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達成

鎖定
孫達成(1813年-1888年),字茂林,號道川,廣東香山(今中山市)人。孫中山之父。青年時期曾到澳門當鞋匠,三十一歲回鄉務農。1846年與附近的隔田鄉(今崖口鄉)楊勝輝的女兒楊氏結婚,生三男三女。靠佃耕為生,生活貧困,為補家計,早晚替人補鞋,兼做更夫。1864年3月以兄弟三人名義,訂立批星孫氏祖產徑仔訪税山埔種植果樹合約。該項墾植計劃未能實現,家道貧寒,直至19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長子孫眉在檀香山發跡後,家境才有較大改觀。1888年3月24日在翠亨村病逝。 [1] 
民族族羣
出生地
香山縣
出生日期
1813年9月26日 [5] 
逝世日期
1888年3月24日
本    名
孫達成
國    籍
中國

孫達成人物生平

孫達成(1813年—1888年),從十六歲起,到澳門一間鞋店當了三年學徒。隨後在板障堂街一間葡萄牙人開設的鞋店當鞋匠,每月工資僅四元。三十二歲返回翠亨,與附近的隔田鄉(今崖口鄉)楊勝輝的女兒楊氏(1828——1910)結婚,此後就一直居鄉從事農業勞動。 [3] 
孫達成是一個佃農,完全沒有自耕地,先後租過祖嘗田二畝半(每年租谷十五石,折交“期價銀”六兩六錢),及弟媳程氏(孫學成之妻)的田地四畝,耕種水稻和雜糧:並曾養過一頭耕牛。纏足的楊氏和年輕的孫眉也參加了輔助性農業勞動。孫家又曾飼養過一、二頭豬和幾隻雞鴨,作為家庭副業。孫達成還在夜間兼任更夫,每年掙得幾石谷的工錢來補助家庭費用。逢村中有人辦喜事或治喪事時,他也常去幫忙。他們全家數口住在村邊一間簡陋的小磚屋(約長二丈六尺,寬一丈二尺)裏,以番薯為主要食糧,家境相當艱難。 [3] 
1864年3月19日(清同治三年二月十二日),孫達成以他和孫學成、孫觀成兄弟三人的名義,訂立了批墾孫氏祖產徑仔蔭税山埔的合約,所批墾的山地面積不詳。立約時孫學成、孫觀成在外做工而不居鄉,據估計,這是擬由他們兩人提供資金,由孫達成提供勞動力以經營果木的一項合作計劃。但是,立約後半年孫學成即身故,孫觀成也於三年半後死去,經營資金落了空,孫達成自身的勞動力又不足,故這項計劃來能實現。後來孫達成在這塊山地上種了些荔枝和山桔之類的果樹,但為數不多,收穫量很少,從未出售過。 [3] 
從保存至今的一本孫氏公嘗賬簿(1847年1月1日,即清道光二十六年十一月十五日所立)的記載中,得知在孫中山出生前,孫達成曾管理過公嘗,時間長短不詳,已知的是1849——1850年(道光二十九一三十年)。據賬簿所載,公嘗田僅數畝,收支賬目至1854年(咸豐四年)約有四五十兩銀之譜。當時翠亨孫姓僅數户(沒有一户是地主),男子多數出洋做工,公嘗系由在鄉的各户男子輪流或合作管理的。故孫達成曾管公嘗一事,並不説明他在族中有什麼特殊地位。 [3] 
孫達成的家境困窘,可以從1856年(咸豐六年)所立的《三修翠亨村祖廟碑記》的記載中得到一個有力的佐證。由於全村各姓居民(被視為“下户”的除外)都負有維修村廟的“義務”,捐款是帶普遍性的,故從所捐數目的多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捐户的經濟能力來。碑記載明孫達成捐款一元,捐這個數目的人數最多,也是男丁捐款的最低額。這事發生在孫中山誕生前十年。 [3] 
孫達成因為家貧,備受有錢勢人家的欺凌侮辱,自己只好忍氣吞聲。他有一片園地種上紅豆,被鄰村徑仔蔭一家姓何的強行佔了去(該事約發生於1871年前後)。有一次,孫達成挑糞到田裏施肥,路過一地主家門前,地主仔楊寶常辱罵他,並喝道:“糞味真臭,以後再不准你挑糞經過我家門口!”孫達成不敢置辯一詞,默默地走開。又一次,地主楊啓煥之妻誣稱孫達成夫妻偷了她一隻雞,氣勢洶洶地揚言要捉人,後來才發現雞是跌死在糞坑裏。 [3] 
1869年,孫中山的哥哥孫眉(時十五歲),到離翠亨十餘里的南萌墟地主程名桂家做長工。兩年後,即1871年,孫眉隨程名桂去檀香山,同行的還有同邑青年鄭強等。臨行前,因苦於家貧乏款,由孫學成妻程氏將租給孫達成耕種的田地,押出其中的兩畝餘作旅費。 [3] 
孫眉從一個華僑工人向華僑資本家轉化的過程是漸進的,這大約發生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一段時間裏。他最初設立德隆昌米鋪,接着又開了一間雜貨店,後來才在姑刺埠創辦了畜牧場。與孫眉上升為資本家的同時,翠亨孫達成的家庭經濟狀況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大筆的僑匯成為孫家的主要經濟來源,孫達成不再打更了,他甚至僱工來幫助耕種。而孫中山青少年時代在檀香山、香港、廣州等地求學的十餘年間,生活和讀書費用大都直接間接來自孫眉的供給。 [3] 
1885年,孫中山在香港中央書院高中畢業。次年秋,進廣州博濟醫院(Caton hospital)附設南華醫學堂讀書。孫中山在此讀了一年之後,於1887年9月,轉入香港西醫書院(The College of Medicine for Chinese,Hong Kong),接受正規系統的大學醫學教育。期間,父親孫達成於1888年春病故。大哥孫眉於數月前聞父病重,特地趕回故鄉,與孫中山親待湯藥。兩人傾心溝通,盡釋前嫌。日後,孫中山的革命事業得到孫眉的傾力資助,與這次兄弟倆的真誠交流不無關係幻。 [4] 

