勝,理當共同承受兵敗後果。假若北虜不繼續南來,白白失去了皇甫太師,我等有什麼臉面去見天子(石重貴)!”於是率鐵騎北渡安陽河,契丹軍望見沙塵突起,即刻撤軍。皇甫遇等賴以生還,與諸將返回相州。此戰之後,軍中都歎服道:“這三個人(指安審琦、皇甫遇、慕容彥超),都是猛將啊!” [17]  [20]  [21] 
二月,安審琦與永清軍節度使梁漢璋領兵北征。同月,被加拜為北面行營馬步軍都虞候 [22]  三月,安審琦同鎮寧軍節度使杜重威等領大軍趕赴定州,參與陽城之戰,大破契丹軍。 [23]  四月,石重貴嘉賞安審琦抵禦契丹的戰功,加授他侍中之職,移領忠武軍節度使。 [24-25] 
開運三年(946年)正月,安審琦調任泰寧軍節度使。 [25]  [26]  十月,石重貴授安審琦為左右廂都指揮使,隨北面行營招討使杜重威等領軍北伐契丹。 [27] 

安審琦擊卻南平

天福十二年(947年),契丹軍攻陷開封府,滅亡後晉。二月,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又在太原建立後漢政權,即後漢高祖,並於六月入主開封(今河南開封)。七月,劉知遠授安審琦為山南東道節度使中書令 [28-29]  同年,南平文獻王高從誨聽聞歸德軍節度使杜重威再度叛亂的消息,趁機派水師數千襲擊襄州,為安審琦所敗。 [30]  [31] 
乾祐元年(948年)三月,朝廷嘉賞前功,就地加安審琦為守(代任太保,其爵位由虢國公進封為齊國公。 [32]  次年十月,又加官守太傅 [31]  [33] 

安審琦國之元老

廣順元年(951年)正月,樞密使郭威建立後周,即後周太祖。安審琦旋即進封南陽王。 [34-35] 
顯德元年(954年)正月,安審琦進封陳王。 [36-37]  同年,後周世宗柴榮嗣位,再進安審琦為守太尉 [38-39] 
顯德三年(956年),安審琦拜章請求入朝覲見,柴榮優詔允准,為示恩寵,特授他為守太師,增加食邑至一萬五百户,實封食邑至二千三百户。 [40]  安審琦鎮守襄、沔地區近一紀一紀為十二年),“嚴而不殘,威而不暴”(嚴厲而不殘酷,威武而不兇橫),所以南方百姓甚為感懷他的恩德。 [41] 
顯德五年(958年)五月,安審琦改鎮青州,任平盧軍節度使。在前往鎮所之前,先入朝覲見。柴榮因安審琦是“國之元老”,對他頗為禮遇。柴榮還親自前往其府邸,以表尊崇。 [42-43] 

安審琦不幸遇弒

顯德六年正月七日(959年2月17日)夜間,安審琦在沉醉中被僕人安友進、安萬合殺害,享年六十三歲。世宗聞訊後大為震悼,為他輟朝三日,下詔追贈其為尚書令、齊王,諡號“恭惠”。 [2]  [1]  [44] 

安審琦主要成就

安審琦出身沙陀大族,自少驍果擅射。 [3]  後唐明宗時,參與攻討兩川之役。 [5]  後唐末帝時,隨太原四面都招討使張敬達圍攻叛亂的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後因糧盡而降,改仕後晉 [6]  後晉出帝開運元年(944年),奉命抵禦契丹南侵。次年,於榆林店力救被圍的大將皇甫遇等人。 [17]  後參與陽城之戰,大破契丹。 [23]  天福十二年(947年),南平水師數千襲擊襄州,為安審琦所敗。 [30]  [31]  他鎮山南東道十年,治政有方,為百姓所感戴 [41] 

安審琦個人作品

全唐文新編》收錄有安審琦文一篇:《請射莊宅奏》。 [45] 

