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它乾城

鎖定
它乾城是西漢後期到東漢時期的西域都護府。
中文名
它乾城(玉奇喀特古城)
所屬年代
西漢後期到東漢時期的西域都護府一直設在它乾城
出土地點
新疆阿克蘇地區新和縣西南30多公里處
踏着厚厚的鹽鹼地,國內十幾位考古界的專家學者12日來到新疆阿克蘇地區新和縣西南30多公里一處名叫玉奇喀特古城的地方。展現在他們眼前的,是三圈能看出大體輪廓的殘破的高土堆和牆。在此工作了幾年的北京大學教授陳凌十分肯定地説:“經過我們認真仔細地試探,再綜合各種歷史文獻記載,我們今天可以宣佈:這裏就是東漢時期西域都護府所在地。也就是説,這座 [1]  古城遺址就是東漢歷史中所記載的它乾城。”
史書記載,公元60年漢朝設置西域都護,所轄範圍包括塔里木盆地及葱嶺以西、天山以北各國。西域都護府治所設於烏壘城,與龜茲相去數百里。另據《漢書·西域傳下》記載,公元16年前後,西域都護府已經遷到它乾城。
東漢明帝永平十七年,即公元74年,東漢中央王朝再次設置西域都護。漢和帝永元三年,即公元91年“十二月,復置西域都護、騎都尉、戊己校尉官。”《後漢書》卷四十七《班超傳》寫道:“明年(即永元三年,公元91年),龜茲、姑墨、温宿皆降,乃以超為都護,徐幹為長史。拜白霸為龜茲王,遣司馬姚光送之。超與光共脅龜茲廢其王尤利多而立白霸,使光將尤利多還詣京師。超居龜茲它乾城,徐幹屯疏勒。”
從這段歷史記錄中可知,西漢後期到東漢時期的西域都護府一直設在它乾城。此後,繼任班超的幾任西域都護都駐守它乾城,東漢殤帝時仍有都護段禧、西域長史趙博駐守它乾城的記載。
但長期以來,它乾城到底在哪裏,始終是個謎。1928年,北京大學教授黃文弼先生在現在的新疆新和縣調查時,曾在玉奇喀特古城意外發現“漢歸義羌長印”“李忠(崇)之印”。雖然印文是“李崇之印”,但忠、崇兩字通假,因此,“李忠之印”實際就是“李崇之印”。而李崇恰恰就做過西域都護府最長軍政長官。
陳凌經過多年調查,今年又在玉奇喀特古城進行了密集的試探,終於肯定了古城遺址就是東漢時期的西域都護府所在地它乾城。從現在地表上的殘存可以看出,玉奇喀特古城有三重城圈,最外一重大城東西長度達1500米,是目前已知新疆古城遺址中邊長最長的古城。第二重城圈內有眾多高台建築,體量都較大,試探可知均為大型房屋遺址。可能是衙署建築。第二重城圈內還發現一條環城的大路。最裏面一重城門朝東開,其中有數間大型房址,牆厚可達1.2米,進深可達10米。第二重城牆和最裏面一重城圈城牆均為質量較高的夯築牆,夯層厚15釐米左右。根據出土的印章、城市的規模、建築的質量,可以斷定這裏就是它乾城所在。
從烏壘到它乾,西域都護府所在地由東向西推進了200多公里,相當於漢代的500裏左右。它乾城是中央政府有效管控西域的另一個地標,是中央政府治理西域最高軍政中心。西域都護府從烏壘城移至它乾城,表明中央政府管理西域最高軍政中心轉移到了龜茲地區。而龜茲又恰恰是塔里木盆地最重要的綠洲。這意味着中央政府對西域地區的有效管理進一步加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