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市,為山東省省轄縣級市、山東省財政直管縣,由濰坊市代管,位於山東半島中部,是國務院批准的首批沿海對外開放縣市之一;介於東經118°44′至119°27′,北緯36°05′至36°38′之間,市境總面積1712平方千米,轄3個街道、9個鎮,870個行政村。
[1]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安丘市常住人口為840553人。
[23]
- 中文名
- 安丘市
- 外文名
- Anqiu City
- 別 名
- 安邱
- 行政區劃代碼
- 370784
- 行政區類別
- 縣級市
- 所屬地區
- 山東省濰坊市
- 地理位置
- 山東半島西部
- 面 積
- 1712 km²
- 下轄地區
- 3個街道、9個鎮
安丘歷史沿革
編輯新石器時期,人類已在安丘這一帶棲息、勞動。
[2]
夏商兩朝為斟尋國地。
漢高祖八年(前199年),封將軍張説為安丘懿侯(侯國),治所在牟山北,汶河南岸,自此始有安丘之名。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置安丘縣,屬北海郡,治所在今城南高地上,境內為安丘、淳于、昌安、吾城、朱虛、姑幕、平昌縣之地,分屬兩州(青州、徐州)、三郡國(北海郡、琅琊郡、高密國)。
唐武德六年(623年)後,上述各縣或境內部分先後併入安丘。在歷次改朝換代中,安丘曾更名誅郅、牟山、輔唐、膠西等。
宋開寶四年(971年),改膠西仍為安丘,沿用至今。
金、元屬密州,明、清屬青州府。
民國初年,屬膠東道、萊州道。
民國十七年(1928年),撤道直屬山東省。
1994年3月,安丘縣改稱安丘市。
安丘行政區劃
編輯安丘區劃沿革
清康熙年間,設6鄉,58社。乾隆年間,設6鄉,劃為66社。光緒末年,設6鄉,改劃為54社,共轄村莊1092個。
民國成立後,縣下設區,區下設鄉鎮,鄉鎮轄村。
解放後,1950年三縣分設時,安丘縣設12個區。
1953年,三縣合併後,全縣共設置1個鎮(景芝鎮)25個區。
1956年4月,全縣設置20個區2個鎮,區下設187個鄉。
1958年2月,撤區並鄉,全縣劃為38個鄉2個鎮。
1958年9月,撤銷鄉鎮建置,全縣成立23處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
1962年4月,劃出城關公社北部村莊設置賈戈公社,劃出臨浯公社北部村莊設置宋官疃公社。
1965年8月,涼台公社劃歸諸城縣,諸城縣的石埠子公社劃歸安丘縣,共轄25處公社。
1984年4月,機構改革,實行政社分開,撤銷公社建制,改建為22個鄉10個鎮。
1994年1月18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安丘縣,以原安丘縣的行政區域設立縣級安丘市。
1992年7月28日,撤銷安丘縣賈戈鄉、趙戈鄉、慈埠鄉、石埠子鄉、劉家堯鄉,分別設立賈戈鎮、趙戈鎮、慈埠鎮、石埠子鎮、劉家堯鎮。
1994年11月1日,撤銷安丘市擔山鄉、管公鄉、臨浯鄉,設立擔山鎮、管公鎮、臨浯鎮。11月24日,撤銷石堆鄉,設立石堆鎮。
1995年12月29日,撤銷宋官疃、白芬子鄉,設立宋官疃鎮、白芬子鎮。
1996年1月3日,撤銷王家莊鄉、柘山鄉、召忽鄉,設立王家莊鎮、柘山鎮、召忽鎮。
1997年7月9日,撤銷金冢子鄉,設立金冢子鎮。
1999年3月16日,撤銷關王鄉,設立關王鎮。
2000年2月22日,撤銷安丘鎮、賈戈鎮,以原安丘鎮、賈戈鎮的行政區域分別設立興安和賈戈兩個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分別駐原安丘鎮和賈戈鎮人民政府駐地;撤銷温泉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紅沙溝鎮;撤銷車莊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柘山鎮;撤銷召忽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石埠子鎮;撤銷郚山鄉、南逯鄉,以原郚山鄉、南逯鄉的行政區域設立郚山鎮,鎮人民政府駐原郚山鄉人民政府駐地;撤銷輝渠鄉、夏坡鄉,以原輝渠鄉、夏坡鄉的行政區域設立輝渠鎮,鎮人民政府駐原輝渠鄉人民政府駐地。同年,安丘市轄2個街道、25個鎮。6月,32處鄉鎮中的部分鄉鎮行政區域進行了調整,調整範圍是:撤銷安丘鎮、賈戈鎮,以原安丘鎮和賈戈鎮的行政區域分別設立興安街道和賈戈街道兩個街道辦事處。截至12月31日,安丘市總面積2010平方千米。轄2個街道、21個鎮,1440個行政村。年底安丘市總人口109.6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13萬人。