安審琦人物評價

範質:嚴明無翳,寬簡自居,善知奇正之謀,備熟孤虛之法,首赴風雲之會,昔同帶礪之盟,累殿藩垣,常堅夾輔連帥之重,倚若長城。 [46-47] 《親征契丹命將制》
薛居正:審琦有分閫之勞,乏御家之道,峯摧玉折,蓋不幸也。 [48] 舊五代史
王夫之:夫契丹豈真不可敵而以鴻毛試爐火哉?……安審琦救皇甫遇、慕容彥超於榆林店而自驚以潰;陽城之戰,符彥卿一呼以起,傾國之眾,潰如山崩,棄其奚車,乘駝亟走。當是時也,中國之勢亦張矣;述律有蹉跌何及之懼,氣亦熸矣。 [49] 讀通鑑論

安審琦軼事典故

安審琦的僕人安友進與安審琦的一位愛妾私通長達數年,小妾常常擔心此事泄露,讓自己性命不保,於是與安友進計劃謀殺安審琦,安友進面有難色。小妾威脅他説:“你如果不做,我就先告發你私通之事。”安友進迫不得已,這才同意。顯德六年(959年)正月七日夜間,安審琦醉卧在帳中,小妾於是把安審琦所枕佩劍交予安友進,安友進猶豫驚恐,遲遲不敢下手,只得召來同黨安萬合,才殺死了安審琦。事後,為了滅口,他們誘殺安審琦帳下的幾位妓人。不過數日,安友進等人的奸計被揭發,參與謀殺的人都被安審琦之子安守忠活剮。 [1]  [50] 

安審琦親屬成員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家世
祖父
安山盛
唐末官至朔州牢城都校,後贈太傅
父親
後唐時官至安北都護、振武軍節度使,累贈太師
平輩
兄長
字明遠,後周時官至太子太師,封魯國公,卒贈侍中諡號“靜”。
——
妻子
曹氏
鉅鹿人,宋太祖開寶七年(974年)去世。
子輩
兒子
字信臣,北宋時官至知宋州,卒贈太尉
孫輩
孫子
安繼昌
北宋時曾任供備庫副使。
表格參考資料: [2]  [48]  [51] 

