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河

(三國時人物)

鎖定
孫河,字伯海。孫堅族子,曾改姓俞,後改回孫。孫策愛之,賜姓為孫,列之屬籍。
本    名
孫河
別    名
俞河
伯海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族
主要成就
因孫策喜愛,賜姓孫
主    公
孫策

孫河人物經歷

孫河(?-204),字伯海。孫堅族子。少時便為孫堅心腹從討四方。孫策東渡,又跟隨孫策平定吳、會,從討李術,術破,拜威寇中郎將,領廬江太守。後孫翊遇害,前往宛陵指責媯覽戴員保護不周,二人心虛,將其殺害。
【文獻記載】《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載:“徐州牧陶謙深忌(孫)策。策舅吳景,時為丹楊太守,策乃載母徙曲阿,與呂範,孫河俱就景。因緣召募得數百人。” [1] 

孫河人物軼事

孫河本姓孫而非俞
判斷依據
據《三國志集解.吳書六.宗室傳第六》載“吳書曰:河,堅族子也,出後姑俞氏,後複姓為孫。河質性忠直,訥言敏行,有氣幹,能服勤。少從堅征討,常為前驅。後領左右兵,典知內事,待以腹心之任。又從策平定吳、會,從權討李術,術破,拜威寇中郞將,領廬江太守。”
“出後姑俞氏”之解
出後,過繼給他人為後代。姑,稱父親的姐妹。氏,通常在已婚婦女父姓前還加上夫姓稱呼。此處俞氏應是意指夫家姓俞。因此,孫河生父就是孫堅的一個堂兄弟(姓孫);其生父的一個姐妹嫁給了俞家,即孫河的姑姑俞孫氏;因為姑姑家俞家當初沒有兒子,孫河就過繼給了姑姑家繼承家業,因此成了俞河;後來可能是俞家又生了兒子或者其它原因,俞河恢復了自己的本姓,又重新叫孫河了。這樣才有河為“堅族子”及“後複姓為孫”的説法。
賜姓為孫”之解
解釋一
孫策賜姓為孫的人,真正的應是孫韶而不是孫河。現常通行的三國志版本載“孫韶字公禮。伯父河,字伯海,本姓俞氏,亦吳人也。孫策愛之,賜姓為孫,列之屬籍,後為將軍,屯京城。”該處所加標點符號斷句有誤。應為“孫韶字公禮。伯父河,字伯海。本姓俞氏,亦吳人也。孫策愛之,賜姓為孫,列之屬籍,後為將軍,屯京城。”一者,如前述,河本堅族子,出繼俞氏,而觀韶,因父之兄稱“伯父”,河為韶伯父,即韶父之兄,是河作為俞家子的親屬關係説的。韶才是真正的本姓俞,即俞紹。二者,又就“孫策愛之”而言,孫策175年生,孫韶188年生,而河據史料推斷應早於策生,愛而賜姓應是長對幼方為合理。故被賜姓者應意指韶而非河。史實之一,孫堅死時,策方17,之前還一直和母親住在舒城,並非演義中所述已隨軍在孫堅身邊;而孫河早已從堅征討多年。史實二,200年孫策26歲死時韶13歲,而孫河第三子孫桓198年生算來已有3歲,孫河當時在27歲以上(按20歲開始每兩年一個兒子估算)。三國志有載“策字伯符。堅初興義兵,策將母徙居舒。與周瑜相友,收合士大夫,江、淮間人鹹向之。堅薨,還葬曲阿。已乃渡江居江都。”再者,設若被賜姓的是河,那韶就應該還是姓俞才對,而不應該有河和韶都姓孫併入列孫氏宗族
解釋二
《三國志》:呂範字子衡,汝南細陽人也。少為縣吏,有容觀姿貌。後避亂壽春,孫策見而異之,範遂自委暱,將私客百人歸策。時太妃在江都,策遣範迎之。徐州牧陶謙謂範為袁氏覘候,諷縣掠考範,範親客健兒篡取以歸。時唯範與孫河常從策,跋涉辛苦,危難不避,策亦親戚待之,每與升堂,飲宴於太妃前。
孫策愛之,賜姓為孫的人是俞河,孫策後來成為江東之主,把孫河列之屬籍,孫韶也會改姓為孫。
總之,被賜姓的是孫河還是孫韶,兩種理解均可。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