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學習

(心理學名詞)

鎖定
廣義的學習是指人與動物在生活過程中憑藉經驗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次廣義的學習指人類的學習。狹義的學習專指學生的學習。根據不同的標準,學習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別,主要介紹加涅的學習層次分類、學習結果分類和我國心理學家馮忠良的分類。
中文名
學習
外文名
Learning
應用學科
心理學
應用範圍
教育心理學

學習含義

廣義的學習是指人與動物在生活過程中憑藉經驗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這一概念包含三層意思:
①學習表現為行為或行為潛能的變化。通過學習,我們的行為會發生某種變化,如從不會游泳到會游泳。當然,有些學習不會在我們的當前行為中立即表現出來,但會影響我們對待事物的態度和價值觀,即改變我們的行為潛能,如宗教信仰;
②學習所引起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變化是相對持久的,如學會游泳後游泳技能將終身不忘。藥物、疾病、疲勞等因素也會引起行為或行為潛能的變化,但這種變化是暫時的,因此不能稱為學習,如運動員使用興奮劑提高成績,學生因疾病降低學習成績等;
③學習是由反覆經驗引起的。有時候個體的生理成熟或衰老也會引起行為產生持久改變,如青春期少年的嗓音變化,這是由生理成熟引起的,與經驗無關,所以不能稱為學習。由經驗而產生的學習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正規學習,如有計劃的訓練或練習,學校的學習等;另一種是隨機學習,因偶然的生活經歷而產生,如幼兒被開水燙一次就知道開水不能摸。
次廣義的學習指人類的學習,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潘菽認為,人的學習是“在社會實踐中,以語言為中介,自覺地、積極主動地掌握社會和個體經驗的過程”。人和動物的學習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眾所周知的“嘗試錯誤説”“頓悟説”就解釋了人和動物都具備的學習方式。
然而,人類的學習與動物的學習又有着本質的區別:①人的學習不僅要獲得個體的行為經驗,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人類祖先遺留下來的社會歷史經驗和科學文化知識;②人的學習是以語言為中介的,這是人與動物學習的根本區別;③人的學習是一種有目的的,自覺的,積極主動的過程。人有主觀能動性,可以積極主動地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這是動物做不到的。
狹義的學習專指學生的學習,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地進行的,是在較短時間內接受前人所積累的科學文化知識、技能,並以此來充實自己的過程。學生的學習內容可以分為三個方面:①知識、技能和學習策略的掌握;②問題解決能力和創造力的發展;③道德品質和健康心理的培養。 [1] 

學習分類

學習是一種複雜的現象,種類繁多、形式多樣,因此,對學習分類比較困難,至今尚未形成統一的學習分類。下面介紹三種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

學習加涅的學習層次分類

20世紀60年代,美國著名學習與教學心理學家加涅認為,人類的學習現象極其複雜,不可能用一種理論解釋全部學習現象,必須對學習進行分類研究。1965年他出版《學習的條件》一書,該書經三次修訂再版,最後一版的書名為《學習的條件和教學論》。他在書中提出了學習的層次分類和學習的結果分類兩種分類方法。
加涅根據學習情境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把學習分為八類。
(1)信號學習。這是一種最簡單的學習,指學習對某種信號刺激做出一般性和彌散性的反應。信號學習最典型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
(2)刺激—反應學習。指學習使一定的情境或刺激與一定的反應相聯結,並得到強化,學會以某種反應去獲得某種結果。桑代克和和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就是這類學習的代表。
(3)連鎖學習。指學習聯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刺激—反應動作,以形成一系列的刺激—反應動作聯結。很多動作技能都是由一系列分散的動作組成的。如跳遠,從助跑、踏板、起跳到落地,這種學習就要用到連鎖學習。
(4)言語聯結學習。指形成一系列的言語單位的聯結,即言語連鎖化。如對句子的理解、造句等就屬於此類學習。
(5)辨別學習。指學習一系列類似的刺激,並對每種刺激做出適當的反應。如比較獅子和老虎的異同點的學習就是辨別學習。
(6)概念學習。指學會認識一類事物的共同屬性,並對同類事物的抽象特徵做出反應。如對“鳥”這個概念的學習。
(7)規則學習。規則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概念之間的關係,規則學習就是形成多個概念的連鎖。
(8)解決問題的學習。指學會在不同條件下,運用規則或原理解決問題,以達到最終的目的。
加涅的學習層次分類系統幾乎涵蓋了人和動物的所有學習類型。加涅認為,由簡單到複雜的這八類學習中,每一後繼學習類型都是前一學習類型更加複雜的表現,前者向後者發展,後者是前者的繼續和提高。

