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学生科研创新计划

高校实施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计划
学生科研创新计划(Student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Program,简称SRIP)是高校为提升学生科研实践能力而建立的系统性培养机制。该计划通过教师科研项目参与、学生自主立项双轨模式运行,涵盖项目申报、过程管理、成果验收全周期流程 [1-2]。实施框架包含创新训练类与创业计划类项目分层推进,要求跨年级组建团队并由在岗教师指导。项目执行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年,配套分阶段经费拨付机制与中期淘汰制度,推动科研成果向学科竞赛成果转化 [1-2]。多所高校通过该计划构建了"培育-选拔-提升"递进式人才培养体系。
外文名
Student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Program
简    称
SRIP
启动时间
2012年(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1]
实施机构
高校教务处/科技处联合管理 [1-2]
培养对象
全日制本专科学生 [1-2]
项目周期
≤1年 [2]

实施背景

播报
编辑
2012年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率先发布《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实施办法》,确立教师科研学生参与制与学生单独立项制两种培养路径,要求科研项目教师热旬每年接收2-4名学生参与资料查阅、数据分析等科研活动 [1]。该模式为后续高校推广提供制度范本,至2025年浙江理工大学已形成"申纸捉键报-评审-煮鸦赠背管理-验收寻巩"的全周期质量管控体系 [2]淋雅愚习匪喇匪禁欠腿举。

项目类型与实施方式

播报
编辑

双轨立项机制

教师科研学生参与制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项目前期准备与执行,需经学院审核提交申请表 [1]。学生单独立项制允许大一至大三学生自拟课题,经评审可获得专项经费支持,重点项目资助标准达1000元 [2],一般项目资助标准为500元 [1]

分类培养体系

2025年浙江理工大学设立创新训练类与创业计划类双轨项目,前者侧重科研方法论训练,后者强调成果转化应用价值。项目团队需实现跨年级梯队组建,负责人以二三年级学生为主体 [2]

管理与运行机制

播报
编辑

过程监管体系

项目执行包含三重管控节点:立项阶段需通过学院初审与校级终审;中期检查不合格项目将暂停经费拨付;结题验收要求提交成果报告并通过专家答辩 [1-2]。浙江理工大学实施经费分阶段拨付制度,立项时发放50%,结题合格后拨付剩余50% [2]

资源保障措施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设立专项经费池,学生单独立项项目可获得500元基础支持,同时对考核优秀的指导教师授予荣誉称号并给予物质奖励 [1]。浙江理工大学建立科创集市平台,对成果突出的项目追加资助 [2]

成果转化与激励机制

播报
编辑
计划明确要求项目需在2年内转化为'挑战杯'等高水平竞赛成果,设置科创集市优秀项目追加资助机制 [2]。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规定结题报告需经教务处评估存档 [1],浙江理工大学设置成果转化率作为学院绩效考核指标 [2]。两校均建立优秀项目案例库,用于教学示范与经验推广。

发展历程

播报
编辑
2015年SRIP计划形成标准化管理流程,明确项目执行周期不超过1年。至2025年发展出跨校际联合培养模式,浙江理工大学等重点高校将项目周期延长至2年,配套经费标准提升至1000元/项(重点项目)和500元/项(一般项目),形成'校级培育-省级竞赛-国家级孵化'三级进阶体系 [2]

领域及专业

播报
编辑
学科类别
研究领域
包含专业
自然科学类
机械与控制
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
信息技术
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
数理
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
生命科学
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
能源化工
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
制作发明
实用新型物品、新设计、新工艺流程
社会科学类
人文社科
哲学、经济、历史、社会、法律、教育、管理、文学、艺术体育
创业实践
产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