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鳳鳴

(抗日愛國志士)

鎖定
孫鳳鳴(1905—1935),江蘇徐州銅山縣人,抗日愛國志士,又名鳳海。少年在家鄉讀書。1930年,隨同華克之到上海,先後結識王亞樵餘立奎等人,並加入安徽勞工會,參與行刺國民政府財政部部長宋子文、上海招商總辦趙鐵橋等行動。1932年淞滬抗戰爆發,積極參加抗日鬥爭。1935年11月,乘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召開之際,行刺汪精衞,未果,被捕。審問其刺殺政治背景,答曰:“一箇中國人的良心。”傷重不愈,去世。 [1] 
別    名
孫鳳海
出生地
江蘇銅山縣
出生日期
1905年
逝世日期
1935年11月
主要成就
刺殺汪精衞
本    名
孫鳳鳴
外文名
Fengming Sun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職    業
軍人
身    份
抗日誌士

孫鳳鳴人物生平

孫鳳鳴,曾用名孫鳳海,出身於貧農家庭,曾隨父孫紀奎逃荒到東北。1928年底,在江蘇結識了國民黨南京市黨部青年部長華克之,次年與江蘇人崔正瑤結婚。1930年,隨同華克之到上海,先後認識王亞樵、餘立奎,並加入他們組織的“安徽勞工會”,成為該組織主要成員,參與行刺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宋子文、上海招商總辦趙鐵橋等行動。 [3]  “九一八”事變後入關投軍,在十九路軍當後兵,後升任排長。浙滬抗戰後,離開軍隊,留在上海,與中共地下組織發生聯繫,參加抗日救亡活動。1934年11月與華克之(又名張建良)、張維、陳惘之、李懷誠、賀坡光等合作,在上海創辦晨光通訊社,從事抗日宣傳。1935年初,華克之等將晨光通訊社遷至南京陸家巷23號,繼續從事抗日宣傳,並密謀策劃刺殺蔣介石。孫曾為軍人,槍法較好,互推由孫執行。1935年春夏之際,孫曾有兩次刺蔣機會,均未得手。1935年11月1日國民黨召開六屆四中全會,當日上午9時30分,全體中委集合在南京湖南路國民黨中央黨部會議廳前合影,孫鳳鳴以晨光通訊社記者身分親臨現場採訪,在照相器材內暗藏左輪手槍,伺機行刺。因蔣臨時缺席,改以汪精衞為行刺對象。汪被擊中三槍,但未致命,而孫則被在場的警衞人員開槍擊中,倒在血泊之中,於次日黎明傷重逝世。事發後,晨光通訊社遭到查封,孫的妻子崔正瑤被捕遇害。 [2] 

