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犁

(中國現代作家、散文家)

鎖定
孫犁(1913年5月11日—2002年7月11日),原名孫振海,後更名孫樹勳,筆名有孫犁、力編、縱耕、餘而立、土豹、原平、林冬蘋、林冬平、芸夫、孫芸夫、耕堂、芸齋、姜化、庸廬、時限等,河北安平人。中國現代作家、散文家,“荷花澱派”的創始人,歷任天津日報社副刊科副科長、報社編委,中國作協天津分會主席,中國作協第四屆顧問,第五、六屆名譽副主席,中國文聯榮譽委員。 [1-2] 
1913年5月11日,出生於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孫遙城村。1924年,跟隨父親前往安國縣城上高級小學,開始接觸到“五四”以後的文學作品。 [3]  1937年冬,抗日戰爭爆發,孫犁加入抗戰工作,並編寫了《民族革命戰爭與戲劇》的小冊子,指導敵後的抗日宣傳工作。 [4]  1944年,赴延安,在魯迅藝術文學院學習和工作。1945年,發表了《荷花澱》《蘆花蕩》等短篇小説。 [5]  [36]  1949年起,主編《天津日報》的《文藝週刊》,並擔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作協天津分會副主席等職。 [6]  1951年起,出版長篇小説《風雲初記》。 [16]  1956年,發表中篇小説《鐵木前傳》。 [34] 
2002年7月11日6時,孫犁因病逝世,享年90歲 [7] 
中文名
孫犁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孫遙城村
出生日期
1913年5月11日
逝世日期
2002年7月11日
畢業院校
保定育德中學
職    業
作家
代表作品
《風雲初記》《鐵木前傳》《白洋淀紀事》
主要成就
開創“荷花澱派

