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登

(三國時期孫吳太子)

鎖定
孫登(209年 [28] 241年),字子高。吳郡富春縣(今浙江省富陽區)人。三國時期孫吳太子,吳大帝孫權長子,會稽王孫亮、景帝孫休異母兄。
黃初二年(221年),孫權受曹魏吳王封號,以孫登為王太子。 [27]  徐夫人是孫登養母,對其有恩,徐夫人因妒忌被流放吳郡,後孫登被立為太子時曾表示希望孫權立徐夫人為王后,不忘養育之恩。黃武四年(225年),孫權為孫登娉娶周瑜之女為太子妃。
黃龍元年(229年 [29]  ),孫權稱帝,立孫登為皇太子,以諸葛恪為左輔都尉,張休為右弼都尉,顧譚為輔正都尉,陳表為翼正都尉,稱為“四友”。而謝景範慎刁玄羊衜等皆為賓客,因此東宮號稱名士盈門、人才濟濟。嘉禾三年(234年),孫權出征新城,命孫登留守建康。赤烏四年(241年),孫登病故,年僅三十三歲,諡號宣太子。
孫登禮賢下士,接待屬官時,並無尊卑禮節。對時政多有匡弼。鎮守武昌時,處理政務謹慎得體,臨終時還上疏舉薦賢才,期望革除繁苛,撫循百姓。 [26] 
全    名
孫登 [31] 
子高
諡    號
宣太子 [32] 
所處時代
漢末三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京口
出生日期
209年
逝世日期
241年
主要成就
屢次勸諫孫權,對時政多有匡弼
主要作品
《臨終上疏》
籍    貫
吳郡富春
典    故
孫登比丸

孫登人物生平

孫登受封太子

孫登是三國時期孫吳建立者孫權的長子。他的生母地位卑賤,由徐夫人撫養。 [1] 
黃初二年(221年),孫權向曹魏稱臣,被封為吳王,並且拜孫登為東中郎將,封萬户侯,孫權以孫登年僅12歲辭去爵位不受(一説為稱病)。同年,孫權立孫登為王太子,併為孫登選置師傅,選取優秀的士人作為他的賓友。孫權任命南郡太守諸葛瑾之子諸葛恪、綏遠將軍張昭之子張休、丞相顧雍之孫顧譚偏將軍陳武之子陳表等進宮,為孫登侍講詩書,並隨從騎馬射獵。 [1]  程秉張温先後為太子太傅。
當時,孫權在名義上依靠曹魏,曹丕幾次派人索要孫登作為人質,都被孫權推辭掉了 [2] 
黃武四年 [30]  (225年),孫權為孫登娉娶周瑜之女為王太子妃,命程秉從吳郡迎接周妃至武昌,教誨孫登,孫權對這次婚姻相當重視。後來,芮玄的女兒也曾被聘為妃 [3]  。同年,太常顧雍迎接其母至武昌,孫登在與公卿大會結束後親自前往為其慶賀 [4] 

孫登禮賢下士

孫權希望孫登熟讀《漢書》,以知曉漢代的歷史,他認為張昭對歷史的研究有師承名家的根基(張昭曾向白侯子安學習過《左氏春秋》),多次向他請託,後來下令其子張休先聽從張昭講授,再回宮轉授孫登。 [5]  孫登接待他的屬官時,並沒有因為自己高貴而要求下屬奉行嚴格的尊卑禮節,而是以平民的姿態與他們相處,例如和諸葛恪、張休、顧譚等一同坐車,或者睡在一起。 [6] 
吳王國太傅張温認為中庶子一職是太子的左右臂膀,有輔佐太子的職責,應該任用有傑出才能的人擔任,孫權聽後就任用陳表等四人為中庶子。後來又因為陳表擔任中庶子後,根據朝儀制度,必須時常穿戴官員的冠服入見太子,禮節過於繁縟。孫登於是讓他們去除冠服,如同日常頭戴裹巾入座即可。 [7] 