孫鳳鳴人物事蹟

孫鳳鳴暗殺宋子文

1931年,在蔣介石與宋子文的排擠下,國民黨行政院長孫科被逼下台。孫科對此異常氣憤,一直懷恨在心,便派其親信馬超俊面晤王亞樵、孫鳳鳴、華克之等人,請予設法刺殺宋子文,並答應先付給一筆鉅款,作為各項活動費用。自宋子文爬上財政部長後,不僅孫科要刺殺宋子文,廣東的陳濟堂、國民黨西南政府的胡漢民也有此打算,並表示願意互相配合,以開展暗殺活動。孫鳳鳴等接受鉅款後,立即着手在南京、上海兩處各設一個刺宋小組,華克之等人在南京專門瞭解宋子文的活動情況,並暗下監視宋子文的行動,以便尋找暗殺機會。孫鳳鳴在上海準備武器,以便即時動手。直接參加暗殺的人分成兩個組,一組在南京有華克之、張玉華、成誠、張慧中、鄭抱真等,均住南京餘立奎家,另一組在上海有孫鳳鳴、劉剛、李愷、謝文達、肖佩偉等八人,各發手槍一支,並配足子彈,另有一枝殺傷力較大的炸彈,和兩板煙霧較強的小炸彈、待行動後,迅速離開現場,以作拒捕之用。1931年7月23日,南京刺宋小組從財政部內獲得可靠消息:宋子文當夜要乘火車赴滬,與財團商洽借款事宜,便立即電告王亞樵、孫鳳鳴等人,暗號説“康叔準於本晚乘夜車赴滬,明晨準到,望往迎,勿誤”孫鳳鳴等一夥人得信後,真是喜出往外,立即星夜組織內外力量,專候“高貴的客人”到來。幾乎忙了一個通宵也未閤眼。做好一切“接待”準備後決定準時前往上海北站,同時決定站外增派十餘人,作監視和觀察路警行動,以便抵抗各種圍捕。24日上午八時許,孫鳳鳴小組人員,一切準備就序,即待“迎接”這位“特殊”客人的到來。當時站內軍警們更是戒備嚴密,各類軍、警人員都武裝整齊地站在月台上等候,就連鐵路的管理人員,也是各就各位地站好,不許亂走亂動。這時站台上又新添一批穿着長袍馬褂柱着文明棍,滿面銀鬚飄飄的老傢伙,也有一些頭帶禮帽身穿西服,頸上佩戴着各色領帶,臉上掛着一付金絲眼鏡的少壯派,眼睛凝視着專車到來的方向,滿腔熱忱地迎接這位“財神爺”的光臨。專車終於到站了。車剛一停穩,有“威望”的“高等”人,都擁向宋的車廂,最先是宋的隨員、衞士下了車,接着就是宋的隨身秘書唐腴廬走在前面。狡猾的宋子文自己也知道,平時壞事做了不少,隨時都擔心有人暗算他,所以宋在每次出動時,總是前後面都有幾個裝扮和宋子文模樣相似的人,跟着他同行。想不到這幾位暗殺能手孫鳳鳴等人,果真被宋之圈套所迷惑。他們一見唐腴廬走在前面下車,誤認為是宋子文了。於是一擁而上,集中火力,對唐開槍射擊,唐當場中彈多發,倒地而亡。就這樣唐腴廬終於做了宋的替死鬼。老奸巨猾的宋子文,見勢不妙,便像烏龜一樣,立即把頭縮回車廂,巧妙地躲過這場槍殺。這時的孫鳳鳴等人,怎能知道他們打死的不是宋子文,而是宋的替死鬼唐秘書,還滿意地認為目的已達到,便擲下兩顆炸彈。轟的一聲震響,頓時黃煙四起,煙霧迷漫,整個站台,混亂成一團,相互間誰也看不見誰,迎宋的那些財團老爺們,也忘記了剛才的那股威風,互相碰撞,哭爹叫娘,有些人丟了眼鏡,有些人丟了帽子,也還有些人碰得頭破血流,和旅客們混在一起,東奔西逃。刺宋的刺手們,在外圍人員的接應下,乘着濃濃的煙霧,混在旅客們中間一起安全地離開了火車站。刺宋案發生後,各地風聲很緊,傾刻間傳遍全上海市,以至全國各地。警方開始到處搜捕兇手。參與刺宋者,亦知上誨無法兜留,只得各自暫避,官方也未捕獲到一個參與刺宋者。這次刺宋雖未成功,但是,蔣幫在上海的上層要員們個個提心吊膽,處處小心翼翼。而孫科仍暗在一旁,洋洋得意,諛之孫鳳鳴等人為“江淮大俠”,贈孫鳳鳴等人各一千大洋。住在南京的蔣介石,聞悉宋在上海北站遇刺未中的警訊之後,大為震怒,而心內發抖,為此事嚇了一身冷汗。為此蔣介石對王亞樵、孫鳳鳴等人,更有戒心,故而表示要決心除其隱患,急令大特務頭子戴笠,親自帶人到上海偵破此案。其實刺宋的人,早已改名換姓,紛紛離京遠走高飛,逃往香港避難去了。 [6] 

