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燧

鎖定
孫燧(1460年12月14日—1519年7月10日 [37]  ),字德成,號一川,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橫河鎮孫家境村)人,祖籍浙江杭州府富春縣(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 [28]  明朝中期大臣。 [2] 
弘治六年(1493年)進士,歷刑部主事,再遷郎中。正德中,任河南右布政使。正德十年(1515年)十月,擢右副都御史,巡撫江西。正德十三年(1518年),七次上疏論證寧王朱宸濠必將謀反,都被朱宸濠同黨中途繳截。朱宸濠設宴毒孫燧,未成。 [2] 
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朱宸濠謠言武宗朱厚照抱自民間意圖謀反,孫燧等人出言維護,被害於惠民門外,終年六十歲。 [2]  嘉靖年間,贈禮部尚書,諡號忠烈。 [16] 
概述圖來源:像取自1932年修《浙江餘姚孫氏宗譜》 [53] 
全    名
孫燧
德成
一川
諡    號
忠烈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橫河鎮孫家境村)
出生日期
1460年12月14日
逝世日期
1519年7月10日
主要成就
七次上疏論證寧王朱宸濠必將謀反
主要作品
《案牘稿》十卷
《四聖糟粕》
《詩文啓扎》六卷等
最高官職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江西
追    贈
禮部尚書

孫燧人物生平

孫燧早年經歷

天順四年閏十一月二日(1460年12月14日)丙寅時,孫燧出生於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橫河鎮孫家境村) [37] 傳説孫燧的母親李夫人懷孕時,夢見兩個太陽相鬥,一個明亮一個昏暗。醒來後,兩腋好像支撐不住,但心情非常愉快,好像天降祥瑞的預兆。到分娩的晚上,天空的西北方有五色雲氣,形狀像彩虹,從奎宿射向北斗,紅光照亮了整個屋子,於是孫燧出生了。 [47] 
天順八年(1464年),五歲的孫燧開始接受蒙學,私塾老師教他讀書,他能隨聲應和,背誦如流,聰明才智超過其他兒童。老師驚異地讚歎説:“這孩子雖然出身於普通人家,但初次上學就能如此。孫氏家族一定會興旺發達!原來聽説他祖先五代敦厚誠實、施惠鄉里。德不報者,天之道也。不報答自己的德行,而報答子孫後代,這是孫氏所説的吧!” [48] 
成化元年(1465年),父親與姐夫鄒儒對席而坐飲酒,孫燧從私塾回來,鄒儒與他對對子,非常驚奇地説:“這孩子真有才能!沒有想到他聰明絕頂,像這樣出眾的才華,真是他家族的光榮!” [49] 
成化四年(1458年),孫燧在謝家山的石筠堂讀書,有一天,一個相面的人從湖邊來聽到咕嗶之聲,徹及户外,他驚訝地走進書堂,見到孫燧後説:“目光如星,聲音如鍾,真是個大人物!好好培養他,日後一定能做到開府銜,為國家建立大功業。可惜他的脖子短些。” [50] 
成化七年(1461年),孫燧因擅長寫文章被人稱讚。孫燧寫文章,才華橫溢,文思敏捷,文章雄健深厚,風格高雅淳樸,意到筆到。當時同縣的黃珣楊守陳閲覽他的文章後擊節讚賞説:“這是誰家的孩子?年紀很輕而學習優良,他開口説話則文雅出眾,才華橫溢。假使讓握筆磨墨的文人墨客們寫一篇文章,也不能有一個字超過他。他日功名將與老夫相等,而他的事業將超過我們。” [51] 
成化十二年(1466年),孫燧被補為邑庠生。 [25] 
弘治五年(1492年),孫燧以《易經》考中浙江鄉試,奪得魁首。 [26]  [39] 
弘治六年(1493年),孫燧考中進士。 [27] 

孫燧步入仕途

弘治十年(1497年),孫燧被授予刑部貴州司主事的職位,他執法嚴謹,不輕率從事。刑部尚書白昂很器重他,讓他掌管各司的奏章。僚屬中有疑難的案件,必定向他詢問。 [30] 
弘治十四年(1501年),孫燧升為刑部江西司員外郎。 [31] 

孫燧邃庵賞識

弘治十六年(1503年),孫燧又升為刑部江西司郎中。當時他奉命在南畿決斷囚犯,又在江西考慮處理許多平反的案子,平反了許多冤案。當時楊一清聽説孫燧通曉法律條文,就與他同船北上,對孫燧的學識大為讚賞 [32]  [40] 
正德二年(1507年),孫燧遭遇外艱(父喪),隨後又遭遇內艱(母喪)。 [33] 
正德六年(1511年),孫燧服喪期滿,又重新被任命為刑部湖廣司郎中。 [34]  當時正趕上劉瑾作亂,司法部門多聽從劉瑾的旨意行事,歪曲事實。適逢朝審要審理囚犯,楊一清在吏部任職,負責起草給明武宗的奏章。那些囚犯多不能坦白交待罪行,審問的人也無法回答。孫燧當時在旁邊,詢問此事,便把實際情況告訴了楊一清,於是楊一清請求釋放了十幾個值得同情的囚犯,也對孫燧更加敬重。 [41]  十二月,升任福建右參政。 [4]  孫燧奉命督儲糧食,他斟酌時宜,革除宿弊,軍餉不缺乏而百姓困頓得以緩解。他核實武平地區平定賊人的功勞,革除冒濫許多的情況,全以公心處理此事,不怕怨恨誹謗,又增置晦庵祠田五十多畝。 [35] 
正德八年(1513年)九月,升貴州按察使 [5]  楊一清説:“這不是合適的安排。”於是在正德九年(1514年)正月,孫燧改任山東按察使。 [6]  他處事如流、判案如神,牢獄中沒有積壓的案件,數月後牢獄就空了,沒有冤枉的百姓。 [36]  [42] 
正德十年(1519年)五月,升任河南右布政使。 [7] 

