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宇文士及

鎖定
宇文士及(?—642年11月11日),本姓破野頭,字仁人,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唐朝時期宰相,隋朝左衞大將軍宇文述之子,前妻南陽公主,繼娶壽光縣主。 [10]  [14]  [23]  [30]  [40] 
初以父勳,封新城縣公。迎娶南陽公主,拜駙馬都尉,遷尚輦奉御,轉鴻臚少卿江都之變後,封內史令 [31] 
武德二年(619年),歸順唐高祖李淵,憑藉妹妹宇文昭儀的寵愛,拜上儀同三司。隨從秦王李世民征戰四方,頗有功勞,拜中書侍郎,封郢國公。 [32] 
武德八年(625年),拜檢校侍中、天策上將府司馬。唐太宗即位後,拜中書令,後官拜涼州都督,歷任蒲州刺史,遷右衞大將軍殿中監 [3]  [33] 
貞觀十六年十月丙申(642年11月11日),病逝,追贈左衞大將軍、涼州都督,諡號為“縱”,陪葬昭陵 [34]  [40] 
仁人 [30] 
所處時代
隋唐
民族族羣
鮮卑
出生地
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
逝世日期
642年11月11日 [40] 
主要成就
唐朝宰相
主要作品
妝台記 [8] 
本    名
宇文士及
官    職
中書令
爵    位
新城縣公→郢國公
諡    號
恭→縱
追    贈
左衞大將軍、涼州都督

宇文士及人物生平

宇文士及早年經歷

宇文士及是隋朝左衞大將軍宇文述之子。早年因父親的功勳,封為新城縣公。受到隋文帝的賞識,迎娶隋煬帝之女南陽公主為妻,拜駙馬都尉,遷尚輦奉御,隨幸江都(今江蘇揚州市)。 [30-31] 
大業十二年(616年),宇文述去世後,宇文士及辭職守孝。不久,起復為鴻臚少卿。大業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發動江都之變,弒殺隋煬帝,擁立秦王楊浩為皇帝。宇文士及作為宇文化及之弟,此前並不知情,受封為內史令,蜀王。 [42-43] 

宇文士及投奔唐朝

武德元年(618年),唐王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唐高祖與宇文士及有舊交,便派人到黎陽(今河南浚縣)去見宇文士及。宇文士及暗中派家童前往長安,讓來人捎回一個金環。唐高祖大喜,道:“我曾與宇文士及同朝為官。如今獻上金環,是表示要來投奔我。” [35] 
九月,宇文化及逃到魏縣(今河北魏縣),部下潰散,兵力逐漸減少。宇文士及力勸兄長投降唐朝,遭到拒絕。宇文士及不願隨行,遂按照封德彝的建議,請求到濟北(今山東茌平縣)徵集軍糧。不久,宇文化及毒死楊浩,自立為帝,冊封宇文士及為蜀王。 [1-2] 
武德二年(619年),宇文化及為河北軍閥竇建德擒殺。濟北豪族都勸宇文士及徵發山東兵馬,北擊竇建德,奪取河北。宇文士及沒有同意,與封德彝一起主動投奔長安。唐高祖責備道:“兄弟當初確定進攻關中的方略。如果擊敗我們父子,還會放過我們嗎?那你能到何處安身呢?” [36] 
宇文士及請罪道:“臣罪該萬死。但臣從前在涿郡、汾陰宮便曾與陛下密論時局。陛下稱帝后,臣便欲投效,並進獻金環,希望以此贖罪。”唐高祖大笑,對裴寂道:“此人六七年前便與我談論天下大事,你們都還在他之後。”當時,宇文士及之妹宇文氏是唐高祖的昭儀,深受李淵的寵愛,也深得李淵器重,唐高祖便封他為上儀同。 [37] 

