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萍

(中國人民大學國劇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鎖定
從教以來,時刻以《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嚴格要求自己,以“教學六認真”規範自己的教學工作,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和教改實驗,主動承擔各級各類公開課教學任務,在各級評優課活動中多次獲獎。2004年,執教《不説話的“朋友”》一課獲江都市一等獎,指導學生組織中隊活動《“温馨小屋”解煩惱》獲全國創新杯優秀活動獎。《利用爭星活動,激發學生熱情》在全國德育班集體論文競賽中獲三等獎,《結合個案探索心理輔導的方法》獲省“師陶杯”教育論文大賽三等獎,獲揚州市教壇新秀江都市優秀教育工作者,江都市青年崗位能手,江都鎮先進個人,江都鎮優秀團員等稱號。
本    名
孫萍
民    族
回族
國    籍
中國
代表作品
《賽駝之後》
職    業
演員
主要成就
江都鎮先進個人
職    稱
國家一級演員
職    務
中國人民大學國劇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孫萍人物簡介

孫萍,女,回族 [2]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 [3] 中國人民大學國劇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1] 
孫萍 孫萍 [1]

孫萍成長經歷

從10歲開始,她就將一個女人一生中最珍貴的年華毫無保留地獻給了自己鍾情的京劇事業。此後30多年的光陰荏苒中,她幾乎所有的光榮與夢想、淚水與疼痛,都在這小小舞台上飛墜浮沉、濃縮綻放,為自己的人生書寫下一筆筆濃墨淡彩…… [4] 
基辛格、加利曾經是她京劇講座的忠實聽眾;時任匈牙利總統曾4次接見她,還親自為她頒發“榮譽國民證章”;德國時任總理科爾為她頒發最佳導演獎。外交部長李肇星曾於2001年5月寫下感言:她是黃河之濱的女兒。她是全國青聯的常委,是匈牙利裴多菲大劇院的特邀導演,美國耶魯大學戲劇學院客座教授;她曾與美國賓大交響樂團同台演出,轟動費城。她到中國的鄉村、礦山和邊疆演出,與老百姓情同手足 [2] 
她就是孫萍,中國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全國政協委員。作為中國京劇藝術積極的實踐者和宣傳者,她不遺餘力地唱響着梨園之春,她的藝術創新使國粹京劇悠然自得地行走在東西方文化和諧交融的軌道上。在她看來,“京劇如果不能在繼承傳統的同時積極改革創新,很難想象未來的命運! [2] 
孫萍 孫萍 [5]
回族孫萍的父母是從北京來到寧夏支邊的醫生。因其天真活潑、能歌善舞,孫萍被選中進入寧夏京劇團學員班,15歲時,她主演現代京劇《賽駝之後》在全國戲劇匯演中獲3項大獎,一舉成名。1978年,不滿18歲的孫萍以總分第一的成績被中國戲曲學院錄取,成為該院首批20名本科生之一,同時也是中國京劇歷史上的第一代大學生 [2] 
在大學讀書期間,聰慧勤奮的孫萍在院長史若虛和京劇表演藝術家張君秋、杜近芳等人的精心栽培下,學業精進。課餘,她還撰寫有關戲劇方面的論文,被藝術界老前輩稱為“知識型京劇演員”。畢業後進入中國京劇院,孫萍很快就擔當重任,先後同袁世海、杜近芳等名家聯袂,演出過《霸王別姬》、《龍鳳呈祥》等經典劇目,受到同行們的讚賞 [2] 
20多年間,她參加了上千場義演,從祖國最南端的南沙、西沙羣島,到西北之巔的天山哨所……在趕赴全國各地義演的道路上,她曾經立下“生死狀”,即便被困在盤山路上七天七夜,也從來沒有想過退縮 [6] 
四川汶川大地震後9天,她就和丈夫、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葉金森一起出現在了北川縣城,向災區人民獻出真摯的愛,並收養了地震中失去父母的李曉雪為義女。曉雪是綿陽市歌舞團的舞蹈演員,今年19歲。孫萍把曉雪接到自己北京的家中,幫她規劃人生,帶她去大學聽課,常常給“女兒”講道理:“要沉下心來做人,衣食無憂就不能再接受別人的捐助,不能讓任何人拿你作秀。”8月31日,孫萍作為“百名全國青聯委員四川災區行”活動的一員,又出現在災區,與兩個孩子“愛心結對”,經濟上資助,情感上交流,一直到孩子們18歲成人 [6] 

孫萍政協提案

5年間,她提出20多個提案,議政建言成績斐然:“京劇進課堂”、“把我們的文化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修建四川巴中鐵路、成立兩岸青年交流基金……一個個閃耀着真知灼見的提案已經或正在變成現實。她叫孫萍,全國政協委員、全國青聯常委、中國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中國人民大學國劇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6] 
“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他們的權利和義務怎麼保障?支西回來後,他們的工作怎麼辦?志願者服務過程中遇到糾紛怎麼處理……”志願服務存在的問題引發了孫萍的思考,2007年全國“兩會”上,她提交了《關於加強志願服務全國立法工作的提案》 [6] 
自2003年當選全國政協委員以來,孫萍每年必提關於加強青少年京劇基礎教育的建議,“我特別想告訴青年學生,京劇是中國人特有的文化。”今年,她的“京劇進課堂”提案終於被教育部答覆落實,京劇已被納入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課中 [6] 
2012年, 孫萍委員正在提交一份有關的提案,她在提案中寫到:“文化部應加強對外文化交流活動的管理,健全審批流程,鼓勵高水準的精品文化‘走出去’,遏制層次低下的所謂‘文化交流’的泛濫;同時,教育部應提高對以學生為主體的文化交流活動的干預程度,科學評價藝術能力、經歷在學生升學過程中的作用。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