孫燧巡撫江西

當時,寧王朱宸濠陰謀叛亂,勾結太監和皇帝的寵臣,日夜刺探朝廷動向,希望朝廷發生變故,乘機起事。又威脅和利誘一些官吏,以便為他所用。他惱恨巡撫王哲不順從他,下毒藥使王哲得病,一年後去世。董傑接任,僅八個月又死。從此以後,凡在江西做官的人,都惶恐不安,以離開江西為幸事。董傑之後相繼接任的任漢、俞諫,都只一年便罷官歸家, [8]  導致了江西巡撫職位空缺。楊一清對陸完説:“這個巡撫職位是兵民所依靠以安定命運的職位,應該慎重選擇人選。”陸完舉薦了幾個人選,楊一清都認為不妥當。接下來輪到孫燧時,楊一清説:“就是他了!他是不怕強暴、善於處理事情的人。” [43] 
正德十年(1519年)十月,明武宗升孫燧為右副都御史,巡撫江西。孫燧受命後嘆息道:“這到了生死關頭了。”把妻室兒女送回故鄉,自己只帶兩個書童去上任。這時,朱宸濠謀反的行徑已明顯暴露出來,南昌人惶惶不安,説朱宸濠早晚會做天子。孫燧的左右都是朱宸濠的耳目,孫燧防備嚴密,使他們什麼也窺探不出來。孫燧雖時向朱宸濠講説忠義之道,而朱宸濠終不悔改。孫燧暗中察覺副使許逵為人忠信,可以託付重任,便與他商議。孫燧考慮到向朝廷告發是無濟於事的,便藉口禦寇而預做防亂準備:先屯兵於進賢城,再屯兵於南康、瑞州兩城;因建昌縣多盜,從中分出一些地方而設立安義縣,以漸漸消除憂患;奏請恢復饒、撫二州兵備,若能恢復,則請令湖東分巡兼管;九江為鄱陽湖之重地,最為要害,奏請加重兵備的權力,使他們兼管南康、寧州、武寧、瑞昌以及湖廣之興國、通城,以便控制形勢。廣信之橫峯、青山諸窯場,地勢險要人悍強,奏請設通判駐於弋陽,兼督附近五縣兵馬。又恐朱宸濠劫奪兵器,便以討賊為名,將兵器轉移到別處。朱宸濠窺探到孫燧是在對付他,使人賄賂朝中倖臣設法除去孫燧,而且送給孫燧以棗梨姜芥(即“早離江界”的諧音,意為讓孫燧趁早離開江西)以示意,孫燧笑着退還。許逵勸孫燧先發制人,然後上報朝廷,孫燧曰:“為何要給賊以發難的藉口,暫且等待。” [9] 
正德十三年(1518年),江西大水,朱宸濠平素所蓄養的盜賊如陵十一、吳十三、閔念四等,出沒於鄱陽湖。孫燧與許逵策劃要將他們逮捕。三賊逃到沙井,孫燧計劃自江外乘其不備予以逮捕,但是那夜大風大雨,未能成功,三賊躲藏於朱宸濠的祖墳中。孫燧秘密上疏,向朝廷報告盜賊的情形,並且説朱宸濠必反。連續上疏七次,都為朱宸濠半途截獲,而未能到達朝廷。朱宸濠非常憎恨孫燧,設宴毒害他,孫燧未死。孫燧請求辭職,朝廷不準,他十分憂懼。 [10] 

孫燧慘遭殺害

正德十四年(1519年),朱宸濠強迫鎮巡官向朝廷奏陳其“孝行”,孫燧與巡按御史林潮想借此延緩朱宸濠反叛的陰謀,於是共同將朱宸濠的“孝行”奏於朝廷。朝廷正要降旨譴責孫燧等人,恰巧御史蕭淮揭發了朱宸濠一切不軌行徑,朝廷詔令重臣宣佈。朱宸濠聞訊,便決意起兵反叛。 [11] 
六月十三日(7月9日)是朱宸濠的生日,宴請鎮巡三司。十四日(10日),孫燧與諸大吏去向朱宸濠道謝,朱宸濠預設伏兵,孫燧等來時,聲稱太后詔令他起兵討賊。眾人相顧失色,不知所措。孫燧向前説道:“這是説哪裏話,請把詔書拿出來我們看!”朱宸濠説:“不必多講,我要去南京,你給我扈駕。”孫燧大怒道:“你命不長了,天無二日,我豈能從你為逆!”他急起要走,但已走不出去了。朱宸濠入內殿,換上軍裝,指揮士兵縛住孫燧。許逵奮起喝道:“你們怎能侮辱天子大臣!”以身擋孫燧。朱宸濠也把許逵捆綁起來。二人大罵。朱宸濠把孫燧的左臂折斷,與許逵一同拉出去了。許逵對孫燧説:我之所以勸您先發制人,是因為料定會有今日。”孫燧與許逵同被害於惠民門外。巡按御史王金、布政使梁宸以下,都向朱宸濠叩頭,高呼萬歲。 [12] 
朱宸濠舉兵反叛,任命三賊(陵十一、吳十三、閔念四)為將軍,首先遣婁伯進軍進賢,為知縣劉源清所斬。朱宸濠召集了一夥盜賊來響應他的號召,然而三賊因為害怕當地的官吏而不敢輕舉妄動。朱宸濠大肆搜索城中軍械,城中軍械早已轉移了,以致其兵卒多持木棍。伍文定起兵抗賊,設孫燧、許逵二人的靈牌於文天祥祠內,率吏民祭祀慟哭。南贛巡撫王守仁也起兵平叛。叛軍逃往安義,全部落網,無一逃脱。人們更思念孫燧的功績。 [13] 

