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蔚如

鎖定
孫蔚如(1896年1月31日-1979年7月27日),西安市灞橋鎮豁口村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曾任國民黨中央執委會委員,陝西省政府主席,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總司令、第六戰區司令長官。抗日名將,有儒將之美譽。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曾擔任民革陝西省主任委員、陝西省副省長、陝西省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委、國防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等職。1979年7月27日,孫蔚如病逝於西安。 [1-2] 
中文名
孫蔚如
國    籍
中國
籍    貫
陝西西安
出生日期
1896年
逝世日期
1979年

孫蔚如人物生平

孫蔚如人物出身

孫蔚如,又名樹棠,後以字行。原國民黨西北軍楊虎城部主要將領,陸軍二級上將。1896年1月31日出生於陝西西安灞橋豁口村一“耕讀傳家”的詩書門第。自幼隨父輩讀書,廣涉經史子集,精研“忠孝仁義”“中庸”,一生喜書法、愛詩詞、好弈棋,造詣頗深。 [2] 

孫蔚如西北軍干將

1913年入西北大學預科,1915年畢業於陝西陸軍測量學校。青年時受孫中山革命思想影響,1915年加入中華革命黨,1917年加入于右任創建的陝西靖國軍。1922年,轉入楊虎城部第三路第一支隊。從此,他與楊虎城將軍建立了生死不渝的友誼,成為楊虎城將軍最親密的戰友和最得力的助手,並在楊虎城將軍被迫離開所部後統帥陝軍。 [2] 
1923年,楊虎城部參加國民軍。1926年,孫蔚如協助楊虎城,堅守西安城池八個月。陝西軍民以巨大的犧牲有力地策應了南方北伐戰爭。1930年該部編為十七路軍,孫蔚如任十七師師長。1931年,孫蔚如將軍受任甘肅宣慰使,率部督師蘭州,消滅了盤踞甘肅的北洋軍閥吳佩孚殘部,平定了震動全國的西北危機。曾兩次駐軍平涼,震懾西北。並建議蔣委員長整理新疆,鞏固邊防。

孫蔚如與紅軍的友誼

1933年,紅四方面軍進入四川時,不願打內戰的孫蔚如將軍同紅軍簽訂了“互不侵犯協定”,併為補給紅軍建立了有名的川陝紅色交通線。
1936年中央紅軍進駐陝北時,他託中共陝西臨時省委負責人孫作賓同志致意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表示擁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主張。毛主席在回信中談到:“知先生抗日情殷,願賦國仇,甚感甚佩……今則西北大局益急,舍聯合抗日無以自救救國。尤以貴部移防膚洛,雙方益加接近,團結一致,更所必須……”孫蔚如將軍與毛主席的這次對話,為此後發生的“雙十二事變”的和平解決及國共合作、一致抗日局面的形成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2] 

孫蔚如參與西安事變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兩將軍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在事變期間,孫蔚如將軍擔任軍事顧問團召集人、西安戒嚴司令、抗日抗綏第一軍團軍團長等職。孫將軍以他在西北軍中軍事政治的重要地位,對事變的發生和發展,以至於事變後協調各方關係、鞏固西安事變成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 
西安事變後,孫蔚如成為楊部的統帥人物,集三十八軍軍長與陝西省政府主席於一身。他以省主席身份在各種場合利用各種機會動員和喚起民眾抗日。在此期間,他數次直面蔣介石,請求釋放楊虎城將軍。 [2] 