宇文士及擔任宰相

武德三年(620年),隨秦王李世民平定宋金剛,復封新城縣公,迎娶壽光縣主為妻,遷秦王府驃騎將軍 [23] 
武德四年(621年),隨軍平定王世充,擒殺竇建德,因功進爵郢國公,拜中書侍郎。 [38] 
武德八年十一月庚子(625年12月14日),授檢校侍中,成為宰相,兼任天策府司馬 [3]  深受李世民的器重。
武德九年(626年7月5日),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成為皇太子;六月戊辰(626年7月10日),以宇文士及為太子詹事 [4]  不久,李世民繼位,是為唐太宗,任命宇文士及為中書令。由於宇文述鎮守西北之功,故李世民有意讓他繼續管理西北故地。 [33] 
貞觀元年(627年),檢校涼州都督。當時,突厥數次入侵。宇文士及威惠並施,盛陳兵衞,禮賢下士,深得民心。九月,徵為殿中監。不久,因病外放為蒲州刺史。 [33] 

宇文士及晚年榮寵

後來,唐太宗召宇文士及回朝,任命為右衞大將軍。經常召入內宮,半夜方才放出。即使恰逢休沐日,唐太宗也會派人馳馬來召。但他生性謹慎,對於在宮中的事情,回家後從不向妻子透漏。唐太宗冊封他一子為新城縣公。 [39] 
擔任右衞大將軍七年後,再次擔任殿中監,加金紫光祿大夫。當他病重時,唐太宗親自前去探視,流涕不止。 [41] 
貞觀十六年十月丙申(642年11月11日),宇文士及病逝,追贈左衞大將軍、涼州都督,陪葬昭陵,諡號為“恭”。黃門侍郎劉洎奏道:“士及生活奢侈,不應賜諡為恭。”最終,諡號為“縱”。 [34]  [40] 

宇文士及歷史評價

劉昫裴矩方略寬簡,士及通變謹密,皆一時之稱也。 [5] 

宇文士及軼事典故

宇文士及破鏡難圓

竇建德殺死宇文化及時,將南陽公主與宇文士及的兒子宇文禪師一同殺死,公主出家為尼。武德四年(621年),竇建德兵敗,宇文士及在洛陽遇到準備前往長安的南陽公主,便請求相見、複合。公主拒絕道:“我與你家乃是仇敵,之所以不殺你,是因為你對謀逆之事並不知情。”宇文士及再三請求,公主怒道:“你若一定要尋死,我可以見你。”宇文士及只得放棄。 [7]  [11] 

宇文士及太宗察佞

唐太宗曾在宮中觀賞,指着一棵樹道:“這是嘉木啊!”宇文士及便大加讚美。太宗正色道:“魏徵常勸我遠離佞人,我一直不知道指的是誰,如今知道了。”宇文士及謝罪道:“宰相經常犯顏直諫,弄得陛下手足無措。我有幸在您身邊,不稍微將就一點。您雖貴為天子,又有什麼樂趣呢?”太宗心中的不滿這才消散。 [27-29] 

宇文士及人際關係

根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宇文士及出身於鮮卑破野頭氏。先祖是宇文逸豆歸的僕人,隨主改姓宇文,世襲沃野鎮軍主。傳至宇文盛,北周柱國大將軍。
親屬關係
姓名
簡介
祖父
父親
隋朝開府儀同三司、左翊衞大將軍、司徒尚書令,贈司空上柱國、許國公。 [13] 
叔伯
宇文歸
生子宇文定及(唐德州刺史)。 [25] 
宇文靜
生子宇文福及。 [25] 
姑母
宇文氏
李穆第十子李渾 [21] 
兄弟
隋朝末年羣雄之一,大許國皇帝。 [14]  [16] 
大許國皇帝宇文化及之弟,隋將作少監,宇文化及稱帝,封為齊王,與宇文化及同時被竇建德所殺。 [15-16] 
姐妹
宇文氏
嫁楊氏,生子楊士覽 [22] 
宇文士及妹妹,唐高祖后妃,生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 [9]  [17-18] 
前妻
隋煬帝長女,隋亡之後,出家為尼。 [10] 
妻子
壽光縣主李氏
唐朝宗室女,武德三年(620年),下嫁宇文士及。 [23] 
兒子
宇文禪師
南陽公主所生,後被竇建德殺死。 [12] 
宇文崇嗣
一説為宇文士及孫,尚輦奉御殿中丞,襲爵郢國公。 [19]  [26] 
宇文氏
新城縣公。 [24] 
女兒
字普明,嫁唐太宗第十三子趙王李福,封趙王妃。 [13] 

宇文士及主要作品

著有《妝台記》六卷。 [8] 