孫燧身後之事

正德十五年(1520年),江西的守臣將孫燧的事蹟上奏朝廷,沒有得到批覆。 [15] 
明世宗即位後,贈給孫燧禮部尚書官銜,諡號忠烈,和許逵一同祭祀在南昌,賜祠名旌忠,各蔭庇一個兒子。 [16] 

孫燧主要影響

孫燧在揭發朱宸濠謀反過程中的功績如下:
  1. 受命為巡撫江西,察覺朱宸濠謀反的罪行,採取防亂準備,加強兵備,並奏請恢復饒、撫二州兵備,九江加重兵備的權力,以控制形勢。
  2. 密奏朝廷朱宸濠必反,連續上疏七次,但奏疏被朱宸濠半途截獲,未能達到朝廷。
  3. 與巡按御史林潮拖延朱宸濠反叛的陰謀,共同將朱宸濠的“孝行”奏於朝廷,以延緩其反叛。 [8-13] 

孫燧歷史評價

明世宗朱厚熜:①故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孫燧,性資剛毅,志向高明,發跡賢科,歷官都憲。心勞撫治,每懷匪懈之恭;勢值艱危,益秉不回之操。慨宗藩之無上!忽禍變之在前。持正論以陰折其奸謀,出危言以暴揚其大逆。甘從刀鋸,死有重於泰山;不愧聖賢,心蓋昭如白日。 [20]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贈資善大夫禮部尚書諡忠烈公誥命》)②惟爾性資英毅,器宇恢閎。發跡賢科,累升都憲。勞心撫治,才譽彰聞。預防逆藩,曲盡心力。倉卒遇變,視死如歸。憤激抗詞,凜然英烈。精忠大節,追配古人。揚於大庭,贈官賜諡。更超常格,延賞後昆。爾身雖亡,惟名不朽。靈其如在,尚克歆承。 [21] 《諭祭都御史贈禮部尚書忠烈公文》③惟爾才猷素着,撫治多勞。臨難捐軀,忠義憤激。追惟往事,良用惻然。奄及葬期,載頒論祭。爾靈不昧,尚克鑑歆。 [21] 《諭祭都御史贈禮部尚書忠烈公文》
謝遷:大丈夫死事非難,死而成天下之事為難。夫決死生於瞬息,眇性命如鴻毛,凡抱忠肝義膽者能之,徒死而或無益於事,君子猶未歉也。若夫自任之重,之死靡悔,殄免逆於當時,樹風聲於來世,豈不誠大丈夫哉!求之於今,若都憲一川孫公其人也……公立志每以古人自期,律己廉慎,而接物謙和,從政明恕練達,故敬歷中外垂三十年,最考剡薦無異詞。 [22] 《大明故巡撫江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贈禮部尚書諡忠烈孫公神道碑銘》
王綸:嗚呼!二公鎮按江西,福及生民,不幸遇此謀叛,一旦委身保國,其忠義大節,炳若日星。綸隱居林下,不遠三百餘里,哭臨致祭,吊我忠魂。公其有知,尚克享之。 [45]  《祭旌忠祠文》
楊一清:嗚呼!忠我根於天性,夫人所同。而事變沓至,亦必有倡之者。方祿山叛唐,河北無堅城,顏杲卿兄弟奮起,應者如雲。杲卿死,義士憤激,張、許相繼死,城守郭、李因之,卒成再造之勳。賊濠釀亂,已非一日,章縫之士,利唱威怵,往往風靡。逮其逆謀一露,公及許副使死之,人知逆順,濠始褫魄喪氣。而王伯安、伍時泰二君慷慨倡義,身嬰逆鋒,不旋踵而大難平焉。然則謂公為今之杲卿,死節則同,而其苦心積慮,防變於未萌,有杲卿之所難者矣! [38] 《明故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贈禮部尚書諡忠烈孫公墓誌銘》
羅僑:嗚呼!二公之生不同而死則同,二公之位不同而心則同。孫公守大臣之節,許公奮烈士之風。當奸雄垂涎,虎狼局究,誰謂國無人也,而有如二公之忠。謂若人可多得也,而二公之外,何靡然而劫從?故識忠貞必於世變,而觀節義必於勢窮。萬世之下,自有是非之公。而二公之死,殆赫赫然與日月爭光,廬阜爭雄。江右之間,廟祀聿崇。二公亦庶幾瞑目於地下而奚恫耶!神兮如在,欣鑑予衷! [45]  《祭旌忠祠文》
曾大有惟公大信不約,蹈厲無羣,揲逆豎方張之虐焰,表清朝熙洽之人文,藁街玉骨,陰復玄雲。男匍女髽,巷哭聲聞。如失怙恃,如溺如焚。朝廷祀典,褒厥忠勳。嗚呼!千年肸享人不葷,駿奔尸祝思劬勤,潮頭白馬來神君。我將絮酒,有艾其芬。拜瞻新廟,齋祓三燻。神其如在,陟降居歆。 [45] 《祭旌忠祠文》
鄭嶽:逆藩蓄亂,蓋已有年。威劫守臣,毒流江壖。我罹其殃,幸全首領。永清再謫,益驕以逞。自古亂賊,忠正為仇。一朝發難,勢不但休。孫公許公,甘心就載。惟黃及馬,義亦不辱。生而倖免,死而完節。不朽者存,於今為烈。惟皇軫念,首詔褒錄。尚書都憲,卹典優縟。念惟四公,並宜血食。少參主政,恩當次及。我猥起廢,復撫是邦。瞻拜遺像,目瞬心降。議飾新祠,用稱明詔。先茲告虔,撫膺一吊。 [45] 《祭旌忠祠文》
