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興華

(革命烈士)

鎖定
孫興華(1892-1943),男,山西省聞喜縣人,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冬被日軍逮捕,後被營救出獄,任中共地下聯絡站站長。1943年4月21日,再次被捕。1943年被日軍殺害,時年50歲。 [1-2] 
中文名
孫興華
別    名
學娃 [1]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93年
逝世日期
1943年
出生地
山西省聞喜縣神柏鄉小柏餚村
性    別

孫興華人物生平

孫興華小名學娃,聞喜縣神柏鄉下丁村小柏餚人,清光緒十八年(1892)農曆三月十二生於ー個三代僱農的家庭。他未過滿月,父親便被其後母逐出家門,再無音訊。8歲時隨改嫁的母親到晉莊村,14歲時重返孫家,承繼香火,以扛長工為生。19歲時流落到甘肅做小本生意,8年後兩手空空而回。這時他家窮得連水缸也無一口,只得借債買來7畝地。後因還不起債,被抓去坐半年牢。
1936年5月,孫興華通過連襟白子明結識了共產黨員嘉康傑。貧苦生活使他很快接受了革命思想,成為嘉康傑的得力助手,並於當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當時嘉康傑正遭受追捕,孫興華與妻子杜子平冒着生命危險將嘉康傑隱藏在家中,成功地幫助嘉康傑躲過了通緝。從此,他家成為黨在聞喜的主要聯絡地點。
1939年“十二月事變”後,夏縣中心縣委書記柴澤民率領新組建的八路軍康傑支隊,從中條山轉移到稷王山下活動。此時山西新軍二一二旅等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已轉移到晉東南,閻錫山派三十四軍來聞喜縣清剿,康傑支隊既要與日軍鬥爭,又要與閻錫山部隊周旋,環境十分惡劣。孫興華奮不顧身為康傑支隊籌辦糧草.搜尋槍支彈藥,被康傑支隊的指戰員譽為“供給部長”。1940年7月,康傑支隊向晉東南撤退,將一些剩餘的槍支彈藥交給孫興華保管。部隊轉移數日後,閻系安邑縣公安局派人到他家搜索,軟硬兼施,整整折騰了一天。孫興華堅定而機智地戰勝了敵人,保護了全部武器。在白色恐怖下,他在村中建起一座小學,請四區區委書記董啓民擔任教師,使董啓民能隱蔽地順利開展工作。
1940年11月,孫興華的革命活動引起了日軍憲兵注意。他被日軍憲兵抓捕,押在重犯羣中,被吊打、燒烙、壓槓子、灌辣椒水、站冰,受盡酷刑。興華堅強不屈,隻字未吐,後經黨組織多方營救,在臘月三十獲釋。
1941年秋天,柴澤民、金長庚等人從太行山回到條西地區建立條西地委,孫興華家又成了新地委的機關。柴澤民、金長庚經常住在他家。這時,由孫興華冒死保護的槍支彈藥,便成了地委組織抗日武裝的“本錢”。在他的帶動下,小柏餚村成為一個隱蔽而安全的革命小根據地。1942年冬天,稷麓四區區政府成立,孫興華又將他保存的十餘支步槍交給區幹隊。
1943年農曆三月十六日,孫興華從地裏割草回來,筐裏又拾回一些子彈和手榴彈。晚上得到情報:日軍要掃蕩。他立即將住在家中的柴澤民隱蔽到小柏餚附近的壑餚。次日天快亮時.日軍突然襲來,砸壞他家單薄的院門衝入家中。孫興華剛穿好衣褲,尚未穿鞋,就被抓捕。日軍及漢奸用槍托、扁擔、皮帶打得他滿地打滾,要他交出柴澤民。孫興華寧死不屈。他的妻子杜子平機智地跑到壑餚報訊,使柴澤民及時轉移到嶺上。上午9點多,孫興華被日軍押至陳家莊嶺上殺害,時年50歲。 [3] 

孫興華後世紀念

孫興華的感人事蹟,先後被收入《聞喜縣誌》《河東英烈》等專著中。1984年,聞喜縣委、縣政府在下丁村大泊池旁立起一塊“孫興華烈士紀念碑”。2003年5月,聞喜縣政府將下丁中學命名為“興華中學”。 [2] 
參考資料
  • 1.    陳日朋.中華英烈辭典.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1991:233
  • 2.    稷麓雄鷹孫興華  .山西日報數字報.2018-08-22[引用日期2022-11-09]
  • 3.    聞喜縣誌編纂委員會.聞喜縣誌.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93:495-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