孫登鎮守武昌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立孫登為皇太子,孫登命侍中胡綜作賓客名目,以諸葛恪為左輔都尉、張休為右弼都尉、顧譚為輔正都尉、陳表為翼正都尉,稱為“四友”。而謝景範慎刁玄羊衜等皆為賓客,因此東宮號稱名士盈門。 [8] 
同年,孫權遷都建業,留孫登、諸皇子及尚書九官。並徵上大將軍陸遜至武昌,統領留守武昌的宮府事宜,教導諸皇子 [9]  ,與尚書是儀一起輔佐孫登。孫登處理事務謹慎得體,凡事都先諮詢,然後方才施行。 [10] 
孫登喜愛人才,樂聞善言。於是寫信給步騭,請求教誨。步騭於是把當時在荊州界內擔任重要職務的官員即諸葛瑾陸遜朱然程普、潘濬、裴玄夏侯承衞旌、李肅、周條、石乾等十一人列出,對他們的品行才能進行逐一的介紹分析,且上疏希望孫登要信任和重用這些傑出人才。 [11] 
孫登性情也有活潑的一面,曾以馬糞嘲弄諸葛恪,被諸葛恪以雞蛋回敬,理由是都是從一個地方出來的 [12] 

孫登管理後方

嘉禾元年(232年),孫登的次弟孫慮逝世,孫權感到悲傷,因而減少膳食。孫登晝夜兼程,趕到賴鄉,親自通報,孫權當即召見他。孫登見孫權悲痛哭泣,便勸説:“孫慮一病不起,此乃命定。如今北方未統一,四海都在仰首盼望,上天授命陛下,陛下卻按照社會下流百姓的思路,減少朝臣的飲食,超出了禮制的要求,我私地憂慮不安。”孫權聽從了他的勸告,為此增加飲食。孫登住了十多天,孫權打算他西還武昌,孫登深切地為自己求情,認為長時間的離別使自己不能侍奉父母,於作兒子的道義有缺憾,又陳述陸遜忠誠勤勉,武昌那裏無什麼顧慮,孫權於是留他住下。 [13] 
嘉禾三年(234年),孫權率軍進攻魏國的合肥新城,命孫登留守管理後方的事務。當時農作物收成不好,盜賊增多,於是,孫登制定了用以對付盜賊的法令,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14] 
孫登與異母的弟弟感情較好,據《吳書》記載,孫登三弟孫和幼時子以母貴,受到孫權寵愛。孫登與孫和親近,像對待兄長一般敬奉孫和,時常表現出讓位於孫和的想法。 [15] 
孫權一度十分信任校事呂壹,讓他負責監察百官、處理刑獄,呂壹趁機操弄權柄,擅作威福,施行刑法十分嚴苛,百官倍受其苦。孫登為此也數次勸諫。

孫登英年早逝

赤烏四年(241年)五月,孫登逝世,時年三十三歲。孫權獲悉震驚悲惋,悲痛不能抑制,詔書提到:“國喪明嫡,百姓何福!” [16] 
孫登臨終前上疏説:“臣以無德,身纏重病,自知昏聵,恐怕將要殞命。我並非是在愛惜自己,只是想到將要離開父母,身埋黃土,永不能再奉望宮省,朝見帝后。生前於國家無益,死後還留給陛下深深的悲慼,故此不禁悲悽鬱結心頭哽塞咽口。如今天下大事未定,各地賊寇未被討清,天下人民翹首以待,將命運寄託於陛下,處境危險者希望安定,處境動亂者盼望治理。希望陛下徹底忘記我,割捨平民的恩愛情感,修煉黃老之術,用心保養精神,增加美食佳饌,廣開神明思想,以利奠基萬古無窮功業,於是則天下百姓有幸得到依賴,我就死而無憾了。我聽説‘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子囊臨終,留下遺言對時政提出告誡,君子以此為忠誠之舉。更何況是我,又怎能閉口不言呢?希望陛下聽取採納我的話,這樣即使我死去,也猶同活着一般。”
孫登稱陸遜忠勤於時,出身憂國,謇謇在公,有匪躬之節,又認為諸葛瑾、步騭、朱然、全琮、朱據、呂岱、吾粲、闞澤、嚴畯、張承、孫怡忠於為國,通達治體,希望孫權能多加親近任用他們以令吳國昌盛。
奏疏在他氣絕之後才被呈報上去,孫權因此更加悲傷,談到他都不禁傷心流涕。諡孫登為宣太子。 [17] 
孫登從前屬官謝景當時為豫章太守,聽聞太子亡故後不勝哀情,棄官奔喪。之後上表彈劾自己擅離職守。孫權安慰他道:“君與太子從事,異於他吏。”且派使者前往慰勞,允許他恢復本職,發遣還郡。 [18] 
孫登最初葬於句容,設置園邑依法奉守,三年後改葬蔣陵 [19] 

