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守宮砂

鎖定
守宮砂,是中國古代傳説中的一種判斷女子是否“守貞”的方法。傳説用硃砂餵養的“守宮”(即壁虎)經過搗治後點在婦女的肢體上,可始終不掉,但一有房事則自行脱落,故云。 [1] 
關於守宮砂的記載,在秦漢文獻中已經存在,多見於方術家神仙志怪之書,後亦載入醫典,但具體説法不盡相同。隋唐時期,《唐本草》已對守宮砂的科學性提出質疑,但因種種原因,守宮砂在一般文人士子中的認知度反而有所上升。宋明以後,守宮砂更對後世民俗文化的演變及文學創作產生深遠的影響。 [2] 
守宮砂,是把妻子作為丈夫私有財產的一種反映, [3]  也是古代男權社會強加於女性身上的枷鎖。這種傳説亦缺乏科學依據。 [4] 
中文名
守宮砂
起    源
約秦漢時期(一説秦始皇時期) [5] 
最早記載
周家台30號秦墓簡牘 [5] 
科學性
無科學依據 [4] 

守宮砂歷史背景

“守宮”一詞最早出現於《爾雅》之中,但編者將其與蠑螈蜥蜴、蝘蜓[yǎntíng]混作一類。“宮”是古代對房屋、居室的通稱,因壁虎“以其常在屋壁,故名守宮。”因此被視為安守宮室的瑞獸。
後來,“宮”專指帝王、皇后、妃子等居住的皇宮內苑,即為皇帝看守後宮之意。“守宮”一詞與“守宮砂”也有了説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4] 

守宮砂流傳發展

守宮砂作為一種方術產生後,大體經歷了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明至清四個不同的階段。 [10] 

守宮砂秦漢魏晉時期

出土文獻中,“守宮砂”作為一種方術,在周家台30號秦墓簡牘中已經出現。簡牘釋文中有:“······並命和之,即取守室二七,置椆中,而食以丹,各盡其復(腹),□······”(前後有缺簡)校釋者認為,此處的“守室”即“守宮”,指蜥蜴 [11]  至漢代,馬王堆漢墓帛書《養生方》,又提及“守宮砂”,其中《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的釋文作:“【以】七月七日取守【宮】,□以□□□其口,貍(埋)灶口下,深□【□□】○【□□】水染其汁,以染女子闢(臂)。女子與男子戱侮,即柀(被)缺;□卧,即去。” [12] 
傳世文獻對守宮砂的最早記載,見於西漢淮南王劉安所撰《淮南萬畢術》一書中。該書久佚,後代所見《淮南萬畢術》文字散引於《初學記》《藝文類聚》《太平御覽》等類書中。清代學者孫馮翼茆泮林丁晏葉德輝等各有輯本。 [13]  其中《太平御覽》卷七三六引《淮南萬畢術》若干條,內有:“取守宮蟲,餌以丹,陰乾,塗女人身,男合即滅。” [14]  又,《太平御覽》卷九四六引《淮南萬畢術》有若干條文字涉及守宮,其中有關“守宮砂”的一條又説:“取七月七日守宮陰乾之,治合,以井花水和,途女人身,有文章,則以丹途之,不去者不淫,去者有奸。” [15] 
魏晉,也有若干涉及守宮砂的記載。秦漢魏晉時期,神仙方士之説因受到上層統治者的崇信而盛行一時,受此侈談鬼神、稱道靈異的社會風氣的影響,守宮砂方術得以在漢淮南王劉安《淮南萬畢術》、吳僧贊寧感應類從志》、晉張華《博物志》等神仙志怪書籍中保留下來 [10] 

守宮砂南北朝時期

南北朝時期,中國醫學有了較大發展。陶弘景在《本草經集註》中,為辨析石龍子、守宮、蜥蜴等物的不同,或當參考了晉人張華《博物志》等文獻對“守宮砂”方術的記載文字。而比其時代略晚的梁簡文帝蕭綱也在《如意方》中,綜合《博物志》《漢武帝內傳》等書的記載,對守宮砂的研製有了進一步的發揮 [10] 

