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學習化社會

鎖定
學習化社會是近年來國際社會剛剛出現的概念。早在1972年富爾向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學會生存》中就已經提出“終身教育”的思想。但是那時的概念與現在有很大不同。從英文和法文中,我們可以看到經歷了原來“經常性教育”到“伴隨生命的學習”和“學習化社會”的變化。這一變化有三個根本特徵。
中文名
學習化社會
來    源
《學會生存》
特    徵
經常性教育、學習化社會
類    型
術語

學習化社會概念介紹

第一是更加強調了學習的終身性。
第二是提出了學習的全民化。1996年1月,經合組織教育部長共同提出,要使終身學習成為每個人的現實。就是説人人都應獲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機遇,都應有在大學學習的經歷。
第三是突出了學習主動性。由被動地接受教育,變成主動地學習。

學習化社會提出原因

首先是,科學技術在20世紀突飛猛進的發展,使產業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興行業不斷湧現,傳統行業逐漸萎縮,人們不可能在最初的工作崗位上從一而終。其次,知識的增長和更新,使學校教育無法為學生提供滿足終身需求的知識,初始教育只是就業之前的必要準備,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未來工作和生活。最後,企業或用人單位對人的要求不僅是知識的掌握,而更加看重各種能力,甚至是為人處事的行為方式,而這些能力和行為是單純學校教育難以實現的。

學習化社會基本特點

學習和受教育的平等性
平等性是學習化社會和終生學習最為本質性的特徵,平等性既是學習化社會和終生學習的基本特徵,同時也是學習化社會和終生學習的重要前提。平等性主要體現為在學習化社會中,人要進行終生學習,必須具有民主、平等的受教育機會。無論是教育的時間安排、教學內容選擇、教育方式的取捨,還是學習權利的獲得、學習結果的評價等方面,都要求具有相應的平等保證,也就是説,在學習化社會,受教育的機會平等將成為人權的重要組成部分。
時空的開放性
學習化社會和終生學習的實現,必須從空間上打破傳統教育中學校教育居於壟斷地位的終極型教育形態,實現社會各部分教育之間的聯繫和相互開放,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看成是教育中的不同組成部分,同時賦予各自以不同的職能和義務。這樣就能保證教育空間的擴大,真正實現全社會都成為教育責任的承擔者的理想,使整個社會都變成一個教育化的社會。從時間上講,學習化社會和終生學習是延續了個體人一生的教育理念,這就突破了傳統學校教育固着於人生某一特定階段的模式,使教育成為貫穿人生始終的活動。無論是空間上拓展,還是時間上延續,都為學習化社會和終生學習提供了物質性環境,為學習化社會和終生學習創造了相應的氛圍。
內容的生活性
所謂生活性,也就是指學習化社會和終生學習成為人類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育在此具有了日常的生活性話語權利。這也使得教育和學習不再是傳統的獨立於人生活的孤立活動,而成為人生活的一部分。教育生活性話語的獲得,使教育從聖殿走向了民間,這對於促進和實現教育的民主化與平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目標定位的發展性
學習化社會和終生學習,其最終的目的定位都是出於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無論人的發展,還是社會的發展,從嚴格意義上説,都是屬於過程的範疇。發展沒有終極性目標,其最大的目的,即在於在原有水平的基礎上實現個體人和作全人類的發展的最大化,實現不斷的發展。因此,可以説,發展的目標是為了更好的發展。而要實現人和社會的累積性發展,就需要教育提供持續、連貫的支撐,為這種持續發展提供動力。在此意義上,學習化社會和終生學習的出現和產生具有必然的意義。
實現過程的理想性
從目前世界各國的教育發展現狀來看,儘管世界各國無論政府,還是學者,都十分關注學習化社會的建設,都十分注重終生學習的實施,但目前還沒有一個成功的典型來説明學習化社會和終生學習究竟應該如何實施。因此,從此角度説,學習化社會和終生學習具有理想性的特徵。理想性的特徵同時也揭示出,學習化社會和終生學習的最終實現,還有許多障礙需要不斷地克服,在實現過程中也許還會遇到許多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還會對我們現在所理解的學習化社會做出新的調整和修正。在此意義上,學習化社會和終生學習在不短的時期之內還只能是一個人類為之奮鬥的理想。當然,隨着信息社會和知識社會特徵的逐漸顯現,隨着現代信息技術諸如網絡等的普及,學習化社會和終生學習具有較為樂觀的前景。這也是世界各國關注和重視學習化社會建設的重要起點和基礎。
學習的主體性
學習化社會和終生學習是在充分發揮學習者主體性基礎上的共性和個性相結合的一種教育社會形態。學習化社會是一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社會形態,對學習者主體地位的強調就成為了學習化社會的重要前提。同時,終生學習不是一種外在的被動式學習,而是從學習者自身需要出發的一種主動的自願的學習,在此意義上,也要求充分體現出學習者的主體性地位。這種主體性特徵所延伸出來的就是學習化社會和終生學習中學習方式的個性化,即不同的主體在學習方式的選擇上具有符合自己實際的個性特點。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教育由於強調一統和共性而對個性的忽視。當然,對個性化的強調也並非否認學習化社會和終生學習共性的具備,事實上,學習化社會和終生學習同樣具有共性或整體性的特徵。這種共性或整體性主要體現在從教育角度看,整個社會的教育屬於一個主體,從個人一生受教育的實踐來看,人生的教育屬於一種整體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