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傳庭

鎖定
孫傳庭(1593年5月21日—1643年11月16日),字伯雅,號白谷,代州振武衞(今山西代縣)人,明朝末年大臣。
孫傳庭於二十七歲中進士,歷任永城知縣、商丘知縣、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司郎中,因不滿魏忠賢專權而棄官歸鄉,賦閒近十年之久。崇禎八年(1635年)還京任職,歷任吏部驗封司郎中、順天府丞,崇禎九年(1636年)調任陝西巡撫,與洪承疇一起鎮壓農民起義,擒獲“闖王”高迎祥,消滅十五股義軍,穩定了陝西的局面。崇禎十一年(1638年)因清兵入塞,赴京勤王,在盧象升戰死後代其總督各鎮援兵,翌年升任保定總督,不久以失聰為由請求辭職,遭到崇禎帝懷疑而下獄。崇禎十五年(1642年)獲釋,任陝西三邊總督,在崇禎帝催促下出潼關進剿李自成,在郟縣之戰中敗退陝西。崇禎十六年(1643年)加督師兵部尚書銜,再次出關進剿李自成,在汝州之戰中潰敗,不久後陣亡於潼關,享年五十一歲。
孫傳庭死後僅五個月,明朝就被李自成推翻,因此《明史》有“傳庭死而明亡矣”之説。清乾隆朝贈諡“忠靖”。有《白谷集》《鑑勞錄》《省罪錄》等作品傳世,後人輯為《孫忠靖公全集》。
(概述圖來源 [84] 
全    名
孫傳庭
別    名
孫忠靖公、雁門尚書
伯雅
白谷
諡    號
忠靖(清廷諡)
所處時代
明末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代州振武衞(今山西代縣)
出生日期
1593年5月21日(萬曆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一日)
逝世日期
1643年11月16日(崇禎十六年十月初六日)
逝世地
陝西潼關
陵    墓
孫傳庭墓
安葬地
山西代縣陽明堡鎮下花莊村
主要成就
黑水峪之戰中俘虜高迎祥
主要作品
孫忠靖公全集
最高官職
督師、總制應天、鳳陽、安慶、河南、湖廣、四川、貴州剿寇軍務、仍總督陝西三邊、兵部尚書兼左副都御史 [96] 

孫傳庭人物生平

孫傳庭早年生涯

根據《代州孫氏家乘》記載,孫傳庭的九世祖孫成在明朝洪武年間被任命為振武衞百户,由河南省汝寧府光山縣孤樹裏村遷居山西代州,後遂安家於此。 [91]  孫傳庭的六世祖孫鳳開始鼓勵子孫習文,五世祖孫歧、高祖父孫宗派、祖父孫嗣約、父親孫元震均中過舉人,其中孫歧做過莒州知州、孫嗣約做過觀城知縣。 [1]  [7] 
孫傳庭生於萬曆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一日(1593年5月21日)。 [8]  他儀表魁偉,身長八尺,能左右射,武藝絕倫。 [43]  六歲入讀村塾,十三歲在童子試中奪魁,成為生員,此後在學校的各種考試中都是第一。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鄉試中舉,翌年通過會試和廷試,考中三甲第41名(總名次111名),獲賜同進士出身袁崇煥梁廷棟馬士英姜曰廣吳阿衡薛國觀丁啓睿劉宇亮楊文嶽餘應桂邵捷春等知名大臣與他同榜,併成代州孫氏第一位有進士功名者。 [2]  [6] 
孫傳庭初授永城知縣,不久調任商丘知縣。 [4]  當時後金佔領遼東,身在內地的他深憂時局,曾寫下“山海徒聞尚可支,堪憐一線系安危”“丸泥不是封關計,仗劍誰歌出塞詞”“聖主若虛前席待,願將血淚灑丹墀”等詩句,表達了建功立業的志向。 [23]  天啓五年(1625年)三月,他因在徐鴻儒起義時防備有功,獲得南京廣東道御史王允成褒獎。 [9]  同年入朝述職,授吏部驗封司主事,不久升至稽勳司郎中,但因不滿魏忠賢專政,告假回鄉。 [4]  [10] 

孫傳庭賦閒故鄉

孫傳庭棄官回家後,在家侍奉母親,教授學生,同時“大治第宅、闢園圃,穿溪疊石,種松、栽荷”,與賓客“酌酒選奕、賦詩談笑”,過着“朱樓畫舫,花晨月夕”的安逸生活。 [11] 
崇禎年間,內有農民起義,外有後金入侵,國事日益糜爛,山西更是成為農民軍、後金軍與明軍三方的戰場。面對如此時局,孫傳庭也開始留心兵事,志在“澄清天下”。他的門生馮容以“天下事殆不可為”勸孫傳庭放棄對國事的關心,但孫傳庭不以為然表示“為之自吾始,濟不濟,命也”。 [12] 
崇禎七年(1634年)八月,後金第二次入塞,代州也遭到蹂躪,孫傳庭在閏八月上《敵情必有虛怯之處疏》,提出了步兵扼守險要抵禦後金騎兵的方法(疏已不傳)。 [13] 
崇禎八年(1635年)五月,後金第三次入塞,孫傳庭派家丁王承嗣、孫劍等擊退後金兵,保衞家鄉。 [14]  同年秋,孫傳庭終於復出,回到朝廷,任吏部驗封司郎中。由於他喜談邊事,便以“邊才”越級升為順天府(今北京市)府丞,成為督撫的候選人。 [15] 

孫傳庭嶄露頭角

主詞條:黑水峪之戰
孫傳庭像 孫傳庭像
崇禎九年(1636年)三月,陝西巡撫甘學闊被罷官。當時吏部尚書謝升與孫傳庭不和,為了將孫傳庭調走,便舉薦孫傳庭來接任陝西巡撫,擔當剿滅農民軍的重任,當即得到崇禎帝批准,但孫傳庭也有意出任此職。四月六日,崇禎帝在便殿召見孫傳庭,孫傳庭請求提供充足軍餉,但崇禎帝表示“措兵難,措餉更難”,答應給他六萬兩餉銀,但以後由他自籌。五月十六日,孫傳庭入秦履職,期間募得三千勁旅,積極整頓陝西軍政,重振明軍的戰鬥力,履任不到一個月就派副將羅尚文斬殺了據守商洛一帶的農民軍首領整齊王張顯(張胖子)。 [16-17] 
當時,明軍的主要對手是“闖王”高迎祥,由盧象升負責鎮壓,將高迎祥圍困在鄖陽山區。高迎祥欲經子午谷進攻西安,孫傳庭便和陝西三邊總督洪承疇率軍堵截於子午谷之黑水峪,以逸待勞。七月十五日,高迎祥率部從盩厔(今陝西周至)黑水峪進至仙遊寺,翌日與孫傳庭交戰,此後孫傳庭“四日三捷”,最終俘獲高迎祥。孫傳庭即聯名洪承疇傳捷京師,崇禎帝大喜過望,降旨褒獎。九月十九日,孫傳庭遵旨將高迎祥押解京師,凌遲處死,農民軍最強的一支就此瓦解。 [18-19]  高迎祥被俘後,孫傳庭招撫了農民軍領袖拓養坤(蠍子塊)、張文耀(張妙手)等,擊破張天琳(過天星)、馬進忠(混十萬)、高見(大天王)等,到崇禎十年(1637年)初基本確保了關中地區的安全。孫傳庭由此嶄露頭角,聲名鵲起,幾乎超過了他的上司洪承疇。 [20-21] 
此後,孫傳庭一面清屯練兵,一面圍剿農民軍,洪承疇負責圍剿西面的“闖將”李自成等,而孫傳庭則負責圍剿東面的郭汝磐(混天星)、張天琳(過天星)等。從崇禎十一年(1638年)四月到八月,孫傳庭先後於合水、澄城、慶陽等地連敗六隊、過天星、混天星、大天王等,而後三部義軍在屢敗後,都陸續歸降。同時,洪承疇也在與李自成的戰爭中連續獲勝,李自成本想東出與過天星等部會合,然而他們都投降孫傳庭,於是他頓時勢孤失援,洪承疇趁機在潼關南原將其主力殲滅殆盡,李自成僅率十八騎突圍。加上此時張獻忠羅汝才也投降了明廷,農民軍一時歸於沉寂。此時清軍(皇太極已改國號為大清)第五次入塞,洪承疇、孫傳庭奉命赴京勤王,不僅給了李自成以喘息之機,也改變了孫傳庭的命運。 [22] 

