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孤山鎮

(陝西省榆林市府谷縣下轄鎮)

鎖定
孤山鎮,隸屬於陝西省榆林市府谷縣。地處府谷縣中部,東與府谷鎮接壤,南連田家寨鎮,西鄰新民鎮,北接木瓜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0.7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5.6千米 [1]  ,總面積180.25平方千米。 [2] 
截至2020年6月,孤山鎮下轄11個行政村 [3]  。截至2018年末,孤山鎮户籍人口12223人 [2]  。2011年,孤山鎮農業總產值達到4786萬元,工業總產值達到1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00萬元。 [1] 
中文名
孤山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陝西省榆林市府谷縣
地理位置
府谷縣中部
面    積
180.25 km²
下轄地區
11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南關村
電話區號
0912
郵政編碼
719406
氣候條件
温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陝K
人    口
12223人(2018年)

孤山鎮歷史沿革

因鎮人民政府駐地位於明長城的著名軍事要塞孤山堡得名。
夏、商、周屬白翟地。
秦屬上郡。
兩漢屬西河郡。
魏、晉屬赫連大夏。
北魏、北周屬上郡。
隋屬勝州。
唐屬麟州,稱折塘關。
五代屬府谷縣。
宋時先為百勝寨,後為孤山寨,屬府谷縣。
元屬府谷縣。
明正統二年(1437年),在今孤山鎮西十里的的軍溝村設孤山堡,屬府谷縣。
明成化二年(1466年),移至今孤山戴家石畔腳底。
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遷至今孤山城內。
清時繼稱孤山堡,屬府谷縣。
民國改稱天平鎮,屬府谷縣。
1950年6月,設立孤山區。
1958年9月,成立孤山公社。
1984年5月,改設為孤山鄉。
1997年11月,撤鄉建鎮。 [1] 

孤山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孤山鎮轄尚莊、岳家寨、徐家峁、沙坬,五里墩、李家窪、南關、楊家溝、廟山、沙牛峁、花塔、房塔、孫家畔13個行政村;下設95個村民小組。 [1] 
截至2020年6月,孤山鎮下轄11個行政村 [3]  。人民政府駐地南關村。 [1]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610822106200
121
南關村
610822106201
122
花塔村
610822106203
220
沙坬村
610822106205
220
李家窪村
610822106206
220
沙牛峁村
610822106207
220
岳家寨村
610822106208
220
房塔村
610822106209
121
五里墩村
610822106210
220
廟山村
610822106211
220
楊家溝村
610822106212
220
徐家峁村

孤山鎮地理環境

孤山鎮位置境域

孤山鎮地處府谷縣中部,東與府谷鎮接壤,南連田家寨鎮,西鄰新民鎮,北接木瓜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0.7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5.6千米 [1]  ,總面積180.25平方千米。 [2] 

孤山鎮地形地貌

孤山鎮地處黃土高原梁峁丘陵區,地勢為西高東低、南低北高。 [1] 

孤山鎮氣候特徵

孤山鎮氣候屬温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冬夏長,春秋短;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多年平均氣温9.1℃,最熱的7月平均氣温23.8℃;最冷的1月平均氣温-8.5℃。無霜期年平均176天。年平均降水量45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 [1] 

孤山鎮水系水文

孤山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主要河流有孤山川1條,境內流長12千米。 [1] 

孤山鎮自然災害

孤山鎮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冰雹、霜凍等。境內災害年均發生一次,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清光緒十九年六月二十日(1893年8月2日),當日午後境內出現暴雨,孤山川高漲數丈,堡城南關商號居民廬舍財物損毀過半,下游兩房屋田地飄蕩無存,人畜死亡不可勝數。 [1] 

孤山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孤山鎮轄區總人口1141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68人,城鎮化率5%。另有流動人口3052人。總人口中,男性5961人,佔52.2%;女性5450人,佔47.8%;14歲以下1837人,佔16.1%;15—64歲8238人,佔72.2%;65歲以上1336人,佔11.7%。2011年,孤山鎮人口出生率17‰,人口死亡率5.2‰,人口自然增長率11.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2.7人。 [1] 
截至2018年末,孤山鎮户籍人口12223人 [2] 

