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宇文家林

鎖定
宇文家林,1966年出生於江蘇省鎮江市,江蘇省書法院副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草書委員會委員,江蘇省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兩次獲得中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多次擔任國展省展評委。江蘇省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江蘇省文化宣傳系統“五個一批”人才,江蘇省首批紫金文化藝術英才。 [2] 
中文名
宇文家林
出生日期
1966年
職    業
江蘇省書法院副院長 [1] 
出生地
江蘇省鎮江市

宇文家林藝術成就

宇文家林先生創作狀態 宇文家林先生創作狀態
首屆中國書法三名工程50家之一;
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藝術二等獎;
翁同和獎書法提名展翁同和獎;
林散之獎書法提名展林散之獎;
全國首屆冊頁書法展三等獎;
全國第九屆書法展獲獎提名;
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藝術二等獎
全國首屆行書展一等獎;
全國首屆草書展獲獎提名;
第二屆全國楹聯書法展三等獎;
首屆全國扇面書法展金獎;
首屆江蘇書法獎; [2] 
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書法篆刻作品展參展; [3] 
第五批江蘇省優秀美術家系列展參展; [4] 
數十次入展國家級書法展、邀請展、專題展。
接受電視台採訪 接受電視台採訪
三次獲鎮江市人民政府文藝獎。

宇文家林名家評論

宇文家林書法探源
衡正安
行草條幅 行草條幅
當今中國書壇,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和提高,不管從創作、理論還是教育等諸方面,和以往相比都達到了新的歷史發展階段。特別是在書法創作方面,各種藝術流派、審美風格和藝術思潮多元而活躍,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施展空間。當代書法作品的展示形式已經從古代書齋把玩和文人之間的雅好,轉變為以競賽和展廳的方式走向社會和大眾,併成為主要展示形式。因此,在今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以這樣的方式推進書法的發展、推出書法人才,將是書法的主要途徑和重要形式,也是每一個書家取得社會承認和走向成功的主要選擇。作為青年書法家的宇文家林,可以説正是通過這樣的媒介展現出自己的書法才華,也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一步步走向書壇、走向成功。
行草扇面 行草扇面
宇文家林的書法美學特質、審美取向當是以“二王”為主的帖派。他早年受宋四家特別是米芾的影響至深,也下過很大的功夫臨習打下了“帖派”書法的紮實基礎。近幾年來,他對孫過庭《書譜》和《大觀帖》等二王一路的墨跡法帖深入研究用心感悟,特別是對魏晉手札書“絞轉”筆法的深刻領悟並嫺熟地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和審美形式,達到了一定的藝術高度、取得了令人羨慕的成績,在當今書壇嶄露頭角、引人矚目。他的行草作品點畫到位、富於變化,線條圓勁遒美,極富生命之態;結體典雅安詳,倚側多姿;章法穩重見奇,不失老辣之趣,表現出蕭散、飄逸的審美個性,典型承繼了“二王”書法的衣缽。近幾年來,在中國書協舉辦的重要展賽上,取得了近十次獎項和十餘次入展的驕人成績,實屬不易。特別是在剛剛落幕的“2008·林散之雙年展提名展”上獲得大獎,為將來在藝術上的提升和更大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行草斗方 行草斗方
我認為,對在藝術上取得一定成績、具有相當水準的書家作品進行品評和賞析固然必要,這也是對書家的藝術追求、藝術成果、審美品格的一種肯定和定位,但是,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對其取得成功的緣由進行分析和探尋,這不但對當代書傢俱有借鑑意義,更在於具有時代性和對書法發展的內在理路的梳理。所以,理清書家取得成功的內在規律,比書家作品的藝術審美賞析和成果展示更為重要。
我和家林認識二十多年,對他書法的學習過程可謂瞭解至深,可以毫不誇張地説,他在書法藝術上取得的成果完全取決於他的勤奮。古人所謂“廢紙三千”“池水盡墨”絕非妄言。家林對書法的痴迷和對古代法帖的摹習所下的巨大功夫,是常人難以想象的。這一點我一直深懷敬佩,也是他能有今天這樣成績的重要基礎。古人所謂的“技進乎道”,沒有技的長期積累和高超把握要想達到“道”的層面一定是奢談。
書法藝術的學習是要講究方法論的,我認為家林在勤奮學習的同時,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也是他成功的關鍵,值得借鑑和研究,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行草團扇 行草團扇
一是取法乎上。家林的書法學習一開始就走在了一條正道上,特別是最 近 十 年來由宋向魏晉書法的追索,更是他書法品位提升的關鍵。我們知道,二王不但是帖派的創立者,也是書法史上的一大高峯,中國書法特別是帖派書法對二王以及魏晉時期的迴歸和取法是我們無法繞過的選擇。
二是精研筆法。二王帖派書法所表現出來的審美風格和獨特的美學樣式主要是由筆法決定的,沒有對二王一路筆法的研究、揣摸和掌握是很難深知箇中三昧的。家林對這路書法筆法的精研是他書法達到一定高度,被當今書壇肯定和獲得好評的重要原因。家林對宋四家行草筆法的掌握,再由對《書譜》的深入研習,進而對二王“絞轉筆法”的獨自理解和掌握,並運用於自己的創作之中,終於寫出了一手非常純正的帖派書法,為我們重新認識二王行草書、重““新帖學”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小楷 小楷
書法作為純藝術已經成為事實。在這樣的書法社會發展背景下,對書法形式語言的探索,就不能從傳統理念下去關照。我們不能是“形式至上”者,這是由書法的終極理想決定的,但是我們絕不能忽視形式對書法藝術的作用。“形”決定“神”,沒有“形”就沒有“神”,在書法審美作為唯一功用的當代,形式對書法的重要就顯得異常突出。家林在書法形式上的探求也是他成功的關鍵。當然這個形式是有層次的,有相當的研究必要。書法的形式必須考慮以展覽為主要展示形式,書法作為一種純藝術等情形下的形式需要;還要考慮書體和形式的關係以及紙張、筆墨等的選用都是形式的範疇,家林在這些方面都有獨到的探索和成功的運用。
行書對聯 行書對聯
我們已經處在一個藝術思潮非常開放,藝術風格豐富多元的歷史時期,近三十年的書法發展史已經使我們逐漸認識到,沒有“根基”的書法是很難有所發展和被主流文化所接受的,越是多元越是需要“核心的價值”的構建。只要書法存在,以二王為代表的中國帖派書法一定是未來書法發展的正脈,而作為一個書家,在藝術道路上勤奮向上,把握書法“核心”價值精神不但是立身之本,也是成功的基礎。(發表於2008年第七期《中國書法》)