孫犁人物生平

1913年5月11日,出生於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孫遙城村。1919年,入本村小學讀完初級小學。1924年,跟隨父親前往安國縣城上高級小學,開始接觸到“五四”以後的文學作品。1926年,考入保定育德中學,在育德中學初中部(4年)讀書期間,開始在校刊《育德月刊》發表作品,如短篇小説《孝嗎?》《棄兒》,獨幕劇《頓足》等。 [3] 
升入高中後,閲讀了當時正在流行的社會科學的俄國十月革命以後的文學作品,對文藝理論發生濃厚興趣,並開始寫這方面的文章,如發表在《中學生》上的論文《子夜中所表現中國現階段的經濟的性質》等。 [3] 
1933年,高中畢業後,無力升學,在家賦閒。1934年春,孫犁父親託人在北平市政府工務局為孫犁謀得一僱員職位。由於公務不多,經常到附近的北平圖書館看書或到大學旁聽,用筆名“孫芸夫”在《大公報》上發表文章。由於屢屢請假,加上局長易人,幾個月後便被免職,又經父親託人,在北平象鼻於東坑小學當事務員,一年後辭職回家。 [3] 
1936年暑假期間,經同學侯士珍、黃振宗介紹,前往安新縣同口完全小學當教員,教六年級語文和一年級自然,在這裏他對白洋淀一帶人民羣眾的生活有了初步瞭解。 [8] 
孫犁
孫犁(4張)
1937年冬,抗日戰爭爆發,孫犁加入抗戰工作,並編寫了《民族革命戰爭與戲劇》的小冊子,指導敵後的抗日宣傳工作。接着又選編了《海燕之歌》,蒐集國內外的進步詩歌,彙編出版。他選編了《現實主義文學論》,將他前幾年學習的社會科學和革命文學理論整理摘錄出版。在《紅星》雜誌和《冀中導報》副刊上發表了《現實主義文學論》《魯迅論》兩篇論文。《關於牆頭小説》《談詩的語言》等理論文章和十幾萬字的《區村和連隊的文學寫作課本》,標誌着他對文藝理論的深刻思考,對解放區羣眾文藝創作產生了普遍而深遠的影響。 [4] 
1938年秋,在冀中區辦的抗戰學院任教。1939年春,調阜平,在晉察冀通訊社工作。此後,在晉察冀文聯、《晉察冀日報》、華北聯大做過編輯和教員,同時進行文學創作。1941年,回冀中區參加編輯羣眾性的大型報告文學集《冀中一日》,並寫成《區村和連隊的文學寫作課本》(後改名《寫作入門》《文藝學習》,並多次重印)。 [4] 
1942年後,孫犁的興趣點轉移到文學創作上來,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就發表了《走出以後》《丈夫》《第一個洞》《春天,戰鬥的外圍》《他從天津來》等十多篇作品,其中《丈夫》獲得了邊區魯迅文藝獎1942年第三四季度獎。 [9] 
孫犁圖書封面
孫犁圖書封面(4張)
1944年,赴延安,在魯迅藝術文學院學習和工作。1945年,發表了《荷花澱》《蘆花蕩》等短篇小説。短篇小説《荷花澱》在延安《解放日報》上發表後,重慶《新華日報》和各解放區的報紙轉載,新華書店發行單行本,香港的書店也予以出版。 [10] 
1945年,回冀中農村。1949年起,主編《天津日報》的《文藝週刊》,並擔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作協天津分會副主席等職。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孫犁在《天津日報》工作,同時繼續文學創作,長篇小説《風雲初記》寫於20世紀50年代初。 [12] 
1956年3月,孫犁在午睡起來後,因眩暈摔倒,長期的勞累引發了一場大病,這一病就是十年。期間因病長期擱筆,但他以《天津日報》副刊《文藝週刊》為陣地,發現和培養了不少青年作家; [5]  12月,發表中篇小説《鐵木前傳》。 [34]  這個時期,還寫有散文集《津門小集》、論文集《文學短論》等。後來經過多方醫治,孫犁逐漸康復,又欲重新開始寫作,但“文化大革命”突然到來,孫犁的創作遂被再次打亂。 [5] 
1977年7月,《人民文學》雜誌編輯向孫犁約稿,孫犁創作了《關於短篇小説》發表於該刊第八期,由此復出。 [5]  這個時期,他的小説寫得少了,除一束《芸齋小説》外,他把時間大多用在了研讀古籍,寫作散文、雜文上。 [6]  從1979到1995年,他先後出版了《晚華集》《秀露集》《澹定集》《尺澤集》《遠道集》《老荒集》《陋巷集》《無為集》《如雲集》《曲終集》10個作品集(此10部作品集為“耕堂文錄十種” [6]  )。在《曲終集》之後,孫犁隱退徹底告別文壇 [13] 
孫犁晚年身體一直有病,但就是不肯去醫院,怕受折騰(指反覆檢查)。1992年,孫犁80歲生日時得了一場大病,專家舉行多次會診後,為孫犁進行了手術,手術成功,而且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孫犁的身體狀況也一直不錯。 [5] 
1995年5月一天,孫犁下樓散步,偶感風寒,引起老年病(主要是前列腺症狀),從此,他輟筆不再寫作,也不閲讀報紙,完完全全地進行療養。 [5] 
1998年10月,孫犁病情再度加重,住進天津醫科大學附屬總醫院,此時,孫犁已經生活不能自理,完全依靠護理人員照料一切。2002年7月11日6時,孫犁病逝,享年90歲。 [5] 
2019年9月23日,孫犁長篇小説《風雲初記》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説典藏”。 [20] 

孫犁個人生活

1927年,孫犁在保定育德中學學習期間,以年幼想家,不願遠離為由(保定距家鄉近200裏),休學一年。同年,與本縣黃城王氏定婚,兩年後,遂與結婚。 [3]  畢業後又去北平、保定等地謀事,直到1949年在天津工作後孫犁才把妻兒接到身邊,併為她取名“王小立”。 [9] 
孫犁雖外表傲岸,對家人卻難掩其真情,雖然工作很辛苦,常常熬夜寫作到凌晨一兩點,晚上路過老母親的屋子,都推門進去看看是否蓋好被子。老母親愛吃魚,孫犁就專揀中段兒往她碗裏夾。他與農村妻子伉儷情深,雖然二人文化差距巨大,卻一生恩愛,相攜相扶。孫犁寫過,母親和妻子是他文學語言的源泉。正是質樸的勞動婦女的美德,奠定了他早期作品的基調,使他進入繁華的城市後,還聯結冀中平原的地氣,孫犁曾用過筆名“石紡”,是大女兒曾經工作的廠名簡稱,也用過“紀普”,“普”是他早喪的愛子名字。 [14] 
孫犁有三女一男四個孩子,孫曉玲是他最小的女兒。孫曉玲生活在天津,曾任職於郵電系統 [1]  。孫犁的孫子是孫瑜,外孫女是張璇,均為天津市的新聞工作者 [15] 