孤山鎮經濟

孤山鎮綜述

2011年,孤山鎮農民人均純收入9057元。 [1] 
2018年,孤山鎮有工業企業40個;其中,規上企業6個。
2018年,孤山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2個。 [2] 

孤山鎮第一產業

2011年,孤山鎮農業總產值達到4786萬元,比上年增長16%,農業增加值2876萬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8%。農業耕地面積6.9萬畝,可利用草地面積2.1萬畝,林地面積0.88萬畝。
孤山鎮糧食作物以玉米、馬鈴薯、穀子、糜子為主。2011年,孤山鎮糧食生產3176噸。
孤山鎮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作物、西瓜、蔬菜等,2011年,孤山鎮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268畝,產量126噸;西瓜種植面積280畝,產量420噸;蔬菜種植面積816畝,產量1100噸。
截至2011年末,孤山鎮累計造林2.3萬畝,林木覆蓋率8.4%。2011年,孤山鎮水果種植面積0.005萬畝,產量13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桃子、杏、海紅果等。
孤山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孤山鎮生豬飼養量4046頭,年末存欄1266頭;羊飼養量1.26萬隻,年末存欄6544只;牛飼養量634頭,年末存欄506頭;家禽飼養量13萬羽,上市家禽3萬羽。2011年,孤山鎮生產肉類251噸,其中豬肉126噸,牛肉27噸,羊肉32噸;禽蛋1200噸;畜牧業總產值2421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50.6%。 [1] 

孤山鎮第二產業

孤山鎮初步形成了以煤、焦、電化為主的工業體系,重點規劃了恆源、三江等資源型產業集羣。2011年,孤山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2億元,比上年增長20%,工業增加值7.2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96%。2011年,孤山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家,職工0.8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8億元,比上年增長18.6%。 [1] 

孤山鎮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孤山鎮有商業網點580個,職工6800人。2011年,孤山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00萬元,比上年增長12%;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40萬元,比上年增長8.5%。
截至2011年末,孤山鎮有郵政網點3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60千米,投遞點13個,鄉村通郵率100%;徵訂報紙0.215萬份、期刊0.001萬冊,業務收入15萬元。
截至2011年末,孤山鎮有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2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000門,固定電話用户48户,電話用户普及率1.4%;移動電話用户2000户;互聯網端口總數42個,寬帶接入用户20户。全年電信業務收入45萬元。
截至2011年末,孤山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15億元,比上年增長20%;人均儲蓄17028元;各項貸款餘額1.45億元,比上年增長26.1%。 [1] 

孤山鎮交通運輸

孤山鎮境內有孤武公路、野大公路、府店公路(301省道)3條縣鎮級公路過境,總長36千米。截至2011年末,孤山鎮鎮區道路總長度1.2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1.37米;城鎮橋樑2座,總長度20千米。 [1] 

孤山鎮社會事業

孤山鎮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孤山鎮有鎮文化站1個;公共圖書室1個,藏書500多冊。
1999年8月,孤山鎮開通有線廣播站。2010年3月開通數字有線電視。截至2011年末,孤山鎮有線電視用户400户,其中數字電視用户150户,入户率11.7%。 [1] 

孤山鎮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孤山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172人,專任教師10人;小學3所,在校生502人,專任教師53名,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582人,專任教師4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孤山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達1415.3萬元。 [1] 

孤山鎮衞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孤山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個,其中衞生院1個;病牀21張,其中公共衞生機構牀位6張,固定資產總值96萬元。專業衞生人員16人,其中執業醫師3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9人。2011年,孤山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2775人次,出院病人685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2172人,參合率100%。 [1] 

孤山鎮社會保障

2011年,孤山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2户,人數16人,支出3.96萬元,月人均206元;城市醫療救助16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00户,人數477人,支出107.7萬元,月人均188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60人,支出27.5萬元;殘疾人477人,補助資金22.8萬元;老年人生活補貼9.6萬元;農村醫療救助8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0人次,共支出0.6萬元;農村臨時救濟980人次,支出62.2萬元;救濟支出19.2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8人,撫卹事業費支出5.4萬元。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776人,參保資金97.42萬元,比上年增長670人,參保率87%。 [1] 

