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端夫

鎖定
孫端夫(1911年12月—1974年6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山東曹縣人。1935年參加一二·九運動,1937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前曾擔任國民黨威海衞行政區管理公署政訓處少校總幹事,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第一大隊大隊長、第三軍交際處主任,蓬萊縣縣長,蓬黃戰區指揮部副指揮,膠東軍區北海軍分區司令員、東海軍分區司令員、警備第三旅旅長,煙台市市長,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第二十七師師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7軍第八十一師師長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7軍第八十一師師長兼政委、副軍長、軍參謀長、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高射炮兵指揮部副司令員,北京軍區空軍副司令員等職。 [1-3]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3] 
1974年6月8日,孫端夫同志因心臟病在北京去世,終年63歲。 [3] 
中文名
孫端夫
別    名
孫正誼
性    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山東省曹縣青堌集鎮孫場村(今河南省虞城縣賈寨鎮
出生日期
1911年12月
逝世日期
1974年6月8日
畢業院校
北平大學
高等軍事學院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軍    銜
少將(1955年)

孫端夫人物生平

孫端夫早年經歷

1911年12月,孫端夫出生在山東省曹縣青堌集鎮孫場村(今河南省虞城縣賈寨鎮),原名孫正誼。孫家原本就較為富足,由於數代勤儉持家,經營有方,土地迅速增擴,一直向南延綿數十里,到了晚清時其家地產多達萬頃之巨。所以,孫端夫出生地被叫作孫場村,也是其家族土地擴張綿延所致。孫端夫10歲時隨其叔父到北平居住,就讀於北京培根小學,15歲考入北平平民中學,18歲轉入大同中學,在讀高二時考入北平大學法學院預科班,第二年轉為正式生。讀大學時,國家內憂外患,日本猖狂入侵後繼續向華北擴張,整個華北面臨着淪為日本殖民地的危險。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際,孫端夫化名葛先生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救亡活動。每當召開秘密會議時,他就讓同在北平上大學,大其3歲的姑母孫錫瑗在門口望風,遇到危險就到姑母住處躲避。 [3-4] 
早年的孫端夫 早年的孫端夫
1935年,一二·九運動爆發,孫端夫被選為法學院學生代表。示威遊行時,孫端夫不顧個人安危,抬着花圈走在遊行隊伍的最前面,以死來表達其抗日的決心。 [3] 
1936年1月,北平學聯組織學生南下宣傳抗日,孫端夫是領隊之一,並在鬥爭中加入了剛成立的、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羣眾性組織——中華民族青年先鋒隊(“民先”)。在濟南,他們向山東省學聯介紹北平學生運動情況,以濟南第一鄉村師範為核心,開展募捐和宣傳活動。2月,孫端夫於北平大學法學院畢業,獲學士學位。後經在山東省教育廳當督學的五叔介紹,孫端夫到山東省福山縣中學教書。 [3] 