孫登人物評價

陳壽:①孫登居心所存,足為茂美之德。 [20]  ②愛人好善。 [20] 
李班:觀周景王太子晉、魏太子丕、吳太子登。文章鑑識,超然卓絕,未嘗不有慚色。何古賢之高朗,後人之莫逮也。
慕容俊:昔魏武追痛倉舒,孫權悼登無已,孤常謂二主緣愛稱奇,無大雅之體。自曄亡以來,孤鬚髮中白,始知二主有以而然。
許嵩:性謙讓好學。 [21] 
葉適:孫登德兼於能,知人則哲,深達治要,臨歿一疏,不論三代以前、三代以後,世子藩王之賢,少有及者。同時曹子桓,子建,何足道哉。 [22] 
郝經:①登慮恭肅順善,賢(闕)嗣也,不幸而短折遘兇。②稱王建嫡,青宮多賢。

孫登個人作品

全三國文》載有《臨終上疏》及《與步騭書》等言論。 [23] 

孫登軼事典故

孫登孫登比丸

孫登 孫登
孫登在武昌時有一次乘馬外出,有一顆彈丸從身邊飛過,他身邊侍衞便去尋找射彈丸之人。正有一人手握彈弓身帶彈丸,大家都認為就是這個人射的彈丸,但其人否認不服,侍從們便想揍他,孫登不允許,派人尋找飛過他身邊的那粒彈丸,同此人身上攜帶的一比較,兩者並不一樣,於是放走了那人。又有一次丟失了盛水金馬盂,查出偷竊者,原來是自己手下人乾的,孫登不忍心重罰他,只叫他來責備了一通,遣他永遠回家,並令身邊的人不要張揚。人之遭受冤枉,大多起因於案情是非難辨。斷案的官吏不能細查慎處,便躁怒地濫施威刑,結果導致無辜蒙冤。 [24] 

孫登孝友恭悌

當初,孫登的生母地位低賤,徐夫人對他從小就有母養之恩。後來徐夫人因為妒嫉被黜廢置吳郡,而步夫人最為得寵。步氏有所賞賜,孫登不敢推辭,只是拜受而已。徐氏派人前來賜給孫登的衣服,孫登必定沐浴後才穿上。孫登將被冊立為太子,他推辭説:“根本得到確立,道義才能產生,要立太子,應先立皇后。”孫權説:“你的母親在哪?”孫登回答説:“在吳郡。”孫權沉默無語。
嘉禾六年(237年),孫登的摯友陳表去世。陳表的家中財物全部用來供養士人,去世當天,他的妻子兒女都沒有居處,孫登親自為他們選建屋宅 [25] 

