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慰祖

鎖定
1953年出生於上海,又名可齋。現為上海博物館研究員 [7]  、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 [8]  、西泠印社副社長 [10] 
上海市書法家協會第六屆副主席兼學術委員會主任 [6]  、第七屆顧問 [1]  、中國藝術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員 [4]  、上海中國書法院副院長 [5]  、上海市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 [9]  ,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委員會委員 [6]  。曾獲第七屆中國書法蘭亭獎金獎(理論方向) [6] 
中文名
孫慰祖
別    名
可齋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職    業
篆刻家、書法家 [2] 
代表作品
《孫慰祖印稿》
《印中歲月》
《中國印章—歷史與藝術》等。
職    稱
研究員

孫慰祖人物生平

孫慰祖學風系列
孫慰祖學風系列(51張)
幼習書法篆刻得翁思洵、顧懋鈞先生指授,繼師韓天衡先生。又從馬承源先生攻習璽印篆刻鑑定研究。
書法篆刻作品曾入選全國一、二、三、屆篆刻藝術展、全國四、五屆書法篆刻展、中國美術館當代篆刻藝術邀請展、當代篆刻藝術大展、當代著名副秘書印社國際書法篆刻展、西泠印社篆刻藝術評展、全澳書畫聯展等各類展覽評審委員。
先後應香港中文大學、澳門市政廳文化康樂部、澳門藝術博物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台北故宮博物院、台灣藝術大學、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日本書藝院、澳大利亞國家美術館、美國夏威夷東方博物館、美國克拉克美術館、阿根廷國家博物館、俄羅斯埃爾米塔什博物館、瑞士蘇黎世美術博物館、馬來西亞創價學會、韓國振興書道會邀請訪問交流並作學術報告。
2018年11月,上海市書法家協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聘請孫慰祖為顧問。 [1] 
2023年11月11日,西泠印社召開第十五次社員大會,孫慰祖當選為副社長 [10] 

孫慰祖人物作品

可齋家法——秦風系列
可齋家法——秦風系列(25張)
《印章藝術概説》(合作,198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古玉印精萃》(合作,1989年,上海書店出版社)
《兩漢官印匯考》(1993年,上海書畫出版社、香港大業公司)
《古封泥集成》(1994年,上海書店出版社)
《印章》(1998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印章藝術概説》(合作,198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秦漢金文彙編》(合作,1997年,上海書店出版社)
《孫慰祖論印文稿》(1999年,上海書店出版社)
《中國璽印篆刻全集》(編委,1999年,上海書畫出版社)
可齋家法——唐風系列
可齋家法——唐風系列(33張)
《中國篆刻全集·漢代卷》(2000年,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鄧石如篆刻》(2000年,上海書店出版社)
《印裏印外》(合作,2000年,台灣汶採有限公司)
《孫慰祖印稿》(2000年,上海書店出版社)
《唐宋元私印押記集存》(2001年,上海書店出版社)
《封泥:發現與研究》(2002年,上海書店出版社)
《上海博物館藏品研究大系—中國古代封泥》(200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可齋論印新稿》(2003年,上海辭書出版社)
《近現代名家篆刻》(執行主編,2004年,上海辭書出版社)
《孫慰祖印選》(2006年,上海辭書出版社)
《可齋論印三集》(2007年,上海辭書出版社)
可齋家法——漢風系列
可齋家法——漢風系列(30張)
《陳鴻壽篆刻》(2007年,上海書店出版社)
《孫慰祖印譜》(2008年,西泠印社出版社)
《印中歲月——可齋憶事印記》(2008年,吉林美術出版社)
《印中歲月——可齋憶事印記》(增補鈐印本)(2012年,日本藝文書院)
《中國印章—歷史與藝術》(2010年,外文出版社)
《中國印章—歷史與藝術》(英文版)(2011年,外文出版社)
《歷代璽印斷代標準品圖鑑》(2010年,吉林美術出版社)
《當代中國書法論文選·印學卷(1949-2009)》(執行主編,2010年,榮寶齋出版社)
《可齋問印》(2011年,西泠印社出版社)
《可齋獨語》(2014年,中國文化藝術出版社)
《海上印壇百年——近現代海上篆刻研究》叢書(執行主編,2014年,上海書畫出版社)
《隋唐官印研究》(合作,2014年,上海書畫出版社) [2] 

孫慰祖參加節目

2024年4月18日,參加的節目《金石中國心》播出。 [11] 