孫犁主要作品

時間
作品
體裁
出版社
1938
《民族革命戰爭與戲劇》
理論
冀中人民自衞軍政治部油印
1940
《論通訊員及通訊寫作諸問題》
理論
晉察冀日報社
1941
《魯迅、魯迅的故事》
少兒讀物
新華書店晉察冀分店
1942(首版)
《區村和連隊的文學寫作課本》
理論
1942版冀中文建會油印
1950版中南新華書店(更名為《寫作入門》)
1952版上海文化工作社(更名為《文藝學習》)
1946
《少年魯迅讀本》
少兒讀物
張家口教育陣地社
1947
《荷花澱》
散文集
香港海洋書屋
1947
《文學入門》
理論
冀中新華書店
1949
《蘆花蕩》
短篇小説集
羣益出版社
1949
《囑咐》
短篇小説集
天下出版社
1949(首版)
《村歌》
中篇小説
天下出版社(1961年人文出版社再版)
1950
《採蒲台》
短篇小説集
三聯出版社
1950
《農村速寫》
散文、小説集
讀者出版社
1950
《文學短論》
理論
上海文化工作社
1951
《山海關紅綾歌》
詩歌集
新知識書店
1951-
1963
《風雲初記》
長篇小説
1集、2集分別於1951、1953年人文出版社出版;
1-3集於196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
1953
《文學短論》(續編)
論文集
上海文化工作社
1957
《鐵木前傳》
中篇小説
1958
《白洋淀紀事》
小説、散文集
1962
《津門小集》
散文集
1964-4
《白洋淀之曲》
詩歌集
百花文藝出版社
1979-8
《晚華集》
散文集
百花文藝出版社
1981-3
《秀露集》
散文、小説集
百花文藝出版社
1981-10
《澹定集》
散文集
百花文藝出版社
1981
《耕堂雜錄》
雜文集
1981
《疆定集》
散文集
百花文藝出版社
1982
《琴和簫》
小説、散文集
花山出版社
1982
《孫犁小説選》
小説集
1981-
1982
《孫犁文集》(1-5冊)
文集
百花文藝出版社
1982
《耕堂散文》
散文集
1982-12
《尺澤集》
散文集
百花文藝出版社
1983
《書林秋草》
雜文集
1983
《孫犁文論集》
作品集
1984
《孫犁散文選》
散文集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4-3
《遠道集》
散文集
百花文藝出版社
1986-2
《老荒集》
散文集
1987-4
《陋巷集》
散文集
百花文藝出版社
1988-9
《耕堂序跋》
序跋文集
1989-9
《無為集》
散文集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0
《芸齋小説》
小説集
1992
《孫犁文集》(珍藏本)
套裝
百花文藝出版社
1995-11
《曲終集》
散文集
百花文藝出版社
1996
《芸齋夢餘》
散文集
人民日報出版社
2008
《耕堂讀書記》正、續編
讀書記集
參考資料: [13]  [16]  (注:《晚華集》《秀露集》《澹定集》《尺澤集》《遠道集》《老荒集》《陋巷集》《無為集》《如雲集》《曲終集》這十部散文集又合稱《耕堂劫後十種》 [6] 

