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孙女

[sūn nǚ]
儿子的女儿
"孙女"是汉语亲属称谓词,标准读音为sūn nǚ(ㄙㄨㄣㄋㄩˇ),专指儿子(男儿或女儿)所生的女儿。该词汇在《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古典文学作品中均有使用实例,其对应的英语翻译为"granddaughter"或"son's daughter",德语为"Enkelin",法语为"petite-fille"。
作为汉语亲属称谓体系的组成部分,"孙女"在宗法制度中具有明确的辈分定位,与"孙女婿"形成婚姻关系链。方言研究显示,河南驻马店地区存在使用"外女"指代外孙女的现象 [2],体现汉语亲属称谓的多样性。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外孙女中文表演案例,则展现了该称谓的国际传播影响力 [1]
拼    音
sūn nǚ
注    音
ㄙㄨㄣㄋㄩˇ
词    性
称谓词
外    文
granddaughter(英)/Enkelin(德)
亲属层级
直系第三代
出现文献
《儒林外史》《红楼梦》

定义与语义范畴

播报
编辑
"孙女"在汉语亲属称谓体系中特指儿子或女儿生育的女性后裔。该称谓通过"孙"字明确代际关系:
  • 构词逻辑:"孙"表示"子之子"的本义,"女"限定性别属性
  • 亲属维度:与"孙子"构成性别对称称谓,形成"祖孙三代"的完整谱系
  • 延伸称谓:衍生出"外孙女""曾孙女""玄孙女"等梯级亲属称谓

语言特征

播报
编辑
在语言应用层面具有以下特征:
  • 发音标准:普通话以"sūn nǚ"为标准读音,方言中存在声调差异但核心音节不变 [2]
  • 语法功能:可直接作为独立称谓使用(例:"这是我家小孙女"),也可与修饰语组合(例:"长孙女""嫡孙女")
  • 语义演变:现代汉语中扩展至非血缘关系的拟亲属使用,如老年群体对幼年女性的昵称 [2]

文化内涵

播报
编辑
作为宗法制度的语言载体,"孙女"称谓包含多重文化意涵:
  • 家族传承:在《红楼梦》第四十回中,贾母以"小孙女儿"指代惜春
  • 称谓伦理:《儒林外史》第三十六回通过"祁太公的孙女"表述,反映传统社会对嫡系血脉的重视
  • 性别观念:与"孙子"并置时,常见"孙辈"的统称使用,但在传统亲属称谓中仍保留性别差异

方言差异

播报
编辑
河南驻马店方言研究表明:
  • 称谓简化:使用"外女"统称外孙女,体现方言称谓特征 [2]
  • 拟亲属扩展:夫妻间借用长孙/长孙女的称谓互称(如"某爷""某奶"),强化代际情感纽带 [2]
  • 稳定性特征:相较于其他亲属称谓,"孙女"在方言中保留更多古汉语发音特点 [2]

国际传播案例

播报
编辑
2017年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期间,其外孙女阿拉贝拉表演中文节目:
  • 语言习得:通过《三字经》背诵展现汉语称谓文化的海外传播 [1]
  • 称谓转换:英语语境中严格区分"granddaughter"与"grandson",但中文称谓系统具有更复杂的性别标记 [1]
  • 文化影响:该事件成为汉语亲属称谓国际化的标志性案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