安審琦史料記載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三·(周書)列傳三》 [48] 
參考資料
  • 1.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三·(周書)列傳三》:六年正月七日夜,為其隸人安友進、安萬合所害,時年六十三。世宗聞之震悼,輟視朝三日,詔贈尚書令,追封齊王。
  • 2.    《大宋故齊王夫人曹氏墓誌銘》:夫人鉅鹿曹氏,周朝故平盧軍節度使、守太師兼中書令、陳王、贈尚書令、追封齊王、諡曰恭惠安公(安審琦)之夫人也。
  • 3.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三·(周書)列傳三》:安審琦,字國瑞,其先沙陀部人也。祖山盛,朔州牢城都校,贈太傅。父金全,安北都護、振武軍節度使,累贈太師,《唐書》有傳。審琦性驍果,善騎射,幼以良家子事莊宗為義直軍使,遷本軍指揮使。
  • 4.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三·(周書)列傳三》:天成初,唐末帝由潞邸出鎮河中,奏審琦為牙兵都校,未幾,入為歸化指揮使。
  • 5.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三·(周書)列傳三》:王師伐蜀,充行營馬軍都指揮使,及凱旋,改龍武右廂都校,領富州刺史。
  • 6.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三·(周書)列傳三》:清泰初,為捧聖指揮使,領順化軍節度使。其年鎮邢州,兼北面行營排軍陣使,從張敬達圍太原。及楊光遠舉晉安寨降於晉祖,審琦亦預焉。
  • 7.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八十·後晉紀一》:晉安寨被圍數月,高行周、符彥卿數引騎兵出戰,眾寡不敵,皆無功,芻糧俱竭,削柿淘糞以飼馬,馬相啖,尾鬣皆禿,死則將士分食之,援兵竟不至。張敬達性剛,時謂之“張生鐵”,楊光遠、安審琦勸敬達降於契丹,敬達曰:“吾受明宗及今上厚恩,為元帥而敗軍,其罪已大,況降敵乎!今援兵旦暮至,且當俟之。必若力盡勢窮,則諸軍斬我首,攜之出降,自求多福,未為晚也。”光遠目審琦欲殺敬達,審琦未忍。高行周知光遠欲圖敬達,常引壯騎尾而衞之,敬達不知其故,謂人曰:“行周每踵餘後,何意也?”行周乃不敢隨之。諸將每旦集於招討使營,甲子,高行周、符彥卿未至,光遠乘其無備,斬敬達首,帥諸將上表降於契丹。
  • 8.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三·(周書)列傳三》:晉祖踐阼,加檢校太傅、同平章事,充天平軍節度使兼侍衞馬步軍都指揮使,旋以母喪起復。
  • 9.    《舊五代史·卷七十六·(晉書)高祖紀二》:天福二年……六月……天平軍節度使安審琦起復舊任,翰林學士、禮部侍郎和凝改端明殿學士。
  • 10.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三·(周書)列傳三》:天福三年,就加檢校太尉,尋改晉昌軍節度使、京兆尹。
  • 11.    《舊五代史·卷七十七·(晉書)高祖紀三》:天福三年……十月……庚辰,御札曰:……其洛京改為西京;其雍京改為晉昌軍,留守改為節度觀察使,依舊為京兆府,列在七府之上;……戊子……以前天平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安審琦為晉昌軍節度使,行京兆尹。
  • 12.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三·(周書)列傳三》:七年,移鎮河中。
  • 13.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三·(周書)列傳三》:晉少帝嗣位,加檢校太師。
  • 14.    《舊五代史·卷八十·(晉書)高祖紀六》:天福七年……三月……乙亥,以晉昌軍節度使安審琦為河中節度使,以前亳州防禦使王令温為貝州節度使。……六月丁巳,以兗州節度使桑維翰為晉昌軍節度使,以前許州節度使安審琦為兗州節度使。乙丑,帝崩於保昌殿,壽五十一。遺制齊王重貴於柩前即皇帝位,喪紀並依舊制,山陵務從節儉,馬步諸軍優紀並從嗣君處分。
  • 15.    後晉出帝在開運元年(944年)的《親征契丹命將制》中稱安審琦為“河中護國軍節度管內觀察處置等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平章事”,而此時的前泰寧軍(兗州)節度使為安審信,或可説明安審琦在天福七年曆任河中節度使、忠武節度使、泰寧軍節度使後,至開運元年期間,曾再次改任河中節度使一職。
  • 16.    《舊五代史·卷八十三·(晉書)少帝紀三》:開運元年……八月辛丑,命十五將以御契丹,北京留守劉知遠充北面行營都統,鎮州節度使杜威充北面行營都招討使,鄆州節度使張從恩充馬軍都監,西京留守景延廣充馬步軍都排陣使,徐州節度使趙在禮充馬步軍都虞候,晉州節度使安叔千充馬步軍左廂排陣使,前兗州節度使安審信充馬軍右廂排陣使,河中節度使安審琦充馬步軍都指揮使,河陽節度使符彥卿充馬軍左廂都指揮使,滑州節度使皇甫遇充馬步軍右廂都指揮使,右神武統軍張彥澤充馬軍排陣使,滄州節度使王廷允充步軍左廂都指揮使,陝州節度使宋彥筠充步軍右廂都指揮使,前金州節度使田武充步軍左廂排陣使,左神武統軍潘環充步軍右廂排陣使。
