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学识

[xué shí]
汉语词语及历史期刊
“学识”在汉语中表示学问知识及对事物的准确判断能力,其拼音为xué shí,注音符号为ㄒㄩㄝˊ ㄕˊ。该词亦指代1947年由南京中央大学人员创办的同名期刊,《学识》半月刊由吴斐丹担任主编,冯放民担任发行人,由学识出版社负责发行工作,累计出版三卷共三十期,至1948年10月停刊 [1]
拼    音
xué shí
注    音
ㄒㄩㄝˊ ㄕˊ
释    义
学问知识及判断能力
创刊时间
1947年 [1]
终刊卷期
第三卷第六期 [1]
出版单位
学识出版社 [1]

词语释义

播报
编辑
“学识”作为汉语复合词,由“学”与“识”组合而成,核心含义指通过系统学习积累的知识体系,以及基于实践经验形成的分析判断能力。该词在语义上区别于“学历”,更强调个体对知识的掌握深度与运用能力。

《学识》期刊沿革

播报
编辑

创刊背景

1947年,南京中央大学学者吴斐丹联合冯放民等人创办《学识》半月刊,由学识出版社负责发行工作 [1]。该刊物定位为学术交流平台,内容涵盖社会科学与人文领域研究成果。

编辑团队

  • 主编:吴斐丹(时任南京中央大学教授) [1]
  • 发行人:冯放民(担任发行人职务) [1]
  • 出版机构:学识出版社(承担发行职能) [1]

出版概况

刊物采用半月刊形式定期发行,自1947年创刊号至1948年10月终刊号,共完成三卷三十期的出版工作。其中第三卷第六期作为最后一期,标志着该刊出版至1948年10月结束 [1]

学术价值

播报
编辑
作为民国后期短期存续的学术期刊,《学识》在存续期间刊载了多篇具有时代特征的学术论述,为研究1940年代末期中国学术界动态提供了原始文献参考。其编辑团队的专业背景与出版社的运作模式,反映了当时学术出版领域的特点 [1]

词语使用规范

播报
编辑
在当代汉语使用中,“学识渊博”“学识水平”等短语常见于评价个人学术素养的语境。需注意该词与“学问”“学术造诣”等近义词的细微差异,前者更侧重知识储备与实际应用能力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