2003年6月10日,安丘市設立雹泉鎮,將管公鎮的雹泉西北村、雹泉東北村、雹泉西南村、雹泉東南村、大壽山、小壽山、吉山店子、山前、杏山子、蓮花官莊、南官莊、馬車嶺、鞠家莊子、都家莊子、韓家廟子、下峒峪、中峒峪、老峒峪、岳家莊、代家坡、西北崖、崔家峪、胡家旺、前範山子、後範山子、落鴉石官莊、米布袋官莊、圈河、西黃家莊、青山官莊、水潤道、張家溜、王家溝、徐家寨、張家官莊、富平官莊、東尚莊、西尚莊、北尚莊共39個行政村劃歸雹泉鎮管轄,雹泉鎮人民政府駐雹泉東北村。6月30日,將安丘市南流鎮劃歸濰坊市坊子區管轄。同年,安丘市總面積1928平方千米。轄23個鎮、街道辦事處,1388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安丘市總人口10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6萬人。
2006年,安丘市轄2個街道、21個鎮:興安街道、賈戈街道、景芝鎮、黃旗堡鎮、淩河鎮、官莊鎮、雹泉鎮、紅沙溝鎮、大盛鎮、庵上鎮、趙戈鎮、劉家堯鎮、石埠子鎮、石堆鎮、關王鎮、王家莊鎮、臨浯鎮、白芬子鎮、管公鎮、柘山鎮、輝渠鎮、郚山鎮、金冢子鎮。
2007年9月,安丘市對鎮、街道行政區劃進行了調整,將原21個鎮、兩個街道合併調整為12個鎮、兩個街道。撤銷劉家堯鎮、關王鎮、賈戈街道,組建新安街道,新安街道辦事處駐地在原劉家堯鎮政府駐地,新安街道由原劉家堯鎮轄區、原關王鎮丘西村等42個行政村、原賈戈街道東北村等35個行政村、趙戈鎮王家莊村等40個行政村組成;撤銷白芬子鎮,其行政區域併入興安街道,原賈戈街道張田戈村等23個行政村劃歸興安街道管轄;撤銷臨浯鎮,其行政區域併入景芝鎮;撤銷紅沙溝鎮,原紅沙溝鎮紅沙溝村等36個行政村、原關王鎮井戈村等41個行政村劃歸淩河鎮管轄;撤銷雹泉鎮,其行政區域併入輝渠鎮,原紅沙溝鎮温泉村等27個行政村劃歸輝渠鎮管轄;撤銷庵上鎮,其行政區域併入石埠子鎮;撤銷管公鎮,其行政區域併入官莊鎮;撤銷王家莊鎮,以原王家莊鎮行政區域和趙戈鎮趙戈村等42個行政村組建新的趙戈鎮,趙戈鎮鎮政府駐地不變。大盛鎮、郚山鎮、柘山鎮、金冢子鎮、石堆鎮、黃旗堡鎮6個鎮維持現狀,不作調整。
[5]
安丘區劃詳情
安丘地理環境
編輯安丘位置境域
安丘市位於山東省中部偏東,濰坊市南部,介於東經118°44′至119°27′,北緯36°05′至36°38′之間,東連坊子區、西接臨朐縣,南隔渠河與沂水縣、諸城市毗鄰,北連昌樂縣。南北最大距離61.5千米,東西最大距離65.3千米,市境總面積1712平方千米。
[1]
安丘地形地貌
安丘市地勢為西南高東北低,山區、丘陵、平原各佔三分之一。西南邊緣的太平山海拔523米,是安丘市的最高點,東北邊緣的汶河河牀海拔22米,為安丘市最低點。安丘市境內有海拔百米以上的山頭158個,大都位於縣境西南部。其中海拔400米以上的有太平山、摘月山、虎眉山、擂鼓山、大安山、黃皿山、留山、城頂山、紫草山等36座。300米-400米的68個,200米-300米的30個,200米以下的24個。
安丘氣候
安丘市屬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温適中,四季分明,陽光充足,雨熱同季,適宜農作物生長。冬季盛行西北風,夏季盛行東南風。年温差較大,冬冷夏熱,春秋多旱。常受西北冷空氣影響,天氣多變,有不同程度的災害性天氣。全市年平均氣温11.7-13.7℃之間,年平均降水量643.4毫米、降水日數75.1天、相對濕度69%,災害性天氣主要有暴雨、雷電、冰雹、霜凍、乾熱風等。
[22]
安丘水文
安丘是山東省重要的水源地,境內50多條河流均發源於沒有污染的沂蒙山區,有大中小型水庫100多座。安丘市境內大小河流50餘條,多在東、北、南部,均系濰河水系。較大的有濰河、汶河、渠河、洪溝河、史角河5條,控制流域面積1884平方千米,為全縣總面積的93.7%。汶河在市內有大盛河、鯉龍河、温泉河、淩河、小汶河、墨溪河6條支流。流域面積1076平方千米汶河,是安丘的“母親”河。
[7]
安丘自然資源
編輯安丘土地資源
安丘市境內土地資源隨着歷代行政區劃的變更,總面積幾經變化。1840年,為281萬畝,1949年10月建國時331.2萬畝,到2002年減至302萬畝。耕地包括糧、油、棉、煙、麻、菜等農作物用地。1840年182萬畝,人均耕地4.05畝。建國初期197萬畝,人均耕地3.18畝。1958年後,城鎮、鄉村建房和工礦、交通以及農田水利等基本建設用地逐年增多,至2002年底,安丘市耕地逐漸減少到148萬畝,佔安丘市土地總面積的49%,人均耕地1.4畝。
林地:包括林場和果園用地。清末民初為36萬畝,佔土地總面積的16%。經戰亂破壞,建國初期僅有1.67萬畝,佔土地總面積的0.5%。經過多年植樹造林,林地面積逐年增加,至2002年底,安丘市林果面積達55萬畝,佔土地總面積的18.2%。
其他土地:指城鎮、村莊、工礦、交通等用地,1949年為17萬畝,佔土地總面積的5%,建國後逐年增加,2002年為40.4萬畝,佔土地總面積的13.4%。安丘市水域面積25.7萬畝,尚有未開發土地33.3萬畝。
