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定鎮

(陝西省延安市子長市下轄鎮)

鎖定
安定鎮,隸屬於陝西省延安市子長市。地處子長市中西部,東接瓦窯堡街道,南連餘家坪鎮,西鄰安塞區坪橋鎮,北靠李家岔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3.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8.4千米 [1]  ,總面積214.69平方千米。 [2] 
安定鎮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鐘山石窟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寨關山遺址1處。
截至2020年6月,安定鎮下轄1個社區、18個行政村 [3]  。截至2018年,户籍人口20534人 [2]  。2018年,安定鎮有工業企業3個 [2]  。2011年,安定鎮旅遊收入15萬元。 [1] 
中文名
安定鎮
別    名
安定縣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陝西省延安市子長市
地理位置
子長市中西部
面    積
214.69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18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安定村
電話區號
0911
郵政區碼
717308
氣候條件
暖温帶高原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鐘山石窟
車牌代碼
陝J
人    口
20534人(2018年)

安定鎮歷史沿革

秦代以美好祝願之義取名“安定砦”,沿用至今。
秦時在今李家岔鎮曹家窪附近設揚州縣,隸上郡。
北宋寶元三年(1040年),置安定堡。
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升安定縣。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為紀念民族英雄謝子長改安定縣為子長縣,縣治移瓦窯堡鎮後,設安定鎮至今。 [1] 
安定鎮電子地圖 安定鎮電子地圖

安定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安定鎮轄安定鎮1個社區,安定、高家溝、廖公橋、清水溝、李家岔、田家窪、張家渠、三十里鋪、南溝、二十里鋪、周家圪台、十里鋪、屈家溝、新莊、李家溝、董家溝、強家灣、石畔、白楊樹坪、魏家砭、崖堤、唐家川、張家岔、王家溝、孫家畔、王家莊、倪家溝、唐家寨28個行政村;下設119個村民小組。 [1] 
截至2020年6月,安定鎮下轄1個社區、18個行政村 [3]  。人民政府駐安定鎮安定村。 [1]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610681103001
121
安定居
610681103200
121
安定村
610681103201
220
高家溝村
610681103202
220
廖公橋村
610681103203
220
張家岔村
610681103204
220
石畔村
610681103205
220
魏家砭村
610681103206
220
新莊村
610681103207
220
周家圪台村
610681103208
220
十里鋪村
610681103209
220
唐家川村
610681103210
220
孫家畔村
610681103211
220
二十里鋪村
610681103212
220
王家莊村
610681103213
220
張家渠村
610681103214
220
三十里鋪村
610681103224
220
白楊樹坪村
610681103227
220
李家溝村

安定鎮地理環境

安定鎮位置境域

安定鎮地處子長市中西部,東接瓦窯堡街道,南連餘家坪鎮,西鄰安塞區坪橋鎮,北靠李家岔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3.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8.4千米 [1]  ,總面積214.69平方千米。 [2] 
子長市安定鎮人民政府

安定鎮地形地貌

安定鎮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930—1562米。境內峁梁起伏,溝壑縱橫,為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 [1] 

安定鎮氣候特徵

安定鎮氣候屬暖温帶高原大陸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温9.1℃。無霜期年平均175天。年平均降水量514.7毫米。 [1] 

安定鎮水系水文

安定鎮境內河道均屬黃河流域。主要河流有秀延河及其支流馬河川。 [1] 

安定鎮自然資源

安定鎮境內礦藏資源豐富,主要有礦砂、石灰石、石油、天然氣、煤炭等。 [1] 

安定鎮自然災害

安定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滑坡等,主要發生在4—9月。 [1] 

安定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安定鎮轄區總人口2145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612人,城鎮化率21.5%。總人口中,男性12249入,佔57.1%;女性9204人,佔42.9%。2011年,安定鎮人口出生率8.5‰,人口死亡率5.5‰,人口自然增長率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01人。 [1] 
截至2018年,户籍人口20534人 [2] 

