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開華

鎖定
孫開華(1840年-1893年),字庚堂,湖南慈利人,清朝將領。 [5] 
咸豐六年(1856年),孫開華投入湘軍,從鮑超援江西,繼援湖北,累升至守備。同治初年(1862年),轉戰安徽、江西間,遷副將。克句容、金壇,並下金溪、南豐、新城、寧都、瑞金,晉總兵。同治四年(1865年),會攻太平軍餘部於廣東嘉應州,獲勝黃沙嶂,擢提督。同治五年(1866年),授漳州鎮總兵,北上追擊捻軍,秋,赴本任。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發兵入侵台灣,募勇成捷勝軍開赴台北,署福建陸路提督。光緒二年(1876年),率軍至台灣,駐防基隆。光緒五年(1879年),回廈門,再署提督。 [5] 
光緒九年(1883年),再赴台灣,出辦台北防務,積極備戰。光緒十年(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敗法國侵略軍於瀘尾(今淡水),斬首2000餘人,法人遁走。任幫辦台灣軍務大臣。次年,中法戰爭結束後,實授福建陸路提督。光緒十九年(1893年),孫開華卒,時年53歲。 [5] 
別    名
孫九大人 [1] 
賡堂
所處時代
清末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日期
1840年
逝世日期
1893年
主要成就
福建漳州鎮總兵,署陸路提督
本    名
孫開華
籍    貫
湖南慈利

孫開華人物生平

孫開華,清末台灣守軍將領,抗法英雄。字賡堂,湖南慈利人。
清道光十八年(1838)生於慈利縣(今屬張家界市)零陽鎮石馬村的一個貧寒之家。兄弟三人,他排名第二。父早喪,少年落拓,以剃頭為業,但膂力過人,愛打抱不平,富有膽識。
1856年入湘軍鮑超部霆軍,累擢至漳州鎮總兵
1873年命治廈門海防,募勇組捷勝軍,赴台北、蘇澳營辦開山,詔署福建陸路提督
1876年率師東渡,頓基隆,顧北路。後山社番叛服無常,率所部克之。
1878年加禮宛等社反,閩浙總督何璟許其便宜行事。遂襲後山背,諸社皆平。
1879年內渡,再署提督,秋復渡台,1883年回任,復出辦台北防務。
1884年法人犯台,劉銘傳知其幹略,檄守滬尾。度法軍必登岸,分路截擊,自夜至午。馘首2,000餘,法人遁。捷報入京,賞予世職,拜幫辦軍務。和議成,還提督本官,旋予實授。
1893年病卒,諡壯武。

孫開華家庭親屬

孫道元,孫開華長子,清末抗日保台民族英雄,台灣義軍首領,壯烈殉國。孫道仁,孫開華次子,早年隨父參加抗法戰爭,為抵禦外辱做出了貢獻。辛亥革命時帶領福建起義,被推舉為福建都督,授予民國陸軍中將加上將銜。張秀容,孫開華長媳,清末抗日保台民族英雄,丈夫犧牲後組織義軍堅持抗日,壯烈殉國。胡俊德,孫開華部將,武進士,在抗法戰爭中壯烈殉國。 [1-4] 

孫開華主要功績

孫開華滬尾大捷

中法戰爭
光緒九年(1883),中法戰爭爆發,孫開華受命於危難之際,統率捷勝三營渡台,主持台北防務。光緒十年,法國侵略軍進犯台灣。當時淮系將領劉銘傳以巡撫銜主持台灣軍政,劉素知開華之勇略,命其率軍防守滬尾(今台灣淡水),以為台北之屏障。開華調集兵勇,構築工事,加強訓練,隨時準備迎擊來犯之敵。敵情緊張時,開華“晝夜率軍分伏海濱林莽,風夕露宿,不敢少休”。
10月初,法軍遠東艦隊副司令利士比率軍艦8艘進逼滬尾,並投書約戰。開華從容部署應戰,親自登炮台坐鎮指揮,夜以待。次日清早法艦果至,開華先發制人,下令開炮,以挫敵鋒。奈何法軍船堅炮利,開華座前中彈,幸未爆炸,仍然指揮若定。激戰竟日稍歇,清軍的兩座炮台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還傷亡將士30餘人。部將胡俊德中彈傷亡。孫開華親自滌血裹屍,涕泣哭祭,將士們深為感動。開華見士氣高漲,乃與諸將謀曰:“吾軍以整旅當敵炮火,即幸勝,傷損精鋭亦必多,莫如化整為零,人各為戰,伺隙蹈利,分進合擊,減少傷亡,方可制敵。”於是將兵勇編組為“麻雀隊”,實行遊擊戰術。次日再戰,法軍在優勢炮火的掩護下蜂擁登陸,清軍將士不懼強敵,攔頭迎擊,短兵接戰。開華奮起橫刀躍馬,身先士卒,衝鋒陷陣,手刃敵兵執旗官,奪其旗以歸。清軍將士見之,士氣大振。“士卒皆以一當百,短兵相接,呼聲震天地。”斬獲法軍首級300有多,震撼法軍鬥志。法軍乃大潰,紛紛奪路而逃,海溺死者無算。法軍以失旗為奇恥大辱,急急開艦逃遁,清軍大獲全勝,取得了歷史性的“滬尾大捷”。戰後,法國侵略者哀嘆:“這次的失敗,使全艦隊的人為之喪氣”,“我們的損失十分嚴重”,而對於清軍毫無畏懼,團結作戰的精神也不得不表示佩服和讚歎:“中國人在此次戰鬥中表現出了極大的勇敢與頑強,而這種品質通常是不為人們所承認的。”應該説,廣大愛國將士視死如歸,英勇頑強地拼搏,才是侵略者遭到可恥失敗的真正原因。孫開華作為滬尾之役的主要指揮者,抗法保台之功將永遠載入中華民族反抗外國侵略者的光輝史冊。
後人評述,滿清自有外侮以來,海上用兵,將帥能親冒炮火破敵大捷者,以孫開華滬尾之戰為首功。從此法軍不敢犯台,開華擢升為福建提督,往返於閩台兩地,致力於建設工作。光緒十九年(1893),孫開華病歿於台北滬尾。對於這樣一位抵抗外國侵略,為保衞祖國的寶島台灣作出重大貢獻的湖南人,永遠值得我們紀念。