胡世寧:唯若孫公,有遏賊之動,而未白於時。 [44] 《祭旌忠祠文》
伍文定:①於維孫公,令望無數。才裕器宏,禮恭德秩。蚤際明時,外中數歷。都憲而西,聲名益籍。體國諄誠,愛民純一。激濁揚清,平冤理直。剔蠹繩奸,周儲掃積。人之愛之,飢渴飲食。顧拂豪宗,芝蘭荊棘。逆孽是虞,謀淵兵集。冰炭釁成,竟遭賊殪。蹈義如歸,綱常有翼。言者闡幽,帝懷孔惻。禮佑袞榮,武階世涉。西江有水,流惠罔極。南海有山,高名並屹。義旅一興,罪人斯得。殆天命之有終,亦忠魂之攸執。公果亡乎?神其可射! [22] 《孫忠烈公像贊》)②方孫公之撫江右也,孜孜為國,念念為民,柔而不茹,得歡心於遍省,剛焉不吐,恆弗悦於豪宗……二公良瞑目矣。英風直氣,亦必上告皇天,下告后土,及我祖宗三列聖之靈,使我討逆之師,捷若風霆,罪人早得,以安上下二公不死之神也,盍啚之。 [44] 《吉安配享文山祠告文》
許贊:姚江東注,稽鎮西昂。篤生明公,載鍾其祥。質厚而重,氣正而剛。學精而贍,德邃而揚。持此以致,用以歷數。秋台憲府,藩嶽都堂。明刑釋枉,肅政振綱。阜財裕民,弭亂安邦。棟樑喬嶽,震撼擊撞之孔固;嚴霜烈日,弛張闔閭之有方。故能落濠逆之膽,固社稷之障,視死如歸,處變如常。可謂充浩然之氣,立矯然之強者也。嗚呼!斯氣也,理也,光嶽之精,人極之良,公盡負之而來,亦全抱之而往。公雖逝矣,其丕忠英烈,猶足以照斯世、扶斯人,耿耿乎與日月而同光! [22] 《孫忠烈公像贊》
陳洪謨公舉壼綱,飭厲庶官,謨實不才,奔走其間。惟時豺狼萌吞天之慾,而竊垂其涎,乃威劫利㗖,巧伺奇覘,實欲掣吾之肘,而哽吾之咽。惟時我公知國之已晚,而思撲其焰,謂藩臬之有人,或萬全於一旦。故謨之在職也,公眷之,雖密謀而無隱;謨之誤遷也,公留之,至特章而力薦。夫以公之沈謀偉略,冠絕一時,顧何須於不才。而謨之駑蹇,亦何足以副公之知?公乃倦愷於眷且留者,蓋公之不忘於賊,猶賊之不忘於公也。 [44] 《吉安配享文山祠告文》
唐龍:①夫不敍殺身成仁之美者,君子斥之則不敏,惡乎敢辭?古之人臣不幸而嬰國家之難,務宣力訏謨,厄而制之。制之而或格於勢,至潰焉,斯就隕身之義矣。故唐天寶之亂,顏杲卿徇諸郡,並勒兵以從。張巡乘城分隊,堅守江淮,共謂羯奴可撻也。夫何食盡而救不至,遂挺身刀鋸,矻矻以死。公地下誠得與二臣者遊矣。 [20] 《忠烈編敍》②維忠屹屹,中流之石。維神嚴嚴,君子孔瞻。神斯邈矣,厥歸伊何?維天星辰,維地江河。 [44] 《祭旌忠祠文》
崔銑:大臣受一方之寄,得專刑賞,蹇欲其圖大於微,有如濠之不逞者。當孫公蒞江西,外內臣多昏酣於賄遺。孫公舉刺建白多寢,一死烈烈,非公志之全。然所設重險,明正義,飭兵畜用,選登才智,嗣起者實借茲成,故禽濠如摧朽雲。 [23] 《洹詞》
嚴嵩:議者歸公平日防禦素周,賊一舉輒敗,而公被執時抗對不屈,聞者凜然,知逆順大義確不可易。借使公不受害,則濠之逆狀未明,眾志之皇惑靡定,濠得竊弄旦夕。即祖宗靈赫在上,萬無能一濟,乃據險屯重,不遽撲滅,為禍可勝言哉!故公之一死,其為緊也大。視諸乘勢討賊,其難易不侔也。 [19] 《直廬稿》
邵鋭:逆藩倡亂,虐焰孔揚。不有君子,益助而張。允毅守臣,義形於色。仇彼兇殘,衞我社稷。有烈繼作,亦死於忠。其跡若異,而趨則同。悠悠蒼天,曷其有極。嗟我士民,追感有盡。翼翼新廟,有赫其臨。曷申我私,神鑑在心。 [44] 《祭旌忠祠文》
秦鉞:於惟羣公,生稟正氣。慷慨成仁,從容就義。遺像儼然,廟食於茲。左扶右植,三網四維。公祠我室,實相鄰並。啓思翼行,我則多幸。召命有嚴,將與公辭。我行日遠,悠悠我思。精神感通,千里尺咫。惟公有靈,相有終始。 [44] 《祭旌忠祠文》
費寀:嗚呼!寀不及登公之堂,而公嘗有禮於寀,豈非以嫉惡之公愚偶同於知哉?嗚呼已矣!公之浩氣宜局嶽為山,以奠於洪州,奠於四薄,永永其不騫也。西風薄酹,為網常悲而已。 [45] 《祭旌忠祠文》
舒芬:二公剛大獨完,義理充實,窮達能齊,死生能一。故宦轍所至,政皆可傳。而事變之臨,甘從刀鋸以為天下義兵之先。嗚呼!宸濠逆謀久已有形,倉卒一發,以有援兵。使二公不死,則人懷疑懼義兵孰起?使二二公苟生,則賣國權奸今日孰得而儀刑?要之社稷安全,雖宗祖之澤,而賊滅於反掌,則皆二公之力。 [45] 《祭旌忠祠文》
石金:二公昔事茲上,各持風裁。鏟革保釐,陰霾漸開。孤行既揭,逄彼逆節。白笏霜飛,九死不折。鯨鯢就封,新廟孔崇。丹青肖象,颯然英風。公化如歸,公神如水。汗竹摛之,以赫厥美。綱常世衰,狂瀾久頹。弗擬迎神,神其我悲。 [45] 《祭旌忠祠文》