孤山鎮基礎建設

截至2011年末,孤山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個,鋪設幹線水管4千米,生產能力104.1噸/日,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4.6千米。
截至2011年末,孤山鎮鎮區擁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2台,總容量15兆伏安,高壓輸電線路3條,總長度108千米,用電負荷8315千瓦。年售電量累計完成0.3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8%,供電可靠率99.2%。 [1] 

孤山鎮歷史沿革

從一些零散的史料如石刻、碑記、遺址和傳説可知,自古以來孤山川就是一條西北地區通向河東非常重要的通道。孤山川秦漢稱翠雲川,唐宋叫折水川。清稱孤山川在黃河入口處附近稱小河川。古代,孤山由於地形險峻,成為保衞府州、河東的天然屏障,所以又是各個軍事集團必爭之地。保不住孤山,就難保府州,府州不保,河東難保。
秦始皇長子扶蘇修築萬里長城時,曾在孤山駐軍,並補修了“昊天宮”。唐貞觀二年(628年)徵東突厥時,大將張説迷路,後以昊天宮定向,許下口願。滅東突厥後,於貞觀八年(635年)由張説督工補修“昊天宮”和折塘關。並任徵東突厥立有戰功的折華為府谷鎮遏使,兼守折塘關。
晚唐時,折華後代折宗本、折嗣倫父子參加鎮壓黃巢起義有功,於唐僖宗年間任折宗本為振武軍沿河五鎮都知兵馬使,折嗣倫為麟州刺史。從那時開始,一直到五代末,折嗣倫與兒子折從阮、孫子折德扆先後對摺塘關進行了幾十年的維修和擴建。到後周時,折塘關成為駐有幾千軍民的邊關重鎮。後漢乾佑元年(948年),後漢在府州設置永安軍,折從阮任節度使,其子折德扆任團練使。為了加強防禦能力,先後在折塘關四周修了十多個關寨。並在寶珠山對面青龍廟頂的石畔上鑄立一鐵塔,以鎮龍脈。
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對百勝寨進行了維修和加固。政和年間在孤山寨西南十五里修築了古城墕關城(原名不詳)。北宋時折德扆、折御勳、折御卿、折惟昌、折繼閔、折繼祖、折克行、張元等在孤山川,特別是新城川(清眉浪年)、沙梁川與西夏和遼國大戰不下三十次。慶曆二年(1042年),西夏王元昊帶領幾十萬大軍進攻麟州,並親自帶領10萬大軍進攻府州。因中堠寨、百勝寨、三道灣等險關難過,就繞道經沙梁、廟溝門、木瓜從後河川入侵府州。後百勝寨雖然失守,但退入深山老林中的近百名軍士,每到晚上就擾亂敵軍,並放火燒了元昊屯在折水川的部分糧草。元昊缺糧缺草,急攻府州城七天七夜,城沒有攻下,反被守將折繼閔射傷,敗北而逃。
南宋初(1129年),折可求帶領麟、府、豐三州九寨投降金國,孤山寨歸金國所有。金皇統二年(1142年),西夏侵佔府州,孤山寨很多建築和軍事設施被破壞,折家東、西瑜頭兩座祖墳,地面建築焚燬殆盡。
北宋滅亡後,150多年間,西夏、金國為爭奪麟府屬地,在孤山川、沙梁川、新城川、木瓜川、三道灣打了幾十仗,孤山時屬金國,時屬西夏。
