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定公主

(唐高宗與武則天之長女)

鎖定
安定公主(654年―654年),唐高宗李治武則天的長女,早夭。
麟德元年(664年),追封安定公主,諡號思,其鹵簿鼓吹及供葬所須,等同親王的等級,於德業寺遷於崇敬寺。 [1] 
別    名
安定思公主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長安
出生日期
654年
逝世日期
654年
本    名
李氏
追    封
安定公主
諡    號
父    親
李治
母    親
武則天

安定公主人物生平

安定思公主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長女,早夭。追封安定公主,諡號思。
664年,唐高宗下詔追封為安定公主,諡號為思,於德業寺以親王葬儀隆重遷葬於崇敬寺 。 [1] 
長期以來,許多人仍然輕信“武則天殺女”這一説法。
首次污衊武則天殺女的史料《新唐書》記載:“昭儀生女,後就顧弄,去,昭儀潛斃兒衾下,伺帝至,陽為歡言,發衾視兒,死矣。又驚問左右,皆曰:後適來。昭儀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後殺吾女,往與妃相讒媢,今又爾邪!由是昭儀得入其訾,後無以自解,而帝愈信愛,始有廢后意。” [2] 資治通鑑》記載相似:“會昭儀生女,後憐而弄之,後出,昭儀潛扼殺之,覆之以被。上至,昭儀陽歡笑,發被觀之,女已死矣,即驚啼。問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適來此。上大怒曰:“後殺吾女!昭儀因泣訴其罪。後無以自明,上由是有廢立之志。” [3]  而最早的《唐會要》記載:“昭儀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殺之,上遂有廢立之意。” [4] 舊唐書》沒有相關記載。
如果按照《唐會要》武則天只是利用安定暴卒之事,並非直接殺人。但實際上,也並未利用。李治將廢王皇后的原因解釋為“謀行鴆毒”,從未提及“公主之死”。
《新唐書》與《資治通鑑》的記載,三百年後的宋人對於唐代宮闈事秘,細節描寫繪聲繪色,好像親眼所見,就連武則天當時的表情是“驚啼”,甚至心理描寫李治從此有廢后之意也描寫如此細緻。這叫做層累的歷史造就,從《唐會要》、《舊唐書》到《新唐書》再到《資治通鑑》,原始記錄簡單,後來記錄複雜,時間靠後的記載多為後世附會,可信度低。
所謂“武則天殺女”之説,仔細思考可以發現許多不合常理之處。
第一,皇宮照看公主的人一定很多,任何人不可能找到機會下手。
第二,唐高宗李治精明能幹,不會不加懷疑就相信王氏殺死公主。
第三,唐代人都不清楚的細節,卻被後世史學家寫得天花亂墜,本身就存有大量疑點;因為時間越靠後的記載越容易被人篡改,可信度也會相應降低。
第四,王氏被廢晚於安定公主死亡時間一年,而且廢后原因並沒有提到謀害公主一事,兩者根本就是獨立事件。更況且武則天如果藉助確定的女兒死亡,謀取不確定的皇后之位,本就風險極大。
第五,即使王氏想殺人也應該選擇李弘,不可能想殺公主,如果殺人動機都不充分,那麼武則天嫁禍王皇后一定會引人懷疑。
第六,駱賓王的《討武曌檄》,甚至編造“弒君鴆母”這樣離譜的謊話,想象力卻沒有豐富到污衊“武則天殺女”,因為唐代根本沒有“武則天殺女”的謠言,直到宋代才有。
綜上所述,事實真相應該是沒有任何殺人兇手,古代幼兒死亡率高,安定公主屬於正常夭折。

安定公主史籍記載

舊唐書》:麟德元年...三月...丁卯,長女追封安定公主,諡曰思,其鹵簿鼓吹及供葬所須,並如親王之制,於德業寺遷於崇敬寺。
唐會要》:昭儀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殺之。上遂有廢立之意。

安定公主家族成員

安定公主 安定公主
父親:唐高宗李治
母親:武則天
同母兄弟:孝敬皇帝李弘、章懷太子李賢、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
同母妹妹:太平公主
異母兄弟:燕王李忠、原悼王李孝、澤王李上金、許王李素節
異母姐妹:義陽公主高安公主(宣城公主)

安定公主影視形象

2012年電視劇《太平公主秘史》:賈靜雯飾演安定公主,林妙可飾演少年安定公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