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眉

(孫中山胞兄)

鎖定
孫眉(1854-1915),廣東香山(今中山)人。字德彰,號壽屏。孫中山長兄。早年赴檀香山謀生,後在茂宜島經營畜牧業,又在茄荷雷埠設立商店,積資日富。1894年(光緒二十年)加入興中會,積極支持孫中山革命。自1904年起,因當地夏威夷政府改訂租地年限條例,營業漸受損。1907年歸國,居九龍。1909年冬參加籌備廣州新軍起義,後在九龍一帶聯絡會黨。1911年移居廣州灣,組織民軍響應武昌起義,並收復雷州半島各地。後反對袁世凱竊國,1915年病逝於澳門。 [2]  (概述圖來自《廣東省志》 [4-5] 
中文名
孫眉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54年
逝世日期
1915年
職    業
商人政治家
主要成就
支持和鼓勵孫中山倡導革命大業
出生地
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
德彰
壽屏
終年歲數
61歲
胞    弟
孫中山
性    別

孫眉人物生平

字德彰,號壽屏,南蔭翠亨村人。孫中山長兄。幼年在家協助父親務農,15歲到南葫當長工。清同治十年(1871)17歲時隨母舅楊文納赴檀香山謀生,初為僱工,後租地墾荒,因經營得法,富有經濟實力,被政府允許回國招募華人。1883年遷人茂宜島發展種植兼營商業、土地買賣、房屋出租以及當時剛剛興起的電話公司等,漸成鉅富。為人慷慨仗義,為華人擁戴,被稱為“茂宜王”。1879年,孫中山隨母親到檀香山,得其助學,後傾力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活動。 [1] 
1894年10月,孫中山在檀香山準備創辦興中會,孫眉“移書檀中各親友為總理先容”。在其發動下,首次出席興中會的25人中,香山籍華僑佔半數,並任茂宜分會主席。1895年,孫中山為廣州起義急需經費,孫眉賤價出售牲畜,以捐充軍餉。1899年2月梁啓超赴檀遊説,孫眉誤信保皇黨,與興中會員李昌、黃亮、鍾木賢等前後捐款助漢口自立軍軍餉逾10萬元。 [1] 
1904年,夏威夷當地政府修訂租地年限條例,使其經營無以為繼,加上長期以經營所得全力支持弟弟革命及照顧弟弟家庭生活,家資漸虛。同年,孫中山奔走革命,孫眉將珍藏之“龍涎香”贈與,為孫中山備急時所需。1906年,孫眉宣告破產。1907年與好友鄭仲、楊德初回香港,即到越南河內協助孫中山安置在廣西、河口幾次起義的撤退人員。1908年5月,孫眉與田桐、鄧子瑜等破壞保皇黨在新加坡振武社的宣傳活動。1909年在香港九龍一帶秘密結黨,擴大革命影響,籌備廣州新軍起義。1910年被香港政府驅逐出境,11月赴馬來西亞參加檳榔嶼會議,策劃廣州“三二九”起義,隨即化名黃鎮東與劉漢生、楊德初秘密潛入廣州灣,以商號“三泰利”為聯絡點,組織同盟會南方支部,並組織民軍響應武昌起義,收復雷州半島六縣。 [1]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廣東一些人士力舉孫眉為廣東都督,其接受孫中山勸喻,回澳門約集海外同志,提倡辦實業。民國元年(1912)底以香山合勝公司承租經營香山恭常都雞拍義合蠔塘。1913年各省討袁軍敗挫,其在澳門收容撤退民軍。 [1] 
1915年2月11日於澳門病逝,葬於澳門西洋墳場。1935年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議撥國幣1萬元,將其骸骨從澳門遷葬於翠亨村型頭尖西南山腰處。1934年在翠亨村建設紀念中學時,將一座教學樓命名為“壽屏堂”,以作紀念。1935年,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在其墓側豎立功德碑,以表彰其對近代中國革命的功績和貢獻。 [1]  (其墓表可在《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5]  查詢)