  • 17.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三·(周書)列傳三》:開運末,朝廷以契丹入寇,以審琦為北面行營馬軍左右廂都指揮使,與諸將會兵於洺州。俄而敵騎大至,時皇甫遇、慕容彥超亦預其行,乃率所部兵與敵戰於安陽河上。時遇馬為流矢所中,勢已危蹙,諸將相顧,莫有敢救者。審琦謂首將張從恩曰:“皇甫遇等未至,必為敵騎所圍,若不急救,則為擒矣。”從恩曰:“敵勢甚盛,無以枝梧,將軍獨往何益?”審琦曰:“成敗命也,若不濟,與之俱死,假令失此二將,何面目以見天子!”遂率鐵騎北渡。敵見塵起,謂救兵至,乃引去。遂救遇與彥超而還。
  • 18.    《舊五代史·卷八十三·(晉書)少帝紀三》:開運元年……閏月……是月,契丹耶律德光與趙延壽領全軍入寇,圍恆州,分兵陷鼓城、藁城、元氏、高邑、昭慶、寧晉、蒲澤、欒城、柏鄉等縣,前鋒至邢州,河北諸州告急。詔張從恩、馬全節、安審琦率師屯邢州,趙在禮屯鄴都。
  • 19.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八十四·後晉紀五》:契丹復大舉入寇,盧龍節度使趙延壽引兵先進。契丹前鋒至邢州,順國節度使杜威遣使間道告急。帝欲自將拒之,會有疾,命天平節度使張從恩、鄴都留守馬全節、護國節度使安審琦會諸道兵屯邢州,武寧節度使趙在禮屯鄴都。契丹主以大兵繼至,建牙於元氏。朝廷憚契丹之盛,詔從恩等引兵稍卻,於是諸軍洶懼,無復部伍,委棄器甲,所過焚掠,比至相州,不復能整。
  • 20.    《舊五代史·卷九十五·(晉書)列傳十》:遇與彥超中數創得還,時諸軍嘆曰:“此三人皆猛將也!”
  • 21.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八十四·後晉紀五》:開運二年……春,正月……壬子,張從恩、馬全節、安審琦悉以行營兵數萬,陳於相州安陽水之南。皇甫遇與濮州刺史慕容彥超將數千騎前覘契丹,至鄴縣,將渡漳水,遇契丹數萬,遇等且戰且卻。至榆林店,契丹大至,二將謀曰:“吾屬今走,死無遺矣!”乃止,布陳,自午至未,力戰百餘合,相殺傷甚眾。……日且幕,安陽諸將怪覘兵不還,安審琦曰:“皇甫太師寂無聲問,必為虜所困。”語未卒,有一騎白遇等為虜數萬所圍;審琦即引騎兵出,將救之,張從恩曰:“此言未足信。必若虜眾猥至,盡吾軍,恐未足以當之,公往何益!”審琦曰:“成敗,天也。萬一不濟,當共受之。借使虜不南來,坐失皇甫太師,吾屬何顏以見天下!”遂逾水而進。契丹望見塵起,即解去。遇等乃得還,與諸將俱歸相州,軍中皆服二將之勇。
  • 22.    《舊五代史·卷八十三·(晉書)少帝紀三》:開運二年……二月……戊子,安審琦、梁漢璋領兵北征。……甲午,以河中節度使安審琦為北面行營馬步軍都虞候,許州節度使符彥卿充馬步軍左廂都指揮使,滑州節度使皇甫遇充馬步軍右廂都指揮使,侍衞馬軍都指揮使梁漢璋充馬軍左右廂都指揮使,侍衞步軍都指揮使李殷充步軍左右廂都指揮使,左神武統軍張彥澤充馬軍左右廂都排陣使,右神武統軍潘環充步軍左右廂排陣使。
  • 23.    《舊五代史·卷八十三·(晉書)少帝紀三》:開運二年……三月……杜威奏,與李守貞、馬全節、安審琦、皇甫遇部領大軍赴定州。……是日,次陽城。……癸亥,大軍至白團衞村下營。……張彥澤、符彥卿、皇甫遇等率騎奮擊,風勢尤猛,沙塵如夜,敵遂大敗。時步騎齊進,追襲二十餘里。至陽城東,賊軍稍稍成列,我騎復擊之,乃渡河而去。
  • 24.    《舊五代史·卷八十三·(晉書)少帝紀三》:開運二年……夏四月……河中節度使安審琦加兼侍中,移鎮許州……
  • 25.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三·(周書)列傳三》:晉少帝嘉之,加兼侍中,移領許州,未幾,移鎮兗海。
  • 26.    《舊五代史·卷八十四·(晉書)少帝紀四》:開運三年春正月……辛亥,以皇弟秦州節度使重睿為許州節度使,以許州節度使安審琦為兗州節度使,以兗州節度使趙在禮為晉昌軍節度使。
  • 27.    《舊五代史·卷八十五·(晉書)少帝紀五》:開運三年冬十月……辛未,以鄴都留守杜威為北面行營都招討使,以侍衞親軍都指揮使、鄆州節度使李守貞為兵馬都監,兗州安審琦為左右廂都指揮使,徐州符彥卿為馬軍左廂都指揮使,滑州皇甫遇為馬軍右廂都指揮使,貝州梁漢璋為馬軍都排陣使,前鄧州宋彥筠為步軍左廂都指揮使,奉國左廂都指揮使王饒為步軍右廂都指揮使,洺州團練使薛懷讓為先鋒都指揮使。……十一月……是月,北面行營招討使杜威率諸將領大軍自鄴北征,師次瀛州城下,貝州節度使梁漢璋戰死。
  • 28.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三·(周書)列傳三》:漢有天下,授襄州節度使、兼中書令。
  • 29.    《舊五代史·卷一百·(漢書)高祖紀下》:天福十二年……秋七月……以兗州節度使、檢校太師、兼侍中安審琦為襄州節度使……
