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立生

(安塞籍烈士)

鎖定
[1]  孫立生(1917—1947),又名起世,安塞磚窯灣鎮人,祖籍橫山花鮑峁,出身於世代務農家庭。幼貧,民國十年,母親死於逃荒途中,三個姐姐逼於饑荒,先後送給人家當了童養媳。立生13歲時,隨父攜弟流落到安塞磚窯灣,給地主攬工當小羊倌。
中文名
孫立生
生    卒
1917—1947
別    名
起世
祖    籍
橫山花鮑峁
出生地點
安塞縣磚窯灣鎮
1934年,地主逼立生下田窖(陷阱)往上拉羊。受地主無理人身污辱,立生怒火中燒,忍無可忍,撞倒地主,摔掉攔羊鏟,深夜跑到保安(今志丹),直奔南梁,參加了劉志丹領導的紅軍。
1935年農曆2月,紅軍陝甘五支隊攻打反動民團團總路五盤踞的蘆草溝崖窯,戰鬥失利,當晚宿營槐樹莊,又遭國民黨高雙成二十二軍張瑞樓團偷襲,立生等11人被俘。在敵人監獄裏,立生立場堅定、視死如歸。張瑞樓欺他年小,假惺惺地留他在團部當勤務兵,還要認作乾兒子,妄圖威逼利誘他叛變革命。立生一心革命到底,5月下旬乘給張瑞樓送信之機攜槍逃回五支隊。劉志丹大加讚賞,通報嘉獎。不久,任命立生為少年先鋒隊隊長。
立生作戰機智勇敢,參加五支隊先後挖除了紙房溝、侯河灣、洛河川鎖家崖崖窯。1935年農曆六月的一天,立生連挖李嘴子、白嘴子、牛家溝三處崖窯,威名大震,羣眾都稱其“孫黃鷂”而不呼其名。在挖白嘴子崖窯時,立生叫戰士們用三根繩子把他從崖窯堖畔吊下去。剛到洞口,洞裏的民團團丁用鐮刀割斷兩根繩子,還用刀矛戳吊在空中的立生。他毫不畏懼、沉着鎮定,在空中盪來盪去,避敵鋒鋭,邊射擊,邊向被拘於崖窯裏的羣眾喊話。羣眾奮起和團丁搏鬥,終於裏應外合,全殲民團兵丁。至此,各處崖窯里民團團丁,一聽“孫黃鷂”來了,即狼狽逃竄,崖窯不攻自破。立生一個個拔除了民團據點,繳獲了大量武器彈藥,武裝了部隊,解放了被裹脅的羣眾,為安塞、甘泉、志丹等地的解放作出了貢獻。
1938年,立生任安塞縣保衞隊隊長。農曆六月,延安民團沿着延河北上到沿河灣等地搶糧。立生奉命帶領保衞隊和千餘名農民自衞隊前往阻擊。在擊潰民團的戰鬥中,立生腳部負傷。回家養傷期間仍不忘革命,幫助當地政府訓練民兵;走村串户籌建農民學校,親任校長,造福於桑梓。
1947年3月,胡宗南軍隊大舉進犯延安,立生出任二區游擊隊隊長。5月,一、二、三區游擊隊合編為塞西支隊,立生任支隊長。
在孫立生的領導下,塞西支隊很快由幾十人壯大到三四百人,連戰告捷,使國民黨的大部隊亦無能為力,時常談虎色變。在柏灣崾雌伏擊戰中,立生率塞西支隊埋伏在崾嶮兩側山頭。胡宗南五十五旅正在山澗行軍,游擊隊放過先頭部隊,截打胡宗南軍隊輜重隊。立生二聲令下,戰士們居高臨下,奮勇衝殺,胡宗南軍隊紛紛潰逃。此戰役,塞西支隊繳獲39匹騾子、一匹戰馬、兩挺機槍、十幾支步槍和大量彈藥。柏灣崾峻伏擊戰打了胡宗南軍隊的輜重隊,胡宗南軍隊誤以為遇上了解放軍主力部隊,窮追不捨。立生以敵之誤將計就計,牽着胡宗南軍隊的鼻子,且戰且退,一直把胡宗南五十五旅引到甘肅的大東溝。1947年農曆六月,國民黨胡宗南部經安塞進攻榆林,時安塞縣委和塞西支隊奉命撤離。支隊轉移前,立生帶着18名戰士到高橋偵察敵情,返回時,被敵大部隊隔斷,孫立生等遂留在安塞打游擊。一天夜裏,立生等隱蔽在國民黨磚窯灣鎮公所周圍,待駐鎮國民黨保警隊睡熟後,立生一聲槍響,指揮戰士向鎮公所發起衝鋒。故意大聲喊令:“一連從左面打,二連從右面打,三連打正面,四連後面堵。”保警隊從夢中驚醒,摸不清游擊隊的虛實,嚇得魂不附體,胡亂放幾槍就全部交了械,國民黨副鎮長乖乖當了俘虜。立生智取磚窯灣鎮公所後,高橋的國民黨保警隊被嚇得也龜縮回延安。
1947年農曆七月十五日,塞西支隊參謀田啓元,帶領一區游擊隊攻打安塞茶坊的國民黨保警隊,驚動了駐沿河灣的國民黨青年軍,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槍戰。終因寡不敵眾,一區游擊隊且戰且退至神嶺山。立生正準備到高橋開會,聽到槍聲密集,憑他多年經驗,知道一中隊遇上了勁敵,便立即集合隊伍,支援一區游擊隊。在立生指揮下,從早晨打到下午,國民黨保警隊敗退逃竄。戰鬥剛平息,立生髮現一個敵軍官帶着幾個殘兵拼命逃跑,便奮不顧身地前去追擊,不幸中了躲在山坡上敵人的黑槍,英勇犧牲,時年30歲。
立生犧牲後,男女老幼無不悲痛失聲。立生的名字被錄入《陝西省革命烈士英名錄》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