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皎

(東漢末年將領)

鎖定
孫皎(?―219年),字叔朗,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三國時期吳國宗室、將領。昭義中郎將孫靜第三子,武烈帝孫堅之侄,孫權堂弟。
初任護軍校尉,領兵二千多人,號稱精鋭部隊。後升任都護徵虜將軍,接替程普都統夏口,曾隨呂蒙平定荊州。219年,孫皎病死,孫權追錄他的功勳,封其子孫胤為丹陽侯。
本    名
孫皎
叔朗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族
逝世日期
219年
主要成就
接替程普都統夏口;隨呂蒙平定荊州
籍    貫
吳郡富春
官    職
護軍校尉、都護徵虜將軍

孫皎人物生平

孫皎初任校尉

孫皎初任護軍校尉,領兵二千多人。當時,曹操多次出兵攻濡須。孫皎常常趕赴抵禦,號稱精鋭。後來,孫皎升任都護徵虜將軍,替代程普督夏口。黃蓋和孫皎哥哥孫瑜去世後,孫皎合併了他們的部隊。受賜沙羨、雲杜、南新市、竟陵為封地,自己設官置吏。 [1] 

孫皎輕財交友

孫皎輕財物好施捨,善於結朋交友,與諸葛瑾關係最為友好。他委任廬江人劉靖負責下屬得失的處理,江夏人李允負責一般人事的安排,廣陵人吳碩、河南人張梁負責軍旅大事的佈置,對他們傾心相待,他們都竭心盡力。 [2] 

孫皎謀取民心

孫皎曾派兵伺機抓獲魏國邊境守將官吏及美女,讓他們把這些人送到自己這兒來。然後,孫皎讓這些人更換衣服並送他們回去,同時下令説:“今日所要誅討的是曹氏,他的百姓有什麼罪?自今以後,不許攻擊魏國的老弱百姓。”於是,江淮地區歸附他的人很多。 [3] 

孫皎上疏謝罪

三國志11中的孫皎形象 三國志11中的孫皎形象
孫皎曾因為小事與甘寧爭吵負氣,有人勸説甘寧,甘寧説:“作為人臣大家是一樣的,徵虜將軍雖是公子,但憑什麼專行侮辱人呢?我服侍明主,只應盡力效勞,以報答君主厚遇,確實不能世俗般地屈從無理之人!”孫權聽説此事後,寫信責備孫皎説:“自從我與北方為敵,中間已有十年了,起初與北方相對立時你還年小,現在已將近三十的人。孔子有言‘三十而立’,不只是指學習五經的事。讓你統率精兵,擔當大任,統領諸將於千里之外,是想你如楚國任用昭奚恤一樣,揚威於北部邊境,不是白白地讓你放縱個人意志。最近聽説你與甘興霸飲酒,因酒醉發作,侵犯了他,他請求歸屬呂蒙管轄。此人雖説粗魯豪放,有不盡人意的地方,然而他總還算是個大丈夫。我親近他,並非偏愛他。我親近愛護他,你卻疏遠憎惡他,你所做的常與我的作法相背離,這樣可以長久嗎?居家待人以敬,行事講求簡明,就可以統治百姓;以仁愛待人,能寬容大度,就可得眾人擁護。對此二事都不理解,怎麼能夠率統大軍在遠地抵禦敵人、解救危難呢?你日益長大,特地授予重任,上有遠方瞻望期待,下有親兵朝夕相從,怎麼可以任性地大發脾氣呢?人誰無過,貴在能改,應追記從前過失,深切地進行自我責備。現特意麻煩諸葛子瑜着重強調我的心意。寫這封信時,我心裏頗為難過,淚隨筆落。”孫皎收信後,上疏表示謝罪,於是與甘寧結下深厚交情。 [4] 

孫皎攻荊滅羽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八月,漢水流域因為天降暴雨而發生了“漢水溢流,害民人”的自然災害 [5]  ,關羽趁機乘大船進攻 [6-8]  ,俘獲了于禁的數萬大軍。於是,關羽託以糧乏,擅取湘關米。 [9-10]  於是,孫權派遣呂蒙等人襲擊南郡。出征之前,孫權打算命令孫皎與呂蒙為左、右部大都督,呂蒙上疏孫權説:“如果至尊您認為徵虜將軍能行,就應該用他;認為我呂蒙能行,就應該用我呂蒙。過去周瑜、程普為左、右部都督,共同進攻江陵。雖説大事取決於周瑜,而程普自恃自己是沙場老將,而且都是都督,於是兩人不相和睦,險些誤了國家大事,這正是眼前必須引以為戒的啊!”孫權由是醒悟,向呂蒙道歉説:“讓你任大都督,命孫皎為後續。”擒獲關羽,平定荊州,孫皎出了大力。 [11] 

孫皎去世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皎去世。孫權追記他的功勞,封他的兒子孫胤為丹楊侯。孫胤死後無子,孫胤的弟弟孫晞繼承了爵位,統領軍隊,後因有罪自殺,封地被取消。孫胤另外幾個弟弟孫諮、孫彌、孫儀都作了將軍,被封侯。孫諮為羽林督,孫儀為無難督。孫諮被滕胤所殺,孫儀被孫峻所害。 [12] 

孫皎人物評價

陳壽:輕財能施,善於交結。 [13] 