孫犁創作特點

孫犁主題思想

民族觀念
在抗日戰爭之前,孫犁在鄉村教書,過着輕鬆自在的生活。抗日戰爭的爆發,改變了孫犁的生活。時代的洪流促使孫犁參加革命,由一個鄉村知識分子蜕變成文化戰士。在戰火蔓延的艱苦環境中,用自己的筆和熱情宣傳着抗戰救亡的文化,為建設抗日根據地的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並且以自己特有的文學方式完成對於時代的參與。由於日本主義的侵略,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一幕幕悲慘的畫面,刺激孫犁對於國家民族的思考。 [17] 
孫犁參加抗戰之後,在晉察冀邊區接受黨的思想教育的薰陶,對國家民族主義有了更好地理解。孫犁的民族國家觀念促使他參加革命,積極投身於抗戰的洪流中,並且用文藝這種武器來對抗日本侵略者,張揚民族意識。孫犁在《民族革命戰爭與戲劇》中就極力地宣揚國家民族主義,語言帶有明顯的時代色彩,用富有鼓動的話語來凸顯民族主義的重要性,使讀者在閲讀的過程中無形之中就受到感染,意識到國家、民族與個人的關係,從而使羣眾逐漸地具有國家民族意識。開篇就用簡單有力的文字,表現出戰爭革命的民族性。激揚的文字中有民主主義的高漲,有他對於國家民族意識的召喚。在晉察冀邊區這樣的環境中,他充分感受到革命的偉大,運用主流話語表達自己的感情。 [17] 
讚美民眾
孫犁在《老胡的事》中着力描寫的小梅動作敏捷,煥發着青春的活力,每天都不閒着。在這裏小梅是可愛、美麗、勤勞,有着勞動人民身上普遍的勞動美的共性。孫犁不惜筆墨的對小梅進行詳細的描寫,其中就是表達出對於勞動人民的讚美。在老胡的妹妹來了之後,老胡説“你能做許多事,可你還得向她學習,她知道很多的革命道理呀!”在老胡的心目中,小梅雖然美麗、勤勞,但還要學習革命道理,抗戰中的羣眾才是最有魅力的。把小梅和從事革命工作的“妹妹”放在一起,並且要小梅向“妹妹”學習,説明勞動人民羣眾要積極地參加到抗戰的隊伍中才能更加完美。當然要小梅向“妹妹”學習,並不是説小梅作為人民羣眾的代表就是不完美的,這其中摻雜着孫犁對於小梅殷切的希望,對於人民羣眾的期望,想要人民羣眾將自己的優秀品質與抗戰相結合,能夠更好地發揮人民羣眾的作用。 [17] 
現實主義
孫犁曾長期生活在羣眾的生活和鬥爭之中,熟悉他們,熟悉他們的語言,熟悉他們原始狀態的文藝,能把握人民生活的感性的進步。所以,他能以思想為線藝術為針,把這些生活中閃耀的珍珠串成篇篇美文。在談到自己的創作時,孫犁説,他的創作,從抗日戰爭開始,作品是他個人對這一偉大時代、神聖戰爭,所作的真實記錄。反映這一時代人民精神風貌的作品,在他的創作中,佔絕大部分。在創作過程中,他的思想、感情,和他所處的時代,或人民對作者的要求,不會有任何不符拍節之處,完全是一致的。可以説孫犁的作品,比較真實地再現了那個時代生活的某些本質內容,記錄下了作家當時的思想與情感,可以説是時代與個人的真實結合。 [18] 
批判文革
“文化大革命”的到來,嚴重禁錮了作家的思想和意識。孫犁真正進入了創作的空白階段。《書衣文錄》中記錄着“變得聰明”的“迂夫子”對文革無聲的抗爭和痛苦的踐涉歷程。在這場動亂中,孫犁堅守着自己的人格,雖然意識仍被禁錮,但孫犁卻能從包裹書皮和書寫書衣文中得到精神的慰藉,修身養性。在這個小小的精神園地裏釋放出本真的自己,排遣內心的積鬱,發泄對文革的痛恨。雖然《書衣文錄》中直指、拒斥“文革”的言語不是很多,但那些書籍題識卻飽含着孫犁對世事變化無常的困惑,對混亂的生存環境的謾罵,對人性自私醜惡的揭露,以及對文化凋敝、青年荒廢學業的憂心和苦惱。所有的這一切都顯示出孫犁與“文革”相抗衡的立場和決心。劫後復出的孫犁呈現出批判性的言説方式,憤激的處世心態,沉浸傳統文化的新狀態,已在《書衣文錄》中就顯露端愧。 [19] 
追憶往昔
對戰爭年代的追憶,貫穿着孫犁晚年的創作。戰爭年代艱苦卓絕,生死存亡亦是朝不保夕之事,然而這卻是孫犁最懷念的日子之一。繼一系列的懷人之作後,孫犁又陸續創作了一批由生活瑣事等觸動的關於戰爭歲月的回憶之作,如《在阜平》《服裝的故事》《吃粥的故事》《平原的覺醒》等。這些回憶沒有了傷逝懷人的沉痛和傷感,抑或説這種傷感的情緒比較淡,更多的是洋溢着青春的激情和樂觀向上的革命主義精神。抗日戰爭對於中國人民而言,是殘酷的,是血的戰爭,而孫犁卻稱之為“神聖而偉大的年代”。 [19] 
孫犁晚年一直深情地訴説着戰爭時代的美好,是想告訴人們,在那個年月,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一種美好。我們彷彿聽到他內心那個沉重的疑問在大地叩響,為什麼戰爭歲月過去了,人民安享太平了,人心卻變成了另一副模樣。所以他不斷地追憶,不斷地向讀者傾訴,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裏,人人都為了同一理想而團結奮鬥的精神,奮發向上、昂揚積極,人們之間不會為了一點利益之爭動歪念頭,不會心生惡意,不會背棄信仰,背棄道德,做出君子不齒之事。而這些所有美好的回憶和感受,都是基於孫犁對另一個“邪惡的極致”年代的對比觀照。“文革”中,小人為了利益之爭,權欲之念,可以大賣人頭,甚至傷害無辜者的身家性命。那十年的沉痛經驗和情感沉澱,都讓孫犁更加的懷念曾經逝去的那個美好的時代以及那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19] 