宇文士及史料索引

《舊唐書·卷六十三·列傳第十三》 [5] 
新唐書·卷一百·列傳第二十五》 [6] 
宋史·卷二百七·志第一百六十》 [8] 

宇文士及藝術形象

《貞觀之治》中的宇文士及 《貞觀之治》中的宇文士及
2006年《貞觀之治》,蔣厚禮飾演宇文士及。
參考資料
  • 1.    《資治通鑑·唐紀三》:化及至魏縣,兵勢日蹙,士及勸之歸唐,化及不從,內史令封德彝説士及於濟北征督軍糧以觀其變。化及稱帝,立士及為蜀王。
  • 2.    《資治通鑑·唐紀二》:宇文化及至魏縣,張愷等謀去之;事覺,化及殺之。腹心稍盡,兵勢日蹙,兄弟更無他計,但相聚酣宴,奏女樂。……化及自知必敗,嘆曰:“人生固當死,豈不一日為帝乎!”於是鴆殺秦王浩,即皇帝位於魏縣,國號許,改元天壽,署置百官。
  • 3.    《資治通鑑·唐紀七》:(武德八年十一月)庚子,以天策司馬宇文士及權檢校侍中。——經換算可知武德八年十一月庚子對應的陽曆日期為625年12月14日
  • 4.    《資治通鑑·唐紀七》:(武德九年六月)癸亥,立世民為皇太子……戊辰,以宇文士及為太子詹事。——經換算可知武德九年六月癸亥對應的陽曆日期為626年7月5日;武德九年六月戊辰對應的陽曆日期為626年7月10日
  • 5.    《舊唐書·卷六十三·列傳第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8-11]
  • 6.    《新唐書·卷一百·列傳第二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8-11]
  • 7.    《資治通鑑·唐紀五》:初,竇建德之誅宇文化及也,隋南陽公主有子曰禪師,建德虎賁郎將於士澄問之曰:“化及大逆,兄弟之子皆當從坐,若不能捨禪師,當相為留之。”公主泣曰:“虎賁既隋室貴臣,茲事何須見問!”建德竟殺之。公主尋請為尼。及建德敗,公主將歸長安,與宇文士及遇於洛陽,士及請與相見,公主不可。士及立於户外,請復為夫婦。公主曰:“我與君仇家,今所以不手刃君者,但謀逆之日,察君不預知耳。”訶令速去。士及固請,公主怒曰:“必欲就死,可相見也!”士及知不可屈,乃拜辭而去。
  • 8.    《宋史·卷二百七·志第一百六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8-11]
  • 9.    《舊唐書·高祖二十二子列傳》:高祖二十二男:太穆皇后生隱太子建成及太宗、衞王玄霸、巢王元吉,……宇文昭儀生韓王元嘉、魯王靈夔,……張氏生周王元方。
  • 10.    《隋書·列女傳》:南陽公主者,煬帝之長女也。年十四,嫁於許國公宇文述子士及,以謹肅聞。……及建德誅化及,時主有一子,名禪師,年且十歲。……建德竟殺之。主尋請建德削髮為尼。
  • 11.    《舊唐書·卷一·本紀第一》:(武德四年)五月己未,秦王大破竇建德之眾於武牢,擒建德,河北悉平。丙寅,王世充舉東都降,河南平。秋七月甲子,秦王凱旋,獻俘於太廟。丁卯,大赦天下。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斬竇建德於市。(竇建德身死後,南陽公主送還長安,宇文士及在洛陽遇到南陽公主後才請求複合)
  • 12.    《資治通鑑·唐紀五》:初,竇建德之誅宇文化及也,隋南陽公主有子曰禪師,建德虎賁郎將於士澄問之曰:“化及大逆,兄弟之子皆當從坐,若不能捨禪師,當相為留之。”公主泣曰:“虎賁既隋室貴臣,茲事何須見問!”建德竟殺之。