孫燧軼事典故

孫燧死後異狀

據《明史》記載,孫燧生來就有不同凡響的資質,兩隻眼睛閃閃發光,夜裏眼睛有光。他死的那一天,天空忽然變得陰暗悽慘,狂風驟起,一連好幾天,城中百姓非常驚恐。大家跑去收斂孫燧和許逵的屍首,屍體還沒有腐爛,有一團黑雲籠罩着他們,蒼蠅蚊子也不靠近。 [14] 

孫燧三子守墓

據《明史》記載,孫燧的兒子孫堪聽到父親的死訊後,率領兩個弟弟孫墀、孫升趕赴南昌。正巧遇上朱宸濠已被擒獲,他們扶着靈柩返回。兄弟三人在墓旁築起草廬守喪,吃素三年。墓旁長出幾株芝草,一根莖上開出九朵花。服喪期滿後,因為父親死於國難,又穿喪服三年,當時人稱他們為“三孝子”。 [17] 

孫燧人際關係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先輩
遠祖
後唐三司使,被史稱廉潔之吏,死後葬在餘姚縣燭湖。
十世祖
因為精通理學為朱熹所器重,被稱為燭湖先生。
高祖父
孫原彝
山陰縣學教諭。
曾祖父
孫鋭
因長子孫泓顯貴,被贈封為監察御史。
祖父
孫溥
世傳燭湖之學,被贈封為禮部尚書。
父親
孫新
鄭州遞運所大使,被贈封為禮部尚書。
母親
李氏
封安人,贈夫人。
平輩
妻子
楊氏
同鄉拙庵處士的女兒,多次被封為夫人,有淑女的品德。
子輩
長子
字志健,嘉靖五年(1526年)中武狀元,官至都督僉事,管前軍都督府事。
次子
孫墀
字仲泉,以選貢生歷尚寶卿。
三子
字志高,號季泉,嘉靖十四年(1535)榜眼,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諡號文恪。
參考資料: [18]  [29] 

孫燧主要作品

孫燧為文典雅,著有《四聖糟粕》十卷,《詩文啓札》六卷,《奏議》四卷,《案牘稿》十卷,《恤刑錄》二卷,《巡撫榜文》一帙。《恤刑錄》是孫燧作為刑部郎中在恤刑時甄別出來宜加減省的上呈案例,詳細記錄了案件發生、審判等過程,是研究當時社會概貌的重要史料。現存《恤刑錄》殘本一冊,藏於寧波天一閣博物館,為海內所僅存。 [3] 