孫犁藝術特色

簡約刻畫
孫犁很擅長用簡約的筆墨刻畫出時代中的人物,他們表現出特定區域的風物特徵,使他筆下的風俗畫呈現出一種動態的美。在《紅棉襖》中的山區姑娘雖然不太瞭解外邊的世界,但對於革命充滿激情,害羞而又熱情,將自己早晨剛穿上的紅棉襖脱下給病員蓋上。其中,通過“她便轉過身去斷然地脱下來”,“臉飛紅了一下”,“自己退到角落裏”等將姑娘的害羞生動的表現出來,但為了幫助病員還是脱下自己的新棉襖,這裏是對於勞動人民的熱情讚美。在《瓜的故事》中平原姑娘給傷員挑最好吃的西瓜,並且還大聲招呼鐵匠老婆給戰士送葡萄,還責備不願意送給戰士葡萄的吝嗇女人,表現出平原姑娘的豪爽和對於抗戰的支持。通過對比兩個性格不同的姑娘,表現出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們不同的性格,也表現出不同的風物,但都將他們放置在抗戰時代的背景之下,表現出人物對於抗戰的支持,對於戰士們的關心,這樣使人物融入時代中,賦予人物時代特色,增強作品的感召力。 [17] 
柔美明快
孫犁的早期作品主要以歌頌祖國的大好河山和解放區百姓的淳樸、善良為主。早期的作品主要是小説,在現實主義的基礎上,佐以浪漫主義色彩的筆調,文字清新明麗。在孫犁早期的作品中,這些“極致”的美,較為集中地體現在女性人物身上。《荷花澱》中勤勞樸實的水生嫂,《麥收》裏勇敢擔當的二梅,《“藏”》中青春好勝的淺花,《光榮》裏熱情善良的秀梅,《吳召兒》中機智果敢的吳召兒,《鍾》裏敢愛敢恨的慧秀等農村婦女形象,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孫犁熱情地歌頌着這些美麗可愛的女性形象,用詩一般的情懷為她們譜寫讚歌。在戰爭的大背景之下,她們表現出難得的智慧與勇氣,面對強敵毫無畏懼,並能與敵人周旋,表現出“巾幗不讓鬚眉”的英勇氣概;在國與家之間,她們能識大體、顧大局,忍受丈夫別家棄子、終年在外之苦,在後方支持着民族抗日解放的偉大事業,表現出無窮的人格魅力。 [19] 

孫犁獲獎記錄

文學類
  • 2019-9-23    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説典藏    《風雲初記》[20]     (獲獎)    
  • 1942    邊區魯迅文藝獎1942年第三四季度獎    《丈夫》[9]     (獲獎)    

