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克驥

鎖定
孫克驥(1917年-2005年3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 [1]  ,福建崇安(今武夷山)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加入新四軍。參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2005年3月11日,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88歲。
中文名
孫克驥
別    名
陳卓凡、朱永樺 [4]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7年
逝世日期
2005年3月11日
職    業
軍人
出生地
福建省崇安縣(今武夷山市)
軍    銜
少將(1955年)

孫克驥人物生平

孫克驥土地革命時期

學生時代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在福州等地從事地下革命工作。
1932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福州三民中學組建團支部,開始地下革命工作。
1936年,參加了共青團江蘇省委領導的中華人民抗日救國義勇軍。同年9月,在福建發展義勇軍組織。
193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孫克驥抗日戰爭時期

1938年2月,由閩浙贛特委調到新四軍三支隊政治部工作,負責部隊的宣傳教育。先後任閩浙贛特委委員兼統戰部部長,新四軍第三支隊政治部宣傳科科長,新四軍政治部報社編輯,挺進縱隊政治部宣傳科科長,二支隊四團政治處主任,一旅新四團政治委員,蘇中第三地委宣傳部部長,蘇浙軍區第四縱隊十支隊政委,蘇淅軍區政治部宣教部副部長。參加了郭村戰鬥、黃橋戰役、討李戰役和反“清鄉”反“掃蕩”鬥爭。
1945年3月,先後任蘇浙軍區第四縱隊第十支隊政治委員、蘇浙軍區政治部宣傳教育部副部長,赴浙西開闢新的抗日根據地,參加了浙西第三次反頑鬥爭和新登、天目山等戰役戰鬥,與國民黨頑固勢力進行堅決的鬥爭,為鞏固壯大蘇浙皖抗日根據地作出了積極貢獻。

孫克驥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華中軍區政治部宣傳教育部部長,華中野戰軍第十縱隊兼蘇北軍區政治部主任,華東野戰軍第十二縱隊兼蘇北軍區政治部主任、第十一縱隊第三十一旅政治委員、華東海軍政治辦公廳主任等職,先後參加了高郵、隴海路、蘇中、鹽東、鹽南、漣水和淮海等戰役戰鬥 [2]  。在蘇中七戰七捷戰鬥中,面對國民黨軍隊的瘋狂進攻,他指揮部隊採取輪番守備的戰法,以連續的反衝擊和白刃格鬥,予國軍重大殺傷,創造了華中戰場解放戰爭初期陣地防禦戰的範例;在淮海戰役中,他率領部隊先後參與了圍殲黃伯韜兵團和杜聿明集團的作戰,指揮部隊以堅決勇猛的戰鬥行動,大量消滅國軍有生力量,打得國軍聞風喪膽。
1949年2月,成功策反國民黨海軍第二艦隊及其所屬40多艘艦艇在南京起義,為人民解放軍渡江作戰和組建海軍部隊起到了重要作用。

孫克驥建國之後

孫克驥 孫克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南京市公安局副局長、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公安部辦公廳副主任,廣州軍區公安軍兼廣東軍區副政治委員,廣州軍區公安軍政治委員,總參謀部警備部副部長,雲南軍區政治委員,軍事科學院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顧問(副大軍區職)等職。
1986年,離職休養。
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2005年3月11日10時05分,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88歲。

孫克驥主要作品

《儒將孫克驥》 《儒將孫克驥》
主編
《陳毅傳》(1979年)
《粟裕軍事文集》(1984年)
《粟裕論蘇中抗戰》(1984年)
文集
《夕拾集》 [3] 

孫克驥所獲榮譽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獲一級解放勳章。
1988年,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孫克驥人物評價

孫克驥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軍隊優秀的政治工作領導者。
參考資料
  • 1.    開國少將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引用日期2019-08-01]
  • 2.    開國少將名錄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8-12-08]
  • 3.    文津搜索  .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2-07-12]
  • 4.    湯少雲主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百科部編. 開國將帥[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5.04. 第4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