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元信

鎖定
安元信(863年-936年),字子言,唐五代時期代北(今山西代縣)人,生於唐懿宗鹹通四年(863年),卒於五代後唐清泰三年(936年)。
子言
所處時代
唐末五代
出生地
代北
出生日期
863年
逝世日期
936年
主要成就
鎮壓黃巢起義,從李克用父子征戰,為後唐的建立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本    名
安元信
生    於
863年
卒    與
936年

安元信人物生平

安元信棄克用奔處存

安元信出生將門,自幼習騎射,事唐末強藩李克用,曾跟從李克用鎮壓黃巢起義唐僖宗光啓年間(885—887年),活動於唐西北的吐渾赫連鐸部寇掠雲中。李克用聞訊後即派安元信率兵前往抵禦,結果在居庸關赫連鐸擊敗。因李克用治軍嚴厲。性格急躁,安元信怕回去受罰,於是投奔定州王處存,受到厚待,被授為突騎都校。

安元信復歸克用

唐昭宗乾寧(894—897年)年間,王處存死,其子王郜嗣位。時值唐末另一強藩朱温北上進攻河朔,兵臨定州城下。定州守軍不足,素無戰備,王郜新立,面對如此局面非常害怕,於是舉家棄城西奔太原的李克用。安元信也隨之而往,安元信到太原後,李克用並不責怪他,待之如初,並用為鐵林軍使。

安元信數有戰功

唐天覆元年(901年)四月,朱温部將葛從周從土門西擊太原。安元信率軍在太原南面的榆次設伏,擊敗葛從周的先鋒軍隊。不久,朱温部將李思安進攻上黨(今山西長治市),李思安的副將秦武非常驍勇,一時無人敢與爭鋒。安元信不畏強敵勇敢出戰,陣斬秦武,敵軍為之沮喪,解圍而去。
李克用聞訊後特將自己所乘之馬及所穿細鎧仗賞賜給他,並遷升他為突陣都將。
唐天祜四年(907年),朱温以重兵圍困李克用父於所轄的上黨李存勖李克用為晉王后首先發大軍解上黨之圍,安元信隨軍從徵,戰後因功被授予檢校司徒、武州刺史。
從此,安元信跟隨李存勖南征北戰,屢立戰功。李存勖建唐(史稱後唐)滅後梁,曾先後任安元信為博州刺史,大同軍節度使及橫海軍節度使等職。

安元信病死任上

不久,李嗣源即位。是為後唐明宗後唐明宗對安元信非常寵重,特加封他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之後安元信歷任徐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歸德軍節度使及侍中等職。
後唐明宗臨危時,安元信入朝。後唐末帝即位後,又授他為潞州節度使,並加檢校太尉。清泰三年(936年),安元信死於潞州任上,終年74歲。死後,朝廷贈太師。後晉高祖石敬瑭以其聲望素著,特令禮官定諡曰“忠懿”。

安元信歷史評價

安元信生於將門,長於亂世,先後從李克用父子征戰,為後唐的建立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後唐建立後.他曾長期在地方任職,可説是後唐時期的勳舊之臣,他死後不久,後唐也就滅亡了。

安元信史料記載

安元信舊五代史

安元信,字子言,代北人。父順琳,為降野軍使。元信以將族子,便騎射,幼事武皇,從平巢、蔡。光啓中,吐渾赫連鐸寇雲中,武皇使元信拒之,元信兵敗於居庸關。武皇性嚴急,元信不敢還,遂奔定州;王處存待之甚厚,用為突騎都校。乾寧中,處存子郜嗣位。時梁軍攻河朔三鎮,奔命不暇,梁將張存敬軍奄至城下,既無宿備,郜懼,挈其族奔太原,元信從之;武皇待之如初,用為鐵林軍使。梁將氏叔琮之攻河東也,別將葛從周自馬嶺入,元信伏於榆次,挫其前鋒。梁將李思安之攻上黨也,王師將壁高河,為梁軍所逼。別將秦武者,尤為難敵,元信與鬥,斃之。由是梁軍解去,城壘得立。武皇賜所乘馬及細鎧仗,遷突陣都將。莊宗嗣晉王位,元信從救上黨,破夾寨,復澤、潞,以功授檢校司空、遼州刺史,賜玉鞭名馬。柏鄉之役,日晚戰酣,元信重傷,莊宗自臨傅藥。其年,改檢校司徒、武州刺史,充內衙副都指揮使、山北諸州都團練副使。從莊宗定魏博,移為博州刺史。與梁對壘德勝渡,元信為右廂排陣使。未幾,為大同軍節度使。莊宗平定河南,移授橫海軍節度使。時契丹犯邊,元信與霍彥威從明宗屯常山。元信恃功,每對明宗以成敗勇怯戲侮彥威,彥威不敢答。明宗曰;“成由天地,不由於人。當氏叔琮圍太原,公有何勇!今國家運興,致我等富貴。”元興乃起謝,不復以彥威為戲。明宗即位,以元信嘗為內衙都校,尤厚待之,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明年,移鎮徐州。王師之討高季興,襄帥劉訓逗撓軍期,移授元信山南東道節度使以代訓。歲餘,改歸德軍節度使,就加兼侍中。明宗不豫,求入。末帝即位,授潞州節度使,加檢校太尉。清泰三年二月,以疾卒於鎮,時年七十四。贈太師。晉高祖即位,以元信宿望,令禮官定諡曰忠懿。
有子六人,長曰友權,歷諸衞大將軍。次曰友親,仕皇朝為滁州刺史,卒於任。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