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學僧天地

鎖定
《學僧天地》1948年1月在上海創刊,月刊,由上海靜安佛教學院學僧天地社主編和發行,1948年11月1日停刊,共出6期,屬於佛教刊物。
中文名
學僧天地
語    種
中文
類    別
佛教期刊
創刊時間
1948年1月
出版週期
月刊
創刊地點
上海

學僧天地人員編制

該刊主要撰稿人有衣白、常惺、秀奇、本光、慈航、惟音、林子青、聖祥、覺星、弘一等。

學僧天地欄目方向

主要欄目有佛教動態、佛教簡訊等。
該社名譽社長持松,社長白聖,編輯顧問有林子青等。該社是靜安寺佛教學院學僧的學習園地。本刊刊有中國佛教會社會服務團宣言。
刊物內容有佛教的教義、哲學、論理、文藝、美術、音樂、傳記、修行等。該刊注重佛教的現實作用,目的是使佛教徒確認一般社會現實,同時使社會認識佛教精神,闡述佛學在現實社會中的作用,佛教徒要服務社會,及佛學對於人類與自然界的看法,介紹佛教教育現狀,上海佛學院近況,佛教簡訊。刊登《現實主義的佛學》,強調佛學並不是逃避現實;《佛徒服務社會的需要》一文指示佛教徒應如何正確的服務社會;並轉載季羨林的《論南傳大藏經的翻譯》與《佛教對於宋代理學的影響》二文;《佛教的會議法》一文把古代佛教行事的儀式,用現代的術語來説明,增加了佛學的研究趣味;《談現階段的僧教育》、《我所瞭解的禪》、《談台灣與日本的佛教》、《閒話禪那》、《略釋禪之名義》、《佛法與人生的關係》、《談素食》、《今後佛教振興之我見》等文,宣揚了佛法與禪理;並通過發表《現代學僧的條件與使命》、《佛教青年與文藝寫作》、《論佛教徒皆有宏法之責任》等文來激勵佛教徒宏揚佛法的責任與使命。

學僧天地文化傳統

發刊詞(白聖)
這個刊物是我們一些學僧共同創辦的。我們認識的天地並不很大,所以就名符其實的叫做《學僧天地》,然而既是一個天地,當然是上下古今無所不包。好在佛陀教理浩如煙海,佛經文獻已成為世界學術史上的金字塔,我們研究的對象實在太多了。所有關於佛教的教義、哲學、倫理、理論、文藝、美術、工藝、醫療、法典、天文、地理、語言、文字、音樂、傳記、修行、思索等部門,都是我們研究的對象。
我們能知的程度雖然有限,而所知的天地是無窮的。所以我們的天地可以隨着研究的進步而擴大。佛學的全貌既如此廣大,我們研究的方法自不能不從種種部門入手。因此在某種情形之下,對於許多傳説的謬見,有必須舍而不顧的;對於深奧晦澀的義理,有必須用一種新的解釋以闡明其意義的。我們只有服從真理,並無任何成見。如果我們的言論有過火的地方,那是要請十方大德加以指導的。不過現代是個重新估定一切價值的時代,我們應該抱着墮甑不顧的決心來揭出佛教的真精神!
自近代新佛教運動抬頭以來,短短的幾十年間,佛教界刊物的出版,已隨時代的進展活躍起來了。許多佛教徒團體和佛學院,都有出版刊物的風氣,雖然多數刊物的壽命並不很長,但為着宣揚佛法與提倡研究佛學的精神,那些刊物都已盡了它們最大的努力。因此現在出版一種刊物,除了物力艱難以外,已經不是時髦的事了。
我們創辦這個刊物,根本不敢有多大的奢望,因為我們還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推動佛教文化的巨輪!不過我們有一個共同的信念:佛教是理智的宗教,是促成人類和平向上的宗教。佛教的生命是靠“一切經”——所謂法實來維持的,我們既是佛教的學僧,自然應該研究它,使它發揚光大,貢獻於國家的學術。我們的目的是:使佛徒確認一般社會的現實,同時使一般社會認識佛教的精神。希望海內外的同學們,賜以合作和指導!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