學習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

加涅認為教學不僅應該考慮學習的情境和過程,還應考慮學生通過學習將獲得哪些學習結果。他進一步提出了五種學習結果,並把它們看做五種學習類型,分別是:智力技能、認知策略、言語信息、動作技能和態度。實際上這五類學習不存在等級關係,其順序可以隨意排列。加涅認為,按學習結果進行分類,有利於明確教學目標,為教學設計提供依據。下表列舉了五種學習結果及其相應的行為樣例。
加涅學習結果分類及其行為樣例
學習結果
行為樣例
智力技能
認知策略
言語信息
動作技能
態度
區分兩個不同字母如b與d的音和形
使用特點記憶法記憶學生名字;運用圖表組織學習材料
陳述我國憲法的有關條款;敍述車禍發生的過程
書寫字母A;織毛衣
選擇聽古典音樂;選擇跑步作為鍛鍊的經常形式
智力技能表現為運用符合或概念與環境相互作用的能力。這是學校中最基本、最廣泛的教育內容,從低級的讀、寫、算的基本言語技能到高級技術性技能,構成了智力技能的各個水平。認知策略是學習者藉以調節他們的注意、感知、記憶和思維等內部心理過程的技能。這是用以自我調控其內部學習過程的方式,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技能。
認知策略與智力技能是有區別的,智力技能是運用符號處理問題的能力,指向學習者的外部環境,使學習者能處理外部的信息;而認知策略是自我控制與調節能力,指向學習者的內部世界,是個體對自身認知活動的監控。認知策略不指向具體的外部內容,而是普通地適合於各種各樣的知識內容。通過認知策略的學習,學習者將學會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學會如何有效地學習。
言語信息是一種能夠“陳述”的知識,也叫陳述性知識。言語信息與智力技能不同,言語信息與知道“是什麼”有關,而智力技能則與知道“怎麼做”有關。如學會如何通過奏鳴曲的旋律識別出一曲奏鳴曲是一種智力技能,而學會一支奏鳴曲是講述什麼的則是一例言語信息。
動作技能即操作能力,是一種習得的能力,指通過練習鞏固下來的、自動化的、完善的動作活動方式,如個體學習寫字、溜冰、開車、跳繩等。很多基本的動作技能在我們早年的生活中就已習得,成為個人全部技能中的一個“極少需要意識控制的部分”。儘管學校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強調智力技能的學習,但學校的學習中總是包含各種各樣的動作技能,從小學兒童學習寫字到繪畫、唱歌、舞蹈、打球等。
態度是影響個人對特定人、事、物做出行為選擇的、有組織的內部準備狀態,被稱為“情感領域”的學習。我們通常期望學校培養學生諸如合作、分享、責任感等社會所讚許的態度和熱愛知識、積極學習、自信等有利於個人發展的態度。

學習我國心理學家的學習分類

我國教育心理學家馮忠良教授認為學生是通過接受學校所傳授的經驗學習的,可根據教育系統中傳遞內容的不同,將學生的學習分為三類。
知識學習。知識是客觀事物的特徵和聯繫在人腦中的主觀印象,它是來自反映對象本身的認知經驗。這種經驗既包括描述性經驗(陳述性知識),也包括操作性經驗(程序性知識)。學生有了這種經驗,就可以解決知與不知、知之深淺的問題。
技能學習。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符合法則要求的活動方式,它是來自活動主體所做出的行動及其反饋的動作經驗。這種經驗包括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兩種,要解決的是會不會做和做得熟不熟練的問題。
行為規範的學習。行為規範是用以調節人際交往、實現社會控制、維持社會秩序的思想工具。通過習得行為規範,學生將形成一定的態度,培養相應的品德。
由此可見,學習知識、技能可以培養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做事;學習行為規範可以培養學生的品德,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也就是教會學生學會做事和學會做人,促進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展。 [2] 
參考資料
  • 1.    陳琦,劉儒德主編.當代教育心理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 2.    胡忠光主編.教育心理學: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