  • 13.    《大唐趙王故妃宇文氏墓誌銘》:妃諱修多羅,字普明,河南洛陽人也。長源遠派,導清漢之波瀾;繁枝秀峙,排紫霄而森鬱。衣冠百代,煥爛典墳;盛德千祀,光華史冊。祖述,隋開府儀同三司、左翊衞大將軍、司徒、尚書令、十郡太守,皇朝贈司空、上柱國、許國公;立言立事,縉紳模楷。父士及,皇朝詹事、右衞大將軍、中書令、殿中監、涼州都督,贈左衞大將軍、上柱國、郢國公。
  • 14.    《舊唐書·卷六十三·列傳第十三》:宇文士及,雍州長安人。隋右衞大將軍述子,化及弟也。
  • 15.    《隋書·卷八十五·列傳第五十》:智及幼頑兇,好與人羣鬥,所共遊處,皆不逞之徒,相聚鬥雞,習放鷹狗。初以父功賜爵濮陽郡公。蒸淫醜穢,無所不為。其妻長孫,妒而告述,述雖為隱,而大忿之,纖芥之愆,必加鞭箠。弟士及恃尚主,又輕忽之。唯化及每事營護,父再三欲殺,輒救免之,由是頗相親暱。遂勸化及遣人入蕃,私為交易。事發,當誅,述獨證智及罪惡,而為化及請命。帝因兩釋。述將死,抗表言其兇勃,必且破家。帝后思述,授智及將作少監。其江都殺逆之事,智及之謀也,化及為丞相,以為左僕射,領十二衞大將軍。化及僭號,封齊王。竇建德破聊城,獲而斬之,並其黨十餘人,皆暴屍梟首。
  • 16.    《隋書·卷八十五·列傳第五十》  .國學原典[引用日期2021-09-22]
  • 17.    《舊唐書·卷六十四·列傳第十四》:韓王元嘉,高祖第十一子也。母宇文昭儀,隋左武衞大將軍述之女也。早有寵於高祖,高祖初即位,便欲立為皇后,固辭不受。
  • 18.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七》:初,上為隋殿內少監,宇文士及為尚輦奉御,上與之善。士及從化及至黎陽,上手詔召之,士及潛遣家僮間道詣長安,又因使者獻金環。化及至魏縣,兵勢日蹙,士及勸之歸唐,化及不從,內史令封德彝説士及於濟北征督軍糧以觀其變。化及稱帝,立士及為蜀王。化及死,士及與德彝自濟北來降。時士及妹為昭儀,由是授上儀同。上以封德彝隋室舊臣,而諂巧不忠,深誚責之,罷遣就舍。德彝以秘策幹上,上悦,尋拜內史舍人,俄遷待郎。
  • 19.    《大唐故永王第二男新婦河東郡夫人宇文氏墓誌銘並序》:校書郎吳通微撰皇侄右千臢來蠼現鹿皇?河東郡夫人宇文氏也。曾祖崇嗣,皇尚輦奉御、殿中丞,郢國公。祖測微,皇益州參軍。父鼎,□益州大都督府倉曹參軍。皆忠貞稟質,高明克讓,衣冠滿於朝野,儒墨光乎宗族。——從宇文氏曾祖宇文崇嗣的郢國公爵位可知宇文崇嗣為宇文士及嫡系。
  • 20.    《周書·卷二十九·列傳第二十一》:宇文盛字保興,代人也。曾祖伊與敦、祖長壽、父文孤,併為沃野鎮軍主。盛志力驍雄。初為太祖帳內,從破侯莫陳悦,授威烈將軍,封漁陽縣子,邑三百户。大統三年,兼都督。從擒竇泰,復弘農,破沙苑,授都督、平遠將軍、步兵校尉,進爵為公,增邑八百户。除馮翊郡守,加帥都督、西安州大中正、通直散騎常侍、撫軍將軍,增邑三百户。累遷大都督、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鹽州刺史。及楚公趙貴謀為亂,盛密赴京告之。貴誅,授大將軍,進爵忠城郡公,除涇州都督,賜甲一領、奴婢二百口、馬五百疋,牛羊及莊田、什物等稱是。仍從賀蘭祥平洮陽(供)〔洪〕和二城,別封一子甘棠縣公。轉延州總管,進位柱國。天和五年,入為大宗伯。六年,與柱國王傑從齊公憲東討。時汾州被圍日久,憲遣盛運粟以給之。仍赴姚襄城,受憲節度。齊將段孝先率兵大至,盛力戰拒之。孝先退,乃築大寧城而還。建德二年,授少師。五年,從高祖東伐,率步騎一萬,守汾水關。宣帝即位,拜上柱國,增邑通前四千六百户。大象中,薨。子述嗣。大象末,上柱國、濮陽公。