孫燧史料索引

張廷玉等《明史·卷二百八十九·列傳第一百七十七·忠義一》 [1] 
謝遷《大明故巡撫江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贈禮部尚書諡忠烈孫公神道碑銘》 [24] 
楊一清《明故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贈禮部尚書諡忠烈孫公墓誌銘》 [38] 
陳有年《忠烈公年譜》 [46] 

孫燧影視形象

2023年電視劇《天下正道》:張大明飾演孫燧。 [52] 
參考資料
  • 1.    《明史·卷二百八十九·列傳第一百七十七·忠義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9-04-06]
  • 2.    一代忠烈孫燧  .慈溪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6-15]
  • 3.    《孫燧集》 多維度解讀彰顯愛國主義內涵  .慈溪日報數字報刊平台[引用日期2023-06-15]
  • 4.    《武宗毅皇帝實錄·卷八十二》:正德六年十二月……丁亥升陝西布政司左參政楊守隅為廣西右布政使,四川按察司副使範鏞為浙江左參政,刑部郎中孫燧為福建右參政,湖廣按察司僉事張弘宜為廣西副使,御史張琮為湖廣按察司副使,山西澤州西北方流星如鬥,隕於西南方,天鼓隨鳴。
  • 5.    《武宗毅皇帝實錄·卷一百四》:正德八年九月……升福建布政司右參政孫燧為貴州按察司按察使。
  • 6.    《武宗毅皇帝實錄·卷一百八》:正德九年正月……丁亥,調貴州按察使孫燧于山東按察司。
  • 7.    《武宗毅皇帝實錄·卷一百二十五》:正德十年五月……辛卯,升山東按察司按察使孫燧為河南布政司右布政使。
  • 8.    《明史·卷二百八十九·列傳第一百七十七·忠義一》:寧王宸濠有逆謀,結中官倖臣,日夜詗中朝事,幸有變。又劫持羣吏,厚餌之,使為己用。惡巡撫王哲不附己,毒之,得疾,逾年死。董傑代哲,僅八月亦死。自是,官其地者惴惴,以得去為幸。代傑者任漢、俞諫,皆歲餘罷歸。燧以才節著治聲,廷臣推之代。
  • 9.    《明史·卷二百八十九·列傳第一百七十七·忠義一》:十年十月擢右副都御史,巡撫江西。燧聞命嘆曰:“是當死生以之矣。”遣妻子還鄉,獨攜二僮以行。時宸濠逆狀已大露,南昌人洶洶,謂宸濠旦暮得天子。燧左右悉宸濠耳目,燧防察密,左右不得窺,獨時時為宸濠陳説大義,卒不悛。陰察副使許逵忠勇,可屬大事,與之謀。先是,副使胡世寧暴宸濠逆謀,中官倖臣為之地,世寧得罪去。燧念訟言於朝無益,乃託御他寇預為備。先城進賢,次城南康、瑞州。患建昌縣多盜,割其地,別置安義縣,以漸弭之。而請復饒、撫二州兵備,不得復,則請敕湖東分巡兼理之。九江當湖衝,最要害,請重兵備道權,兼攝南康、寧州、武寧、瑞昌及湖廣興國、通城,以便控制。廣信橫峯、青山諸窯,地險人悍,則請設通判駐弋陽,兼督旁五縣兵。又恐宸濠劫兵器,假討賊,盡出之他所。宸濠瞷燧圖己,使人賂朝中倖臣去燧,而遣燧棗梨姜芥以示意,燧笑卻之。逵勸燧先發後聞,燧曰:“奈何予賊以名,且需之。”
  • 10.    《明史·卷二百八十九·列傳第一百七十七·忠義一》:十三年,江西大水,宸濠素所蓄賊凌十一、吳十三、閔念四等出沒鄱陽湖,燧與逵謀捕之。三賊遁沙井,燧自江外掩捕,夜大風雨,不克濟。三賊走匿宸濠祖墓間,於是密疏白其狀,且言宸濠必反。章七上,輒為宸濠遮獄,不得達。宸濠恚甚,因宴毒燧,不死。燧乞致仕,又不許,憂懼甚。
  • 11.    《明史·卷二百八十九·列傳第一百七十七·忠義一》:明年,宸濠脅鎮巡官奏其孝行,燧與巡按御史林潮冀藉是少緩其謀,乃共奏於朝。朝議方降旨責燧等,會御史蕭淮盡發宸濠不軌狀,詔重臣宣諭,宸濠聞,遂決計反。
  • 12.    《明史·卷二百八十九·列傳第一百七十七·忠義一》:六月乙亥,宸濠生日,宴鎮巡三司。明日,燧及諸大吏入謝,宸濠伏兵左右,大言曰:“孝宗為李廣所誤,抱民間子,我祖宗不血食者十四年。今太后有詔,令我起兵討賊,亦知之乎?”眾相顧愕眙,燧直前曰:“安得此言!請出詔示我。”宸濠曰:“毋多言,我往南京,汝當扈駕。”燧大怒曰:“汝速死耳。天無二日,吾豈從汝為逆哉!”宸濠怒叱燧,燧益怒,急起,不得出。宸濠入內殿,易戎服出,麾兵縛燧。逵奮曰:“汝曹安得辱天子大臣!”因以身翼蔽燧,賊並縛逵。二人且縛且罵,不絕口,賊擊燧,折左臂,與逵同曳出。逵謂燧曰:“我勸公先發者,知有今日故也。”燧、逵同遇害惠民門外。巡按御史王金、布政使梁宸以下,鹹稽首呼萬歲。
  • 13.    《明史·卷二百八十九·列傳第一百七十七·忠義一》:宸濠遂發兵,偽署三賊為將軍,首遣婁伯徇進賢,為知縣劉源清所斬。招窯賊,賊畏守吏,不敢發。大索兵器於城中,不得,賊多持白梃。伍文定起義兵,設兩人木主於文天祥祠,率吏民哭之。南贛巡撫王守仁與共平賊。諸逋賊走安義,皆見獲,無脱者。人於是益思燧功。