[8]
安丘水資源
安丘市累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4.71億立方米,可利用水資源總量3.0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1.66億立方米,佔可利用水資源的54.2%。地下水可利用量1.4億立方米,佔可利用水資源的45.8%。安丘市累年平均用水總量2.133億立方米,農業用水72%,工業用水18%,人畜吃水10%。市內之水不僅需大於供,而且分佈不均。山區地下水賦存量少,不易開掘,地表徑流雖大,但攔蓄條件差。丘陵區賦水程度一般,地下水開挖和地上水攔蓄條件較好。濰、汶、渠沿河平原區,屬市內豐水區,也是國民經濟部門集中區,用水量較大。境內地下水水質良好,多為重碳酸鹽類鈣組水,個別為硫酸鹽類鈣組水,是工農業用水和人畜飲水的優質水資源。官莊鎮的兩河、挑河和趙戈鎮的林家營等少數地區地下水含氟量較高,不宜飲用。
[8]
安丘礦產資源
截至2019年,安丘已發現的礦藏有26種,金屬礦藏有鉛鋅銅、銀、砂金、鐵、磁鐵礦砂5種,非金屬礦藏有重晶石、石墨、膨潤土、硫鐵、砩石、石英、鉀長石、玄武岩、花崗岩、石灰岩、螢石、蛇紋石、粘土、油頁岩、大理石、石膏、草炭、蛭石、方解石、白雲石和建築用砂21種。現已被開採利用的有鉛鋅銅、硫鐵、重晶石、膨潤土、石墨、砩石、石英、玄武岩、石灰岩、大理石、粘土、鉀長石、螢石、蛇紋石、蛭石、石膏和建築用砂18種。膨潤土聞名全國,石墨銷往國外,重晶石、白雲石在省內外享有盛名。
[8]
安丘生物資源
野生動物:安丘市野生動物中獸類主要有狐狸、狼、獾、猞猁、野兔、刺蝟、黃鼠狼等。鳥類主要有麻雀、喜鵲、灰鵲、燕子、黃鸝、畫眉、斑鳩、貓頭鷹、啄木鳥、布穀鳥、大雁、野鴨等。水生動物有魚、蝦、蟹、蚌、團魚、蛙等。另外常見的野生動物還有蛇、蠍子、蚯蚓、蜥蜴、壁虎、螞蟻、蜈蚣等。
野生植物:安丘市內野生植物中可入藥的255種,主要有丹蔘、苦蔘、遠志、香附、柴胡、半夏、酸棗、漏蘆、茜草、反白草、益母草、車前草、地錦草、鳳仙草等。可作飼料的雜草有46科186種,可供食用的野菜有苦菜子、曲曲芽、馬齒莧、大薊、灰菜等。
[8]
安丘人口
編輯安丘經濟
編輯安丘綜述
2021年,安丘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3.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1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3.50億元,同比增長7.7%;第二產業增加值115.78億元,同比增長10.05%;第三產業增加值224.58億元,同比增長10.88%。三次產業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6.3:26.9:56.8調整為今年的15.7:28.7:55.6。
安丘第一產業
安丘市是國家農業部命名的“中國蜜桃之鄉”“中國姜蒜之鄉”“中國蘆筍之鄉”“中國草莓之鄉”“中國櫻桃之鄉”和“中國淡水養殖之鄉”。2019年,安丘市統籌整合涉農資金4.24億元,實施鄉村振興重點項目118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規劃實施了佔地7.8萬畝的特色產業集聚區,總投資7182萬元,新增高標準農田5.5萬畝,新發展標準化種養基地20個、“三品一標”農產品36個。
[4]
安丘第二產業
2019年,安丘市兑現企業獎補資金7615.3萬元,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交税金增長13.1%,22家企業新認定為濰坊市級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新增濰坊市級以上科技創新平台20家,28家企業新納入全國科技型中小企業庫,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提高2.7個百分點,完成房地產投資62.6億元,
[4]
安丘第三產業
2019年,安丘市金融機構存款餘額497億元、貸款餘額419.6億元,比年初分別增加32.3億元和39.2億元,處置不良貸款16.54億元,新增海關出口企業52家,完成進出口總額68億元,同比增長5%;新備案外資項目5個,實際到賬外資1960.3萬美元。
[4]
安丘交通
編輯安丘綜述
安丘公路
截至2021年12月,安丘市公路通車裏程達3735.293千米,其中,高速公路29千米、國道39.662千米、省道113.525千米(下小線60.545千米、央贛線36.041千米、濟青線16.939千米)、縣道536.745千米、鄉道638.902千米、村道2377.458千米。2021年國省道橋樑總計58座,總長3811.98米。其中大橋6座、長2102.97米,中橋19座、長1120.94米,小橋33座、長588.07米。農村公路大橋15座、中橋56座、小橋251座。