孫登親屬成員

               孫吳宗室族譜圖 孫吳宗室族譜圖
孫登親屬成員介紹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家世
祖父
孫堅
字文台,三國時吳國的奠基人。追諡武烈皇帝,廟號始祖。
祖母
吳氏
追諡武烈皇后
父親
孫權
吳大帝
養母
徐夫人
徐琨女,撫養孫登,因性格嫉妒被廢黜。
平輩
弟弟
字子智,官至鎮軍大將軍,封建昌侯。
字子孝,曾為太子,後被廢為南陽王。孫亮在位時被賜死。追諡文皇帝。
字子威,封魯王。後被孫權賜死。
字子揚(一作子陽),歷封齊王、章安侯,孫皓在位時被殺。
字子烈,吳國第三位皇帝,諡號景皇帝。
字子明,吳國第二位皇帝,後被廢為會稽王、候官侯,在前往封地途中自殺(一説被毒殺)。
妹妹
字大虎,前嫁周循,後嫁全琮,又稱全公主。
嫁劉纂,早逝。
字小虎,前嫁朱據,後嫁劉纂,又稱朱公主。
一説為養女,生父孫奐,嫁滕胤
妃子
周瑜之女。
芮妃
芮玄之女。
子輩
長子
早夭。
次子
封吳侯,五鳳元年(254年)因孫峻事自殺。
三子
早夭。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卷五十九·吳書十四·吳主五子傳第十四》:魏黃初二年,以權為吳王,拜登東中郎將,封萬户侯,登辭疾不受。是歲,立登為太子,選置師傅,銓簡秀士,以為賓友,於是諸葛恪、張休、顧譚、陳表等以選入,侍講詩書,出從騎射。
  • 2.    《三國志·吳志·吳主傳》:初權外託事魏,而誠心不款。魏欲遣待中辛毗、尚書桓階往與盟誓,並徵任子,權辭讓不受。
  • 3.    《吳書》:權為子登揀擇淑媛,羣臣鹹稱玄父祉兄良並以德義文武顯名三世,故遂娉玄女為妃焉。
  • 4.    《三國志 卷五十二 張顧諸葛步列傳》:黃武四年,迎母於吳。既至,權臨賀之,親拜其母於庭,公卿大臣畢會,後太子又往慶焉。
  • 5.    《三國志·卷五十九·吳書十四·吳主五子傳第十四》:權欲登讀漢書,習知近代之事,以張昭有師法,重煩勞之,乃令休從昭受讀,還以授登。
  • 6.    《三國志·卷五十九·吳書十四·吳主五子傳第十四》:權欲登讀漢書,習知近代之事,以張昭有師法,重煩勞之,乃令休從昭受讀,還以授登。登待接寮屬,略用布衣之禮,與恪、休、譚等或同輿而載,或共帳而寐。
  • 7.    《三國志·卷五十九·吳書十四·吳主五子傳第十四》:太傅張温言於權曰:“夫中庶子官最親密,切問近對,宜用雋德。”於是乃用表等為中庶子。後又以庶子禮拘,復令整巾侍坐。
  • 8.    《三國志·卷五十九·吳書十四·吳主五子傳第十四》:黃龍元年,權稱尊號,立為皇太子,以恪為左輔,休右弼,譚為輔正,表為翼正都尉,是為四友,而謝景、範慎、刁玄、羊衟等皆為賓客,於是東宮號為多士。
  • 9.    《三國志·卷五十九·吳書十四·吳主五子傳第十四》:權遷都建業,徵上大將軍陸遜輔登鎮武昌,領宮府留事。
  • 10.    《三國志 卷六十二》:大駕東遷,太子登留鎮武昌,使儀輔太子。太子敬之,事先諮詢,然後施行。
  • 11.    《三國志·卷五十二·吳書七·張顧諸葛步傳第七》:時權太子登駐武昌,愛人好善,與騭書曰:“夫賢人君子,所以興隆大化,佐理時務者也。受性闇蔽,不達道數,雖實區區欲盡心於明德,歸分於君子,至於遠近士人,先後之宜,猶或緬焉,未之能詳。傳曰:‘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斯其義也,豈非所望於君子哉!”騭於是條於時事業在荊州界者,諸葛瑾、陸遜、朱然、程普、潘濬、裴玄、夏侯承、衞旌、李肅、周條、石幹十一人,甄別行狀,因上疏獎勸曰:“臣聞人君不親小事,百官有司各任其職。故舜命九賢,則無所用心,彈五絃之琴,詠南風之詩,不下堂廟而天下治也。齊桓用管仲,被髮載車,齊國既治,又致匡合。近漢高祖攬三傑以興帝業,西楚失雄俊以喪成功。汲黯在朝,淮南寢謀;郅都守邊,匈奴竄跡。故賢人所在,折衝萬里,信國家之利器,崇替之所由也。方今王化未被於漢北,河、洛之濱尚有僭逆之醜,誠攬英雄拔俊任賢之時心。原明太子重以輕意,則天下幸甚。”