  • 14.    《明史·卷二百八十九·列傳第一百七十七·忠義一》:燧生有異質,兩目爍爍,夜有光。死之日,天忽陰慘,烈風驟起凡數日,城中民大恐。走收兩人屍,屍未變,黑雲蔽之,蠅蚋無近者。明年,守臣上其事於朝,未報。
  • 15.    《明史·卷二百八十九·列傳第一百七十七·忠義一》:明年,守臣上其事於朝,未報。
  • 16.    《明史·卷二百八十九·列傳第一百七十七·忠義一》:世宗即位,贈禮部尚書,諡忠烈,與逵並祀南昌,賜祠名旌忠,各廕一子。
  • 17.    《明史·卷二百八十九·列傳第一百七十七·忠義一》:燧子堪聞父訃,率兩弟墀、升赴之,會宸濠已擒,扶柩歸。兄弟廬墓蔬食三年,有芝一莖九葩者數本產墓上。服除,以父死難,更墨衰三年,世稱三孝子。
  • 18.    《明史·卷二百八十九·列傳第一百七十七·忠義一》:堪,字志健。為諸生,能文,善騎射。既廕錦衣,中武會試第一,擢署指揮同知。善用強弩,教弩卒數千人以備邊。歷都督僉事。事母楊至孝,母年九十餘,歿京師。堪年亦七十,護喪歸,在道,以毀卒。巡按御史趙炳然上堪孝行,得旌。堪子鈺,亦舉武會試,官都督同知。鈺子如津,都督僉事。墀,字仲泉,以選貢生歷官尚寶卿。升,官尚書。
  • 19.    (明)孫燧作;王孫榮校注,孫燧集,寧波出版社,2019.12,第63-64頁.
  • 20.    (明)孫燧作;王孫榮校注,孫燧集,寧波出版社,2019.12,第65-66頁.
  • 21.    (明)孫燧作;王孫榮校注,孫燧集,寧波出版社,2019.12,第67頁.
  • 22.    (明)孫燧作;王孫榮校注,孫燧集,寧波出版社,2019.12,第68-70頁.
  • 23.    《洹詞·卷十二》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3-12-31]
  • 24.    (明)孫燧作;王孫榮校注,孫燧集,寧波出版社,2019.12,第73-76頁.
  • 25.    《大明故巡撫江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贈禮部尚書諡忠烈孫公神道碑銘》:公自幼英毅不凡。年十七,補邑庠生。
  • 26.    《大明故巡撫江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贈禮部尚書諡忠烈孫公神道碑銘》:弘治壬子,以《易經》魁浙江鄉薦。
  • 27.    《大明故巡撫江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贈禮部尚書諡忠烈孫公神道碑銘》:癸丑,登進士第。
  • 28.    《大明故巡撫江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贈禮部尚書諡忠烈孫公神道碑銘》:公諱燧,字德成,別號一川,其先富春人。
  • 29.    《大明故巡撫江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贈禮部尚書諡忠烈孫公神道碑銘》:後唐有三司使諱嶽者,史稱廉吏,卒葬餘姚燭湖之納,子孫因家焉。文章節孝,代有聞人。宋淳熙進士諱應時,以理學精深為晦庵朱夫子所重,學者稱燭湖先生,卒祀於邑庠,是為公十世祖。高祖諱原彝,山陰縣學教諭。曾祖諱鋭,以長子泓貴,封監察御史。祖諱溥,世燭湖之學,贈禮部尚書。考諱新,鄭州遞運所大使,贈禮部尚書。妣李氏,封安人,贈夫人……配楊氏,同邑拙庵處士之女,累封夫人,有淑德,克相於內。子男三,堪、墀、升,皆邑庠生,志節文行,不失世守。
  • 30.    《大明故巡撫江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贈禮部尚書諡忠烈孫公神道碑銘》:丁巳,授刑部貴州司主事,用法典獄不苟,大司寇賢之,推掌諸司章奏。寮菜有疑獄,必就質焉。
  • 31.    《大明故巡撫江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贈禮部尚書諡忠烈孫公神道碑銘》:辛酉,升江西司員外郎。
  • 32.    《大明故巡撫江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贈禮部尚書諡忠烈孫公神道碑銘》:癸亥,升郎中。當奉命決囚南畿,又慮囚江右,多所平反。
  • 33.    《大明故巡撫江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贈禮部尚書諡忠烈孫公神道碑銘》:丁卯,丁外艱,繼丁內艱。
  • 34.    《大明故巡撫江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贈禮部尚書諡忠烈孫公神道碑銘》:辛未,服閿,復除刑部湖廣司郎中。
  • 35.    《大明故巡撫江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贈禮部尚書諡忠烈孫公神道碑銘》:是冬,升福建布政司參政。奉敕督儲,酌時宜,鏟宿弊,軍餉不乏而民困頓蘇。核武平戎功,革冒濫甚多,一以公心處之,不恤怨誹。增置晦庵祠田伍十有餘畝。