孫端夫全面抗戰時期

1937年,七七事變後,孫端夫任國民黨威海衞行政區管理公署政訓處少校總幹事。9月22日,國共兩黨發表合作宣言,中共在山東建立膠東軍區濱海軍區等軍區。不久,孫端夫告知遠在濟南的五叔,説他要到蓬萊一帶打游擊。孫端夫的住處威海衞聯合裏十號是中共膠東特委及“民先”組織的秘密聯絡點,膠東特委領導成員理琪呂志恆林一山柳運光等多次在此開會,籌劃組織威海起義。孫端夫由此中共膠東特委書記理琪相識,逐漸成為至交,接受馬列主義,立志革命。12月,孫端夫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政訓處,孫端夫積極宣傳、組織抗日救亡活動,團結聯繫人民羣眾,使政訓處成為黨組織活動的重要基地。按照黨組織的指示,孫端夫爭取了威海行政管理公署專員孫璽鳳支持抗日活動。 [3-5] 
北海專署專員兼黃縣縣長曹漫之與蓬萊縣縣長孫端夫(右)在黃縣 北海專署專員兼黃縣縣長曹漫之與蓬萊縣縣長孫端夫(右)在黃縣
1938年1月,孫端夫參加膠東特委領導的威海起義,他所率政訓處官兵成為威海起義的主力。起義勝利後,孫端夫被任命為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第一大隊大隊長。這支隊伍是由天福山起義的農民軍和威海起義的部隊合編而成的。1946年,膠東軍區主力前往東北,後來發展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1軍,聲名顯赫的“塔山英雄團”就出自該軍。2月初,第三軍西下攻打牟平,理琪和孫端夫指揮一大隊率先攻入偽軍佔領的縣城內,活捉縣長宋健伍,俘虜偽軍100餘人,繳獲一批武器彈藥。攻城結束後,部隊撤至牟平縣城東南3裏的雷神廟休息,理琪和孫端夫研究下一步的行動。因哨兵疏忽大意,部隊被尋蹤追趕的日軍包圍。戰鬥從中午一直持續到夜晚,斃傷日軍50餘人,理琪在戰鬥中不幸壯烈犧牲。後在孫端夫的率領下,第一大隊的將士趁夜色終於衝出了日軍的包圍圈,轉移到蓬(萊)黃(縣)掖(縣)地區,保存了部隊的有生力量。雷神廟戰鬥打響了膠東抗戰的第一槍。一大隊到黃縣後,和當地游擊隊合編成第三軍第八支隊軍政委員會,孫端夫任委員兼第三軍交際處主任。8月,孫端夫改任蓬萊縣縣長。 [3-4] 
1939年1月,日軍佔領蓬萊、黃縣縣城。3月,八路軍蓬黃戰區指揮部成立,孫端夫任副指揮,統一領導兩縣的游擊戰爭。9月,山東膠東軍區北海軍分區成立,孫端夫任司令員兼蓬萊縣縣長。 [3] 
1940年春,膠東特委命孫端夫前往文登、榮成、牟平一帶,組織建立東海軍分區,並任司令員兼東海區專員。經過一年工作,東海區大塊根據地建立。 [3] 
1941年9月,孫端夫再次調任北海軍分區司令員兼專署專員。當時,膠東的抗戰形勢非常艱難。不僅部隊缺乏必要的物資支援,農民的生活也十分艱難。在區黨委的領導下,各縣抗日民主政府發動農民實行減租減息運動。機關和部隊厲行勤儉節約,開展大生產運動,在堅持對敵鬥爭的同時,開荒種地,努力減輕解放區人民的負擔。 [3] 
抗戰時期,左起:李新華、劉靜海、聶鳳智、孫端夫、高鋭 抗戰時期,左起:李新華、劉靜海、聶鳳智、孫端夫、高鋭
1942年冬,日軍糾集萬人對膠東大掃蕩,孫端夫帶領部隊堅持原地鬥爭,在上級“敵進我進”的方針指導下,進入鐵路沿線和日偽蠶食地區,積極抗擊日本侵略者,拔掉日軍多個據點,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迫使日軍由全面進攻改為重點守備,粉碎了日軍大掃蕩的計劃。 [3] 
1944年11月,孫端夫進入中共膠東區黨校學習。 [3] 
1945年,抗戰進入大反攻階段。初秋,孫端夫回北海區指揮作戰,經月餘戰鬥,克龍口、下蓬萊、黃縣,解放膠東重鎮煙台。8月,孫端夫兼任煙台市長。山東軍區部隊趁日軍收縮戰線,兵力不足之際,發起攻勢,將敵人壓縮在交通沿線和城鎮之內,為膠東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創造了條件。 [3-4] 

孫端夫解放戰爭時期

1946年9月,孫端夫任膠東軍區警備第三旅旅長,轉戰膠濟鐵路沿線,先後攻克靈山、埠東、祚山等地。 [3] 
1947年4月,孫端夫任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第二十七師師長,率師參加魯中戰役、孟良崮戰役南麻戰役臨朐戰役等戰役。 [3] 
1948年3月,孫端夫率部攻克周村,接着攻打濰縣。在濰縣戰役中,所屬團榮獲軍委授予的“濰縣團”光榮稱號。同年9月,濟南戰役時,九縱隊擔任助攻任務,孫端夫在傳達戰鬥命令時,把“助攻”變“主攻”,同兄弟部隊一起攻下濟南。年底,孫端夫率師南下,參加淮海戰役 [3] 
戰爭年代的孫端夫(前排左一) 戰爭年代的孫端夫(前排左一)
1949年1月,全軍改編,華東野戰軍改稱第三野戰軍,九縱第二十七師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7軍第八十一師,孫端夫任第八十一師師長。4月,孫端夫率師參加渡江戰役上海戰役。在解放上海戰役中,二十七軍是主力,八十一師擔任主攻任務,後接管上海的警備任務。 [3] 