守宮砂隋唐時期

隋唐時期,為適應科舉取士的要求,當時的文人士子除了要熟悉儒家經學典籍外,還要廣泛博覽其他各部典籍,這使得原載於神仙志怪、醫籍中的守宮砂方術藉此而進入他們的知識涉獵領域。這一時期,中國醫藥學醫學教育有了長足的發展,唐王朝不僅在太醫署主辦專科性質的醫學校,還在地方府、州、縣設置醫學院校。醫學教育制度的完善,推動了對前代本草醫籍進一步整理的工作。如《新修本草》,除抄引陶弘景《本草經集註》有關守宮砂的記載外,對守宮命名及守宮砂的信仰原理給出了“以其常在屋壁,故名守宮,亦名闢宮,未必如術飼朱點婦人也,此皆假釋爾”,而“又云朱飼滿三斤,殊為謬矣”的科學判斷。但這種科學認識在後世醫籍中只是被原樣轉錄而並未得到進一步的發揮,以致明醫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雖已別石龍子與守宮為二物,認為“點臂之説,《淮南萬畢術》、張華《博物志》、彭乘《墨客揮犀》皆有其法,大抵不真”,但仍認為其説“恐別有術,今不傳矣” [10] 

守宮砂宋明至清時期

宋明至清時期,守宮砂方術的流傳呈現出較為多元的狀態。一方面,宋明學術文化的發展使得原來見載於《淮南萬畢術》《博物志》等漢晉神仙志怪之書中的守宮砂方術不但被《太平御覽》《太平廣記》等類書及羅願爾雅翼》、陸佃埤雅》等訓詁書所輯錄,而且也被彭乘《續墨客揮犀》、陳元靚歲時廣記》、郎瑛七修類稿》、張岱《夜航船》等文言軼事、筆記小説和民間歲時記等書所記載;另一方面,宋儒在探索儒學的過程中,主張以心性義理闡發儒家經典,這使得儒學中義理化、倫理化的成分被進一步凸顯並張楊。義理之學的大興,尤其是朱熹“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等觀念的闡揚,對女子人身的禁錮以及貞節觀的提升達到前所未有之狀態。這種社會風氣和環境,使守宮砂方術在當時文人士子的筆下被廣泛提及。守宮砂方術在這一時期的詩詞、小説等文學作品中被大量提及,也從側面反映出此一時期社會對處子貞節觀的狂熱追求和倡導 [10] 

