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學生救國會

鎖定
學生救國會是近代中國學生反帝愛國組織。1918年5月成立。當時正值中國學生反對《中日共同防敵軍事協定》鬥爭後不久,由北京學生愛國會發起,得到上海、南京、天津、濟南等地學生支持,成立了全國性的學生救國會。為了便於在反動軍閥政府的統治下進行反帝愛國宣傳,學生救國會在北京大學組織了“國民雜誌社”,1919年1月創辦了《國民》雜誌。 [1] 
中文名
學生救國會
發生時間
1918年5月21日
主    體
學生

學生救國會成立背景

俄國十月革命後,1918年5月與日本政府簽訂了以蘇俄為敵的《中日陸軍共同防敵軍事協定》。《協定》規定:“凡在軍事行動區域以內,中國地方官吏,對於該區城內之日本軍隊,須盡力協助,使不生軍事上之窒礙。”隨後,又簽訂一系列類似條約。日本政府簽訂這些協定一方面敵視和干涉俄國革命,一方面藉此進一步控制中國,維護其在東北的利益。北京政府簽訂此協定則是為投靠日本,以便維持自己的統治。 [2] 

學生救國會成立過程

在1918年反帝愛國鬥爭中,首先是留日歸國學生在上海成立學生救國會,後一部分留學生到北京聯絡,成立了北京學生救國會,北京學生救國會以北大學生為主要骨幹,後來擴大為全國學生救國會,不過其中的骨幹仍然以北大學生居多。 [4] 
救國會總部設在北京,許德珩、鄧中夏等被推為該會負責人。 [2] 
10月正式成立國民社,並出版具有反帝愛國色彩的《國民》雜誌。 [3] 

學生救國會主要活動

學生救國會反對中日軍事協定

1918年4月,中國留日學生獲此秘密消息後,在東京等地集會,堅決反對這一軍事協定。5月上旬,中國留日學生組織救國團,集會遊行,遭到日本當局的干涉和武力鎮壓,十餘名學生被打傷。日本當局的殘暴行徑激起全體留日學生1000餘人的憤怒,他們一致決定罷課回國。5月中旬,留日學生代表李達等到達北京。5月20日晚,北京大學學生在西齋飯廳召開大會,留日學生代表在會上發表演説,控訴日本的暴行,會場上許多人痛哭流涕。北京大學學生表示要和留日學生一致行動,並定於次日赴總統府請願。5月21日,北京大學聯絡北京高等師範學校、高等工業專門學校、法政專門學校等校學生2000多人,前往新華門總統府請願,強烈要求廢除《中日陸軍共同防敵軍事協定》。當場有一名學生寫下血書:“案件取消之日,為我輩生還之時。”當時的大總統馮國璋被迫出來接見學生代表。 [2] 
這次反對《中日陸軍共同防敵軍事協定》的鬥爭是北京學生(也是中國學生)第一次有組織的請願活動。這次運動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帝國主義對俄國遠東地區的干涉,打擊了國內封建軍閥勢力,支援了剛剛實現社會主義革命的蘇俄人民。正如列寧所指出的,中國革命運動威脅了日本進攻蘇俄的意圖。 [2] 

學生救國會組織發起五四運動

5月3日,北京的報紙紛紛刊登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各界羣情激憤,紛紛集會抗議。當晚,北京大學1000多名學生及高師、工專、法政等十幾所學校的代表在北大法科禮堂集會。進步記者邵飄萍向大會報告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外交失敗的經過和原因,號召愛國學生挺身而出“救國圖存,奮起抗爭”。許多學生髮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説,聲淚俱下,悲憤填膺。北大法科學生謝紹敏破指血書“還我青島”四個大字。大會當場議決:聯合各界一致力爭;通電巴黎專使,堅持和約上不簽字;通電全國各省市於5月7日國恥紀念日舉行遊行示威;定於5月4日(即星期日)齊集天安門舉行學界大示威。 [2] 
5月4日下午,北大、高師、工專、農專、法政及陽大學等13所大中專學校的學生3000餘人,不顧北京政府教育部代表及警察的阻攔,來到天安門前,圍立於金水橋旁華表下,抗議帝國主義國家在巴黎和會上對中國問題的決定。 [2] 
參考資料
  • 1.    共青團中央宣傳部編,團員學習手冊,改革出版社,1990.01,第225頁
  • 2.    中共北京省委黨史研究室著,中國共產黨北京歷史 第1卷 1921-1949,中共黨史出版社,2021.03,第10頁
  • 3.    史晴著,星火 58名中共早期黨員尋蹤,中共黨史出版社,2021.05,第104頁
  • 4.    李浩泉著,躁動的青春 民國時期北京大學的學生社團活動 1912-1949,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06,第2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