孫傳庭抗清蒙冤

崇禎十一年(1638年)九月,多爾袞、嶽託率清兵分路從牆子嶺(今北京市密雲東北)、青山關(今河北遷西東北)入塞侵擾,京師戒嚴。崇禎帝先命丁父憂的盧象升奪情起復,總督各路兵馬抗清;十月十五日,又命洪承疇、孫傳庭赴京勤王。二十二日,洪、孫率五萬秦軍離開陝西,經山西入京,行軍過程中上疏主張對於清軍不可輕戰、嚴加防守、伺機反擊。十一月初九日,當孫傳庭行過徐溝(今山西太原市清徐縣徐溝鎮)時,因清軍南下真定(今河北正定縣南)、保定,兵部便急令孫傳庭赴援,孫傳庭隨即勒兵改走井陘,至十九日晚抵達,立刻攻擊圍城清軍,迫其退去。次日,清兵又圍城南,孫傳庭即選精騎出擊,追殺十餘里而還,至二十一日,清軍退去,孫傳庭又在晚間命士卒舉火襲擾,令清軍大驚。二十四日,因盧象升己率兵在二十二日趕到真定,孫傳庭即繼續北上,兩日後到達保定,忽然又接到兵部諮文,讓他就在真定暫駐禦敵。
孫傳庭以為盧象升既已至,自己大可不必再往,遂移文兵部請旨。十二月初三日,兵部發來明旨,命孫傳庭以兵部添設左侍郎銜會同盧象升、高起潛協剿,他便在初五日從保定南下,次日即抵定州(今河北定縣),因見手下兵多怯懦以致清軍猖狂無忌,孫傳庭深感痛心,遂上一密奏,直言不可浪戰。幾天後,盧象升戰死鉅鹿。十二月二十七日,崇禎帝命孫傳庭以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接替盧象升,總督各鎮援兵,並賜以尚方寶劍。但因為前此盧象升、高起潛相繼兵敗,孫傳庭此時雖名為總督,實已無兵可督。 [24] 
崇禎十二年(1639年)正月十八日,崇禎帝又任命孫傳庭為保定總督,負責保定、山東、河南軍務。當時清軍佔領濟南,明軍卻按兵不動,坐視山東被鐵蹄蹂躪。充當督察的內閣首輔劉宇亮和孫傳庭互相指責,劉宇亮稱他促孫傳庭出兵而不出,孫傳庭則強調是劉宇亮不敢出兵,並阻止他進兵。另一方面,孫傳庭上疏指責關寧總監高起潛麾下的祖寬要對濟南失守負責,得罪了高起潛。儘管有劉宇亮、高起潛的掣肘,孫傳庭堅持不輕出、嚴守備、伺機攻的既定禦敵方略,在東安(今山東淄博市沂源縣東里鎮東安村)、武清薊州冷口關等處邀擊清軍,取得小勝,直到三月十一日清軍出塞。 [24] 
孫傳庭受任保定總督後,多次請求面見崇禎帝,商討軍國大事,但不僅高起潛與他不和,兵部尚書楊嗣昌也怕孫傳庭“奪席”(取代他的兵部尚書職位),遂屢屢阻撓,孫傳庭便在通州待命。三月二十三日,孫傳庭得感冒竟致耳聾,到五月初九日上疏請辭保定總督,並舉薦楊文嶽替代。崇禎帝認為他在推諉責任,要求他繼續負責練兵,並命兵部派人核實,回報屬實後,才將他革職,並派御史楊一儁再去核實。孫傳庭移駐易州,等待再次查勘,此時又有保定府學教諭尹三聘舉報孫傳庭,稱孫傳庭亂抓百姓(之前有多名孫傳庭麾下士兵被百姓刺死或刺傷,這些人都是尹三聘的同鄉)。楊一儁再次核實孫傳庭病情屬實,並將尹三聘的告狀稱為“泄憤”而不受理。崇禎帝在楊嗣昌、高起潛等的影響下,已失去對孫傳庭的信任,得到楊一儁的回報後堅稱孫傳庭稱病“顯屬欺罔”,並認為楊一儁在包庇他,遂將孫傳庭和楊一儁兩人一併革職,派錦衣衞將孫傳庭逮捕入獄,時為崇禎十二年(1639年)七月二十三日。 [25] 

孫傳庭督秦剿闖

主詞條:郟縣之戰
孫傳庭被捕入獄三年期間,李自成、張獻忠重新起兵,熊文燦、楊嗣昌鎮壓不力,致其坐大,明朝國勢江河日下,岌岌可危。面對每況愈下的局面,崇禎帝再次想起了孫傳庭,有意起用,加上兵部尚書陳新甲、內閣首輔周延儒推薦以及孫傳庭在獄中“請殺賊自效”,崇禎帝遂於崇禎十五年(1642年)正月釋放孫傳庭,在文華殿召見他,詢問天下大事,孫傳庭表示得到五千精鋭就可以剿滅義軍 [41]  ,於是崇禎帝起復他為兵部右侍郎,率京營官兵救援被李自成圍困的河南省城開封。不久,李自成放棄攻打開封,於二月十七日攻陷襄城,殺陝西三邊總督汪喬年,崇禎帝遂委任孫傳庭代其陝西三邊總督之職。 [4]  [26-27] 
孫傳庭赴任時,還負有一個秘密使命,即處死被懷疑“通賊”的秦軍援剿總兵賀人龍。四月,孫傳庭召鄭嘉棟、牛成虎、賀人龍諸將至西安,在宴會結束時突然命刀斧手拿下賀人龍,數落賀人龍在開縣黃陵城之戰時觀望不進、在項城之戰、襄城之戰時遇敵先潰,導致張獻忠坐大以及兩任陝西三邊總督(傅宗龍、汪喬年)被李自成所殺,遂斬賀人龍。 [28] 
由於京營官兵腐敗無能,而原有的秦軍官兵在項城之戰、襄城之戰、松錦大戰等戰役中損耗大半,因此孫傳庭撫掌嘆息:“我思用秦人!” [29]  再加上他發現李自成擁兵數十萬,其實力已非往日可比,便向崇禎帝提出練兵兩萬、給餉百萬,崇禎帝很不高興,雖然批准,但要求他在拿到軍餉一個月後就須率兵出潼關圍剿李自成。 [41]  [59] 
此時李自成第三次圍困開封,崇禎帝於六月二十四日任命蘇京為監軍,催促孫傳庭出關救援開封。孫傳庭表示這些新兵未經訓練,不可輕易出戰,崇禎不聽,孫傳庭只好出師。 [29]  [30]  十月,孫傳庭率主力出潼關、逾太行、渡汜水,同時密遣別將出武關,自南陽鴉路趨寶豐,作為夾擊李自成的偏師。
此時開封已為水淹,李自成南趨汝寧,聽説孫傳庭率兵來攻,便轉而向西迎擊,先在南陽擊潰孫傳庭之偏師,然後北上與孫傳庭作戰。在河南郟縣,官軍潛至義軍附近,孫傳庭令部將左勷率左軍,鄭嘉棟率右軍,高傑率中軍,設下埋伏,牛成虎率前軍挑戰義軍,誘敵深入。雙方接戰不久,牛成虎佯裝失敗,將義軍引入包圍圈,四面伏兵突起,義軍猝不及防,向東逃竄,官軍追殺三十里。但當時連日降雨,糧草不濟,官軍不得不停止追擊,並爭搶戰利品。此時羅汝才來援救李自成,李自成也趁機殺個回馬槍,大破官軍,反敗為勝,左軍左勷、右軍蕭慎鼎率先潰逃,孫傳庭率殘兵奔回陝西。此次柿園之役,明軍損失數千人,但李自成也喪精鋭八千人。事後,孫傳庭依軍法將蕭慎鼎斬首,而對左勷則念在其父左光先的份上繞過一命,令其納馬2000匹贖罪。 [4]  [31] 