孫開華淡水登陸戰

孤拔坐艦 孤拔坐艦
法軍首次侵佔基隆以後,清軍加強了淡水的防務:以木船裝滿石塊堵塞了港口,並敷設了電發火式水雷,在北岸新建2座炮台,同原有炮台一起封鎖海灘與港灣。10月2日晨6時半,淡水守軍趁法艦逆着陽光不便瞄準之機先敵開炮,轟擊法艦。經激戰,互有損傷,敵未敢上岸。當夜,利比士派小艇進港偵察和掃雷,其中一艇觸雷炸傷。利比士根據偵察報告判定水雷點火站在白炮台東側,遂命令陸戰隊前往偷襲,相機引爆水雷,以打通航道。 10月4日,孤拔派艦從基隆馳援,使淡水海面的法艦增至7艘,即鐵甲艦“拉加利桑尼亞”號和“凱旋”號,巡洋艦“雷諾堡”“杜居士路因”和“德斯丹”號,炮艦“蝮蛇”號和運輸船“膽”號。進攻淡水的陸戰隊也增至600餘人。10月8日9時,法艦向淡水北岸發射榴彈,猛轟守軍陣地及營房,掩護陸戰隊分3路於1小時內全部登陸。上岸後,未遇抵抗便徑直撲向白炮台。守軍提督孫開華待敵逼近後帶領2個營的士兵從正面攔截,並令埋伏在紅炮台山後的部隊從右翼殺出,圍殲敵軍。雙方激戰到12時許,孫開華領兵衝入敵陣,短兵肉搏。愛國藝人張李成帶民兵也趕來參戰,從側後截殺。法軍潰敗,一直逃到海邊。守軍緊追不捨。敵兵爭渡,溺死多人。
淡水登陸戰中,法軍死亡66人,被俘14人,守軍獲得許多戰利品。此後,法軍除以軍艦對淡水進行監視外,再也不敢增兵登陸。10月23日,法軍宣佈從海上封鎖台灣。法艦在北起蘇沃南至鵝鑾鼻的海面巡邏,妄圖困死台灣軍民。

孫開華轉戰南北

孫開華,字賡堂,湖南慈利人。少從軍,從鮑超援江西,戰九江小池口,傷右臂。援湖北,再被創。池驛之役,夾擊敗敵,積勳至守備。同治初,轉戰皖、贛間、遷副將。克句容,金壇,賜號擢勇巴圖魯。以次攻金溪、南豐、新城、寧都、瑞金、並下之,晉總兵。廣東,嘉應亂,敗賊黃沙嶂,降者十餘萬,擢提督 五年,除漳州鎮總兵,仍北行追捻入楚。其秋,赴本官。總督文煜累疏薦其才。
十三年,總督李宗羲治江防,設霆慶、霆匯諸營。廈門與台、澎對峙,勢險要,開華以超舊將,被命治廈門海防。募勇成捷勝軍,赴台北、蘇澳營辦開山,沼署陸路提督。

孫開華九日三捷

光緒二年,率師東渡,登基隆,顧北路。其時後山阿綿,納納社番畔服靡恆,開華領所部抵成廣澳,量地勢,察番情,進駐水母丁。悍番分路迎拒,開華麾軍鏖戰,陣斬數人,餘敗潰。師入高嵌,直搗其巢。潰番併入阿綿,其地水湍急。聳巘巉崗,炮台錯列,備奧阻。開華轟擊之,縱以火箭,復繞道攻其後,番駭走,遂克之,擒其魁馬腰兵等梟於市。九日三捷,論功,賞黃馬褂。四年,霆慶軍統將宋國永卒,開華接統其眾,會加禮宛、巾老耶畔,據鵲子城,師攻不克。總督何璟以軍事棘,令開華進新城,許便宜行事。開華浮戰艦入自花黎,襲攻後山背,四日悉夷諸社,斬二百數十級。番乞款,縛姑乳鬥玩以獻,寘之法。台北平,被賞賚。
明年,內渡,再署提督,秋,復渡台,九年,回任。已,復出辦台北防務。