  • 12.    《三國志·吳書·諸葛恪傳》:引《諸葛恪別傳》:(孫)權嘗問(諸葛)恪:"卿何以自娛,而更肥澤?"恪對曰:"臣聞富潤屋,德潤身,臣非敢自娛,脩己而已。"又問:"卿何如滕胤?"恪答曰:"登階躡履,臣不如胤;回籌轉策,胤不如臣。"恪嘗獻權馬,先釒芻其耳。範慎時在坐,嘲恪曰:"馬雖大畜,稟氣於天,今殘其耳,豈不傷仁?"恪答曰:"母之於女,恩愛至矣,穿耳附珠,何傷於仁?"太子嘗嘲恪:"諸葛元遜可食馬矢。"恪曰:"願太子食雞卵。"權曰:"人令卿食馬矢,卿使人食雞卵何也?"恪曰:"所出同耳。"權大笑。
  • 13.    《三國志·卷五十九·吳書十四·吳主五子傳第十四》:後弟慮卒,權為之降損,登晝夜兼行,到賴鄉,自聞,即時召見。見權悲泣,因諫曰:“慮寢疾不起,此乃命也。方今朔土未一,四海喁喁,天戴陛下,而以下流之念,減損大官餚饌,過於禮制,臣竊憂惶。”權納其言,為之加膳。住十餘日,欲遣西還,深自陳乞,以久離定省,子道有闕,又陳陸遜忠勤,無所顧憂,權遂留焉。
  • 14.    《三國志·卷五十九·吳書十四·吳主五子傳第十四》:嘉禾三年,權徵新城,使登居守,總知留事。時年穀不豐,頗有盜賊,乃表定科令,所以防禦,甚得止奸之要。
  • 15.    《三國志·卷五十九·吳書十四·吳主五子傳第十四》裴松之注引《吳書》:弟和有寵於權,登親敬,待之如兄,常有欲讓之心。
  • 16.    《建康實錄》:皇太子登薨,帝聞驚惋,哀不自勝。詔曰:“國喪明嫡,百姓何福。“
  • 17.    《三國志·卷五十九·吳書十四·吳主五子傳第十四》:立凡二十一年,年三十三卒。臨終,上疏曰:“臣以無狀,嬰抱篤疾,自省微劣,懼卒隕斃。臣不自惜,念當委離供養,埋胔后土,長不復奉望宮省,朝覲日月,生無益於國,死貽陛下重戚,以此為哽結耳。臣聞死生有命,長短自天,周晉、顏回有上智之才,而尚夭折,況臣愚陋,年過其壽,生為國嗣,沒享榮祚,於臣已多,亦何悲恨哉!方今大事未定,逋寇未討,萬國喁喁,繫命陛下,危者望安,亂者仰治。願陛下棄忘臣身,割下流之恩,修黃老之術,篤養神光,加羞珍膳,廣開神明之慮,以定無窮之業,則率土幸賴,臣死無恨也。皇子和仁孝聰哲,德行清茂,宜早建置,以系民望。諸葛恪才略博達,器任佐時。張休、顧譚、謝景,皆通敏有識斷,入宜委腹心,出可為爪牙。範慎、華融矯矯壯節,有國士之風。羊衟辯捷,有專對之材。刁玄優弘,志履道真。裴欽博記,翰採足用。蔣脩、虞翻,志節分明。凡此諸臣,或宜廊廟,或任將帥,皆練時事,明習法令,守信固義,有不可奪之志。此皆陛下日月所照,選置臣官,得與從事,備知情素,敢以陳聞。臣重惟當今方外多虞,師旅未休,當厲六軍,以圖進取。軍以人為眾,眾以財為寶,竊聞郡縣頗有荒殘,民物凋弊,奸亂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聞為政聽民,律令與時推移,誠宜與將相大臣詳擇時宜,博採眾議,寬刑輕賦,均息力役,以順民望。陸遜忠勤於時,出身憂國,謇謇在公,有匪躬之節。諸葛瑾、步騭、朱然、全琮、朱據、呂岱、吾粲、闞澤、嚴畯、張承、孫怡忠於為國,通達治體。可令陳上便宜,蠲除苛煩,愛養士馬,撫循百姓。五年之外,十年之內,遠者歸復,近者盡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臣聞‘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故子囊臨終,遺言戒時,君子以為忠,豈況臣登,其能已乎?願陛下留意聽採,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也。”既絕而後書聞,權益以摧感,言則隕涕。是歲,赤烏四年也......諡登曰宣太子。
  • 18.    謝景時為豫章太守,不勝哀情,棄官奔赴,拜表自劾。權曰:“君與太子從事,異於他吏。”使中使慰勞,聽複本職,發遣還郡。
  • 19.    《三國志·卷五十九·吳書十四·吳主五子傳第十四》裴松之注引《吳書》:初葬句容,置園邑,奉守如法,後三年改葬蔣陵。
  • 20.    《三國志·卷五十九·吳書十四·吳主五子傳第十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2-09-29]
  • 21.    唐·許嵩·《建康實錄》
  • 22.    南宋·葉適·《習學記言·卷二十八》
  • 23.    《全三國文·卷六十五·吳三》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4-04-30]