孫眉主要事蹟

孫眉資助革命

1893年1月,檀香山的君主制瓦解,建立了夏威夷獨立共和國臨時政府,此後漸為美國吞併。2月14日,檀香山華人集會,反對臨時政府重提限制華人法例之舊議。自從1882年美國實行排華政策,漸漸波及夏威夷,夏威夷發生政變之後,華僑的正當權益受到巨大的損害。目睹這一切,孫眉深知外人之所以欺我侮我,皆因祖國尚不強大,他非常希望有一個強大的祖國、一個良好的政府,能夠關心華僑的疾苦,保護華僑的利益。 [3] 
而在國內,中日衝突日漸激烈。甲午年初,孫中山突然中斷了他的行醫活動,從藥房中消失,友人陳少白得到店員來信告知情形,不得不趕到廣州代為照看店面。終於有一天,孫中山露了面,原來他躲到翠亨老家閉關做文章去了。他所寫的這一篇《上李鴻章書》,提出“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的改革建議,欲以此改善國內政治、社會的困局。但當孫中山懷着更新祖國的希望北上天津投書,卻未能得到李鴻章的重視,李鴻章此時正為中日戰端焦頭爛額,這次嘗試遭到失敗。孫中山北行,考察了京津,又下武漢,審視社會民生,堅定了一個判斷,那就是必須推翻清政府的統治方能推行改革。 [3] 
孫中山從上海赴檀香山,打算向舊日親友募集資金,實行“反清復漢之義舉”。他與孫眉討論了自己的計劃後,兄弟二人在革命問題上基本認識一致。當時華僑風氣還很閉塞,孫眉意識到必須利用自己的社會地位和人脈關係為弟弟打開局面,他選擇了義無反顧地幫助弟弟。 [3] 
孫眉首先向自己的親朋好友介紹了孫中山來檀組織推翻清廷革命的消息,在他的大力促成下,孫中山抵達檀香山短短月餘,就號召了20多位同道。1894年11月24日,孫中山在何寬家裏召集了第一次會議,決議創立興中會,以“振興中華,挽救危局”為號,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為誓言。會上眾人釐定了組織和章程,成員包括何寬、李昌、宋居仁、鄭照、劉壽、劉卓、鄧蔭南等人。 [3] 
清廷在對日作戰中節節敗退,孫中山心急如焚,決定回國發動起義。然而經費卻是個大問題,孫中山在檀香山鼓吹數月,但真正願意拿出錢財的響應者寥寥無幾,唯有孫眉與鄧蔭南幾人毅然變賣家財,以解其燃眉之急。在國內同志的催促下,孫中山與幾位友人帶着13000元港幣返回國內。孫中山回國後,聯繫陸皓東、陳少白、鄭士良、九列,聯合原“輔仁文社”的同志楊衢雲等人,在香港、廣州分別設立了興中會分會。並得港商李紀堂等的經費支持,他們派人分頭髮動內地的會黨、綠林、遊勇、防營、水師、鄉團等勢力。然而經過大半年的籌備,臨近起事之際消息泄露,決死隊也無法按期抵達廣州。1895年10月27日,廣州起義未遂即宣告流產,孫中山匆匆出走香港,陸皓東等志士被捕就義。 [3] 
孫中山遭到清廷通緝,自香港遠走日本。事後,陸皓東的侄兒陸燦護送孫中山的母親、妻兒至茂宜島。孫眉擔負了照顧母親和弟媳一家的責任。 [3] 

