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伏園

鎖定
孫伏園(1894-1966),原名福源,筆名伏廬等,浙江紹興人。民國10年(192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五四時期曾先後在《國民公報》、《晨報》工作,並任《晨報》副刊主編。民國8年(1919年)加入新潮社。民國10年(1921年)在北京參與發起文學研究會。民國13年(1924年)參加創建語絲社,出版《語絲週刊》。此後又創辦《京報副刊》。曾主編漢口《中央日報》副刊、《貢獻》旬刊、《當代》月刊。曾任齊魯大學、四川大學教授。著有《伏園遊記》、《魯迅二三事》等。 [1] 
中文名
孫伏園
別    名
孫福源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浙江紹興
出生日期
1894年
逝世日期
1966年1月2日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代表作品
《伏園遊記》《魯迅先生二三事》

目錄

孫伏園人物生平

孫伏園 孫伏園
孫伏園,原名福源,字養泉,筆名伏、伏廬、柏生、桐柏、松年等,浙江紹興人。幼年畢業於敬敷小學,繼入山會初級師範學堂,時魯迅為監督,深受賞識。民國7年(1918年),孫伏園入北京大學國文系旁聽,次年轉為正科生,再次成為魯迅學生。曾參加文學團體新潮社,任幹事、編輯,兼任北京《國民公報》副刊編輯。民國9年(1920年),參與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次年,孫伏園大學畢業,任北京《晨報》副刊編輯,人稱“副刊大王”。多次向魯迅約搞,《阿Q正傳》即在該報首次連載發表。民國13年,孫伏園成為以魯迅為首的《語絲》社主要成員,又受邵飄萍邀請主編《京報》副刊。是年,以記者身份陪同魯迅赴西安講學。民國15年(1926年)下半年,與魯迅離京去廈門大學工作,任國學研究院編輯部幹事。次年1月,隨魯迅去廣州,任中山大學史學系主任。3月去武漢,任《中央日報》主筆兼副刊編輯。同年冬回上海,創辦嚶嚶書屋,出版《貢獻》半月刊。民國17年(1928年),主編《當代》,旋赴法國留學。 [2] 
民國20年(1931年)回國,應華北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之邀,任文學部主任,長期在河北省定縣致力於平民教育工作。民國26年(1937年),出任湖南衡山實驗縣縣長。民國28年(1939年)3月,當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後歷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設計委員兼《士兵月報》社社長,齊魯大學國文系主任,大竹鄉村工作人員訓練班主任,並創辦中外出版社。抗戰勝利後,任四川華西大學及四川大學教授,同時任《新民晚報》主筆並主編副刊。 [2] 
民國38年(1949年)9月,孫伏園加入中國民主同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孫伏園任國家出版局版本圖書館館長。 [2] 
孫伏園一生寫過不少散文,結集出版《魯迅先生二三事》。尤擅長遊記,其代表作有《伏園遊記》及與孫福熙、曾仲鳴合著的《三湖遊記》等。 [2] 
參考資料
  • 1.    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志編輯部.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660-661
  • 2.    紹興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紹興市志 第五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3193-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