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守門人

(2012年上映紀錄片)

鎖定
《守門人》這部電影以以色列秘密安全組織“辛貝特”(Shin Bet)的6位前領導人為主線,講述了該國自1967年之後的歷史,包括那些公開的和不為人知的歷史。如果你認為你理解中東,那麼你必須看看這部紀錄片,它會讓你大開眼界。
中文名
守門人
類    型
紀錄片
出品公司
Cinephil
製片地區
以色列
發行公司
索尼經典 [美國]
導    演
德羅爾·莫雷赫
上映時間
2012年7月10日

守門人基本信息

國家/地區: 以色列 / 法國 / 德國 / 比利時
分級: USA:PG-13
對白語言: 英語
守門人 守門人
發行公司: 索尼經典 [1] 

守門人劇情簡介

Six former heads of Israel’s internal security agency, the Shin Bet, discuss their nation’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in what will surely be one of the most hotly discussed films of the year. A Sony Pictures Classics release.
辛貝特是以色列的國家安全機構,主要負責保衞國內首腦和外國來訪政客的人身安全。他們的座右銘是“看不見的盾”,在任何時候他們的成員姓名都是保密的,只有領導人的名字會被披露出來。辛貝特是一個很成功的組織,有些人對他們頗有微詞,包括他們刑訊逼供的不擇手段,再有就是1995年他們沒能阻止對當時總統拉賓的暗殺。在以色列歷史上,曾有過十三任的首領。而在過去三十年裏,只有六個人有資格統領這個機構。此前,他們從未接受過任何採訪,在導演德赫.莫雷赫的鏡頭前,他們第一次打開了話匣。“到底是什麼讓他們決定道出有關這個組織的秘密和運作方式?”從1980年任職的亞伯拉罕.沙洛姆,到2011年剛剛卸任的尤瓦爾-迪斯金,他們以充滿自信和挑釁的口吻談論了以色列的秘密行動、審訊手段和反恐措施。這些處於機構最高級別的人,深知許多政權內幕,而未來在他們眼中卻是一片黯淡…… [2] 
【幕後製作】
以色列導演德赫.莫雷赫的靈感來源於2003年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戰爭迷霧》。那時,莫雷赫剛剛製作完關於以色列前總理阿里埃勒·沙龍的電影,他意識到辛貝特在過去的四十年裏在政壇扮演了決定性的角色。阿米.阿亞隆是六位辛貝特首領中第一個同意接受採訪的。基於這個組織的機密性,他們之前誰都沒有這種採訪的經驗,莫雷赫準備的很多話題不是涉及機密就是太過敏感。
儘管有這些困難,莫雷赫還是驚喜於阿亞隆的積極配合態度,他不僅欣然接受訪問還幫忙聯繫其他倖存下來的辛貝特前任領導成員:亞伯拉罕.沙洛姆、亞科夫.佩瑞、迦米.吉隆和阿維.迪西特。而第六位辛貝特首領尤瓦爾.迪斯金在接受採訪時還在任期中。雖然這些人都願意加入影片的拍攝,但在最初有些人不願意談論自己經歷過的政治事件,比如沙洛姆便不願意談起自己在公交車劫持事件和處決恐怖分子中扮演的角色,尤其是隨後的醜聞直接導致了他離職。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和莫雷赫的溝通與鼓勵,關於這一事件的訪談已經成為了電影重要的一部分。
片中主要涵蓋的是1967年之後的以色列歷史。辛貝特不屬於軍隊機構,而是直接聽命於國家總統,它作為以色列體制的一部分而存在,有時候它也是政客犯錯誤時的公共替罪羊。在1967年之後,辛貝特絕大部分的工作重心都放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的反恐情報收集。導演和幾位辛貝特成員,雖然觀點不太相同,但都認為在現今的路徑下,以色列很可能收穫苦果。而至於巴以衝突,莫雷赫説:“和平是可能的。問題是以色列缺乏領導力,在歷史上沒有什麼領導人願意和巴勒斯特好好溝通。”

守門人演職員表

守門人演員表

角色 演員
Himself Carmi Gillon

守門人職員表

製作人 Estelle Fialon
導演 Dror Moreh
攝影 Avner Shachaf
[3] 

守門人獲獎記錄

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2013)  奧斯卡獎-最佳紀錄長片(提名) [4] 

守門人幕後故事

以色列導演德赫·莫雷赫的靈感來源於2003年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戰爭迷霧》。那時,莫雷赫剛剛製作完關於以色列前總理阿里埃勒·沙龍的電影,他意識到辛貝特在過去的四十年裏在政壇扮演了決定性的角色。阿米·阿亞隆是六位辛貝特首領中第一個同意接受採訪的。基於這個組織的機密性,他們之前誰都沒有這種採訪的經驗,莫雷赫準備的很多話題不是涉及機密就是太過敏感。
儘管有這些困難,莫雷赫還是驚喜於阿亞隆的積極配合態度,他不僅欣然接受訪問還幫忙聯繫其他倖存下來的辛貝特前任領導成員:亞伯拉罕·沙洛姆、亞科夫·佩瑞、迦米·吉隆和阿維·迪西特。而第六位辛貝特首領尤瓦爾-迪斯金在接受採訪時還在任期中。雖然這些人都願意加入影片的拍攝,但在最初有些人不願意談論自己經歷過的政治事件,比如沙洛姆便不願意談起自己在公交車劫持事件和處決恐怖分子中扮演的角色,尤其是隨後的醜聞直接導致了他離職。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和莫雷赫的溝通與鼓勵,關於這一事件的訪談已經成為了電影重要的一部分。
片中主要涵蓋的是1967年之後的以色列歷史。辛貝特不屬於軍隊機構,而是直接聽命於國家總統,它作為以色列體制的一部分而存在,有時候它也是政客犯錯誤時的公共替罪羊。在1967年之後,辛貝特絕大部分的工作重心都放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的反恐情報收集。導演和幾位辛貝特成員,雖然觀點不太相同,但都認為在現今的路徑下,以色列很可能收穫苦果。而至於巴以衝突,莫雷赫説:“和平是可能的。問題是以色列缺乏領導力,在歷史上沒有什麼領導人願意和巴勒斯特好好溝通。”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