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学堂路
- 外文名
- Xuetang Road
- 起 点
- 清华大学南门
- 终 点
- 31号楼西北角
- 长 度
- 1.5 km
- 宽 度
- 9 m
- 所属地区
- 中国北京市海淀区
- 管理机构
- 清华大学交通办公室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清宣统元年(1909年)8月11日,京张铁路竣工;9月28日,内战腿赠务部将清华园拨给游美学务处,校址位于京张铁路以西。
20世纪想旬探初,清华大学计划向东扩建校园,京张铁路成为清华大学校内交通与环境的阻碍。
1954年12月24日,清华大学申请迁移京张铁路。
1957年1葛店0月15日,京张铁路改线工程获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批复同意。
196埋举0年3月,京张铁路改线工程竣工,原铁路路基形成今学堂路。
1978年,清华大学翻修学堂路,由原来的3.5米扩展到7米宽。
1985年,清华大学改造学堂路南校门至大十字路口段,改为人车分流,宽度由7米拓为9米 [3]腿提键断料耻劝战胶婚。
2柜叠祖019年,学堂路改造完工 [4]。
线路设计
播报编辑
线路走向
线路互通
线路参数
技术标准 | |
---|---|
线路长度 | 1.5千米 |
线路宽度 | 9米 |
车道宽度 | 7米 |
车道设置 | 双向两车道 |
路面结构 | 混凝土 |
参考资料 [3-4] |
配套设施
播报编辑
截至2025年3月,学堂路设有交通引导系统,指示学堂路及周边道路交通拥堵情况,起到校园内交通引导的作用 [5]。
运营情况
播报编辑
票制票价
截至2025年3月,学堂路为清华大学内道路,免费通行 [1]。
交通管制
截至2025年3月,学堂路限速25千米/小时 [6]。教学区学生上下课高峰期,学堂路实施机动车限行 [13]。
文化特色
播报编辑
命名由来
学堂路因清华学堂而得名。清华学堂创办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是清华大学的前身。学堂路两侧分别坐落着新清华学堂、三教、四教、五教和六教等主要教学楼,体现出浓郁的学堂气氛 [1]。
沿线建筑
- 新清华学堂
新清华学堂位于学堂路与清华路路口东北侧,于2011年4月落成;于2012年4月启用。新清华学堂内观众大厅设池座和三层楼座,共有座席2011个,舞台配有双侧台,升降乐池可容纳百人乐队,按专业要求配置灯光、音响、舞台机械和反声罩,另有化妆间、多功能厅、舞蹈排练厅、贵宾接待室、贵宾会议室等其它配套设施 [7]。
- 蒙民伟音乐厅
蒙民伟音乐厅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李道增院士主持设计,与新清华学堂同期落成并投入使用。蒙民伟音乐厅按专业演出要求配置灯光、音响和舞台机械,观众厅共有座席491个,主要用于举办音乐会、戏剧、话剧等中型演出和各类大中型会议 [14]。
- 清芬园食堂
清芬园食堂位于学堂路与至善路路口东南侧,于1957年3月始建,时名七食堂;于2006年12月更名为清芬园食堂;于2015年11月底正式对外供餐。清芬园食堂共分为四层,使用面积约8600平方米,可容纳1900人同时就餐 [8]。
- 丁香园食堂
丁香园食堂于1987年1月始建,时名十四食堂;于2006年12月更名为丁香园食堂。丁香园食堂使用面积约13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588人就餐 [8] [11]。
文博场馆
- 清华大学校史馆
清华大学校史馆于2011年4月22日开馆;于2021年完成提升改造。清华大学校史馆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共三层,展区面积约3000平方米,累计参观人数40余万人,是清华大学校园文化的标志景点、学校成果的展示园地,也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常设清华大学110年校史展览,还设有创新展区,展示清华大学重大科研成果 [9]。
- 人文社科图书馆
人文社科图书馆于2011年4月竣工开馆。人文社科图书馆总建筑面积为20000平方米,共7层,提供各类座位合计900余席,是清华大学文科学术资源、学术活动、文化展示和开放交流的重要场所 [10]。
- 法律图书馆
法律图书馆于1999年12月开馆;于2019年5月29日迁入清华大学法律图书馆大楼(廖凯原楼)。法律图书馆建筑面积为10000平方米,由二至五层的整体开放空间和闭架的地下书库构成。法律图书馆馆藏以法律类文献为主,现有馆藏量20余万册 [12]。
价值意义
播报编辑
学堂路是清华大学的南北主干道,也是校园最繁忙的主干道之一 [4]。(澎湃新闻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