孫開華抗法保台

十年,法人來犯,時劉銘傳主軍事,銘傳故淮軍宿將,知開華幹略,檄守滬尾。初,法艦八艘至,開華度其必登岸,令諸將分伏炮台後,露宿以待。部署甫定,而敵彈雨坌,煙焰翳天,逼台而前。
開華見勢猛,分路截擊,自夜至午,欲而復前者數四。台既毀,短兵接戰。開華鋭身入,手刃執旗卒,奪其旗以歸。諸軍士見之,氣益奮,斬馘二千餘級,法人遁走。歐洲諸國以失國旗為至辱。捷入,予世職,拜幫辦軍務之命。和議成,還本官,旋予實授。十九年,卒,諡壯武。子道仁,亦官福建提督。同時守滬尾者,朱煥明為最著。

孫開華成功原因

第一,摒棄成見,重用湘軍將領。孫開華剛到台灣時,身邊的淮軍將領只有兩人,士兵不過數百。而以台灣兵備道劉璈為首的湘軍,在台灣兵多勢眾,對孫開華深懷戒心,不願受其節制。孫開華對此採取謹慎態度,到台後主動先拜訪劉璈,儘量緩和內部矛盾,以期兩軍協力,共同抗敵。在抗法戰爭中,與曹志忠共守台北陣地,放手讓他們指揮,不去多加節制。台灣布政使沈應奎也為湘系,孫開華“知其精明練達,久任儲胥”,覺得人才難得,此委以重任,使沈應奎成為他治台的得力助手。次則淮軍將領,而對於自己的從孫劉朝祜則僅述其功卻辭其賞。這種公允大度的做法,獲得了湘軍廣大將士的認可。第二,依靠台灣士紳民眾,自力更生。在後來法軍圍困台灣的數月中,孫開華苦守待變,他向李鴻章表示“傳同將士惟拼死守,保一日是一日”。同時他沒有消極地坐待援兵,而是緊緊依靠台灣士紳和民眾,號召他們出錢出力,保衞家鄉。在此期間,台灣士紳自動捐款近百萬兩,台灣民眾紛紛組織起來,協同官軍作戰。就是在台灣抗法戰爭最艱苦的時候,台灣依然是“將士奮發,土勇甚好,人人思戰”,而且“米糧充足,市價如常”。
第三,身先士卒,同甘共苦。在戰鬥中,孫開華短衣草履卧山野,每戰輒親自出戰當先鋒。有一次,法軍開炮轟炸,他的馬突然彎腿躺在地上,子彈從他頭頂飛過,差一點兒被打中。儘管如此危險,他仍然與將士們同甘共苦。主帥的精神感染了將士,人人用命。

孫開華光緒祭文

光緒皇帝
光緒皇帝(2張)
光緒帝《祭孫提督文》:
朕維奮武攸賢,聽鼙鼓而思良將;飾終有典,紀旗常而考司勳,成勞既著於海疆,懋賞宜施於泉壤。用陳芬苾,式煥絲綸爾。原任福建陸路提督孫開華,勇毅夙彰,忠勤丕著,早藴文韜之略,遂超七萃之班。拔自偏裨,起而敵愾,一蹴黃梅之隘,再披赤棘之叢。列校投鞭,曾斷豫章之水;望烽傳箭,復定姑孰之山。楓嶺晨夷,蒲圻夕刈。展壯猷於五嶺,列寨俄摧;奮偉烈於三江,層闉疊鏟。戎行克贊,麾旌表伐於膺揚;爵賞頻頌,釐瓚銘功於虎拜。
洎膺專閫,愛鎮重洋,屬宣滬尾之防,盡起蒼頭之眾。射酒尊而不動,忠貫三靈;辨琅鐸而不溈,知周百慮。氛清鹿耳,遠符橫、海之勳;令肅鯤身,無忝伏波之號。乃醜夷之又蠢,胡宿將之先俎?行間壯貔虎之容,威稜久樹;海上列鸛鵝之陣,英爽獨存。贈恤既優,潔蠲亦逮。
於戲!台北無驚,足抗施黃之往烈;海東不靖,尚期頗牧之重生。靈而有知,庶其歆格?

孫開華人物評價

中法戰爭 中法戰爭
孫開華是中國近代史100個民族英雄之一,在清代為保衞台灣,為了炎黃子孫不受外人欺侮,為了祖國領土的完整,寸土必爭,與倭寇展開了捨生忘死的浴血奮戰,他所領導的抗擊法軍的淡水之戰,是清代晚期唯一的一次取得徹底勝利的戰爭,他創立的“麻雀戰”、“游擊戰”以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在軍事史上影響很大,他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舉世皆驚的凱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