安定鎮經濟

第一產業
2011年,安定鎮有農業耕地面積4.86萬畝,退耕還林(草)面積7.36萬畝,荒山造林2.1萬畝,林地面積7820畝。糧食作物以薯類、玉米為主。主要經濟作物以洋芋為主。
安定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家禽、兔為主。截至2011年末,安定鎮生豬存欄5636頭,牛存欄1682頭,家禽存欄2.44萬羽,兔存欄8000只。
截至2011年末,安定鎮人工造林9.45萬畝,經濟林7354畝。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2118畝,主要品種有葡萄、蘋果、桃。 [1] 
第二產業
2018年,安定鎮有工業企業3個。 [2]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安定鎮有郵政所1個,投遞點1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1500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12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900件,徵訂報紙180份、期刊120冊、業務收入2萬元。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500門,固定電話用户1280户,比上年增加200户,電話用户普及率30%,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移動電話用户1800户,比上年增加500户,移動電話普及率78%,比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光纜線路總長達42千米,互聯網端口總數50個,其中已佔用端口50個,寬帶接入用户500户,比上年增加100户。全年電信業務收入9萬元。
截至2011年末,安定鎮有各類賓館、旅社、招待所2家,牀位50張。2011年,安定鎮接待遊客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旅遊收入15萬元,比上年增長15%。 [1] 
2018年,安定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1個。 [2] 

安定鎮交通運輸

安定鎮境內子長一靖邊公路穿境而過,有縣鎮級8條,總長50千米。日發送120輛客車,日客運量7000人次。 [1] 

安定鎮社會事業

安定鎮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安定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180人,專任教師9人;小學3所,在校生700人,專任教師4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81人,專任教師3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1] 

安定鎮衞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安定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23個,其中醫院1個,村級衞生室22個;病牀8張。2011年,安定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8.7%,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9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6115人,參合率70%。 [1] 

安定鎮社會保障

截至2011年末,安定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898户,人數1591人,支出162.3萬元,比上年增長1.2%,月人均85元,比上年增長35%;農村五保分散供養58人,支出27.3萬元。農村臨時救濟400人次,支出7.956萬元,比上年增長3.8%。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4人,撫卹事業費支出32萬元,比上年增長0.5%。發放救災款8萬元,使1050户、3158名困難羣眾得到了及時的救濟。 [1] 

安定鎮歷史文化

安定鎮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鐘山石窟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寨關山遺址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清代原安定縣縣衙1座,廖公橋1座,有祖師廟、黑虎靈官廟、關帝廟等36座廟宇。 [1] 
鐘山石窟
鐘山石窟位於陝西省子長縣城西15千米處的鐘山南麓,又名萬佛巖、普濟寺、大普濟禪寺、石宮寺。始建於晉太和年間(366—370年),歷經唐、宋、金、元、明、清等千餘年鑿建而成,據歷史記載共十八窟,現僅發掘五窟,均為國家一級文物。整個石窟依山而建,坐北向南。東接清風明月戲樓,南臨秀延河水,西眺安定故城,為絲綢之路北線必經之道。石窟經歷代修葺,至元初,已有大小石窟11處及眾多塔、寺院,佔地360垧,僧人500。主持僧北轄葭州(今佳縣),南統驪山(今臨潼)。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成為方圓數百里羣眾宗教文化生活的聖地。據清道光“安定縣誌重修石宮寺碑記載”,這裏原有中殿、十王殿、明王殿、金剛殿;還有萬佛樓、鐘鼓樓、三官樓、觀音閣及禪室方丈。雕樑畫棟,十分壯觀,惜毀於兵燹,除正殿石窟外,盡成廢墟。為典型的縱軸式佈局佛寺,現開掘石窟五個,以中窟保存最為完整,窟內有大小佛像萬餘尊。故稱萬佛巖,始建於宋平治四年(1067年),洞內富麗堂皇,色彩鮮豔,萬尊雕塑,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浮雕佛像錯落有致,做工精細。
1988年1月13日,鐘山石窟被列為國務院關於公佈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安定鎮榮譽稱號

2017年11月,獲評為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 [4] 
2019年7月19日,被授予“陝西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稱號。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