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寰

(中國大豆遺傳育種家)

鎖定
孫寰,大豆雜交種“之父”,是我國著名的大豆遺傳育種家,中國雜交大豆科學研究的開拓者,我院大豆育種首席研究員。1963年孫寰于吉林農業大學畢業,1966年瀋陽農學院研究生畢業,1968年分配到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工作。歷任技術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曾任大豆研究所副所長,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1983年,孫寰帶領課題組開始了大豆雜種優勢利用的科技探索。經過20年的刻苦攻關,終於攻克了這一世界性的科技堡壘,世界第一個大豆雜交種在孫寰的手中變成了現實,為我國農業科技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中文名
孫寰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吉林省吉林市
出生日期
1939年
性    別

孫寰個人簡歷

孫寰,男,漢族,1939年出生,吉林省吉林市人,中共黨員。現任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首席研究員、中國作物學會大豆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曾任吉林省農科院副院長、省作物學會理事長。
1963年大學畢業後,孫寰考取了我國第一批全國統招的碩士研究生,主攻耕作栽培專業。上世紀70年代末,世界銀行在中國選拔人才,他是國內唯一一個外語口試和筆試都通過的人。就在他要到世界銀行報到的前一天,農業部找到孫寰,準備讓他去美國進修,搞大豆研究。這強烈地吸引了孫寰,因為這是他十幾年的夢啊!孫寰毫不猶豫地放棄了去世界銀行的機會。1982年,他被派往美國,師從美國大豆細胞遺傳學家帕爾默,這期間,他全面掌握了世界大豆科學研究動態,掌握了許多先進技術,為雜交大豆的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

孫寰個人成就

世界雜交大豆第一人  孫寰 世界雜交大豆第一人 孫寰
孫寰主要從事大豆雜種優勢利用研究,先後主持或參與了科技部“863”重大專項、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25個重大研究項目。經過20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攻克了雜交大豆這一世界性難題。
孫寰創造了大豆研究領域的五個世界第一:第一個細胞質雄性不育系;第一個通過品種審定的大豆雜交種;建立了第一個以“三系”為基礎的雜種優勢利用育種程序;開發出第一個利用昆蟲傳粉大量生產雜交種的高效制種方法;第一次在栽培大豆中發現兩個染色體倒位系。他被授予國家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全國先進工作者、吉林省高級專家等11項榮譽稱號;先後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首屆吉林省科技進步特殊貢獻獎等。
中國是大豆起源國,但上世紀80年代初,大豆單產每公頃只有一噸多,不到美國的一半。在美國學習的孫寰,急國家之所急,毅然放棄了在國外繼續深造的機會,也放棄了很快能名利雙收的其它研究課題,堅定地踏上了雜交大豆的研究征程。回國後,孫寰不辭辛苦,從南到北,橫跨20個緯度,分別在福建泉州、湖南長沙、浙江杭州、河南鄭州、江蘇徐州、吉林公主嶺等地搞試驗,選用不同類型栽培大豆與野生大豆廣泛雜交,終於發現地方品種汝南天鵝蛋(代號167)含有不育細胞質,經過五代回交,1993年育成世界上第一個大豆細胞質雄性不育系OA和同型保持系OB,1995年又育成栽培豆不育系YA和YB,找到恢復系,實現“三系”配套。同時,還證明不育系屬配子體不育,育性穩定。 [1] 
不育系的育成,為大豆雜種優勢利用打開了突破口,此項研究成果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此時,身為省農科院副院長、研究員的孫寰,已是功成名就,他完全可以在理論上從不同的學科、不同層次對不育系繼續研究下去,可以發表不少論文,這是一條名利雙收的路線。然而他沒有這樣做,而是迎難而上,選擇了實現雜交大豆產業化這一難度更大、風險也更大的研究方向。孫寰説,“搞科學研究,要有創新意識、責任意識,滿足現狀不是科學家的價值觀。”如今,孫寰仍然精神飽滿地在雜交大豆產業化的道路上闊步前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