孫傳庭兵敗殉職

主詞條:汝州之戰
孫傳庭自柿園之役敗歸陝西后,到處招兵買馬、發展生產、置辦武器,經過大半年的努力,秦軍官兵實力有顯著增長。孫傳庭還發明瞭一種戰車,上面裝載火炮,車廂裏存放士兵的衣服和糧食,名叫火車。這種火車共打造了二萬輛,組成一個“火車營”,由總兵白廣恩統領。 [4]  另一方面,李自成的勢力也在壯大,他於崇禎十五年(1642年)十一月攻佔汝寧,殺保定總督楊文嶽,十二月取襄陽荊州,翌年正月取承天府、漢陽,不久改襄陽為襄京,自稱新順王,初步建立政權。
孫傳庭遺墨及清二十三家題跋
孫傳庭遺墨及清二十三家題跋(2張)
孫傳庭在陝西練兵期間,馭下嚴厲,動輒以軍法從事,加上他屢屢催促地主捐獻,因此得罪了不少人,陝西士紳都希望孫傳庭能儘快出征,並謠傳孫傳庭按兵不動是養寇自重,會再次被捕入獄,崇禎帝也“下手敕催戰”。 [32-33]  在這種情況下,孫傳庭上疏請戰,自詡“不出一月,賊可盡殲”,並稱有內應(邱之陶)相助。 [34]  閣臣吳甡提出反對意見 [34]  ,兵部侍郎張鳳翔也進諫:“孫傳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將,皇上只有此一付家當,不可輕動!” [82]  此外左中允劉理順寫信提醒孫傳庭不要貿然出師。 [83]  但最終崇禎帝還是批准孫傳庭的請戰 [34]  ,於崇禎十六年(1643年)五月命孫傳庭兼督河南、四川軍務。五月十五日,由於吳甡不願督師,崇禎帝命孫傳庭督師,加兵部尚書銜,加督江西、湖廣、貴州及江南、北軍務,賜尚方寶劍,其後又旨令其出潼關消滅李自成。 [4]  [35-36]  但孫傳庭在出發前給兵部尚書馮元飆寫信,闡明自己“雅不欲速戰,見上意及朝論趣之急,不得已誓師”。 [37] 
崇禎十六年(1643年)八月初一日,孫傳庭在西安關帝廟誓師,初四日統率總兵白廣恩、高傑、牛成虎等部十萬眾出潼關,同時檄調各路人馬夾攻李自成。李自成得知陝西官軍出關的消息,親統大軍北上河南迎敵。由於河南境內赤地千里,缺少糧草,李自成採取了誘敵深入的戰略,把主力部隊部署在郟縣以南的地區,把後勤問題留給長途跋涉的官軍。官軍於八月十六日抵達洛陽,八月二十一日進逼汝州,義軍都尉李養純(四天王)投降。李養純投降後報告稱義軍的老營在唐縣,精鋭部隊在襄城,地方上任職的文武官員屯聚在寶豐。孫傳庭根據這個情報採取了有針對性的行動,在九月中旬先後攻破寶豐和唐縣,其麾下軍士在寶豐“多屠戮” [89]  ,又將安置在唐縣的義軍家屬屠殺殆盡。九月十四日,官軍和義軍主力在郟縣進行激戰,官軍大勝,果毅將軍謝君友被俘殺,李自成本人也差點被擒,逃入襄城,官軍尾隨而至。當時連日大雨,城外露舍的官軍苦不堪言,由於道路泥濘,官軍糧車難以移動,後勤出現問題。李自成趁機派大將劉宗敏率一萬名騎兵從小路抄到官軍後方,切斷官軍的糧道。駐守郟縣的孫傳庭無奈之下,只好決定回師迎糧,他命令河南總兵陳永福留守軍營,自己統率秦軍分路回師打通糧道。陳永福部下的豫軍官兵看到秦軍官兵走了,自己卻被留下來,憤憤不平,也都跟在陝西官軍後面撤退,陳永福無法控制局面,官軍隊伍大亂。九月二十二日,義軍趁機在汝州發起進攻,官軍全線崩潰,喪師四萬,損失兵器輜重無數,據説連督師大纛也被義軍繳獲。 [38-39] 
汝州之戰後,孫傳庭與數千潰兵從孟津渡黃河,由黃河北面經垣曲入潼關,其後各路潰軍陸續入關,還剩四萬。高傑請求退保西安,但孫傳庭表示:“如果闖賊進入潼關,秦人還會為我效命嗎?”因此堅守潼關。 [64]  十月初八日,崇禎帝命削奪孫傳庭督師及兵部尚書的官銜,並令他“戴罪收拾餘兵,扼守關隘,相機援剿,圖功自贖”。 [40]  但此前兩天的崇禎十六年十月初六日(1643年11月16日),義軍扮成逃兵,用督師大纛騙開關門,內外夾擊,攻破潼關,孫傳庭戰死。 [85-87]  (《國榷》記載另一説是李自成部繞道潼關側後,前後夾攻而破潼關 [88]  )。五天後,西安失守,孫傳庭的繼室張氏率三妾兩女投井自殺。 [5] 
孫傳庭死後,屍骨無存,逃到山西的陝西巡按金毓峒向朝廷報告孫傳庭下落不明 [92]  ,所以崇禎帝沒有給予封贈。 [4]  清軍入關後,明末殉節諸臣也是一個極少觸碰的敏感話題。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十一月,乾隆帝明令表彰包括孫傳庭在內的明末殉節諸臣,孫傳庭享受“專諡”的待遇,以“夙嫺良畫,屢著捷功,倉卒殉軍,仁成身殞”而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得到“忠靖”的諡號,列入《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中。 [55] 

孫傳庭主要影響

孫傳庭後方經營

崇禎九年(1636年)五月,孫傳庭赴任陝西巡撫,鎮壓農民起義。當時陝西局勢對明王朝非常不利,用孫傳庭的話來講就是“履極難之地,肩極重之擔,當極敝之時”。此前十餘年間,陝西巡撫七易其人,無一圓滿卸任、回朝覆命。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整頓陝西軍務成為孫傳庭的當務之急。 [17] 
當時的秦軍有西安前、後、左、右四衞,兵額24000名左右。但由於大量軍隊屯田被豪強地主兼併,所以實際兵額遠不及此數,剩下的又大多被陝西三邊總督洪承疇帶走,此外還有一些不聽使喚的兵痞,孫傳庭基本無兵可用。朝廷遂從洪承疇麾下抽調甘軍2000人隸屬孫傳庭,但這些士兵戰鬥力低下,也不經用。於是孫傳庭決定組建一支標兵(督撫親兵),他任命陳繼泰為贊畫主事,負責標兵事宜,在陝西募集了標兵3000人,再加上明廷提供的民兵和屯兵2000人,孫傳庭在陝西巡撫任內“練就邊兵五千人”。 [65]  孫傳庭將其麾下標兵分為中營、前右營、後左營、新營,四營內設有副將、遊擊、參將、中軍、都司守備千總等職官。 [90]  他治軍極嚴,有些標兵難以忍受,以致在崇禎十年(1637年)正月十八日發生孫傳庭麾下標兵許忠、劉應傑掀起的“藍田兵變”,不過崇禎帝並未怪罪孫傳庭,還將入衞的4000川軍撥給孫傳庭統領。 [66] 
除了練兵以外,孫傳庭還大力“清屯”,即清理被豪強地主侵吞的屯田,以充實軍餉。崇禎帝只撥給他六萬兩餉銀,其餘自籌,所以孫傳庭就在清查西安三衞(右衞隸秦王府,故不在清查範圍內)的屯田上下工夫。孫傳庭在崇禎九年(1636年)十一月發佈清屯告示,呼籲陝西士紳考慮“虜、寇交訌、兵單餉匱”的現狀,上報原屬國家的軍屯,否則嚴加治罪;另一方面,他派西安理刑官大力清查隱佔屯田,力求符合洪武年間的標準。 [67]  不過孫傳庭並未要求退還已經侵佔的屯田,而是允許其繼續耕種,但要向官府繳糧,上等田每頃18石、中等田每頃15石、下等田每頃12石,每糧1石折銀7錢。 [68]  到他卸任時,一共清理出折色銀45萬餘兩,本色米麥豆約5萬石,此外還清理出屯兵12000人 [65]  ,可謂成果豐碩,因而得到崇禎皇帝的嘉獎,並指示其他巡撫以孫傳庭為榜樣,“真心實事為法”。 [69] 
除了練兵清屯,孫傳庭還在陝西巡撫任上整頓吏治、賑濟災民、促進商業、修築堡壘,使陝西軍務大為起色。 [70] 