  • 24.    《三國志·卷五十九·吳書十四·吳主五子傳第十四》:登或射獵,當由徑道,常遠避良田,不踐苗稼,至所頓息,又擇空間之地,其不欲煩民如此。嘗乘馬出,有彈丸過,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彈佩丸,鹹以為是,辭對不服,從者欲捶之,登不聽,使求過丸,比之非類,乃見釋。
  • 25.    《三國志·卷五十五·吳書十·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第十》:表在官三年,廣開降納,得兵萬餘人。事捷當出,會鄱陽民吳遽等為亂,攻沒城郭,屬縣搖動,表便越界赴討,遽以破敗,遂降。陸遜拜表偏將軍,進封都鄉侯,北屯章坑。年三十四卒。家財盡於養士,死之日,妻子露立,太子登為起屋宅。
  • 26.    《中國歷史大辭典》編委會編纂.中國歷史大辭典.上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
  • 27.    孫登 -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13]
  • 28.    《三國志》:立凡二十一年,年三十三卒。臨終,上疏曰:"臣以無狀,嬰抱篤疾,自省微劣,懼卒隕斃。臣不自惜,念當委離供養,埋胔后土,長不復奉望宮省,朝覲日月,生無益於國,死貽陛下重慼,以此為哽結耳。臣聞死生有命,長短自天,周晉、顏回有上智之才,而尚夭折,況臣愚陋,年過其壽,生為國嗣,沒享榮祚,於臣已多,亦何悲恨哉!方今大事未定,逋寇未討,萬國喁喁,繫命陛下,危者望安,亂者仰治。願陛下棄忘臣身,割下流之恩,修黃老之術,篤養神光,加羞珍膳,廣開神明之慮,以定無窮之業,則率土幸賴,臣死無恨也。皇子和仁孝聰哲,德行清茂,宜早建置,以系民望。諸葛恪才略博達,器任佐時。張休、顧譚、謝景,皆通敏有識斷,入宜委腹心,出可為爪牙。範慎、華融矯矯壯節,有國士之風。羊衟辯捷,有專對之材。刁玄優弘,志履道真。裴欽博記,翰採足用。蔣脩、虞翻,志節分明。凡此諸臣,或宜廊廟,或任將帥,皆練時事,明習法令,守信固義,有不可奪之志。此皆陛下日月所照,選置臣官,得與從事,備知情素,敢以陳聞。臣重惟當今方外多虞,師旅未休,當厲六軍,以圖進取。軍以人為眾,眾以財為寶,竊聞郡縣頗有荒殘,民物凋弊,奸亂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聞為政聽民,律令與時推移,誠宜與將相大臣詳擇時宜,博採眾議,寬刑輕賦,均息力役,以順民望。陸遜忠勤於時,出身憂國,謇謇在公,有匪躬之節。諸葛瑾、步騭、朱然、全琮、朱據、呂岱、吾粲、闞澤、嚴畯、張承、孫怡忠於為國,通達治體。可令陳上便宜,蠲除苛煩,愛養士馬,撫循百姓。五年之外,十年之內,遠者歸復,近者盡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臣聞'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故子囊臨終,遺言戒時,君子以為忠,豈況臣登,其能已乎?願陛下留意聽採,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也。"既絕而後書聞,權益以摧感,言則隕涕。是歲,赤烏四年也。謝景時為豫章太守,不勝哀情,棄官奔赴,拜表自劾。權曰:"君與太子從事,異於他吏。"使中使慰勞,聽複本職,發遣還郡。諡登曰宣太子。
  • 29.    《三國志》:黃龍元年春,公卿百司皆勸權正尊號。夏四月,夏口、武昌並言黃龍、鳳凰見。丙申,南郊即皇帝位,是日大赦,改年。追尊父破虜將軍堅為武烈皇帝,母吳氏為武烈皇后,兄討逆將軍策為長沙桓王。吳王太子登為皇太子。將吏皆進爵加賞。
  • 30.    《三國志》:黃武四年,權為太子登娉周瑜女,秉守太常,迎妃於吳,權親倖秉船,深見優禮。既還,秉從容進説登曰:"婚姻人倫之始,王教之基,是以聖王重之,所以率先眾庶,風化天下,故詩美關雎,以為稱首。願太子尊禮教於閨房,存周南之所詠,則道化隆於上,頌聲作於下矣。"登笑曰:"將順其美,匡救其惡,誠所賴於傅君也。"
  • 31.    《三國志》:孫登字子高,權長子也。
  • 32.    《三國志》:諡登曰宣太子。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