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鳳藻

鎖定
孫鳳藻(1884-1932),字子文,天津人,天津育才館及北洋大學畢業。曾赴日考察教育、工藝和水產,1921年任直隸教育廳長,1923年任津浦鐵路局局長。在其任直隸工藝局參議兼直隸高等工業學堂庶務長期間,受命創辦中國最早的水產教育機關——直隸水產講習所。1932年在天津常德道寓所去世。 [1] 
中文名
孫鳳藻
別    名
字子文
出生日期
1884年
逝世日期
1932年

孫鳳藻平息平息劫車案

孫鳳藻原籍是浙江,據説是三國孫權的後代。在明朝朱棣十九年(1421年)跟隨“燕王掃北”時到天津定居。民國時期,孫鳳藻先後擔任過津浦鐵路局局長,直隸省教育廳廳長,並且曾投資於啓新洋灰、東亞毛紡廠等,在實業界頗有成就。在他一生從事的事業中,有一件事曾震驚中外,幾十年後,他的家人仍在傳講。
戴繼東還在很小的時候,外婆總會對他説起一些外公生前的事,其中説的最多的,就是1923年臨城列車被劫,搶走外國乘客一事,因為津浦鐵路局局長孫鳳藻的斡旋,這件事得到了圓滿解決,沒有產生國際影響。
震驚中外的臨城劫車案發生在1923年5月6日凌晨兩點,製造這一歷史大案的主角,是當地有名的土匪武裝——“山東建國自治軍”的首領孫美瑤。劫車案發生前的一年,孫美瑤等當地土匪武裝與官兵打打停停,利用抱犢崮的有利地形支撐了近一年的時間。但孫美瑤的叔叔最後被官兵圍困在了抱犢崮的一個山頭上,要不是地勢險要,官兵恐怕早就得勝而歸了。為了減少傷亡,官兵將匪巢團團圍困,希望等到山上土匪絕糧後再行進攻。為解抱犢崮之圍,孫美瑤想出了圍魏救趙的辦法,截擊從臨清路過的津浦鐵路客車,擄劫人質逼迫官兵撤圍。這趟車上的中外旅客非常多,有不少是將參加山東黃河官家壩堤口落成典禮的中外記者和外國旅行者。登上車的土匪手持長短槍,先是大肆搶劫一番,然後命令所有乘客下車。
臨城劫車的消息很快傳到津浦鐵路局。剛剛上班的鐵路局長孫鳳藻,愣愣地坐在辦公椅上一言不發。鐵路局成立以來,中國還沒有出現過這樣的事情,這場劫車案事關外交,搞不好會出亂子。到時候,公眾的責備肯定會衝着津浦鐵路局而來,作為局長,肯定是首當其衝。
接連幾天,孫鳳藻與上級(交通部)、下級(臨城車站)熱線電話始終不斷。津浦鐵路局車務處、警務處、機務處的幾位處長與總工程師先到臨城。為表示對人質的關心,津浦鐵路局隨車押運糧食、衣物、藥品前往,並從各地抽調多名醫生,到臨城組建臨時醫院,治療被釋放的人質。經過多輪談判,6月12日,官方代表和土匪代表在總統府顧問安迪生及地方紳士的見證下,簽訂協議。當晚,“洋票”全部釋放。官方答應任孫美瑤為招安軍旅長,發給軍裝2000套,軍餉先發2個月。除去劫案發生時,一名英國人在逃跑時喪命外,其他外國人質全部脱險。 [1] 

孫鳳藻創辦水產講習所

孫鳳藻在其任直隸工藝局參議兼直隸高等工業學堂庶務長期間,受命創辦中國最早的水產教育機關——直隸水產講習所,已整整一百年。
1906年直隸提學使盧木齋,兼辦直隸漁業公司事宜。他認為要謀求水產事業之振興,必先造就人才;欲造就人才,則必先興辦水產學堂。盧木齋以籌集的開灤煤礦及京師自來水公司的兩項股票共七萬餘金作為建校的基本金及擴充經費,又派資深教育家張伯苓、李琴湘赴歐美調查水產教育。盧木齋奉命調任奉天提學使,繼盧木齋兼辦漁業公司的,為直隸勸業道孫多森(蔭庭)。
1909年11月孫多森稟準直隸總督北洋大臣陳夔龍,委派孫鳳藻赴日本調查水產講習所、試驗場及製造廠諸事宜,轉年1月農工商部奏準於沿江沿海各省籌建漁業公司及水產學校。2月,孫鳳藻赴日調查水產教育事告竣返國,採集蒐羅水產教育資料頗為宏富。6月由勸業道孫多森又稟準直隸總督北洋大臣陳夔龍,派孫鳳藻假天津河北公園舊譯學館為事務所,並由勸業公所撥籌備經費280餘兩,籌辦水產講習所。9月就緒,招生錄取學生96名,借黃緯路天津長蘆中學堂(1905年由長蘆鹽運使陸嘉榖創立,1911年合併於南開中學堂)之一角為校舍,直隸水產講習所隨即開學。此時又派孫鳳藻重赴東瀛考察,並聘留學東京水產講習所畢業的王文泰充任教員。開學後由孫多森報請陳夔龍,於1911年3月20日(農曆二月二十日,為該校校慶紀念日)改為直隸水產學堂,孫鳳藻為首任監督(校長),設漁澇、製造二科,學制四年。經直督陳夔龍批准,由河北種植園(系袁世凱委託周學熙選址籌辦,1907年開湖建園,名曰“鑑水軒”)內劃出50餘畝,建築校舍。
1912年3月,直隸水產學校(民國後“學堂”改為“學校”)遷入新校(今河北區北站東水產前街41號,冀百津站招待所,已拆,今14中學是其遺址的一部分)。1913年5月,該校後院工廠落成,開始製造實習。孫鳳藻任職期間,該校生產的9種食品罐頭及漁具模型,在1915年美國“舊金山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上獲銀牌獎。
1917年5月,該校選派漁撈、製造兩科畢業生10人,由孫鳳藻率領東渡,留學日本,並調查日本及菲律賓的水產教育。留學生中有後來成為天津“水產三傑”的張元第、鄭恩綬、劉綸,有1949年以後任水產部副部長的楊扶青及著名水產教育家張國經等。
1922年4月間,該校新購日本漁輪,5月學生第一次乘漁輪赴渤海實習。此時孫鳳藻升任直隸省教育廳廳長,其弟子倡議將他的辦校事蹟鐫刻立碑。 1929年該校升格為河北省立水產專科學校,1931年8月5日,創辦了我國最早的水產學術刊物《水產學報》,被譽為“鳳毛麟角,不可多得”。此時孫鳳藻“雖離校多載,而未嘗一日去諸懷”。他為創刊號寫序,指出:“水產學報,乃研究漁業學術之先導,可以交換世界上之新學問,灌輸漁民之新智識……”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