孫傳庭前線戰果

由於孫傳庭在陝西的一番經營,他從缺兵乏餉的窘況中走出,對農民起義軍的威懾也大幅上升,因此對義軍取得了不俗的戰績:
  • 崇禎九年(1636年)七月,在黑水峪之戰中俘獲實力最強的軍首領闖王高迎祥
  • 崇禎十年(1637年)三月,孫傳庭擊潰兵力最多的農民軍首領拓養坤(蠍子塊),迫使其親率大小頭目十二人投降(不久拓養坤因試圖逃跑而被孫傳庭誅殺);
  • 崇禎十一年(1638年)春夏,孫傳庭擊敗農民軍首領張天琳(過天星),迫使其在寶雞投降;
  • 崇禎十一年(1638年)八月,孫傳庭領兵出潼關,迎戰試圖進入陝西的羅汝才(曹操)等十三營,在豫西山區將其擊潰寇,擒斬千餘。
崇禎十一年(1638年)十月卸任前夕,孫傳庭總結其兩年多的戰績“蕩平大寇闖王、蠍子塊、混天星、過天星、整齊王、張妙手、瓦背、鎮天王、一條龍、大天王、米闖將、火焰斑、就地飛、劉秉義、一朵雲等一十五股,而桿賊土寇及竊發零逞之餘孽不與焉”,由此他成為崇禎年間第一位圓滿卸任的陝西巡撫。 [71] 

孫傳庭歷史評價

孫傳庭史籍評價

明史》:①儀表頎碩,沉毅多籌略。②流賊蔓延中原,所恃以御賊者獨秦兵耳。傅宗龍、孫傳庭遠近相望,倚以辦賊。汪喬年楊文嶽奮力以當賊鋒,而終於潰僨。此殆有天焉,非其才之不任也。傳庭敗死,賊遂入關,勢以愈熾。存亡之際,所繫豈不重哉。 [4] 

孫傳庭名人評價

  • 楊嗣昌:①洪、孫二臣,親經戰陣,臣亦不及。傳庭之才,畢竟可惜。②洪亨老,聖賢一路,古稱洞山古佛是也;孫白老,豪傑一路,古稱泰山岩巖是也。畢竟亨老難及白老。③孫白谷、傅括蒼(傅宗龍)兩兄才具尚是可惜,人而得罪,至不敢救,奈何! [42] 
  • 黃景昉:其人有氣魄、師律嚴……所料理秦中兵馬器械頗精鋭,兩度出關,捷屢聞,並以功垂成驟潰,真堪惋詫。豈殺運之未除乎? [93] 
  • 吳偉業:長身伉爽,才武絕人……公死而天下事以去,然其敗由趣戰,且大雨糧絕,此固天意,抑本廟謨,未可專以責公也。 [43] 
  • 屈大均:一敗中原勢不還,二陵風雨慘龍顏。朝廷豈合頻催戰,司馬惟應暫守關。殺氣未銷函谷裏,忠魂常生大河間。行人郟縣踟躕久,淚灑斜陽匹馬間。 [44] 
  • 談遷:孫傳庭合十萬之師,兵甲糧芻俱取辦關中,民無餘力,並鋭出關,全師覆潰,秦人重足而立,勢不自固,潼關失守,喘息已奪,惜哉! [45] 
  • 戴笠:傳庭實有良將之才,其敢勇擔當,出於承疇之上,故能擒高迎祥、破老回回、敗渭南大賊,一時督撫莫或過之。 [63] 
  • 孫承澤:傳庭忠義慷慨,實心任事。初在吏部,自請辦賊,在秦屢著戰功,曾擒闖將高迎祥,獻俘於朝。然帝以晉人有黨疑之,既命督師之命,帝屢下諭,催之出關剿賊。每值召對時,侍臣中有言宜持重者,輒斥其為黨也,故終致一敗殞也。 [95] 
  • 彭孫貽:傳庭屢破秦盜,俘闖王致闕下,天子用以鎮畿輔,而陽瞶乞骸,此豈匪躬盡瘁之臣乎?再起為元帥,兩戰遂喪三秦,師敗國亡,悲夫! [46] 
  • 計六奇:①官兵御賊以來,有三快事:一擒高迎祥,一[二]射自成目,三殺賊家口。三者傳廷[庭]實居其二。後雖有潼關之敗,然兩大功不可沒也。但養純之降,實為通賊張本。古云受降如受敵,奈何輕信以致敗耶?②傳廷[庭]故將家子,然不知兵,好大言。 [5] 
  • 查繼佐:白谷幹濟,足辦賊,而行軍必受君命、廟算,失也。夫推轂之意,曰“閫以外將軍制之”,古戰勝以之矣。白谷“不能乞命獄吏”之一言,則知郟縣深入不返顧,猶懷顧畏,前輩行間不閲邸報,白谷之時能為之哉?……總之,失事固不能免罪,而其志猶可原,不必其果死與否也。一門被戮,知其無所幸於賊矣。 [47] 
  • 顧炎武:國家當危亂之日,未嘗無能任事之人,而嘗患於不用。用矣,患不專用之。而專且效矣,患於輕徙其官,而不竟其事。使之有才不得遂其用,以至於敗,而國隨之,若兵部尚書代州孫公之事,可悲矣!……使當日不用武陵(楊嗣昌)之策(顧炎武認為召洪承疇、孫傳庭入衞京師出自楊嗣昌的建議),自陝以西委公,十年而奏其效,則他方雖潰敗,而公必能為國家保有關中。使賊不得關中,亦不敢長驅而向關也,一詔移公,而國之存亡乃判於此……於此以見公之一身而系國家之重。然則天下未嘗無人,而患不用,又患於用之而徙。用徙三四年之間,而大事已去。此忠臣義士所以追論而流涕者也。 [48] 
  • 乾隆帝周遇吉蔡懋德、孫傳庭等以闖、獻蹂躪,御賊亡身,凜凜猶有生氣。 [54] 
  • 顧誠:他們碰上的對手陝西三邊總督洪承疇和陝西巡撫孫傳庭,在明官僚中都是比較狡猾也比較賣力的。 [49] 
  • 孫祚民:①當時據守陝西的總督孫傳庭,是一個“沉毅多籌略”的狡敵。如起義軍初期重要領袖高迎祥,就是被他俘害的,這個老奸巨猾的劊子手……②兇悍的劊子手孫傳庭,為起義軍擊斃,受到應有的懲罰。 [50] 
  • 樊樹志:孫傳庭敗得如此之慘,自然應當負指揮不當的責任,但是説他“輕進寡謀”,卻有點強詞奪理。明明是思宗自己再三催促孫傳庭出關作戰的,這種戰略決策本身就帶有極大的“輕進寡謀”成分,註定了必然失敗的結局。真正“輕進寡謀”的不是孫傳庭,而是思宗本人。正是思宗的“輕進寡謀”鑄成了孫傳庭的悲劇……孫傳庭的死是令人嘆息的。 [51] 
  • 朱東潤:孫傳庭是當時統治階級的一員,但是他的死是一個英雄的死,是面向死亡而不甘屈服的死。 [52] 
  • 晁中辰:在明朝末年,孫傳庭可稱得上是一個有勇有謀的能臣。但是,他卻不能救大廈於既倒,甚至連自己的身家性命也無法保全。孫傳庭的悲劇實際上是明王朝的悲劇,是崇禎帝的悲劇。崇禎帝生性多疑,用人不專,孫傳庭未嘗一敗卻被投入監獄。待天下糜爛不堪時,又將他從獄中放出,但又不能對他推誠任用。他的計劃得不到認真推行,只是不願再入監獄而勉強出關,終致大敗……明清之際的許多史書大都為孫傳庭感到惋惜。 [53] 