孫達成親屬成員

父親:孫敬賢(1789—1850),是一個沒有土地的佃耕農。
岳父:楊勝輝
妻子:楊氏(1828—1910)
子女:長子孫眉(1854一1915)、女兒孫妙茜(1863—1955)、次子孫中山、女兒孫秋綺(1871—1912)。 [3] 

孫達成後世紀念

孫達成墓:位於廣東省中山市南朗鎮翠亨村壽屏山東麓,始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中華民國十五年(1926)重建。該墓依山勢構築,坐西向東,為抄手墓。護嶺、壠環、掛榜、踢靴均由花崗岩砌成,三級拜台,拜台前有月池。墓葬寬6.8米,長9.8米,佔地面積約66平方米。花崗岩墓碑,碑高64釐米,寬39釐米,碑上陰刻“本山坐庚向甲兼酉卯之原顯十七世祖考達成孫公之墓民國十五年仲秋吉旦立石”字樣。碑額刻祥雲拱月圖案及福、祿、壽三字,兩側附碑聯,聯額有蝙蝠圖案。墓前左右有鎮墓獅一對。 [2] 
孫達成為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之父,其墓有一定的歷史價值,為研究孫中山家族歷史提供了實物資料。2010年公佈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2] 
參考資料
  • 1.    張磊主編,孫中山詞典,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09,第343頁
  • 2.    中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編,廣東省中山市不可移動文物名錄 第4冊,廣東人民出版社,2012.08,第63頁
  • 3.    廣東省政協文化和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從辛亥革命到國民革命 孫中山文史資料精編 上,廣東人民出版社,2017.12,第5-7頁
  • 4.    沈渭濱著,孫中山與辛亥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07,第4頁
  • 5.    孫達成 - 親屬後裔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引用日期2023-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