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召村

鎖定
安召村,是雲南省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漫灣鎮下轄村,地處漫灣鎮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33公里,到鎮政府道路為柏油路和土路,交通方便,距縣城104公里。東鄰大理州南澗縣,南鄰温竹村,西鄰五里村,北鄰臨滄市雲縣,背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無量山。
中文名
安召村
行政區類別
雲南省
所屬地區
中國西北
面    積
9.89 km²
政府駐地
普洱市
電話區號
0879
郵政區碼
665000
氣候條件
四季如春
人口數量
1954人
著名景點
無量山
機    場
普洱機場
火車站
普洱火車站
車牌代碼
雲J

安召村區域人口

該村轄滴水篝、大村、灣子、酸蕎地、上中山等16個村民小組。
2008年統計數據顯示該村有農户469户,有鄉村人口1954人,其中農業人口1905人,勞動力119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685人。
該村現有農户474户,共鄉村人口1969人,其中男性1024人,女性945人。其中農業人口1954人,勞動力1233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6;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969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衞生所, 距離村委會衞生所14.00公里,距離鎮衞生院40.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户46户。

安召村資源環境

全村國土面積9.89平方公里,海拔1750米,年平均氣温17℃,年降水量1,280毫米,適合種植糧食、蠶桑、茶葉、核桃等作物。
全村耕地面積1548畝,人均耕地0.79畝,林地13686畝。

安召村農村經濟

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36.6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72元。
該村農民收入以蠶桑、普洱茶、泡核桃為主。其中普洱茶和泡核桃暢銷省內外。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29.4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54.11萬元,畜牧業收入235.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56頭,肉牛96頭,肉羊210頭); 林業收入199.61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11.57萬元, 工資性收入28.92萬元。
農民人均純收入3705.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 養殖業等為主。
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8.9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0人 ,在省內務工30人,到省外務工30人。

安召村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
全村有455户通自來水,有160户還存在飲水困難(佔農户總數的32.97%)。有455户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户267户(分別佔農户總數的100%和58.6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户數164户,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79户(分別佔總數的36.04%和17.36%)。
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面,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全村共擁有汽車3輛,拖拉機4輛,摩托車155輛。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26.75畝,有效灌溉率為11.09%,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6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户135户;裝有太陽能農户39户;建有小水窖6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户122户。
全村有1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2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
該村農户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其中有5户居住磚混結構,有33户居住磚木結構,有417户居住土木結構。

安召村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 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
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53.81萬元,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 核桃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種植業 養殖業產業。

安召村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44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128.48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31.16畝。
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
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安召村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安召村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漫灣鎮中學。
該村距離小學校14.00公里,距離中學40.00公里。
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83人,中學生57人。

安召村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重點發展:茶葉、核挑、蠶桑。

安召村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8個,黨員總數53人,黨員中男黨員42人,女黨員11人。 團員0人。

安召村安召人物

安召村地處大理、普洱、臨滄三州市交界,背靠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物華天寶,地靈人傑。自新中國成立至今,小小的山村中走出了多位在普洱市和雲南省都較有影響的人物。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內為雲南的經濟社會發展和邊疆穩定做出了特殊貢獻。

安召村羅朝青

男,彝族,農民,滴水篝小組人。已故。全國人大代表。曾走進人民大會堂行使過表決權。

安召村何德文

原雲南省軍區副參謀長。現雲南三益文化國防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曾任文山軍分區司令員、普洱軍分區司令員。參加過對越作戰,38年如一日駐守中國邊防。安召大村小組人。

安召村趙昌能

原中共景東彝族自治縣委副書記、現任普洱市人民政府茶產業辦公室主任。為普洱市經濟發展特別是“普洱茶”走向世界作出了特殊的貢獻。安召街子小組人。

安召村羅景鋒

原中共普洱市委副秘書長、現任普洱市思茅區人民政府常務副區長。普洱市最年輕的“明星官員”。安召酸蕎地小組人。

安召村潘柏君

雲南省十大傑出青年,雲南省青年企業家協會常務理事,雲南省青年聯合會常委,中共昆明市委、市人民政府首屆“春城人才獎”得主,著名殘疾人作家、企業家。為昆明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特殊人才。曾在人民大會堂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安召灣子小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