  • 36.    《大明故巡撫江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贈禮部尚書諡忠烈孫公神道碑銘》:改山東。數月,狴犴遂空,無冤民。
  • 37.    《大明故巡撫江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贈禮部尚書諡忠烈孫公神道碑銘》:公生於天順庚辰又十一月二日,死事於正德己卯六月十四日,壽六十。
  • 38.    (明)孫燧作;王孫榮校注,孫燧集,寧波出版社,2019.12,第77-81頁.
  • 39.    《明故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贈禮部尚書諡忠烈孫公墓誌銘》:弘治壬子,以《易經》得浙江鄉試魁首。
  • 40.    《明故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贈禮部尚書諡忠烈孫公墓誌銘》:癸亥,進本司郎中,奉敕錄囚江右,多所平反。予雅聞公明習法令,嘗與聯舟北上,聽其論議,知其學與識。
  • 41.    《明故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贈禮部尚書諡忠烈孫公墓誌銘》:辛未,服闋,復除本部湖廣司郎中。時踵逆瑾後,法司多承望風旨,移情就獄。會朝審要囚,予為吏部,當執筆閿其辭鞠,其人多不直訐,原問者不能答。公時在列,詢之,具以實對,用是出可矜疑者若干人。予益賢公。
  • 42.    《明故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贈禮部尚書諡忠烈孫公墓誌銘》:癸酉,遷貴州按察使。予日:“非所以處之也。”改山東,聽斷如流,狴犴無滯獄。
  • 43.    《明故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贈禮部尚書諡忠烈孫公墓誌銘》:屬江西巡撫缺人。先是,逆濠奪民利,盡錙銖,行厚賂,近偉錢寧輩以要異寵。既得志,恣所欲,莫之誰何。予語陸尚書全卿日:“是巡撫,兵民所恃以局命,擇之宜慎。”全卿舉數人,予難之。次及公,予日:“得之矣!是不茹柔吐剛善處事者。”遂以公上。得旨,拜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江西。
  • 44.    (明)孫燧作;王孫榮校注,孫燧集,寧波出版社,2019.12,第86-91頁.
  • 45.    (明)孫燧作;王孫榮校注,孫燧集,寧波出版社,2019.12,第92-97頁.
  • 46.    陳有年,王孫榮.孫燧年譜[J].明史研究,2014,(第0期),317-342.
  • 47.    《忠烈公年譜》:英宗天順四年庚辰冬閏十—月初二甲辰日丙寅時,公生於孫境之平橋裏。是年,母夫人李懷妊時,夢二日相鬥,一明一暗。既寤,兩腋若不支,而心甚愉快,若天與之兆也。至產之夕,天之西北有五色氣狀如虹,由奎宿射鬥紅光燭室,於是誕生焉。歸隱翁因名燧。閭里相傳至今,以為盛事雲。
  • 48.    《忠烈公年譜》:八年甲申,公五歲,始入小學。按,公初就小學,塾師授之書,即應聲成誦,敏慧絕羣兒。師嘆異之曰:“此雖儒家子,然初學何能如此。孫氏其昌乎!”蓋聞其先敦倫布惠五世矣。無德不報者,天之道也。不於其身,於其後人,孫氏之謂歟。
  • 49.    《忠烈公年譜》:憲宗成化元年乙酉,公六歲。在小學。按,是時歸隱公與姊丈鄒公儒對席啜飲,公從塾歸,鄒與屬對,大奇之,顧歸隱翁曰:“豎子也才,不期敏絕若爾,閥閲君家者此子矣。”鄒己丑進士,官符卿,侍御公泓之門婿也。
  • 50.    《忠烈公年譜》:四年戊子,公九歲。課業於謝家山之石筠堂。按,石筠堂即燭湖公之書舍也。一日,相者從湖濱來聞咕嗶之聲徹户外,訝而進齋,見公乃曰:“目耀若星,聲吐如鍾,真偉器也。好教之,後必應位至開府,幹國家大功業。惜其頸短爾。”
  • 51.    《忠烈公年譜》:七年辛卯,公十二歲。以能文見稱。按,是時公操管構藝,雄邁深醇,夢寐班馬,追武左國,滔滔汩汩,意到筆飛。時同邑黃尚書珣、慈水楊文懿閲公文,為之擊節歎賞,曰:“此誰氏子?年甚輕而學則優,其出語則俊雅絕流,使含筆腐毫之徒,不能有其一字。他日功名當與老夫埒,而事業且過之。”顯揚樹立蓋以此見之矣。榮案,黃珣諡文僖,楊文懿名守陳,官至吏部右侍郎,卒贈禮部尚書。
  • 52.    《天下正道》 第1集(愛奇藝/2023年)視頻片尾44分18秒  .愛奇藝[引用日期2023-12-31]
  • 53.    中國曆代名人圖像細覽(檢索“孫燧”即可)  .浙江圖書館[引用日期2024-01-1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