孫傳庭軼事典故

孫傳庭早年任知縣時,性格高傲,不畏上司。當時縣中有一個孝子,正要娶妻時遭遇父喪,住進廬墓,母親和未婚妻住在其他房間。某天夜裏,一個流氓穿上喪服,裝成這名孝子,闖入孝子未婚妻的房間調戲她(古時親迎前夫婦不見面,故未婚妻不知丈夫真容)。母親發現後詢問孝子的未婚妻,誤以為自己的兒子在服喪期間行非禮之事,便去斥責孝子。孝子非常驚駭,便藏進那個房間等待,果然那個流氓又在半夜來了,脱下衣服想要和未婚妻睡覺時,孝子出現,流氓逃走。未婚妻慚愧自縊,孝子也自縊,母親抱着流氓的喪服向孫傳庭告狀,孫傳庭假裝不追究。突然有一天,孫傳庭將全縣裁縫抓到縣衙,關在內庭,出示喪服,詢問是誰訂做,一位裁縫指認是本縣一位京官公子讓他秘密做的。儘管這位京官是阿附魏忠賢閹黨,但孫傳庭毫不留情,親自帶着衙役到其府上,將這個公子逮捕歸案,下獄處死。 [60] 

孫傳庭主要作品

孫傳庭有336首詩、202篇文章、2部專集(《鑑勞錄》《省罪錄》)傳世,這些詩文都是在他被釋放出獄前所作,崇禎十五年(1642年)出任陝西三邊總督後的詩文則全部失傳。 [61]  被刊刻成書籍的列表如下:
主要作品
名稱
版本
收藏地點
《白谷山人詩鈔》
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刻本
天津圖書館
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刻本
山西省圖書館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刻本
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新疆大學圖書館
清刻本
國家圖書館
清刻本
山西省圖書館
《鑑勞錄》
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刻本
國家圖書館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刻本
山西省圖書館
《白谷山人遺稿》
清乾隆刻本
國家圖書館
《白谷集》
清乾隆《四庫全書》本

清道光《乾坤正氣集》本

清道光刻本
徐州圖書館
《孫忠靖公遺集》
清咸豐六年(1856年)刻本
國家圖書館、山西省圖書館、黑龍江省圖書館
中華民國三年(1914年)版
山西大學圖書館
(以上參考資料 [61] 

孫傳庭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備註
父親
孫元震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去世
母親
吳氏
孫元震繼室(元配劉氏)
妻子
馮氏
代州舉人馮公明之女,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去世,享年十七歲
張氏
南京通政使張知節之女,得知孫傳庭戰死後拒絕返回山西,西安城破前投井自盡
妾室
石氏
生孫世瑞,西安城破前投井自盡
陸氏
生孫世寧,西安城破前投井自盡
不詳
姓氏不詳,西安城破前投井自盡
兒子
孫世瑞
歷任教諭、保德州學正、誥封建威將軍
清康熙時中舉人,歷任會稽、蘭溪、青田等地知縣,官至知州
女兒
孫氏
母不詳,西安城破前投井自盡
孫氏
母不詳,西安城破前投井自盡
以上參考資料 [1]  [91] 

孫傳庭人物爭議

孫傳庭潼關原之戰

綏寇紀略》《懷陵流寇始終錄》等書記載孫傳庭與洪承疇合作,於崇禎十一年(1638年)十月在潼關原之戰中設伏大敗李自成,迫使其僅率十八騎逃匿深山,陷入了人生的最低谷。《明史·孫傳庭傳》亦照錄了這一説法。但現代學者方福仁認為這場戰役並不存在,其中一個重要依據是孫傳庭本人遺著中不僅沒隻字未提他參與過這場戰役,而且在離開陝西后所撰的《鑑勞錄》明説“惟闖將(李自成)一股,是歲未敢東突,賴督臣驅剿出境,非臣力所能及也”,並且最後總結自己任內剿滅的十五股義軍中也沒有李自成,可知他在陝西巡撫任內並未與李自成交過手,也不存在潼關原之戰。 [72]  也有研究者認為潼關原之戰雖然存在,不過是洪承疇指揮的,孫傳庭確實沒有參與。 [73] 

孫傳庭孫楊公案

各種史籍均記載孫傳庭與楊嗣昌是一對政敵,雙方在不少戰略方針上都有分歧。孫傳庭反對楊嗣昌“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戰略,認為不但事倍功半,還會拖累百姓。清兵入塞時,楊嗣昌要加派軍餉、募選騎兵加以防備,孫傳庭認為只需“用火器、用步兵、用土著、精器械、訓士卒、憑險自保”即可。其後楊嗣昌留洪承疇任薊遼總督,並把他麾下秦軍也留下,孫傳庭又強烈反對,稱秦軍官兵只適用於鎮壓義軍,而且妻兒都在陝西,難以認真抗清。因此,楊嗣昌對孫傳庭恨之入骨,不僅阻礙他升遷與覲見,還在孫傳庭失聰時落井下石,引唐太宗盧祖尚故事,欲置其於死地,但崇禎帝沒有聽從,只是下獄。
但有研究者根據孫傳庭、楊嗣昌兩人的文集指出,兩人雖然確有矛盾,但並非如一些史料所描述的那樣水火不容、你死我活。事實上,楊嗣昌十分欣賞孫傳庭的才幹,孫傳庭對楊嗣昌的一些方略的反對也並非反對方略本身,而是針對其中具體事項的商榷。期間出現某些誤會,導致兩人有所芥蒂。孫傳庭被下獄時,楊嗣昌雖然沒有極力解救,但並未參與陷害,更沒有置其於死地的跡象。 [74] 

孫傳庭下落之爭

由於孫傳庭屍骨無存,故關於他的下落存在不同的説法。一般認為他在潼關戰死,作於清順治二年(1645年)的孫傳庭墓誌中記載孫傳庭“恐為賊所執辱,揮刀躍馬入賊羣,遂遇害”,包括《明史》在內的大多數史料都採取這種説法。陝西的明代遺民王弘撰所著《山志》根據曾與孫傳庭一起守潼關的舉人孔傑儒、諸生趙完瑛的説法,稱孫傳庭在十月初六日那天鎮守潼關東門,義軍從南門攻入,他被義軍亂槍刺死,趙完瑛等人逃跑時推倒牆壁,覆蓋孫傳庭屍體,導致其屍骨無存。 [75-76]  其他説法主要有以下四種:
  • 渭南戰死説。《綏寇紀略》《流寇志》等記載孫傳庭在潼關失守後退到渭南才戰死 [77-78]  ,此説法受到王弘撰駁斥 [76] 
  • 投黃河殉國説。清代文人韓聖秋作《邊塞吟》一詩,稱孫傳庭在潼關戰敗後突圍,“登山痛飲,投白馬於河伯,尋赴洪流而死”。有人認為“此説或非無據” [3] 
  • 逃竄塞外説。查繼佐《罪惟錄》記載孫傳庭可能“北竄塞外”,並稱是一名老兵目睹孫傳庭在潼關陷落後“徒步抱血書乞赦”,但又不想上呈,遂決定遠走塞外 [79]  ;錢士馨《甲申傳信錄》則記載孫傳庭與喇嘛僧一起西去的説法 [80] 
  • 隱居為僧説。談遷《國榷》載,“後聞傳庭竄五台山為僧”。 [81]  明末閣臣黃景昉《宦夢錄》載,“或傳孫後入終南山為僧,未知然否”。 [93] 

孫傳庭後世紀念

孫傳庭憑弔詩文

由於孫傳庭之死與明朝滅亡息息相關,故清代眾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憑弔孫傳庭的詩文,寄託對他的同情和對明亡的哀思,例如吳偉業的《雁門尚書行》、馮雲驤的《潼關行》、屈大均的《郟縣經故督師孫白谷先生戰處》、顧炎武的《潼關》、武全文的《和馮訥社》(四首)、趙三麒的《潼關行》、尤侗的《雁門哀》、靳榮藩的《詠明史絕句》、沈會霖的《吊大司馬孫白谷先生》(四首)、丁澎的《哀潼關》、呂履恆的《潼關用崆峒原韻吊孫司馬》、沈用濟的《潼關二首》、郎若伊的《感懷二律》、陳嵩慶的《孫忠靖公詠》、吳鳴書的《明大司馬遺集後》、林芬的《題潼關盡節圖》、瞿顒的《題潼關圖》、周系英的《白谷先生像贊》、黃鉞的《題白谷先生像贊》和《謁孫忠靖公祠》、馮廷工的《謁孫忠靖公祠》、馮芝的《謁孫公祠》、鮑源深的《贊孫公像》、王志瀜和徐廣緒各自的《像贊》、吳家淦的《題孫忠靖公遺墨》、陳璨的《孫公遺墨贊》、許喬林的《孫公遺墨》、馮焯的《題孫靖公遺墨》、謝元淮的《題孫忠靖公遺墨》等。 [56] 