  • 30.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八十七·後漢紀二》:高從誨聞杜重威叛,發水軍數千襲襄州,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審琦擊卻之。又寇郢州,刺史尹實大破之。乃絕漢,附於唐、蜀。
  • 31.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三·(周書)列傳三》:屬荊人叛命,潛遣舟師數千屠襄、郢,審琦御之而遁,朝廷賞功,就加守太保,進封齊國公。
  • 32.    《舊五代史·卷一百一·(漢書)隱帝紀上》:乾祐元年……三月……襄州節度使、檢校太師、兼中書令、虢國公安審琦加守太保,進封齊國公……
  • 33.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漢書)隱帝紀中》:乾祐二年……九月……乙卯,鄴都高行周加守太師,襄州安審琦加守太傅,兗州府符彥卿加守太保,北京劉崇加兼中書令。
  • 34.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三·(周書)列傳三》:國初,封南陽王。
  • 35.    《舊五代史·卷一百一十·(周書)太祖紀一》:廣順元年春正月丁卯,漢太后誥曰:……是日,帝自皋門入大內,御崇元殿,即皇帝位。……乙亥……襄州節度使、檢校太師、守太傅、兼中書令、齊國公安審琦進封南陽王……
  • 36.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三·(周書)列傳三》:顯德初,進封陳王。
  • 37.    《舊五代史·卷一百一十三·(周書)太祖紀四》:顯德元年春正月……襄州安審琦進封陳王……
  • 38.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三·(周書)列傳三》:世宗嗣位,加守太尉。
  • 39.    《舊五代史·卷一百一十四·(周書)世宗紀一》:顯德元年……秋七月……襄州節度使、陳王安審琦加守太尉。
  • 40.    《舊五代史·卷一百一十六·(周書)世宗紀三》:顯德三年……冬十月……丙子,襄州節度使、守太尉、兼中書令、陳王安審琦加守太師。審琦鎮漢上十餘年,至是來朝,故以命寵之。
  • 41.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三·(周書)列傳三》:三年,拜章請覲,優詔許之,加守太師,增食邑至一萬五百户,食實封二千三百户。審琦鎮襄、沔僅一紀,嚴而不殘,威而不暴,故南邦之民甚懷其惠。
  • 42.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三·(周書)列傳三》:五年,移平盧軍節度使,承詔赴鎮,因朝於京師,世宗以國之元老,禮遇甚厚,車駕親倖其第以寵之。
  • 43.    《舊五代史·卷一百一十八·(周書)世宗紀五》:顯德五年……五月……辛卯,以襄州節度使安審琦為青州節度使……閏月……辛丑,幸新授青州節度使安審琦第。
  • 44.    《舊五代史·卷一百一十九·(周書)世宗紀六》:顯德六年春正月……壬戌,青州奏,節度使、陳王安審琦為部曲所殺。
  • 45.    周紹良.《全唐文新編》(第4部 第4冊):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
  • 46.    《全唐文·卷一百十八》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8-01-28]
  • 47.    《舊五代史·晉少帝紀》引《東都事略·範質傳》:契丹入寇,晉出帝命十五將出徵。是夕,質宿直,出帝命諸學士分草制,質曰:“宮城已閉,慮泄機事。”遂獨為之。故此可證,此詔為範質所撰。
  • 48.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三·(周書)列傳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1-26]
  • 49.    《讀通鑑論·卷三十·五代下》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1-26]
  • 50.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三·(周書)列傳三》:初,友進與審琦之愛妾私通,有年數矣。其妾常慮事泄見誅,因與友進謀害審琦,友進甚有難色。其妾曰:“爾若不從,我當反告。”友進乃許之。至是夕,審琦沈醉,寢於帳中,其妾乃取審琦所枕劍與友進,友進猶惶駭不敢剚刃,遽召其黨安萬合,便殺審琦。既而慮事泄,乃引其帳下數妓,盡殺以滅其跡。不數日,友進等竟敗,悉為子守忠臠而戮之。
  • 51.    《宋史·卷二百七十五·列傳第三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2-1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