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安動本

(柳子戲劇目)

鎖定
《孫安動本》是柳子戲劇目,改編自柳子戲傳統劇目《徐龍打朝》。
該劇講述了曹州知府孫安為除權奸,敢於日動三本,以死諫君的故事 [1] 
中文名
孫安動本
別    名
三上本
類    型
柳子戲
導    演
尚之四
編    劇
趙建秋
範季高
紀根垠
楊漢卿
尚之四 展開
編劇
趙建秋
範季高
紀根垠
楊漢卿
尚之四
朱劍 收起

孫安動本劇情簡介

劇照
劇照(8張)
明朝皇帝萬曆登基,奸相張從獨霸朝綱,吞沒賑糧,草菅人命。曹州知府孫安曾參奏一本,被張從壓下,張從假向孫安施恩,保舉他進京任職。孫安進京後,根據一路所聞所見,歷數張從罪行,連奏三本,皇帝聽信張從讒言,將孫安打了四十御棍,永不許他入朝見君,但孫安忠貞不屈,又在岳父黃義德家中,發現了羣臣參奏張從的本章,並得知自己父親也是被張從害死的。更堅定了他的盡忠報國之志,於是綁妻縛子,上殿以死諫來感動皇帝,但在張從的操縱下,皇帝將孫安定為死罪。黃義德求三朝元老沈理保本,結果沈理反被貶為民。最後定國公徐龍,手使黑虎銅錘,打上金殿,逼皇帝赦下孫安。孫安終被赦下,徐龍將銅錘交給孫安,孫安怒打張從,他的忠正之義終得大伸 [2] 

孫安動本創作人員

孫安動本主創人員

職位
人員
導演
尚之四
編劇
趙建秋、範季高、紀根垠、楊漢卿、尚之四、朱劍

孫安動本表演人員

劇中人
扮演者
孫安
黃遵憲
孫妻
李豔珍
張從
崔明雨
徐龍
何東明
沈理
何芳善
黃義德
張興成
(以上參考資料 [3]  [1] 

孫安動本角色人物

劇中人
行當
角色介紹
孫安
正生
忠義之士,不畏強權,一心為老百姓做主。
孫妻
青衣
性格內向,她談吐柔聲輕語,一再勸阻丈夫“凡事要三思要周全”。
張從
大花臉
奸臣,陰險惡毒,專橫跋扈。
黃義德
老生
孫安的岳父,飽經宦海風波,明哲保身,處處小心翼翼。
(以上參考資料 [2] 

孫安動本戲曲表現

孫安動本劇本創作

《孫安動本》改編自柳子戲傳統劇目《徐龍打朝》,於1956年由山東省戲曲研究室挖掘記錄。又名《三上本》。主要表現孫安為除權奸,為報父仇,敢於日動三本,以死諫君的堅強執着精神,定國公徐龍忿怒打朝,支持了孫安的正義行為。1958年經濟寧地區戲研室初步整理後,由鄆城縣工農劇團上演。1959年6月,該團調省成立山東省柳子劇團後,在省委和各級領導的支持關懷下,又重點組織力量修改劇本,加工排練。1959年秋的修改本,從突出表現“孫安既要有勇,又要有謀”入手,加強了孫安為民請命的思想發展過程,增添了途中遇見民婦懷揣冤狀投河和金殿受刑後“問天”等重要情節,在處理孫安夫妻關係、徐龍的性格刻畫、以及場次結構、詞句潤飾方面,都作了不少努力。原本中奸相“張從”與“張居正”之名並用,鑑於史籍中有張居正“為相十年,海內稱治”之説,為避免在歷史故事劇中引起史學界不必要的爭論,因而統一用“張從”之名。當年11月份進京演出本,場次和情節又作了些調整,主要是將孫安進京當晚就在岳父家中從過去的本章裏發現張從的許多罪證這一情節移到“日動三本”之後,更加突出了孫安“為民請命”的精神 [1] 

孫安動本音樂創作

在《孫安動本》的音樂創作中,導演尚之四的原則是:“選最準確的音樂曲牌為劇情服務”。因柳子戲曲牌甚多而他對這些曲牌又不熟悉.因此他採用了一種獨特音樂創作方法:先不讓搞劇本創作的同志寫唱詞,而是把這段唱詞的內容和情緒告訴劇團的老藝人,讓藝人們唱這種情緒的曲牌,一個不行再換一個,直到情緒完全吻合為止,然後再讓搞劇本創作的根據這個曲牌填詞。柳子戲的缺點是腔多字少,拖沓重複,幾句唱詞的一個曲牌能唱七、八分鐘。為此,尚之四在選用的曲牌中.常常刪去一些繁瑣的過門、間奏及重複的拖腔,讓音樂恰到火侯為止。在第六場孫安準備綁子去金殿前,有一聲悽婉沉痛的“兒啊”,通常這個叫板是和音樂同時起的,有一次不知為什麼樂隊忘了伴奏。恰恰這一忘,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效果。尚之四覺得這種無伴奏不僅新穎,而且更能體現人物此時此刻的心情,便當即拍板取消伴奏。
柳子戲的文場音樂過去一直沿用的是笛、笙、三絃三大件。三大件伴奏雖然優美,但顯得單薄。在《孫安動本》一劇中,尚之四增添了中笙、阮和琵琶,這一來,音樂的厚度增加了,同時又保留了原劇種的風格和音樂特色 [3] 

孫安動本劇目賞析

《孫安動本》情節動人,唱做皆工 [1]  (政論家鄧拓評)
該劇塑造了孫安剛正不阿、不畏權貴,舍親情而取國家大義的藝術形象 [4] (《齊魯晚報》評)
《孫安動本》痛快淋漓地表達了勞動人民以忠制奸,仲張正義的樸素願望 [1]  (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評
《孫安動本》的表演、唱腔乃至臉譜、化妝都有它與眾不同的特色。特別是定國公徐龍的臉譜、身段,生動極了。當他為營救孫安,手使黑虎銅錘打上金殿之後,搬把椅子放在龍書案前,和昏君面對面地進行“先有臣後有君”的辯理,勢如雷霆萬鈞。如此淋漓盡致,大快人心,是因為他説的有理,體現了人民的觀點 [1]  (文藝理論家馬少波評)
參考資料
  • 1.    譚源材主編.山東藝術發展研究.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2年:第93-96頁
  • 2.    侯弦. 淺析柳子戲的唱腔特色——兼分析《孫安動本》的唱腔設計[J]. 戲劇叢刊, 2004(4):35-37.
  • 3.    邵冠武. 《孫安動本》編導淺探[J]. 戲劇叢刊, 2004(4):33-34.
  • 4.    古老柳子戲再現新風采  .大眾網[引用日期2019-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