孫犁人物評價

“這是一個有風格的作家。”(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評) [21] 
“按照孫犁的革命資歷,他如果稍能入世一點,早就是個大文官了;不,他後半生偏偏遠離官場,恪守文人的清高與清貧。這是文壇上的一聲絕響,讓我們後來人高山仰止。”(中國當代作家莫言評) [14] 
“孫犁有自己的一貫的風格。他是那種布衣簡食、淡泊明志的作家。他選定了清貧的作家之路,並始終如一地持守一個作家的良知。”(中國現代作家茅盾評) [22] 
“孫犁先生高尚的文學品貌在文壇永存,孫犁先生對文學晚輩至誠的關愛我將銘記終生……這位作家獨樹一幟的價值,將在以後的歲月中越發顯現出來,孫犁先生對年輕一代作家的影響和滲透力,是不會消失的,不會泯滅的,相反,它將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更加凸現出來。”(中國當代作家鐵凝評) [23] 
“我從孫老的身上學到了許多東西,孫老的一生無愧於這個時代。”(中國當代作家馮驥才評) [24] 
“孫犁很純粹,不是受風風雨雨影響,東搖西晃跳搖擺舞的作家。”(中國當代作家從維熙評) [21] 
“孫犁先生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一位具有時代標誌性的傑出作家,他把自己的筆和才華,把自己的作品和生命,全部獻給了時代和人民。他的作品融入了中國現當代文學創造的典藏,一代又一代讀者從中汲取着無盡的精神營養。”(時任天津市委副書記劉勝玉評) [25] 

孫犁後世紀念

孫犁孫犁紀念館

2002年7月11日,孫犁逝世後,河北省安新縣人民政府在白洋淀荷花大觀園修建了孫犁紀念館。紀念館為三合院仿古建築,坐北朝南,正門中間掛着詩人賀敬之題寫的"孫犁紀念館"牌匾,紀念館南端為六柱木製碑亭,正面兩柱有孫犁撰寫的楹聯"夢中屢迷還鄉路,愈知晚途念桑梓",碑亭中間為漢白玉石碑,正面書"荷花澱派創立者孫犁"。中軸線上建有木製牌樓,孫犁所書"大道低迴"牌匾掛牌樓中央。牌樓和展廳之間是孫犁呈坐姿、高3.3米的漢白玉雕像。孫犁紀念館正房為主展廳,分七個部分,展示了他的生平與創作。 [26] 
孫犁紀念館

孫犁孫犁故居

孫犁故居位於安平縣大子文鄉孫遙城村,佔地面積1290平米,建築面積272平米, 2013年10月開始規劃建設, 2014年5月4日建成開放。 [27-28] 
孫犁故居建築風格為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北方民居特色,建築佈局為外院套內院的四合院形式,內院建有正房三間兩跨、東西廂房,外院建有傭工房、牲口房、磨房、門房、大車棚和大門、二門等設施,在外院建設紀念廣場和孫犁著作碑林,同時正在設計雕刻漢白玉孫犁坐像。 [28] 
孫犁故居

孫犁孫犁文學獎

2012年11月,孫犁文學獎首次頒獎。孫犁文學獎是為了紀念孫犁先生逝世十週年而設立的,由河北省作協和孫犁故鄉衡水市安平縣共同承辦。 [29] 

孫犁孫犁圖書館

孫犁圖書館 孫犁圖書館
2013年5月12日,孫犁圖書館在河北省安平縣舉行開館,孫犁紀念館奠基儀式同時舉行。該館位於安平中學校園內,總建築面3948.42平方米,共四層,主體建築高度為17.9米。各層廳堂的命名都與孫犁有關,一樓各“苑”以“荷”命名,意在突出孫犁作為荷花澱派創始人的內涵,二、三、四樓所有“閣”“堂”“齋”分別以孫犁文學作品名字命名,旨在表達對大師的敬愛與懷念。 [30] 

孫犁紀念圖書

時間
作品名稱
作者
出版社
備註
2004-02
《孫犁:革命文學中的多餘人》
中國文聯出版社
收錄於20世紀中國文學論書系
2011
《布衣:我的父親孫犁》
孫曉玲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為孫犁的女兒
2013-05
《逝不去的彩雲:我與父親孫犁》
孫曉玲
百花文藝出版社
/
2013-05
《百年孫犁》
鐵凝、賈平凹等
百花文藝出版社
/
參考資料: [14]  [31-33] 

孫犁所獲榮譽

2022年9月,入選100餘位優秀報人。 [3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