孫傳庭故居遺址

孫傳庭故居位於山西代縣縣城西北四千米處的桂家窯村。村中以南北向街道為主街,故居遺址位於主街中段的東側。據住在這裏的其十世孫孫國良先生介紹,這座院落最初為孫傳庭的父親孫元震創建,孫傳庭曾擴建,歷代後裔居住。原為三進院,兩側跨院。院落坐東向西,以東為主房。“文革”中,房屋遭到打砸破壞,後又經過拆除重建,舊貌已經不存。現在僅保留一座北側廂房,還是清代原構。 [57] 

孫傳庭孫傳庭墓

主詞條:孫傳庭墓
孫傳庭墓 孫傳庭墓
清順治二年(1645年),孫傳庭的長子孫世瑞在今代縣下花家莊孫氏祖塋招魂祭葬孫傳庭及先母馮氏,又在西安尋回嫡母張氏等人的屍體,扶柩還代州祖塋合葬。孫傳庭墓在今代縣陽明堡南側的下花家莊,墓園在東河、西河之間的高阜上,兩河環抱,中間一阜突起,當地人稱為“二龍捧珠”。據村民回憶,原有享堂、神道、墓冢等建築,園內松柏參天,氣氛肅穆。在後來的地方建設過程中,墓園石雕、碑刻被搬走,樹木被砍伐,只有享堂建築堅固,钁鎬撬不動,才留存下來。當時墓中還出土《大明督師七省兵部尚書白谷孫公馮淑人同葬墓誌銘》共六塊,由孫傳庭的門人馮如京之子馮雲驤撰文書丹,現存於代縣博物館 [57] 

孫傳庭祭祀祠堂

清代將孫傳庭奉祀于山西三立祠、西安名宦祠、代州鄉賢祠。 [57]  乾隆年間還在代州學宮後立孫忠靖公祠(現已不存)。 [58] 

孫傳庭史料索引

《明史 卷二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五十》 [4] 