  • 21.    《隋書·卷三十七·列傳第二》:渾字金才,穆第十子也......初,穆孫筠卒,高祖議立嗣,渾規欲紹之,謂其妻兄太子左衞率宇文述曰:“若得襲封,當以國賦之半每歲奉公。”
  • 22.    《隋書·卷八十五·列傳第五十》:趙行樞者,樂人之子,家產鉅萬,先交智及,勳侍楊士覽者,宇文甥,二人同告智及。
  • 23.    《舊唐書·卷六十三·列傳第十三》:宇文士及,雍州長安人。隋右衞大將軍述子,化及弟也......從太宗平宋金剛,以功復封新城縣公,妻以壽光縣主,仍遷秦王府驃騎將軍。
  • 24.    《舊唐書·卷六十三·列傳第十三》:尋錄其功,別封一子為新城縣公。
  • 25.    《元和姓纂·卷六》:濮陽宇文。本武川人,姓費已頭氏(案唐世系表作費也頭氏),屬鮮卑佚豆歸(按北周書作侯豆歸),後從其主姓,亦稱宇文氏,後魏時代為沃野鎮軍主豆歸。元孫盛,盛生歸、述、靜。歸生定及,唐德州刺史。定及生規,光祿少卿,孫影(按唐世系表影作實),好畤令宿,均州刺史。述,隋右翊大將軍,生化及、智及、士及。化及,隋太僕卿,篡逆與智及併為竇建德所殺;士及,唐中書令、蒲州刺史,郢公。靜生福及,福及孫全志,工部員外。堂侄順,虞部員外,生憲,憲生巘。
  • 26.    黃森.《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試論中古士族濮陽宇文氏家族的興衰》.河北天津市:河北工程大學,2010年9月:94—95頁
  • 27.    《隋唐佳話·卷一》:太宗嘗止一樹下,曰:“此嘉樹。”宇文士及從而美之不容口,帝正色曰: “魏公常勸我遠佞人,我不悟佞人為誰,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曰果然。”士及叩頭謝曰:“南衙羣官,面折廷爭,陛下嘗不得舉手,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有順從,陛下雖貴為天子,復何聊乎?”帝意復解。
  • 28.    《大唐新語·卷九·諛佞第二十一》:太宗嘗止一樹下,曰:“此嘉樹。”宇文士及従而美之不容口,太宗正色謂之曰:“魏徵嘗勸我遠佞人,我不悟佞人為誰矣,意常凝汝而未明也。今乃果然。”士及叩頭謝曰:“南衙羣臣,面折廷諍,陛下常不舉首。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順從,陛下雖貴為天子,復何聊乎!”太宗怒乃解。
  • 29.    《帝鑑圖説·八十一例》:【面斥佞臣】唐史紀:太宗嘗至樹下,愛之,宇文士及從而譽之不已,太宗正色曰:“魏徵嘗勸我遠佞人,我不知佞人是誰,意疑是汝,今果不謬。”士及叩頭謝。
  • 30.    《新唐書·卷一百·列傳第二十五》:宇文士及,字仁人,京兆長安人。父述,為隋右衞大將軍。
  • 31.    《舊唐書·卷六十三·列傳第十三》:開皇末,以父勳封新城縣公。隋文帝嘗引入卧內,與語,奇之,令尚煬帝女南陽公主。大業中,歷尚輦奉御,從幸江都。以父憂去職,尋起為鴻臚少卿。化及之潛謀逆亂也,以其主婿,深忌之而不告,既弒煬帝,署為內史令。