宇文家林創作感悟

採集 取捨 調和
宇文家林
對於書法學習,古時和現今的名家高手談得很多,從點到面,由表及裏,講得都很到位,都很有作用。宏觀的具體的,我説不好。在這裏,我就扯一扯自己在學習行草書法中是怎麼一路走來的。
行草對聯 行草對聯
業餘學習書法二十多年了,一直對二王一系的行草比較有興趣,最 近兩三年以來基本以魏晉書風為取法對象。梳理一下學書過程,我是由這樣一條線慢慢切入書法的:一開始寫正楷、隸書(當然現 在也在寫,只是要求和以前有所不一樣了)。接下來就是大量練習行書,這個階段時間最長,入手時寫的是顏真卿《爭座位》。這個帖子是刻本,線條富有篆意,分行布白又相當漂亮,當時依葫蘆畫瓢,雖多有不理解處,但也相當投入。後來臨寫《祭侄稿》時,再想想《爭座位》的線條,又心生許多疑惑:同一人書寫,用筆卻有許多不一樣?再往後,慢慢理解了,只是刻本和墨本的區別,其實是一回事。所以説,對某一個書法問題,有時我們只能看到表相,更多的時候往往被表相迷惑,甚至於走火入魔,離“大道”越來越遠。由表及裏,透過現象看本質,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這一點相當重要,關係到我們是否能堅守在傳統的“大道”上。
學習了幾年顏行後,發現自己對每個字的掌控能力還差許多,這時對米芾的行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老米單個字漂亮啊!這一寫就是近10年,當然寫米的同時,間或旁及二王行書、楊凝式、蘇東坡、明清名家等等,但學米始終是主線,老米的帖子只要手頭有的基本都學過。這樣的一種書寫狀態,當時很高興,一出手就是一手漂亮的小行書,在我沾沾自喜的同時,其實我的書寫已經完全陷入了一種套路:一顆顆,只有部局的精巧,沒有整體的渾然。“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現 在我稱當年的創作為抄書。悲夫!抄書十年。當然怪不得老米,只是自己理解不深走進了死衚衕。直到現在,米芾的書法,我還是比較喜歡的,當然看的角度發生了變化。
行草團扇 行草團扇
説句實在話,2005年的一次書法展給我帶來了提高書法水平的機遇:這年4月,《書法導報》和上海書協共同主辦“江蘇青年書法家六人提名展”,經由管峻兄推薦,我恭列其中。這次展覽對我幫助很大,使我的行草觀念又向前推進了一步。古人説,取法乎上,得其乎中。在近兩三年中,我把大量的時間用在了以二王為代表的魏晉期間行草書的學習上,特別是對草書的解讀臨摹。
行草,有行有草,行行草草。草書成分不能忽視。我是從《十七帖》入手的,讀、臨、記、寫,反覆往來不斷強化。像看牒片一樣,遇到好的片斷更不輕意放過。儲存多了,創作時筆下就有了。因為《十七帖》是刻本,在臨摹學習的同時,我還對孫過庭《書譜》進行了解讀,比較刻本和墨本的區別和關聯。這樣的一種學習方法效果很好,使我很快進入了一種良好的狀況。
完成了初步的結累後,我對二王及魏晉名家的行草作品進行了全方面的“掃瞄”,進行了大量的分析、臨摹。通過精學和泛學結合,我對魏晉書風有了一點點了解,同時也知道了唐宋以後書家為什麼不及魏晉名家的原因了。
採集,取捨,調和,這是我對書法從臨摹走向創作的一種簡單的認識。我一直認為:書法創作是“表現”,而不是“再現”。“再現”是一種機械簡單的複製,而“表現”則上升到人文的高度。“表現”好,才是好作品。但願自己的作品一次比一次“表現”好。(發表於2008年第七期《中國書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