孫慰祖社會評價

《可齋問印》序(節選)
吳振武
可齋家法——古風系列
可齋家法——古風系列(27張)
孫兄以他所服務的上海博物館為研究大本營,見多識廣,於印學進步貢獻巨大。舉凡璽印起源、制度工藝、斷代辨偽、資料輯佚、印人印史、藝術賞析乃至於域外印風等等,皆有論著行世,且精湛宏富,此亦早為圈內人士所皆知,而我則久已視為當代印學第一人。最值得稱讚的是,其研究結論皆從資料功夫來,絕不虛妄欺人。據聞他有文出,不但有學界不肖巧取豪奪,讓他鄙視;即連古董製造商亦會找來研讀並據以改進馬腳,這又叫他不免無奈。他置身於自己界定的“印之為藝”與“印之為學”兩個天地之中,遊刃有餘而又以寧靜自守。此次為適應現代人的快餐生活,他頗費功夫地將歷年所撰二百餘萬字的印學論著作了一番萃取,並分部歸類,標明出處。此舉不惟體現與時俱進之意,亦系學説推廣之良策。
2011年中秋節起草於長春,
越十日改定於莫斯科旅次
《印中歲月——可齋憶事印記》序(節選)
鄧 丁
可齋家法——清風系列
可齋家法——清風系列(42張)
篆刻的語義內容既是篆刻創作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構成其藝術特性的一部分。慰祖兄的努力即在於敏鋭地捕捉了人生經歷中別具意味的細節,融情於刀石之間。所以他的創作一方面是『清景一失後難摹』的瞬間偶得,一方面是印文到邊款的渾然天成。他在篆刻藝術上的創穫,早有他的三種印譜鑑證,本集作為專題
創作則再次顯示他在風格譜系上對璽印傳統的廣博學養和藝術表現手法的純熟把握,而在篆刻文字內容及印款形式的開掘利用方面則堪為構想獨特的創格。
二00八年四月八日於上海 [3] 
先生本色是印人
——讀孫慰祖篆刻近作(節選)
李剛田
他的篆刻,既不是招搖過市的時代弄潮兒,又不是那種峨冠方步作魏晉名士狀者,而是平平實實地展示着本色的自我,求一種“古不乖時,今不同弊”的創作定位。他的印中有着廣泛的包容性,不偏執一端,不作異形怪狀以招徠看客,而是有一種正大氣象。讀他的印,我們既可以體會到醇厚的金石氣,又能領略到一種文人的“雅”意。在細細玩味每一方印作時,我們不難感受到作者具有時代感的匠心獨運。
在方寸天地中尋覓快樂
-----孫慰祖的藝術與學術生活(節選)
錢建忠 程遠
可齋家法——書風系列
可齋家法——書風系列(20張)
二十多年中,出版了論着、編着和個人作品集34部,論文250餘萬字,這一組數據在他身處的書法篆刻界與文博界都是突出的紀錄。他的多種著作與論文,不僅填補了中國璽印篆刻研究領域的諸多空白,也為古文字、考古和歷史研究提供了具有應用價值的資料總集。
1999年,東京國立博物館平安館落成後的首場大型學術演講,邀請的是訪問學者孫慰祖報告中國古代封泥研究的最新成果;十年後,他走進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和台北故宮博物院演講中國印章研究的專題,也成為篆刻家和印學家在此地第一次高調亮相的紀錄。
可齋家法——雅風系列
可齋家法——雅風系列(13張)
在香港中文大學的國際古璽印研討會、西泠印社的國際印學峯會、馬王堆國際學術研討會、世界人類學與民族學大會以及北京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的學術講壇上,都有他的身影。他的研究貫穿了古璽印與明清篆刻,將歷來分離的兩個研究體系融通為一體,這在印學界巳是罕與其儔,而他將印學研究延伸到考古、歷史地理、官制、民族文字等其他領域,實現新的應用價值的一系列成果,尤其引起文物考古界學者的注目。
受國家外文局委託,他完成了第一部中英文兩版、面向國內外的大型學術專着《中國印章——歷史與藝術》,被美國、日本的學界評為“劃時代的論述中國印章藝術發展歷史及其美學的權威論着。”由此,他也被海外學者視為大陸印學研究的主要代言人。
他憑藉敏鋭的鑑別眼光,為各地文物機構鑑定印章文物五萬餘件,在近二十多年中為國家甄選、徵集了3000多件重要的古璽印、封泥及明清時期的名家篆刻作品入藏博物館,避免了不少極為珍貴的歷史文物的流散。
“井底之蛙”與“萬印過客”
——孫慰祖的藝術與學術情狀
(節選)
作者:花匯
堅守在一個書法篆刻與印學研究的小天地裏,筆墨相伴,寒夜青燈,不好高騖遠,不張揚喧囂,結果是:他吐吶出二百多萬字的印學論文專着,不斷突破着印學與史學的盲區,刷新着一個又一個學術結論;三十年懸而未解的馬王堆三號漢墓墓主身份由他對殘缺印文的復原而破譯;存有爭議的《淳化閣帖》北宋拓本因他對四方收藏印的斷代而得出令人信服的的結論;還有古代封泥的系統研究,漢晉官印的分期,唐宋元官私印的鑑定整理,中國印在世界文化史上的特異性、中國印章在東亞地區的傳導現象……
與古人幾十年來的朝夕會晤是他取得藝術通感的途徑。遍覽國內外各大博物館、公私藏家的不下5萬方古印,讓他心中流淌出與眾不同的藝術情感、思緒,而這一得天獨厚的底藴也讓他走出一條有古人、不同於古人,有我、不同於昨天之我的創新之路,在紛紛擾擾的當代風格譜系中,他所構造的融淳古、正大、清新、爽利和機敏於一體的創作面目,兀然凸現出一個學者藝術家的鮮明個性。在當下藝術界,他以古為新的鋭意前行,既來自五十年的積累,也源於他寧靜而執着性格。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