孫皎史籍記載

《三國志·卷五十一·吳書六·宗室傳第六》 [13] 

孫皎家庭成員

孫皎父親

孫靜,東吳勢力將領,武烈皇帝孫堅的弟弟。

孫皎兄弟

長兄:孫暠
次兄:孫瑜,東吳將領。
四弟:孫奐,東吳將領,封沙羨侯。
五弟:孫謙

孫皎兒子

長子:孫胤,封丹陽侯。
次子:孫晞,襲封丹陽侯,並統領軍隊。後來獲罪自殺,封國撤銷。
三子:孫諮,封侯爵,為將軍、羽林督,256年被滕胤殺害。
四子:孫彌,封侯爵,為將軍。
五子:孫儀,封侯爵,為將軍、無難督,255年因密謀誅殺孫峻而被殺。

孫皎文學形象

在小説《三國演義》中,孫皎是孫靜的次子,當孫權準備派呂蒙襲取荊州時,曾提出以孫皎為副將,呂蒙提出這樣的安排可能使行陣不睦,因此反對,孫權遂命孫皎負責接應糧草。(見於《三國演義》第七十五回。)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卷五十一·吳書六·宗室傳第六》:孫皎字叔朗,始拜護軍校尉,領眾二千餘人。是時曹公數出濡須,皎每赴拒,號為精鋭。遷都護徵虜將軍,代程普督夏口。黃蓋及兄瑜卒,又並其軍。賜沙羨、雲杜、南新市、竟陵為奉邑,自置長吏。
  • 2.    《三國志·卷五十一·吳書六·宗室傳第六》:輕財能施,善於交結,與諸葛瑾至厚,委廬江劉靖以得失,江夏李允以眾事,廣陵吳碩、河南張梁以軍旅,而傾心親待,莫不自盡。
  • 3.    《三國志·卷五十一·吳書六·宗室傳第六》:皎嘗遣兵候獲魏邊將吏美女以進皎,皎更其衣服送還之,下令曰:“今所誅者曹氏,其百姓何罪?自今以往,不得擊其老弱。”由是江淮間多歸附者。
  • 4.    《三國志·卷五十一·吳書六·宗室傳第六》:嘗以小故與甘寧忿爭,或以諫寧,寧曰:“臣子一例,徵虜雖公子,何可專行侮人邪!吾值明主,但當輸效力命,以報所天,誠不能隨俗屈曲矣。”權聞之,以書讓皎曰:“自吾與北方為敵,中間十年,初時相持年小,今者且三十矣。孔子言‘三十而立',非但謂五經也。授卿以精兵,委卿以大任,都護諸將於千里之外,欲使如楚任昭奚恤,揚威於北境,非徒相使逞私志而已。近聞卿與甘興霸飲,因酒發作,侵陵其人,其人求屬呂蒙督中。此人雖粗豪,有不如人意時,然其較略大丈夫也。吾親之者,非私之也。我親愛之,卿疏憎之;卿所為每與吾違,其可久乎?夫居敬而行簡,可以臨民;愛人多容,可以得眾。二者尚不能知,安可董督在遠,禦寇濟難乎?卿行長大,特受重任,上有遠方瞻望之視,下有部曲朝夕從事,何可恣意有盛怒邪?人誰無過,貴其能改,宜追前愆,深自咎責。今故煩諸葛子瑜重宣吾意。臨書摧愴,心悲淚下。”皎得書,上疏陳謝,遂與寧結厚。
  • 5.    《後漢書·志第十五·五行三》:二十四年八月,漢水溢流,害民人。
  • 6.    《三國志·卷三十六·蜀書六·關羽傳》:秋,大霖雨,漢水泛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
  • 7.    《三國志·卷十七·魏書十七·于禁傳》:秋,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水數丈,禁等七軍皆沒。禁與諸將登高望水,無所迴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龐德不屈節而死。
  • 8.    《三國志·卷十八·魏書十八·龐德傳》:會天霖雨十餘日,漢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與諸將避水上堤。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
  • 9.    《三國志·呂蒙傳》:魏使于禁救樊,羽盡禽禁等,人馬數萬,託以糧乏,擅取湘關米。權聞之,遂行,先遣蒙在前。
  • 10.    《蜀記》:羽圍樊,權遣使求助之,敕使莫速進,又遣主簿先致命於羽。羽忿其淹遲,又自已得於禁等,乃罵曰:鉻子敢爾,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
  • 11.    《三國志·卷五十一·吳書六·宗室傳第六》:後呂蒙當襲南郡,權欲令皎與蒙為左右部大督,蒙説權曰:“若至尊以徵虜能,宜用之;以蒙能,宜用蒙。昔周瑜、程普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雖事決於瑜,普自恃久將,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幾敗國事,此目前之戒也。”權寤,謝蒙曰:“以卿為大督,命皎為後繼。”禽關羽,定荊州,皎有力焉。
  • 12.    《三國志·卷五十一·吳書六·宗室傳第六》:建安二十四年卒。權追錄其功,封子胤為丹楊侯。胤卒,無子。弟晞嗣,領兵,有罪自殺,國除。弟諮、彌、儀皆將軍,封侯。諮羽林督,儀無難督。諮為滕胤所殺,儀為孫峻所害。
  • 13.    《三國志·卷五十一·吳書六·宗室傳第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3-1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