孫蔚如英勇抗日

“七七”事變發生後,孫蔚如將軍主動請纓,即派部下開赴抗日前線,參加了保定娘子關、忻口等戰役,以重大的犧牲阻滯了日寇。當日軍進逼潼關時,西安行營主任蔣鼎文倉皇失措,擬棄城而去。孫蔚如及時在西安各界集會上以《西北國防與抗戰》為題發表講話,引證中華民族抗擊外敵的史實,力主堅守黃河,阻敵西犯。表示自己決不生離西安,併發出“守土抗戰”通令。
1938年7月,他辭去省政府主席之職,以第三十一軍團軍團長之職,親率趙壽山之三十八軍、李興中之九十六軍三萬關中子弟東渡黃河,對日作戰。同年11月,孫部改編為第四集團軍,孫蔚如任總司令。他運籌帷幄,指揮若定,堅守晉中南一線,在三百里長的中條山築起鋼鐵防線,被譽為中條山的“鐵柱子”。在中條山的抗日戰場上,孫將軍橫刀立馬,把不可一世的日本鬼子堵在潼關之外,不僅使企圖進入關中、進而侵佔西北的日本侵略者美夢破滅,而且打得日軍傷亡慘敗,取得了一個個重大勝利。 [2] 
蔣介石曾稱孫蔚如為儒將。孫將軍在《抗戰歌》中留下了千古詩篇:“鐵騎縱橫氣如山,不教胡馬渡榆關。”顯示着將軍的凜然壯氣。此外,孫將軍還策應了八路軍的百團大戰,挫敗了日軍渡河西進的企圖,使三秦大地乃至整個西北地區免受日寇鐵蹄踐踏。 [2] 
1940年冬,孫部移防中原,牽制日軍南下,在收復鄭州豫西會戰中屢建戰功。特別是“六·六”戰役和“四·一七”戰役,更是驚天地、泣鬼神,令中外瞠目結舌。凡孫部所到之處,軍紀嚴明,體恤民情。儘管“雜牌軍”軍需供給有限,所部亦能節衣縮食,賑濟災民,得到山西、河南、湖北等地民眾的大力支持,使孫蔚如將軍“兵附於民”的思想發揮到了極致。1944年秋,孫蔚如受訓於重慶民國將官培訓班。 [2] 
1945年7月,孫蔚如調任第六戰區司令長官,授上將軍銜。同年8月20日,受國民黨中央之委任,作為中國政府洽降代表成員,飛抵湖南芷江,與日軍洽談投降事宜。日寇投降時,他作為第六戰區受降主官,在武漢接受日本第六方面軍投降並全權處理第六戰區受降事宜。武漢中山公園內現存有孫蔚如將軍親自撰寫的受降碑:“中華民國卅四年九月十八日,蔚如奉命接受日本第六方面軍司令官岡部直三郎大將率屬二十一萬籤降於此。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孫蔚如題。”並接受偽軍9萬餘,軍事單位360多個。 [2] 

孫蔚如走向和平

1946年9月20日在晉冀魯豫解放區成立了西北民主聯軍第三十八軍。黨中央和毛主席對這支部隊給予了高度評價:“原楊虎城部三十八軍是我黨統一戰線工作的一個典範”,“三十八軍及其前身十七路軍,以其不斷進步的表現和巨大犧牲,在現代中國革命歷史上樹立了光輝的形象。”這是中共中央對十七路軍的歷史結論,也是對繼楊虎城之後的統帥孫蔚如將軍的極高讚許。 [2] 
抗戰勝利後,孫蔚如將軍先後榮獲抗戰青天白日勳章、美國二戰金質自由勳章、首批抗戰勝利勳章等。解放戰爭開始後,他輾轉杭州、上海,毅然拒絕了蔣介石要他去台灣的要求。在周恩來陳毅的關懷下,他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2] 

孫蔚如新中國成立後任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孫蔚如曾擔任民革陝西省主任委員、陝西省副省長、陝西省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委、國防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等職。

孫蔚如人物評價

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陝西精神”叢書之一《寬厚包容的陝西人》這樣評價孫蔚如將軍:“孫蔚如將軍一生盡忠報國、光明磊落、剛正耿直。拳拳之心始終和着國家和民族的脈搏而跳動。‘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更難的是,這樣一個鐵肩道義的硬漢,這樣一個戰場上叱吒風雲的常勝將軍,面對血腥卻不改其寬厚包容的人文情懷,並以這種胸懷給革命創造了發展的空間,給抗戰的軍民注入了精誠團結、視死如歸的勇氣。” [2] 

孫蔚如人物逝世

1979年7月27日,孫蔚如將軍病逝於西安,享年85歲。鄧小平葉劍英徐向前烏蘭夫習仲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敬送了花圈。 [2] 
參考資料
  • 1.    李景田主編.《中國共產黨歷史大辭典(1921一2011) 》人物卷.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1:226
  • 2.    孫蔚如:光明磊落 一生為國  .共產黨員網.2015-09-29[引用日期2023-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