守宮砂產生原因

學者呂亞虎認為,守宮砂產生的時代大體上應在秦始皇時期,他並且推測,這一方術產生的原因,可能與周代以來出於對子嗣血胤純潔的追求,以及秦始皇時期整飭世風、獎勵貞潔,晚年又追求長生不死,致使方士之説大興的社會背景有關。 [6] 
(一)男權社會中對子嗣血胤純潔的重視
守宮砂方術的功能在於驗視女子是否貞潔。而在男權社會下,對女子貞潔的重視,主要出於對子嗣血胤純潔的要求,因為這關係到家族財產的繼承和對先祖神靈祭祀的聖潔。恩格斯在論及專偶制家庭的形成原因時説:“它是建立在丈夫的統治之上的,其明顯的目的就是生育有確鑿無疑的生父的子女。而確定這種生父之所以必要,是因為子女將來要以親生的繼承人的資格繼承他們父親的財產。”因此,“為了保證妻子的貞操,從而保證子女出生自一定的父親,妻子便落在丈夫的絕對權力之下了。即使打死了她,那也不過是行使他的權利罷了” [5]  [7] 
(二)秦始皇社會風氣的整飭
秦統一全國後,為了加強統治,整飭世風,秦始皇曾殺了與其母趙太后私通的宦者嫪毐及二人所生之二子。他也曾大力表彰守節的巴寡婦清,並先後立石刻碑,以政府明令形式禁止淫佚、獎勵貞潔 [8] 
據《史記·呂不韋列傳》載,秦始皇九年,有人告發後宮閹人繆毐實非宦者,常與趙太后私亂,並生子二人,於是秦始皇徹査此事,俱得實情。秦始皇對於宦者謬毐與其生母太后的淫亂私情,毫不留情,不但夷殺繆毐三族,殺掉太后與繆毐所生的自己的兩個同母異父弟弟,而且將生身之母太后遷居雍地,如此處理,除了有維護自身統治地位的要求外,也不乏整飭世風的考慮。為此之慮,秦始皇對能“用財自衞、不見侵犯”的巴寡婦清給予很高禮遇,不但以客禮待之,譽其為“貞婦”,以表彰其貞節,且為她修建了“懷清枱”。秦始皇對於能貞節自守的巴寡婦清之所以要這樣做,其目的無非是想以巴寡婦清為示範,為天下樹立女子貞潔之表率 [8] 
其後,秦始皇在東行郡縣和南遊江淮過程中,曾兩次以立石刻碑的形式下發整飭世風的政令。如《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上鄒蟬山,刻所立石,其辭有“貴賤分明,男女禮順,慎遵職事。昭隔內外,靡不清淨,施於後嗣”。又南登琅邪,立石刻辭頌秦德,其文有“尊卑貴賤,不逾次行。奸邪不容,皆務貞良”。又,三十七年十月,秦始皇出遊,沿江而下,登會稽山李斯奉命為文頌秦德、罪六國、明法規、正風俗,親自以小篆書寫,刻石立碑,其文有云:“飾省宣義,有子而嫁,倍死不貞。防隔內外,禁止淫佚,男女絜誠。夫為寄豭,殺之無罪,男秉義程。妻為逃嫁,子不得母,鹹化廉清。”
上引幾方刻石文字的意思很明瞭,其均是以國家法令的形式提倡女子貞節,禁止淫佚,以教化世風。顧炎武對此評曰:“秦之任刑雖過,而其坊民正俗之意固未始異於三王也。”可見,秦代從整飭社會風氣人手,對於女性貞潔的重視也是很明顯的 [8] 
(三)方士之説的盛行
戰國末世至秦朝,方士煉丹長生之説盛行。《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始皇晚年,為追求長生不死,曾“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還曾先後派方士徐市、盧生、韓終、侯生等出海為其尋求仙人和不死之藥
秦始皇曾多次派方士求仙人不死之藥。秦始皇晚年迷信方士之言,就在於他相信方士能為他尋找到靈丹仙藥以滿足其長生不死的需求。這一願望最終雖未實現,卻直接催化了方士大興、方術流行的結果。此外,從文獻記載來看,當時的方士們除入海求取不死之藥外,他們也常親自煉製長生不老的仙丹。作為守宮砂的主要原料之一的丹砂,則是他們煉製仙丹的主要配料之一。而方士在煉丹求仙過程中,常需擇取處子之身的童男童女為其煉丹求仙之輔助。對處子之身童女的甄別,也需要相關方術來驗視。這一需求,無形中也增強了人們對丹砂功能的認知,同時推動了守宮砂驗貞方術的產生。 [9] 

守宮砂相關質疑

古人對守宮砂早就提出了質疑。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此説法一針見血地指出:“點臂之説,《淮南萬畢術》、張華《博物志》、彭乘《墨客揮犀》,皆有其法,大抵不真。” [4] 
參考資料
  • 1.    翟建波 編著.中國古代小説俗語大詞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
  • 2.    項楚主編.中國俗文化研究 第14輯.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7:143-159
  • 3.    何立嬰 主編.中國女性百科全書·婚姻家庭卷.瀋陽:東北大學出版社,1995:351
  • 4.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大壁虎:我是守宮不是守宮砂  .雲南網[引用日期2020-06-02]
  • 5.    呂亞虎.守宮砂——一種民俗事象的信仰原理及流變考察[J].中國俗文化研究,2017(第十四輯):147-148.
  • 6.    呂亞虎.守宮砂——一種民俗事象的信仰原理及流變考察[J].中國俗文化研究,2017(第十四輯):147.
  • 7.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版:61-62、58
  • 8.    呂亞虎.守宮砂——一種民俗事象的信仰原理及流變考察[J].中國俗文化研究,2017(第十四輯):149-150.
  • 9.    呂亞虎.守宮砂——一種民俗事象的信仰原理及流變考察[J].中國俗文化研究,2017(第十四輯):150-151.
  • 10.    呂亞虎.守宮砂——一種民俗事象的信仰原理及流變考察[J].中國俗文化研究,2017(第十四輯):156-158.
  • 11.    湖北省荊州市周梁玉橋博物館編.關沮秦漢墓簡牘.北京:中華書局,2001:54,136
  • 12.    裘錫圭主編,湖南省博物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纂.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書成 陸.北京:中華書局,2014:45
  • 13.    呂亞虎.守宮砂——一種民俗事象的信仰原理及流變考察[J].中國俗文化研究,2017(第十四輯):145.
  • 14.    太平御覽·卷七百三十六 ◎方術部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7-05]
  • 15.    太平御覽·卷九百四十六 ◎蟲豸部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7-0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