孫傳庭影視形象

參考資料
  • 1.    馮雲驤:《大明督師七省兵部尚書白谷孫公馮淑人同葬墓誌銘》:明初,始祖諱成者,以從戎遷門,隸振武尺籍,四傳而生岐,舉孝廉,任莒州守,岐生宗派,復舉嘉靖甲午孝廉;宗派生汾秀,讀書不第,是為公之曾祖考;生觀城公嗣約,配任淑人;生孝廉公元震,配吳太淑人,生公……孫氏自莒守至孝廉,凡四領鄉薦。觀城公及贈君父子,先後舉於鄉,每計偕之歲,聯鑣而比,鄉黨爭榮之,然竟困南宮,不復第。
  • 2.    馮雲驤:《大明督師七省兵部尚書白谷孫公馮淑人同葬墓誌銘》:公六歲就裏塾,穎異絕倫,十有三歲,出應童生試,輒冠其軍,自是與郡諸生大小數十試,無弗冠軍者。以萬曆之戊午己未聯第成進士。
  • 3.    抱陽生.《甲申朝事小紀》:書目文獻出版社,1987年:第87頁
  • 4.    《明史 卷二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五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4-13]
  • 5.    計六奇.《明季北略》:商務印書館,1936年:第278—280頁
  • 6.    朱保炯、謝沛霖編.《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596—2598頁
  • 7.    《(光緒)代州志》卷十:孫鳳,成化間人,精藝術而性純厚,有古人風……嘗曰:“吾少不讀書而多技能,可恥也。”有女不媒富貴膏粱子,竟選貧生陳皋謨者為婿,且教皋謨與其子岐旦夕攻章句,後岐舉於鄉,皋謨成進士。
  • 8.    馮雲驤:《大明督師七省兵部尚書白谷孫公馮淑人同葬墓誌銘》:公生於萬曆癸巳之夏四月二十有一日,卒於崇禎癸未冬十月之六日,年五十有一。
  • 9.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32,天啓三年三月十六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1-04-13]
  • 10.    馮雲驤:《大明督師七省兵部尚書白谷孫公馮淑人同葬墓誌銘》:天啓乙丑,朝正於王,留擢吏部主事,旋擢稽勳郎,以覃恩予誥命。時逆黨魏忠賢初用事,將起縉紳之禍,公心念獨子奉孀母,膝下一兒僅週歲,此身未敢蹈不測、搏名高也,於是請假歸。
  • 11.    馮雲驤:《大明督師七省兵部尚書白谷孫公馮淑人同葬墓誌銘》:歸而大治第宅,闢園圃,穿溪疊石,種松栽荷。朱樓畫舫,花晨月夕。公偕張淑人奉太淑人,拔輿遊晏,泄泄融融。次則招賓客,酌酒選奕,賦詩談笑,簫鼓之聲無虛日。間或閉户危坐,焚香讀書。裏中間奇之士,從公受學者七、八人。公時進而與之談性命、經濟暨舉子業。公於斯時,恰然自得,若將終身焉。
  • 12.    馮雲驤:《大明督師七省兵部尚書白谷孫公馮淑人同葬墓誌銘》:端皇御極,大慝伏誅,官方清矣。然東鄙用兵,迄無勝算,而流寇之禍,漸蔓數省。公始慷慨談兵略,有澄清天下志。公之門人馮生容乘間進言日:“先生豈有意天下事乎?願先生無以天下事為意也,天下事殆不可為。”公喟然曰:“是何言也?孰為為之而遽曰不可不可乎?為之自吾始,濟不濟,命也。”
  • 13.    孫傳庭.《孫忠靖公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第308、328頁
  • 14.    吳甡:《柴庵疏集》卷十三,《彙報擒斬虜賊功級情形疏》:內如鄉紳訓練親丁,如吏部郎中孫傳庭之遣王承嗣等,用飛炮擊賊,賊以遠遁,又遣孫劍等設伏,奪獲馬騾。
  • 15.    馮雲驤:《大明督師七省兵部尚書白谷孫公馮淑人同葬墓誌銘》:乙亥之秋,即家起公,司封司。時中外鹹棘,求人孔殷,官華要者,率避邊才如阱罟。公談論風生、雄姿英發,毅然不少避忌。銓樞敍公里居時繒垣、犒士、定亂全城諸功,不待歷曾掌選事,以邊才超拜順天府丞,備督撫選。
  • 16.    馮雲驤:《大明督師七省兵部尚書白谷孫公馮淑人同葬墓誌銘》:是時,德州掌吏部,貴倨甚,公抗不為下,意甚銜之。屬秦撫告闕,遂亟用公,辰啓事而申報可。然公私意亦願一當也。端皇御便殿召見公,期勉慰籍如家人,公面奏:“往事,秦兵宿邊鎮而秦撫臣治其腹,誠不煩置兵。今賊反在內,臣恐不能以徒手撲強賊!”上顰蹙曰:“措兵難,措餉更難,無復以乏兵為言!朕姑措扃寺六萬金給,而今歲餉後,則聽若自行設處,不中制!”公受命而西,以滅賊為己任,簡募標旅,得勝兵三千人,自將之。
  • 17.    孫傳庭.《孫忠靖公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第286—287頁
  • 18.    孫傳庭.《孫忠靖公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第287—288頁
  • 19.    《(乾隆)重修盩厔縣誌》卷十:七月十五日,賊闖王姓高自芒谷出屯仙遊寺,十六日孫中丞至,十七日洪司馬亦至,戰于山下,參將李遇春被創兵稍卻。二十一日,復戰於馬召原上。先一日,洪司馬設白旗招降,設紅旗以戰,時雨後大霧,賊黨幹公雞、張二、一斗谷、黃龍已降賀人龍,逆首不知,下馬張張[弓]以射其馬,馬與眾已南行,計無復之,脱甲冑,潛於草間。邑人張驢子者,中丞鄉導也,素悍多力,遂擒以獻。
  • 20.    孫傳庭.《孫忠靖公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第288—289頁
  • 21.    吳偉業:《綏寇紀略》卷五:傳庭黒水峪捷後,再破賊於渭南,豫賊讋不敢西向,又破賊於咸陽北原,秦賊不敢窺涇川以揺西安,威名幾軼於承疇矣。
  • 22.    孫傳庭.《孫忠靖公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第290—303頁
  • 23.    孫傳庭.《孫忠靖公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第395、398頁
  • 24.    孫傳庭.《孫忠靖公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第155—158、308—332頁
  • 25.    孫傳庭.《孫忠靖公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第339—346頁
  • 26.    馮雲驤:《大明督師七省兵部尚書白谷孫公馮淑人同葬墓誌銘》:宜興(周延儒)且入相,初政多引用東林正人,居鄉佐馮生亦間行入都,日夜走謁諸鄉佐,陳天下事非公不可狀。因以其説於宜興,宜興善之。自是,公論大明,競回端皇之怒,以佐樞命召公於圜扉,然而晚矣。上親御文華殿,問公所以安天下者。公為抵掌指陳,上嘉予嘆息者再四,燕勞賞賚甚渥。
  • 27.    《明史 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4-13]
  • 28.    彭孫貽:《平寇志》卷五:人龍,米脂諸生中武舉,效用行間,殺賊立功,位至大帥,叛將劇賊多歸之,鹹得其死力。然貪淫狼戾,屢戰不用命,襄城之役,朝廷頗疑其通賊,朝議將誅之,密授旨傳庭。……傳庭檄諸將大會於西安,鄭嘉棟、牛成虎、賀人龍各以固原、臨洮、援剿之兵來會,傳庭置酒燕諸將,諸將罷酒起,行至旗門,命刀斧縛人龍於旗下,數之曰:“爾奉命入川,開縣噪歸,猛帥(猛如虎)孤軍失利,獻(張獻忠)、曹(羅汝才)出柙,職爾之由。天恩曲貸,命殺賊自效,輒遇敵先潰,委秦督撫於賊手,一死何辭!”因斬之,諸將股慄。
  • 29.    馮雲驤:《大明督師七省兵部尚書白谷孫公馮淑人同葬墓誌銘》:遣公將禁旅往援汴,公至汴,而禁旅脆弱不可用,撫掌嘆曰:“我思用秦人!”……朝議督公亟入豫,公曰:“兵未訓練,安可用也?”弗聽,公不得已而將之出戰於郟縣……
  • 30.    彭孫貽:《平寇志》卷六:(崇禎十五年六月)壬戌,命蘇京監鹹、寧、甘、固兵,同孫傳庭星馳出關。
  • 31.    鄭廉.《豫變紀略》:浙江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145—146頁
  • 32.    戴笠:《懷陵流寇始終錄》卷十六:傳庭御下嚴,動以軍法從事,州郡震慄,關中久荒,責豪右捐助,不樂者譁於朝曰“督師玩寇靡餉”,陝西朝士累上書迎上意,催且傳危語曰:“督師不出關,收者至矣!”傳庭頓足嘆曰:“吾不能復對刀筆吏!”上書請出關。
  • 33.    鄭廉:《豫變紀略》卷七:時督師孫傳庭,治兵於陝,秦中士大夫言其養寇,帝亦疑之,下手敕催戰,傳庭不得已,乃上疏請出師。
  • 34.    吳甡:《柴庵疏集》卷十八,《召對紀略(三月十二日)》:上御文昭閣,召臣甡入。……上出秦督孫傳庭疏,示諸輔臣疏曰:“此秦督出兵疏也,何如?”臣甡覽畢,奏言:“兵兇戰危,而傳庭易言之,且衿其強勇,謂不出一月,賊儘可殲。且傳庭新募之兵,訓練未久,恩信無聞,出抗數十萬方張之寇,豈易得志?又謂間諜密謀,兵至內應,臣竊憂焉。賊皆秦人,結連日久,內應之謀果否得當?”上曰:“何也?”臣甡言:“傳庭軍多烏合,所製衣甲器械,皆斂之民間,秦父老怨之至骨,傳庭復驅之出戰,豈能動其親上死長之義乎?一往之氣,難以持久,間諜恐墮賊計。一躓則立見潰散,深為可憂。”上曰:“臨事而懼,好謀而成,先生見良是。但賊橫已極,秦督奮勇直前,亦不可少。”
  • 35.    吳甡:《柴庵疏集》卷十八,《召對紀略(三月十二日)》:(五月)十五日,奉有“不必督師,仍入閣佐理”之諭,實因閣議欲以督師專任秦督孫傳庭也。
  • 36.    國立中央研究院.《明清史料》乙編:商務印書館,1936年:第985頁
  • 37.    吳偉業.《綏寇紀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387頁
  • 38.    彭孫貽.《流寇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17—124頁
  • 39.    鄭廉.《豫變紀略》: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59—162頁
  • 40.    《崇禎長編》崇禎十六年十月初八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1-04-13]
  • 41.    吳偉業:《綏寇紀略》卷九:帝先期赦孫傳庭罪,召見問曰:“卿度幾何人可破賊?”傳庭頓首曰:“陛下幸貰臣死,臣星馳入關,得精鋭五千人足矣。”既西行,偵汴事者曰:“賊棋置數十營,望塵莫見其際。”傳庭乃圖上方略曰:“賊眾且數十萬,臣縱得士死力,詎可一當百?以時勢料之,非練兵二萬,餉百萬不可。”帝省章大怒曰:“卿面奏云何,而前後不讎?努力練所發兵,足餉一月即卷甲出關,毋得逗撓取咎也!”
  • 42.    楊嗣昌.《楊嗣昌集》:嶽麓書社,2008年:第1027、1076、1166頁
  • 43.    吳偉業.《吳梅村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292頁
  • 44.    屈大均.《屈大均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第813頁
  • 45.    談遷.《國榷》:古籍出版社,1958年:第5996頁
  • 46.    彭孫貽.《流寇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3頁