孫眉投身革命

1910年7月19日,楊太夫人去世,一家人各奔東西。盧夫人偕陳粹(瑞)芬帶着兩個女兒離開香港,到馬來亞庇能投奔孫中山。而孫眉則因運動勞工入黨,引起了清廷的注意,清政府買通當地探長,試圖抓捕孫眉,幸得友人通風報信,找到美國領事,聲明孫眉乃美國籍人士,這才脱困,結局是孫眉被香港政府驅逐出境。 [3] 
孫眉離開香港,輾轉於東南亞。1910年11月13日,孫眉出席庇能會議,參與策劃次年的廣州起義,計劃策反新軍,組織“選鋒”隊,廣州得手後以為根據,兵分兩路進行北伐。 [3] 
隨後孫眉便潛入內地,遷居於廣州灣,化名黃鎮東,開了一家名為“三泰利號”的店鋪,以此為聯絡處,宣傳革命,招募高雷土人入會。而孫中山則前往歐洲,兄弟二人再度分別。據孫科回憶,南路革命軍完全歸孫眉聯絡。從此,他完全投人革命工作中,從革命的支持者變成了一位革命追隨者。 [3]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各地革命黨人羣起響應,清軍丟盔棄甲,轉眼間就失去了半壁江山。一個月後,廣東也宣佈獨立,各路民軍進駐廣州城,組建軍政府。當時胡漢民領了都督大印,陳炯明為副都督。12月下旬,胡漢民隨由歐洲返回的孫中山北上南京,參與組建臨時政府之事,廣東都督由陳炯明代領。 [3] 
當年12月29日,孫中山當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並於1912年元旦正式就任。革命黨人與廣大民眾歡欣鼓舞,也有許多親朋故舊開始為“名利”二字積極奔走,如孫中山的老友楊鶴齡尢列等人即是如此。 [3] 
由於利益分配的矛盾,以及裁撤民軍過程中的衝突,有一部分華僑、同盟會會員對胡漢民、陳炯明十分不滿,甚至倡議恢復舊興中會。在各種壓力下,代理廣東都督陳炯明一再提出辭職,廣東各界很多人要求孫眉出任廣東都督,孫中山競一連收到一百多封類似如此請求的電報和信件。一時羣情高漲,連教育總長蔡元培也熱衷此議。 [3] 
平心而論,就孫眉的資歷和德望,民國肇建,受都督一職,並不出格。然而,孫中山以國事為重,反對任人唯親,並考慮孫眉不適合從政,所以堅決加以勸阻。他在復廣東各團體並各報館電中講道:“廣東各界團體並送各報館公鑑:連接各界議舉家兄為粵督之電,文未作答,非避嫌也。家兄質直過人,而素不嫺於政治,一登舞台,人易欺以其方。粵督任重,才淺肆應,決非所宜。若為事擇人,則安置民軍,辦理實業,家兄當能為之。與其強以所難,將來不免覆觫,何如慎之於始!知兄者莫若弟,文愛吾粵,即以愛兄也。” [3] 
同時,他親自致電孫眉,加以勸阻:“孫壽屏大哥鑑:粵中有議舉兄為都督,弟以為政治非兄所熟習。兄質直過人,一入政界,將有相欺以其方者。未登舞台,則眾人屬望,稍有失策,怨亦隨生。為大局計,兄宜專就所長,專任一事,如安置民軍、辦理實業之類,而不必當此大任。且聞有欲用強力脅迫他人以舉兄者,以此造因,必無良果,尤不可不避也!” [3] 
一開始,孫眉對此很想不通,他與失意軍人黃士龍等數十人前往南京,不僅痛言讓位袁世凱之失策,並且指摘胡漢民、陳炯明二人在廣東施政的不當。但孫中山不為所動,他在大是大非上一向有超人的堅持。當孫中山卸任臨時總統,返回家鄉之際,孫眉又到廣州去爭取。孫中山對兄長婉言相勸,並推心置腹地講出自己的苦衷,希望兄長能夠體諒。孫眉畢竟是深明大義之人,於是欣然放棄,並在《民生日報》上發表宣言,與“扶正同盟會”之徒撇清關係。 [3] 
此後,孫眉遷居澳門,不問政事。但在二次革命期間,他仍然竭力協助乃弟,直至1915年2月11日病逝,享年61歲。 [3] 
參考資料
  • 1.    中山市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編,中山市人物誌,廣東人民出版社,2012.10,第42-43頁
  • 2.    陳旭麓等主編,中國近代史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2.10,第277頁
  • 3.    王傑,孫中山與華僑華人系列 孫中山革命與華僑精英,暨南大學出版社,2018.08,第8-15頁
  • 4.    廣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廣東省志 華僑志,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12,第347頁
  • 5.    林華煊編著,革命先驅起翠亨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9.05,第8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