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力餘

鎖定
孫力餘(1908—1990),曾用名孫俊鵬、孫求實、秋石,男,漢族,河北豐潤人。1929—1934年先後在東北大學、北京大學求學,畢業後在北京通縣女子師範任教。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赴延安陝北公學學習。抗日戰爭時期任陝北公學區隊長、副處長,延安中央醫院副院長、黨總支書記。解放戰爭期間任黑龍江軍區衞生部部長、政委、縣長、縣委書記,省委宣傳部代部長、東北局處長。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後勤司令部一分部部長、黨委書記,東北人民政府衞生部副部長,瀋陽市副市長,國家計委局長,國家建委秘書長,國家經委委員,華東計委副主任,華東區國防工辦副主任、主任、黨組書記,華東局計經委副主任、經委主任,上海市計委副主任、黨組副書記等職。1979—1983年任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為迅速恢復和發展中國人民大學作出了貢獻。1983年高休後任國務院經濟法規研究中心顧問,參加了《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森林法》等的研究工作。 [1] 
中文名
孫力餘
別    名
孫俊鵬、孫求實、秋石
性    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河北
出生日期
1908年
逝世日期
1990年

孫力餘人物生平

孫力餘河北省豐潤縣人,1908年生。1936 年9月在北平加入中國共產黨。就讀於東北大學北京大學。1937年 11月後,歷任延安陝北公學分校區隊長,陝北公學師範部校務處副主任、副處長,延安中央醫院副院長、黨總支書記。解放戰爭時期,歷任黑龍江軍區衞生部部長、政委,黑龍江省綏稜縣縣長,中共拜泉縣委書記,中共黑龍江省委宜傳部代部長,中共中央東北局行政處處長。新中國成立後,歷任瀋陽市副市長,國家計委技術合作局局長,國家經委委員兼地區局局長,華東計劃委員會副主任等職。1976年,任上海市計委副主任、黨組副書記,上海市政協常委。1979年9月任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1990 年逝世。 [2] 
中文名:
孫力餘
信仰:
共產主義
國籍:
中國
畢業學校:
東北大學
名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8.09.27
出生地:
河北省豐潤縣
逝世日期:
1990.11.10

孫力餘重要事蹟

抗日戰爭時期,孫力餘同志歷任陝北公學院分校第四區隊隊長,中央宣傳部在職幹部教育科科員,陝北公學師範部校務處副主任、副處長,延安中央醫院副院長、黨總支書記。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黑龍江軍區衞生部部長、政委,黑龍江省綏稜縣縣長、拜泉縣縣委書記,黑龍江省委宣傳部代部長,東北局行政處處長。
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後勤部一分部部長、黨委書記,東北人民政府衞生部副部長、機關黨委書記,瀋陽市副市長,國家計委技術合作局局長,國家建委秘書長兼辦公室辦公廳主任,國家經委委員兼地區局局長,華東協作區辦公廳副主任,華東計劃委員會副主任,華東區國防工辦副主任,主任、黨委書記,華東局計經委副主任,華東局經委主任,粉碎“四人幫”後,任上海市紀委副主任、黨組副書記,上海市政協常委。1979年9月任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半個多世紀以來,孫力餘同志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忠心耿耿,奮鬥不息。他在延安時期,孜孜不倦地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滿腔熱情地做好乾部教育工作,他努力按照黨的政策領導延安中央醫院的整風,對“搶救運動”的“左”的做法進行了抵制。
十年動亂期間,孫力餘同志受到林彪、“四人幫”反革命路線的迫害,但他始終相信黨,對“四人幫”的倒行逆施進行了堅決的鬥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孫力餘同志來到人民大學,主持學校領導工作。面對人民大學覆校不久,百廢待興的困難局面,他和其他領導團結帶領廣大教職員工,堅決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路線,認真落實黨的各項政策,發揮和調動廣大知識分子的積極性、創造性。他主持學校工作期間,始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決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教書育人,實事求是地解決辦學各方面的困難。
[3] 
參考資料
  • 1.    北京高等教育志編纂委員會.北京普通高等教育志 下卷:華藝出版社,2004年07月:1369
  • 2.    瀋陽市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瀋陽市志 第十七卷 人物:瀋陽出版社,2000年04月:40
  • 3.    70週年特刊 | 人大人:抗戰英雄孫力餘  .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會[引用日期202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