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海寧

(研究所所長)

鎖定
孫海寧,江蘇阜寧馬蕩鄉人,1923年12月出生,五歲時母親因家鄉流行霍亂病仙逝,年僅38歲。家庭原屬書香門第世家,先父學時公,才思敏捷,聰慧過人,精通漢學,年青時正值清末民初,列強侵略,軍閥混戰,國難當頭之時,既未考上科舉,又未入新式學堂,在家鄉以塾師為業。由於教學有方,名聞鄉里。終因收入微薄,家境清寒,且常帶病工作,在貧病交迫情況下,不幸於1931年因患肺結核病逝世,終年僅四十二歲,餘僅七歲。遺著有《桐蔭書屋詩文集》,惜於抗日期間全部散失。
中文名
孫海寧
出生日期
1923年12月
畢業院校
上海交通大學土木系
出生地
江蘇阜寧馬蕩鄉
職    稱
教授

孫海寧人物簡介

孫海寧,安徽師範大學教授,江蘇阜寧馬蕩鄉。我有兄弟姊妹五人,長兄春寧(字膺武),安徽師範大學教授,另有淑宜、靜宜、亮宜三位姐姐。可惜他們都已離我而去。

孫海寧人物生平

在我求學期間,抗日烽煙,遍及全國,國破家亡,到處流浪。1937年在鹽城建陽小學畢業後,初高中先後讀過阜寧縣中、鹽城農職中學、鹽城上岡中學、淮陰成志中學、江蘇省第八臨時中學以及流亡到四川后的國立第二中學(前身是揚州中學)。1945年春在國立二中畢業後,按學校規定有四分之一學業優良的可保送各大學,當時我被保送遷移到貴州的國立浙江大學。由於春季畢業到秋季尚有半年時間,我又考入了教育特設大學先修班學習半年,又保送昆明國立西南聯大(北大清華和南開三大學聯合組成)。1945年夏,我又考上了在重慶的上海交通大學,最後就讀交大。1949年夏,上海交通大學土木系畢業。
畢業後先後在華東軍政委員會水利部、中央水利部、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工作。1954年開始,從事水利工程模型試驗研究工作,曾參加四川獅子山水電站、江蘇射陽河閘、河南臻頭河水庫和專題挑水鼻坎消能工的試驗和研究。1956年調入院科研管理部門,多次組織院的科技遠景發展規劃和事業發展規劃的編制和組織實施,並負責科研成果審查、科技情報、科技檔案、外事活動等等業務。是院技術職稱評定委員會委員、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科研處副處長,曾負責過一段時間院辦公室和技術情報室的領導工作。曾多次受交通部委託,組織編制全國港口航道科技遠景發展規劃實施的協調會議。參與組織過《第二次河流泥沙國際學術討論會》,中國海洋工程學會召開的多次全國性學術討論會、天津塘沽新港港口回淤、長江口航道整治、錢塘江綜合利用開發等科研規劃協調會議等。編有我院成立五十年來多種史實資料和中英文對照的院史大型畫冊,對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發揮了巨大作用。還經常為分配來院工作大專畢業生和研究生講解我國曆代水利建設光輝成就和當今水利、水電、港口、航道建設的形勢任務,以鼓勵他們要更好地為四化建設服務。多年來還擔任院學術刊物和省水利學會學術刊物的主要編委。1988年離休後,被選為院學術委員會名譽委員,省水利學會名譽理事。技術職稱為高級工程師,享受司局級待遇。?
離休以後,不甘伏櫪,願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貢獻一點餘熱。首先在精神文明方面,我習作了數千首古典詩詞,歌頌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歷史上偉大人物,歌頌了祖國大好河山和偉大的建設事業,揭露了封建王朝壓迫和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種種罪惡,針對時弊,也寫了篇章,同時對學詩論詩和抒情逸性之類也有不少詩篇。其中至少有上千首在國內有關詩刊詩集上發表。?
其次在物質文明方面,1993年,聯合了江蘇水利廳、江蘇交通廳、江蘇水利重點指揮部、河海大學、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等單位離退休六十餘位高級專家,成立了民辦集體的《南京江淮海水利工程科技開發研究所》,我被選為所長,作為高層次智力集團,面向全國,接受委託,對水利、水電、港口、航道和工業民用建築等工程項目,進行技術諮詢、分析研究、技術討論、成果鑑定,新產品開發應用以及可行性研究等。多年來已為十多個省市進行技術服務,受到生產部門的好評。
?
個人傳略已入編《中國現代水利人物誌》、《中國大百科專家人物傳略》、《中國當代文藝家辭典》、《鹽城高級人才名錄》、《中國當代企業家英才選》、《中國專家大辭典》、《科學中國人、中國專家人才庫》、《世紀珍藏版》等。
?
我1951年結婚,老伴吳慧齡,解放前上海惠生高級助產專科畢業,原在南京婦產醫院工作,已退休。生女灌英、灌美和文芳三人。灌英愛人韓海燕,生有外甥韓翔,正就讀杭州計量學院四年級;灌美愛人吳偉忠,生有外甥女吳菲菲,已大專畢業工作,繼續讀業餘本科;文芳愛人劉江,生子隨母姓,名孫雄,正就讀南京市十三中高三,將考大學,作為我祖上五代單傳的孫門唯一傳人。灌英、灌美二女均已退休,文芳仍在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工作。
我從1990年開始習作古典詩詞以來,已積稿4000多首,多是見景生情,因感而發,雖屬陳事濫調,但有不少值得回憶和紀念性質的詩篇。過去曾有若干習作,發表在《中華詩詞》、《江海詩詞》、《江南詩詞》、《南京詩詞》、《晚晴詩選》、《石城詩薈》、《吟潮》、《綠野》等等詩刊詩集外,比較集中發表的,則屬於詩友合編的如《夕陽紅詩詞》的一、二、三集,《莫愁詩詞》的一、二集,《桂園詩詞選》的一、二、三集,以及《江蘇百家詩匯》、《江海詩匯》等等,估計1500首左右。我單獨出版的只有西安徵稿代編的《聖代詞庫叢書》之十五集《清涼愚叟詞選》一集而已。?
我早有編印《清涼愚叟詞鈔》設想,並陸續整理了卡片,但由於身體欠佳和視力模糊的原因,一拖再拖,延遲了三、四年時間。經顧立桂、朱鼎、姚國權等詩友催促,才集中力量製成詩卡1000首左右,委請季龍華詩友審選分類得700餘首交出版公司打印,再請羅輯、季龍華、顧立桂、姚國權吟友幾次校對編排統一規格,終於完成了排版任務。書中序言,除幾年前荀萬里老詩翁所作一篇外,湯文瑛女史在看了初稿後,又作了一篇序言。在此,我謹向以上諸位吟友表示衷心的感謝。此外,《詞鈔》中有不少歌頌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的詩篇以及歌頌祖國水利、水電、港口航道建設的偉大成就作品,受到我院有關領導的重視和關懷,並給予資助,在此一併表示衷心的感謝。?
孫海寧
2007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