孫端夫建國之後

1950年二十七軍黨委擴大會議,二排右九為八十一師師長孫端夫 1950年二十七軍黨委擴大會議,二排右九為八十一師師長孫端夫
1950年11月,孫端夫參加抗美援朝,任第八十一師師長兼政委。在長津湖戰役中,正遇到幾十年未見的低温寒流,戰士身穿薄棉衣,冒着零下30多攝氏度的嚴寒設置伏擊圈。戰事最緊張的時候,戰士們從四面同時向新興裏之敵猛烈攻擊,奮勇衝進美軍的坦克防禦圈內,與美軍血肉相搏。美第三十一團團長麥克勞恩上校見傷亡慘重,待援無望,便在40餘架飛機的掩護下,以19輛坦克為先導,沿公路向南突圍逃竄。第八十一師在有些連隊只剩幾十人的情況下,仍然堅持戰鬥,冒着敵機的轟炸奮勇追擊,沿途圍追堵截,又將敵人殲滅大半,敵團長麥克勞恩被擊斃。塞滿美軍的一輛輛汽車在越過長津湖時,湖面坍塌,接任團長指揮的弗恩中校等一部分美軍被淹死。剩下幾百人剛跑到後浦裏、泗水裏地區,又一頭撞在孫端夫師長率領的八十一師所設伏擊網上,全部被殲。之後他率部與兄弟部隊聯手,二十七軍全殲了因兇悍被授予“北極熊團”稱號的美軍步兵第七師第三十一團,其中俘虜300餘人,敵三十一團(北極熊團)團旗亦被繳獲。這是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殲滅的唯一一個美軍陸軍團級單位的建制部隊。 [3]  [6] 
1951年,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中,兵團司令部考慮到孫端夫打過很多硬仗,戰鬥經驗豐富,打算讓他執行尖刀任務,率領第八十一師插入砧橋、梨峴一帶,分割敵防線。時任九兵團司令員的宋時輪親自給孫端夫來電,問:“有沒有把握?”孫端夫堅定地説道:“請司令放心,完不成任務,我就不回來了!”孫端夫回到師部後,為了保證部隊順利突到砧橋一線,他率領偵察兵,連續幾天深入崇山峻嶺中勘探地形。有一次,孫端夫等人由於太過深入,直接來到了敵人的前哨陣地,遭遇到了敵軍小隊,經歷一番短暫的交火後,孫端夫才帶着偵察部隊撤回我方陣地。5月15日,孫端夫正式執行穿插任務,當時為了指揮方便,他竟下到營裏指揮作戰。警衞員擔心孫端夫的安全,便將此事告訴了27軍軍長彭德清,彭德清一聽,頓時急了,一個師級幹部下營指揮,實在是太危險了。彭德清馬上給孫端夫打了電話,説:“孫端夫,你是一個師長,不是營長,前線實在是太危險了,你這是在拿你的命賭博,我命令你,馬上給我回到師部!”孫端夫卻壓根兒不把彭德清的話放在心上:“不行呀軍長,我要是回了師部,就不能及時掌握戰場情報了,軍長您放心,我自有分寸。”彭德清正要發火,孫端夫那頭卻已經掛斷了電話,弄得彭德清哭笑不得。此後,孫端夫率領部隊打下了敵人把守的一處高地,然後領軍直插敵軍防線,向水內裏一帶猛衝突進,敵人的炮火很猛烈,第八十一師始終無法突破敵防。當此之時,孫端夫竟直接前往最前線的先頭連,戰士們見師長不顧危險,來前線指揮,頓時士氣大振,向敵人發起了更猛烈的進攻,結果,僅僅用了不到40分鐘,便摧毀了敵軍工事。當天晚上,孫端夫率領第八十一師二四二團二營一路急行軍120裏,提前56分鐘到達指定地點,俘南朝鮮偽軍千餘,攔腰斬斷偽軍退路,如一把尖刀,直插敵軍心臟地帶,圓滿完成了任務,保障了部隊圍殲李承晚軍近四個師的重大勝利。戰後,第八十一師受到志願軍司令部嘉獎,二四二團二營被授予“穿插模範營”稱號,師長孫端夫榮立二等功,他也成為抗美援朝戰爭中唯一一位榮立二等功的師長。抗美援朝時期,孫端夫榮獲朝鮮二級國旗勳章、二級自由獨立勳章。 [3-5] 
1952年9月,孫端夫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7軍副軍長。 [3] 
1953年,孫端夫兼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7軍司令部參謀長。 [5] 
1954年,孫端夫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7軍軍長。 [3] 
1955年9月,孫端夫被中央軍委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3] 
孫端夫少將1955年授銜照
1958年11月,孫端夫入高等軍事學院學習。 [3] 
建國後的孫端夫
1960年9月,孫端夫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高射炮兵指揮部副司令員,奉中央軍委的命令,參加軍隊的條例、條令和規章制度的編寫工作。 [3] 
1969年9月,孫端夫任北京軍區空軍副司令員。在生命的最後幾年中,孫端夫一直堅持帶病工作,把畢生精力獻給他所深深熱愛的革命事業。 [3] 
1974年6月8日,孫端夫因心臟病在北京去世,終年63歲。孫端夫逝世後被批准為烈士,安葬於八寶山六室211號。 [3]  [7] 

孫端夫所獲榮譽

1951年9月,受志願軍第九兵團通令嘉獎,榮立二等功。
抗美援朝時期,榮獲朝鮮二級國旗勳章、二級自由獨立勳章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