孫鳳鳴刺殺汪精衞

1935年,李濟深、陳銘樞、王亞樵等人在香港密議,決定於國民黨的四屆六中全會期間,伺機刺殺蔣介石、汪精衞。 [4]  在計議中,王亞樵當場提出: “今後必須繼續暗殺蔣賊,請大家商討出一個如何能接近蔣賊身邊,以便有機會下手的辦法”。當時孫鳳鳴、華克之建議説:“最好是設法在南京創辦一個通訊社,取得記者合法身份,就能接近蔣的身邊,才有下手的機會。”孫風鳴接着又説: “我有個同鄉叫俞新武,在南京也是搞新聞的,有關辦報方面,還可取得他的支持”。大家一致鼓掌表示同意,當即決定創辦“晨光通訊社”。公推華克之為社長,孫鳳鳴、張四明、賀坡光等三人為記者,其他入員由華克之負責慎重考察錄用。不久,華、孫等四人就離開香港,直接前往南京,託友人在城南大夫第租定一所房屋為社址。經申請(偽)行政院,(偽)南京市政府批准,通訊社遂於5月正式成立,開始發報。一個掛着報社名義的暗殺蔣、汪的地下組織,就這樣在南京披着晨光通訊社招牌的外衣,公開出現。晨光通訊社的一切經費,經餘立奎前往廣州西南政務委員會,面晤肖佛成、黃季陸、鄒魯等人,又徵得胡漢民的同意和支持,得到每月大洋三千元的補助。這項補助只領了九個月,以後停發。 “晨光通訊社”發報後,孫鳳鳴、張四明、賀坡光等以記者身份前往頑中央各院、部、會內採訪新聞。不久獲悉國民黨中央黨部訂於11月1日召開國民黨六中全會的消息。並決議以蔣介石為第一目標,汪精衞為第二目標。由於孫鳳鳴受過軍事訓練,練有一手好槍法,此事有孫鳳鳴親自動手,在香港孫鳳鳴曾向王亞樵表示過説數年來刺蔣反蔣活動我們都失敗了,實在慚愧。此次前往南京,抱堅決必死之心,定要幹掉蔣、汪二賊,以完成任務,大解心頭之恨。在王亞樵暗殺集團秘密會議上,孫自報奮勇,由他一人在參加開幕式的時候下手。 [6] 
1935年11月1日上午,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在南京開幕。這天早上7點,晨光通訊社記者孫鳳鳴,便趕到了開會的地方。但由於沒有特別採訪證,他不能進入會場。直到上午9點30分,開幕式結束了,晨光通訊社採訪部主任賀坡光,才匆匆送來特別採訪證。孫鳳鳴便飛一樣進入會場。 孫鳳鳴,身材修長,皮膚白淨,談吐儒雅,很像一個記者。這時,中央委員們紛紛排隊站好,準備與國民黨總裁蔣介石、副總裁汪精衞等人合影。但蔣介石會前發現,張學良、馮玉祥、閻錫山、龍雲等人,每人都帶了兩個護兵,就懷疑他們有什麼不軌行為。蔣介石對汪精衞説:“秩序很不好,説不定要出事,我決定不參加合影,我也希望你不必出場。”但汪精衞不聽,還是去了,而且排在第一排正中。剛開始合影,忽然記者人羣中就閃出一個人,手舉左輪手槍,高呼“打倒賣國賊”對準汪精衞連發三槍,汪精衞應聲倒地。這個記者,就是孫鳳鳴。孫鳳鳴隨後也被汪精衞的衞士射倒在地。為了能從他身上挖出口供,醫生奉命每小時給他注射十次強心劑。孫鳳鳴掙扎着説:“我是個大老粗,不懂得什麼黨派和主義。要我刺汪的主使人,是我的良心。”又説,“請你們看看地圖吧,整個東北和華北那半個中國還是我們的嗎,再不打,要亡國,要做亡國奴了”。次日凌晨,孫鳳鳴的心臟停止跳動。 [5] 

孫鳳鳴人物紀念

紀念碑 紀念碑
1987年,孫鳳鳴被追認為抗日愛國志士。
1988年7月銅山縣人民政府在孫鳳鳴的家鄉銅山縣黃集鄉建立“抗日愛國志士孫風鳴紀念碑”,以示紀念。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  [7] 

孫鳳鳴人物評價

民國二十八年元旦,馮玉祥將軍在國民黨中央委員團拜後的一次會議上曾感慨地説:“姓孫的青年真可佩服,那青年有先見之明。可是,我們把人家弄死的弄死,下監的下監,我們又把汪精衞弄成國民黨的副總裁。到如今汪精衞飛跑了,要到南京去組織漢奸政府。我們應當為姓孫的鑄一個銅像來紀念他。” [8] 
參考資料
  • 1.    《安徽歷史名人詞典》編輯委員會編.安徽歷史名人詞典 下.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1178
  • 2.    南京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南京報業志.南京:學林出版社,2001:460-461
  • 3.    安徽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鄧國寶(卷)主編.安徽省志 66 人物誌.北京:方誌出版社,1999:442
  • 4.    中共江蘇省委黨史工作辦公室編.江蘇省革命遺址通覽 下.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4:334
  • 5.    胡存英.徐州人.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87-88
  • 6.    政協滁州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滁州史話 第2輯:內部出版,1985:78
  • 7.    孫鳳鳴:徐州抗日愛國志士 - 圖片資料  .徐州史志網[引用日期2023-02-11]
  • 8.    文章頁  .微山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