安丘市地處濰坊腹地,有青銀高速公路(G20)、青蘭高速公路(G22)、瀋海高速公路(G15)、長深高速公路(G25)兩東西兩南北走向在安丘形成一個“井”字形,將安丘全境包圍在其中,安丘市區到最近的青銀高速公路(G20)收費站20千米,到青蘭高速公路(G22)收費站50千米。
國、省道等主要道路方面,206國道從新安街道進入安丘境內,途經安丘市區,南北縱貫安丘全境,由景芝鎮出境;221省道由新安街道進入安丘境內,途經安丘市區和淩河鎮東西走向由大盛鎮出境;222省道從安丘經濟技術開發區進入安丘境內,途經安丘市區,南北縱貫安丘全境,從官莊鎮出境,南北連接青銀高速公路和青蘭高速公路。
安丘鐵路
鐵路方面,膠濟鐵路曾途經安丘市境內,並在安丘市黃旗堡鎮設立四級客貨運站,距離濟南站247千米,距離青島站146千米,隸屬於濟南鐵路局青島鐵路分局管轄。2007年,《濰坊市人民政府關於坊子區和安丘市行政區劃調整的通知》決定,經濰坊市政府研究並報省政府批准,將安丘市黃旗堡鎮劃歸坊子區管轄。膠濟鐵路安丘段也隨着全部劃出安丘境內,轉為坊子區管轄。
安丘社會事業
編輯安丘教育事業
安丘市現有各級各類學校93處(不含體校),其中中等專業學校1所(濰坊市機械工業學校)、普通高中4所(安丘市實驗中學、安丘市第一中學、安丘市青雲學府、安丘市第二中學),註冊幼兒園179處,在校學生11.3萬人,在園幼兒1.73萬人,形成了涵蓋學前教育、義務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成人教育和民辦教育協調發展的國民教育體系。
安丘社會保障
2019年,安丘市投入各級扶貧資金6763萬元,實施重點扶貧項目31個,改造危房1018户,開通自來水1820户,發放扶貧項目收益2443萬元,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5億元,扶持創業1209人,新增城鎮就業8206人,落實城鄉低保、殘疾人“兩項補貼”等救助資金9017萬元。
[4]
安丘環境衞生
2019年,安丘市新建大中型沼氣工程6處、糞污處理設施示範工程10處,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分別達到93.9%和92.8%,完成成片造林2.2萬畝,實施廢棄礦坑修復治理項目13個,治理鳳凰嶺水土流失面積18.7平方千米。
[4]
安丘歷史文化
編輯古代姓氏
安丘地方特產
編輯芝泮(芝潘)燒肉是安丘名吃,產於安丘景芝鎮芝泮村。其主料是豬頭和豬腸、肚、蹄、心、肝、肺等。採用明朝宮廷膳食秘方,添加20多種中藥,經洗、揉、煮、燻、烤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11]
安丘風景名勝
編輯安丘著名人物
編輯吳金鼎
吳金鼎(1901-1948),字禹銘,著名考古學家,景芝鎮萬戈莊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任職,攻讀考古學。1933年赴英國留學,1937年獲博士學位。回國後先後在雲南、四川從事考古發掘和研究工作。抗日戰爭勝利後,任齊魯大學訓導長、文學院院長、國學研究所主任和圖書館主任等職。
[15]
劉大同
劉大同(1865-1952),原名劉建封,又名劉石蓀,民初改名劉大同,字桐階,號芝叟、風道人、芝里老人、天池釣叟等,民主革命先驅,清末秀才,臨浯鎮芝畔村人。年輕時就思想進步,追求真理,痛惡專制的封建制度。
劉耀椿
劉耀椿(1784-1858),字莊年,抗英將領,賈戈街道劉家王封村人。1820年(清嘉慶二十五年)中進士。曾任安徽潁上、阜陽知縣,六安、泗州知州,廬州、安慶、潁州知府和金廈兵備道等職。
[15]
王筠
王筠(1784-1854),字貫山,又字伯堅,號友,清代文字學家,景芝鎮宋官疃村人。1821年(清道光元年)中舉人,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授山西省鄉寧縣知縣,後代理徐溝、曲沃知縣。任職期間為政清廉,勤於政事,訟至立判,卓有政績。
陳規
陳規(1072-1141),字元則,宋抗金將領,著名軍事家,籍安丘。曾任安陸縣令、順昌知府、樞密直學士等官職,史書載其“好賑施,有政聲”,首用火槍,善守城,在軍事工程方面頗有才能。
[15]
安丘榮譽稱號
編輯2020年1月2日,安丘市入選全國第四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
[19]
2020年,安丘市被評為中國夏季休閒百佳縣市。
[3]
2020年,安丘市被評為中國健康產業百佳縣市。
[20]
中國金融生態市 | 全國文化先進市 | 全國雙擁模範城 | 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 全國農田水利建設先進市 | 全國科普示範市 | 全國體育先進市 |