  • 47.    查繼佐.《罪惟錄》: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877頁
  • 48.    顧炎武.《顧炎武全集 亭林詩文集 詩律蒙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96頁
  • 49.    顧誠.《明末農民戰爭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年:第97頁
  • 50.    孫祚民.《中國農民戰爭問題論叢》: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87、190頁
  • 51.    樊樹志.《晚明史 1573-1644》: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976頁
  • 52.    朱東潤.《陳子龍及其時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167頁
  • 53.    晁中辰.《李自成大傳》: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50頁
  • 54.    《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996,乾隆四十年十一月初十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1-04-16]
  • 55.    《欽定勝朝諸臣殉節錄》卷一:孫傳庭夙嫺良畫,屢著捷功,倉卒殉軍,仁成身殞,今諡忠靖。
  • 56.    劉淮南.《雙峯聳峙藴風雅 雁門關文學與文化》:光明日報出版社,2017年:第277頁
  • 57.    本書編委會.《山西曆史文化名城建築要覽》:山西經濟出版社,2017年:第343頁
  • 58.    《(光緒)代州志》卷四:孫忠靖公祠,在學宮後,祀明兵部尚書孫傳庭,歲以春秋仲月祭。
  • 59.    談遷:《國榷》卷九十八:(崇禎十五年六月)丙午(初八日),總督孫傳庭請練兵二萬。得旨:“原議練兵五千可以破賊,何以取盈二萬?且百萬之餉,安能即濟?但得餉一月,便當卷甲出關,共圖殲蕩,不得過執取咎。”
  • 60.    鄭廉:《豫變紀略》卷二:代州孫傳庭初任永城,性簡傲,不畏上官,而能廉察非常事。時有孝子方娶妻未成婚而廬於墓者,老母、新婦各居一室。昏夜,一盜着衰衣,假為孝子狀,闌入其室而調之。既而其母覺問婦,婦以其子告。母疑之,立至墓所責孝子,孝子大駭,則潛歸深匿他室而伺之。夜將半,盜複果來,方解衣就寢,孝子突出,盜急棄衰衣而逃,孝子忿忿還墓所。婦大慚愧,自縊,孝子聞婦死,亦自縊。母乃抱賊之衰衣而訟於縣,傳庭陽受其狀,不問也。一日忽拘境內縫工皆赴縣,至則閉諸內庭,乃出衰衣而示之,使其自認誰作。內一人反覆視之,進而曰:“此某宅公子命僕明某於秘室中所作。”傳庭親領役至某宦家,擒公子以歸,一鞫而服,斃諸獄。盜父六卿,嘗饋魏忠賢黃金溺器者,其勢熏天,不顧也。
  • 61.    孫傳庭.《孫傳庭集》:山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整理説明”
  • 62.    戴立忍談演《大明劫》:這次玩得好開心(圖)  .中新網[引用日期2021-04-16]
  • 63.    戴笠.《流寇長編》:書目文獻出版社,1991年:第23頁
  • 64.    戴笠《懷陵流寇始終錄》卷十六:戊午,孫傳庭入潼關,諸將繼至,火車營步兵盡死,唯存他將兵數千,士氣不振。高傑曰:“三軍家在西安,戰敗思歸,而強之守關,危道也,不如棄關專守西安,憑城以戰。”傳庭叱曰:“若賊進關,秦人尚為我用乎?”遂整兵守潼關。
  • 65.    孫傳庭.《孫忠靖公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第172頁
  • 66.    戴笠:《懷陵流寇始終錄》卷十:陝西兵久乏餉,承疇用弱,僅得無事。孫傳庭法嚴,許忠等九百人與千總賀汝雄謀變,會傳庭遣忠等一軍剿商雒賊,戊午,行至藍田,劫庫縱囚,引混十萬與大軍鬥,左光先、曹變蛟西追過天星於汧隴,巡按謝秉謙檄二將回軍咸陽,忠等隨混賊去。傳庭自劾,且言兵少,上不之罪,與入衞川兵四千。
  • 67.    孫傳庭.《孫忠靖公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第212—213頁
  • 68.    孫傳庭.《孫忠靖公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第215頁
  • 69.    孫傳庭.《孫忠靖公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第99頁
  • 70.    呂佳:《孫傳庭經略陝西政策研究》,西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第22—36頁。
  • 71.    孫傳庭.《孫忠靖公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第303—304頁
  • 72.    方福仁.《李自成史事新證》: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01—103頁
  • 73.    許文超:《明末名臣孫傳庭研究》,青海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第30—33頁。
  • 74.    許文超:《明末名臣孫傳庭研究》,青海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第46—53頁。
  • 75.    王弘撰:《山志》初集卷一:癸未秋,督師白谷孫公徵賊於河南。敗績,退據潼關,約紳士分守城陴。冬十月六日,公在東城門樓上,陪公者,舉人孔念心,名傑儒。初報賊上南城,左右驚散,念心獨留。再報賊已開南門,念心乃舍公趨城下,遂被縛。念心被縛時,別公僅瞬息間耳。城上下皆賊,如風雨驟至,公萬無脱理。念心系予至戚,親為予言如此。獨以遇害於亂軍中,不得屍,故致有紛紛之説耳。
  • 76.    王弘撰:《山志》二集卷三:梅村作《綏寇紀略》,意極善,然有傳聞之誤。餘以所知關中事確者,特為正之。癸未冬,督師孫公自河南敗績,退守潼關。關陷,公不知所在。餘前據孔念心之言,謂公無脱理,故作公傳書遇害。後見延安趙玉譜,雲其堂叔名完瑛者,以諸生從戎,在公麾下。潼關陷,時公被亂卒槍刺而死。完瑛同伴三人即卧屍處,推牆垣覆之而去。此實錄也。梅村雲潼關陷,公退屯渭南,賊攻渭南,破之,公死,及雲舉人王命誥開門迎賊者,皆誤也。潼關陷後,關以西諸州、縣皆聞風逃散,無有守城者。渭南非要害地,無堅城,退守渭南何為乎?
  • 77.    吳偉業:《綏寇紀略》卷九:傳庭收散卒,圖還保渭南,賊追及傳庭,與參軍喬元柱躍馬大呼而沒於陣。
  • 78.    彭孫貽:《流寇志》卷八:傳庭率白廣恩、王定退保渭南,闖賊合眾數十萬攻渭南,傳庭引二帥陳於西門,賊繞道襲東門,城陷,傳庭與參軍喬元柱橫刀衝賊,歿於陣。
  • 79.    查繼佐:《罪惟錄》卷十二:或雲陝事敗後,有老卒見白谷徒步抱血書乞赦,且曰:“不能上,有走塞外耳。”此語得之曹秋岳雲。
  • 80.    錢士馨:《甲申傳信錄》卷二:傳庭舊留西安喇嘛僧二百餘,即日擁之西去。
  • 81.    談遷.《國榷》:古籍出版社,1958年:第5993頁
  • 82.    李長祥.《天問閣集》:商務印書館,1936年:第22頁
  • 83.    劉理順:《劉文烈公全集》卷九,《答孫白谷督師書》:治愚不知兵事,茲數日內,連讀台台籌劃,知賊可計日而平,如武穆之殪楊麼也。雖然,杞人私憂,亦有願聞於左右者。大凡兵未集患無兵,餉未充患無餉。兵集矣,餉充矣,患律不明而氣不肅。律明矣,氣肅矣,患權不一而眾不協。權一矣,眾協矣,又患發之猛而謀之不密。前此之所以倏進倏退,倏合倏散,而迄無成功者,坐是失也。今邊兵續至,驕將懾心,三晉輸運,畿南撥留,號令燦若三辰,部署勢如指臂,數者俱可無患矣。但此舉系天下安危,非直豫、楚。譬如藥之劫劑,博之孤注,斷不可不動出完全,而徼倖於不可知之兩陣間也。闖新並羅,其部曲疑矣,能必其真為我用?偽官遍佈,其黨與分矣,能必其不互相應援乎?李申狡猾,竄伏山中,能必其不為後患乎?荊襄水鄉,西北士馬,能必其耐彼沮洳乎?左師桀驁,狂逞無忌,能必其不懷猜懼平?此數者,皆長安縉紳苦心焦思而食不下咽者也。諺雲:“叩囊底智,不令留異日”,此其時矣。天下事非威不強,非智不獲,非虛不益,非慎不臧,故不敢避冒昧之嫌,而率臆附聞,仰希台鑒。
  • 84.    樊樹志.《晚明史 1573-1644》: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797頁
  • 85.    《痛史本崇禎長編》崇禎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1-09-01]
  • 86.    《痛史本崇禎長編》崇禎十六年十一月八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1-09-01]
  • 87.    彭孫貽.《流寇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25頁
  • 88.    談遷:《國榷》卷九十九:李自成間道緣山崖,出潼關後夾攻,官軍大潰,總督孫傳庭死之,總兵白廣恩遁。或曰李過追孫傳庭,獲督師坐纛,疾馳潼關,紿守卒,乘間突入。
  • 89.    《寶豐縣志》(清道光十七年刻本)卷八:十二日昧爽攻賊,令始下飛炮鳴鏑雉堞,矢集如蝟毛,城中瓦屋皆碎,自寅自辰巳間,而城不支矣……城遂破,諸軍蜂擁入,城中鼎沸,火光照若白晝。傳庭遣飛騎十餘輩持令箭,大呼各城門曰:“殺一賊者賞十金,戕一民者斬!”而軍士憾民為賊固守,遂多屠戮矣。
  • 90.    張文青.明代陝西巡撫孫傳庭標兵研究[J].六盤水師範學院學報,2020,32(06):73-74.
  • 91.    孫氏家乘  .中華尋根網[引用日期2022-04-08]
  • 92.    蔣德璟:《敬日堂外集》卷九,《回奏另推秦督揭(癸未十月二十四日)》:朕連日有恙,昨又嘔吐腹痛,今始稍痊癒。覽金毓峒所報,秦督不知下落,目前收整錢[殘]局,秦督似宜就近即推……;《召對中左門議秦事(癸未十一月初三日)》:(霍)達奏:“……昨據按臣金毓峒承差報:孫傳庭先在潼關外七里鋪紮營,後又退扎二里地,扼險自守,反不能支,方退入關,賊彌山而來,破城入關,傳庭不知下落,按臣東走渡河,撫臣馮師孔西走,聞中一箭,未知存亡……”
  • 93.    黃景昉撰,朱曦林點校.《宦夢錄 館閣舊事》:中華書局,2018年:第98頁
  • 94.    雙雄會  .時光網[引用日期2022-10-29]
  • 95.    孫承澤輯,裘劍平點校.《山書》: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456頁
  • 96.    談遷.《國榷》:古籍出版社,1958年:第5996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