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連仲

(國民革命軍二級陸軍上將)

鎖定
孫連仲(1893年2月2日—1990年8月14日),字仿魯,漢族,直隸雄縣(今河北省保定市雄縣)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1990年8月14日在台北病逝。
中文名
孫連仲
別    名
孫仿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直隸雄縣(今河北省保定市雄縣)
出生日期
1893年2月2日
逝世日期
1990年8月14日
主要成就
堅守台兒莊

孫連仲加入西北軍

孫連仲早年入保定府中學堂就讀,畢業後投入馮玉祥部,歷任連長、營長、團長等職。曾入北洋政府陸軍檢閲使署高級軍官教育團深造。畢業後任馮玉祥部國民軍旅長、師長。
1926年任國民聯軍東路軍第二軍司令官,9月率部參加馮玉祥五原誓師,加入中國國民黨,參加響應國民革命軍北伐的東征作戰。
1927年任國民聯軍第十四路軍總司令。

孫連仲主政西北

孫連仲 孫連仲
1928年4月任第二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兼平漢路前敵總指揮,率部參加南京政府第二期北伐。隨後奉命移師西北,兼任陝甘“剿匪” 總指揮,並任青海省政府主席。
1929年擔任甘肅省政府代理主席,主持甘肅、青海、寧夏三省軍務。後投靠蔣介石集團。
1930年冬任由西北軍餘部改編的第二十六路軍總指揮。

孫連仲圍剿紅軍

1931年兼江西省“清鄉”督辦,率部參加對紅一方面軍的第二、第三次“圍剿”。7月擔任右翼集團軍第二軍團總指揮兼第二十五師師長。同年12月中旬,所部趙博生董振堂等率領第二十六路軍在寧都起義加入中國工農紅軍,他被改任為國民黨第九路軍司令官。
1933年任重建的第二十六路軍總指揮。
1935年兼第一綏靖區司令官,並被選為國民黨第五屆中央監察委員,率部參加對中央紅軍的第五次“圍剿”和追擊長征中的紅軍。

孫連仲抗擊日寇

1937年任廬山軍官訓練團副團長及總隊長。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團軍團長。10月任第二集團軍副總司令。曾指揮娘子關戰役
1938年3月任第五戰區魯南兵團司令兼第二集團軍總司令,指揮十個軍兵力,參加徐州會戰,率所部扼守台兒莊正面陣地,粉碎日軍進攻,給予日軍第十師團以殲滅性打擊。
1939年1月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同年11月任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均兼第二集團軍總司令。
1944年擔任第六戰區司令長官。1945年6月改任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抗日戰爭勝利後,負責主持平津地區日軍投降事宜。

孫連仲抗日之後

1945年10月底率部進攻解放區,在邯鄲戰役中受到沉重打擊。
1947年7月任保定綏靖公署主任,旋又改任南京衞戍總司令部總司令兼總統府參軍長。積極追隨蔣介石集團參加反共反人民的內戰。

孫連仲逃離大陸

1949年逃至台灣。先後任台灣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國民政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國民黨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屆中央評議委員會委員。
1990年8月14日在台北病逝。 [1] 
參考資料
  • 1.    李景田主編:《中國共產黨歷史大辭典( 1921一2011 ) 》人物卷,北京: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1年4月,第2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