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學店

鎖定
學店,(英文:For-profit school),泛指獲得該國政府或教育部認可但是以營利為主的教育機構;或由財團所創辦以營利為主的私立學校。這些學校每年所賺得的錢可以變成創辦人或創校財團的錢。這些學校為了賺取更多的金錢,於是以低的入學標準來審查申請入學的學生。這些大學或學院所頒授的學位或證書雖然被國家教育主管部門、一般正規大學或僱主所承認,但由於歷年來這幾間學店大學畢業生的低素質,導致所有業界不太願意錄用這些學店大學的畢業生。
中文名
學店
外文名
For-profit school
含    義
獲得該國政府認可以營利教育機構
特    徵
免試入學、低入學門檻

學店機構簡介

以台灣方面而言,少子化導致大學院校招生嚴重不足。教育部門與各界探討是否要關閉部份招生不足的大學,以免大學輪為有錢就可以唸的學店。台大校長李嗣表示09學年開始,各大學院校可以自訂最低錄取分數。而被記者問到那些是這一類大學,台灣教育部高教司的專門委員楊玉蕙表示:“那些被外界罵得最兇”的學校。
有部份大學的研究所0名專任教師,卻廣開研究所在職專班,被質疑是大學研究所學店化。
學店與野雞大學定義不同,野雞大學是未獲當地政府或當地教育部門認可的大學或學院。

學店機構特徵

學店免試入學

以免試入學的方式招收日間部大學生的正規大學。

學店入學門檻

拼命招收學生,但是不管學生的聯招成績。這些大學反駁説:私立大學招生後段不等於是教學品質後段。

學店相關事件

台灣方面
2009年10月22日,因為靠學雜費收入的幾所學店大學招不到學生,台灣的大學聯招會今天宣佈再放寬入學標準。台灣的教育部表示要把2010年大學分發由原本的門檻5%下修到3%。也就是説台灣的學生大學聯招考試成績總和不要低於3%就有學校可以念。
澳大利亞方面
2009年12月12日,澳大利亞卓越研究成果計劃(Excellence in Research for Australia Initiative)將於西元2011年完成。這項計劃是澳大利亞由始以來第一個由官方發表的大學排名。駐澳大利亞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文化組組長遲耀宗認為這樣的排名可以幫助學生篩選大學以避免選到學店式的大學,可以有效的減少學術被商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