- 參考資料
-
- 1. 安丘概況 .安丘市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2-05-01]
- 2. 建制沿革 .安丘市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2-05-01]
- 3. 2020中國夏季休閒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5-16]
- 4. 安丘市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 .安丘市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14-07-16]
- 5. 地域區劃 .安丘市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0-07-21]
- 6. 通 知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20-08-24]
- 7. 安丘市市情 .濰坊市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12-29]
- 8. 自然資源 .安丘市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14-07-16]
- 9. 《中國古今姓氏辭典》,黑龍江人民出版社,第3-4頁
- 10. 景芝三頁餅 .濰坊市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0-07-31]
- 11. 芝泮燒肉 .鳳凰網山東頻道[引用日期2013-12-29]
- 12. 安丘青雲山概況 .安丘市青雲山風景區官網[引用日期2013-12-29]
- 13. 安丘市青龍湖水利風景區 .大眾網[引用日期2013-12-29]
- 14. 山東安丘:五龍山旅遊風景區 .中國山東網[引用日期2013-12-29]
- 15. 安丘名人 .安丘市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13-12-29]
- 16. 山東安丘被環保部評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濰坊便民生活網[引用日期2015-07-27]
- 17. 2013年度濰坊市十件大事和2014年羣眾最期盼的十件實事揭曉 .濰坊新聞網[引用日期2020-07-17]
- 18. 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命名2017年國家園林城市的通報 .住建部[引用日期2017-11-01]
- 19.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公佈全國第四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0-01-08]
- 20. 2020中國健康產業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5-17]
- 21. 農業農村部 應急管理部關於公佈2020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市、縣名單的通知 .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1-03-28]
- 22. 安丘地理氣候 .安丘市人民政府.2020-06-06[引用日期2021-05-31]
- 23. 濰坊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1](第二號) .濰坊日報數字報刊[引用日期2021-08-02]
- 24. 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水利部[引用日期2021-08-19]
- 25. 安丘道路橋樑建設情況 .安丘市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2-05-01]
- 26. 2021年安丘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安丘市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2-05-14]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