  • 32.    《舊唐書·卷六十三·列傳第十三》:初,高祖為殿內少監,時士及為奉御,深自結托。及隨化及至黎陽,高祖手詔召之。士及亦潛遣家僮間道詣長安申赤心,又因使密貢金環。高祖大悦,謂侍臣曰:"我與士及素經共事,今貢金環,是其來意也。"及至魏縣,兵威日蹙,士及勸之西歸長安,化及不從,士及乃與封倫求於濟北征督軍糧。俄而化及為竇建德所擒,濟北豪右多勸士及發青、齊之眾,北擊建德,收河北之地,以觀形勢。士及不納,遂與封倫等來降。高祖數之曰:"汝兄弟率思歸之卒,為入關之計,當此之時,若得我父子,豈肯相存,今欲何地自處?"士及謝曰:"臣之罪誠不容誅,但臣早奉龍顏,久存心腹,往在涿郡,嘗夜中密論時事,後於汾陰宮,復盡丹赤。自陛下龍飛九五,臣實傾心西歸,所以密申貢獻,冀此贖罪耳。"高祖笑謂裴寂曰:"此人與我言天下事,至今已六七年矣,公輩皆在其後。"時士及妹為昭儀,有寵,由是漸見親待,授上儀同。從太宗平宋金剛,以功復封新城縣公,妻以壽光縣主,仍遷秦王府驃騎將軍。又從平王世充、竇建德,以功進爵郢國公,遷中書侍郎,再轉太子詹事。
  • 33.    《舊唐書·卷六十三·列傳第十三》:太宗即位,代封倫為中書令,真食益州七百户。尋以本官檢校涼州都督。時突厥屢為邊寇,士及欲立威以鎮邊服,每出入陳兵,盛為容衞;又折節禮士,涼士服其威惠。徵為殿中監,以疾出為蒲州刺史,為政寬簡,吏人安之。數歲,入為右衞大將軍。
  • 34.    《舊唐書·卷六十三·列傳第十三》:貞觀十六年卒,贈左衞大將軍、涼州都督,陪葬昭陵。士及撫幼弟及孤兄子,以友愛見稱,親戚故人貧乏者,輒遺之。然厚自封植,衣食服玩必極奢侈。諡曰"恭",黃門侍郎劉洎駁之曰:"士及居家侈縱,不宜為恭。"竟諡曰“縱”。
  • 35.    《舊唐書·卷六十三·列傳第十三》:初,高祖為殿內少監,時士及為奉御,深自結托。及隨化及至黎陽,高祖手詔召之。士及亦潛遣家僮間道詣長安申赤心,又因使密貢金環。高祖大悦,謂侍臣曰:"我與士及素經共事,今貢金環,是其來意也。"
  • 36.    《舊唐書·卷六十三·列傳第十三》:俄而化及為竇建德所擒,濟北豪右多勸士及發青、齊之眾,北擊建德,收河北之地,以觀形勢。士及不納,遂與封倫等來降。高祖數之曰:"汝兄弟率思歸之卒,為入關之計,當此之時,若得我父子,豈肯相存,今欲何地自處?"
  • 37.    《舊唐書·卷六十三·列傳第十三》:士及謝曰:"臣之罪誠不容誅,但臣早奉龍顏,久存心腹,往在涿郡,嘗夜中密論時事,後於汾陰宮,復盡丹赤。自陛下龍飛九五,臣實傾心西歸,所以密申貢獻,冀此贖罪耳。"高祖笑謂裴寂曰:"此人與我言天下事,至今已六七年矣,公輩皆在其後。"時士及妹為昭儀,有寵,由是漸見親待,授上儀同。
  • 38.    《舊唐書·卷六十三·列傳第十三》:又從平王世充、竇建德,以功進爵郢國公,遷中書侍郎,再轉太子詹事。
  • 39.    《舊唐書·卷六十三·列傳第十三》:數歲,入為右衞大將軍,甚見親顧,每延入閣中,乙夜方出,遇其歸沐,仍遣馳召,同列莫與為比。然尤謹密,其妻每問向中使召有何樂事,士及終無所言。尋錄其功,別封一子為新城縣公。
  • 40.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六》:(貞觀十六年)冬十月丙申,殿中監,郢縱公宇文士及卒。——經換算可知貞觀十六年十月丙申對應的陽曆日期為642年11月11日
  • 41.    《舊唐書·卷六十三·列傳第十三》:在職七年,復為殿中監,加金紫光祿大夫。及疾篤,太宗親問,撫之流涕。
  • 42.    《舊唐書·卷六十三·列傳第十三》:以父憂去職,尋起為鴻臚少卿。化及之潛謀逆亂也,以其主婿,深忌之而不告,既弒煬帝,署為內史令。
  • 43.    《新唐書·卷一百·列傳第二十五》:以父喪免,起為鴻臚少卿。其兄化及謀弒逆,以主婿忌之,弗告。已弒帝,乃封蜀王。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