明朝時,孤山成為延綏東路第一雄關。正統二年(1437年),設孤山堡。這時古麟州城已廢,縣址遷到今神木縣城。神木到府谷共有十二溏,孤山為第十溏,所以也叫十溏關(和古折塘關諧音年)。成化三年(1467年),韃靼一支幾千兵進攻孤山不下,於是就將孤山川的青年男女和財物掠走。孤山參將湯允績明知不敵,但為了救出掠走的民眾,就帶領一百多軍士,奮不顧身,追趕敵人,天黑時追到長城口子上,與敵接戰。這時夜幕昏暗,飛沙走石,允績聲如洪鐘,軍士齊聲呼喊,敵軍毫無準備,不知來了多少敵人,一時陣勢大亂,被掠走的青年男女趁機逃進兩面山谷。允績帶領軍士在敵陣中衝了幾個回合,雖殺傷了幾百敵軍,但眾寡不敵,只好入郵舍。敵人合圍攻擊,刀槍混鳴,慘聲不斷。第二天黎明韃靼退去,郵舍燈光閃亮,寂無聲息,院內死屍幾百,一大將手拄大刀,雙目圓睜,橫眉冷豎,站在舍門前,已經殉世。人們進入郵舍,見牆上用血寫下詩一首:“手持長劍斬渠魁,一箭哪知中兩腮,戎馬踏來頭似粉,烏鴉啄處骨如柴,交遊有義空揮淚,弟侄無情不舉哀,血染遊魂歸未得,幽冥空築望鄉台”。孤山民眾捐棺,將犧牲的全部將士裝殮。允績靈柩寄放孤山撒散寺,民眾祭奠,三年後運回杭州安葬。
明成化初年,阿魯人(蒙古一支年)兩次入侵孤山,被孤山遊擊將軍王璽擊敗。成化七年(1471年),韃靼再度進攻孤山,延綏巡撫餘子俊率孤山守將朱永、許寧等將敵擊退。後韃靼又三次入侵孤山,都被守將許寧擊潰,保衞了府谷,阻止了韃靼東進南下。成化十年(1474年),孤山定為長城沿線三十六堡之一。隆慶年間,東協移駐孤山堡,派副總兵鎮守,孤山城內修建衙門(後人所説的古衙門年),同時將鐵塔移到孤山河西高家灣對面的鐵塔灣,並在孤山川沿川河畔新修補修了三十六大寨,三十六小寨,七十二烽火台。到萬曆初年,孤山駐軍達到2600人,是當地民眾的幾倍。這時明將塗宗睿上疏朝廷,孤山城已破舊,要求朝廷補修。於是明政府派塗宗睿督工,於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重修孤山城。重修後的孤山城,規模是原孤山堡城的一半,來到南延用原堡城的城牆。城形如一隻鞋底,從東北向西南傾斜。從東北至西南長約200丈,西北——東南寬約50丈,周長約510丈。城牆厚三丈,高三丈,全部磚石包罩。城牆鋪底都是1尺2寸寬8寸厚6尺長的花崗岩大石條,共5層。再上是用7寸寬,1尺2寸長的大磚雙層起牆。頂上是6尺高的城垛,垛上有瞭望孔和箭豁。城開四門,南門、北門都有甕城,頂上有雙層城樓;西門無甕城,但有城樓;東門是4尺寬7尺高的小門洞,洞外有30多個台階通向城下。城門都是鐵皮鑲包6寸厚的榆木大門。城的四角建有哨所。南門外有長50丈寬3丈的磚石道路,通過兩座牌樓升向前河灣,東去西來之人,只能從南門、西門進出。西城下是20多丈深的大渠,南城下是20丈深的懸崖,東城下是30多丈的陡坡,所以此城易守難攻,孤山城修好後,曾有一位遊人楊一清寫下一首詩:“簇簇青山隱戎樓,暫時登眺使人愁,西風畫角孤城曉,落日晴沙萬里秋。甲士解鞍休戰馬,農兒持券買耕牛。回思未築邊城日,曾得清平似此不?”可見關城的重要。
明天啓六年(1621年),四月初四,發生地震,孤山西城牆塌陷36丈,南城牆塌陷9丈,入地2丈7尺。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知縣鄭居中全部補修完好。清末,南城牆坍塌12丈,民國初年補修好。解放初,孤山鎮基本完好,但隨着機關單位的建設和當地羣眾修建房屋,到文革後期,城牆上的磚石全部挖完,城牆土胎也已不完整了。後人有小詩一首:“三千甲士幾年功,血漢澆鑄一座城,不孝子孫貪小利,千年古城瞬時傾。”
清康熙年間,洪水沖斷了孤山西邊的龍泉山,河水順直而流,從此過往之人再也不用走南門和西門,只要順着沖斷的河谷走就行了。而空出的舊河灣中間建了一條長約200米的小街,街的兩邊修建了幾十處作坊、商號、民房。為了方便地方經濟交流,當時縣政府決定,每月逢三逢八過集,幾百年來未變。文化大革命時期為了限制商貿活動,全縣各鄉鎮統一定為逢一逢六過集。
由於新河道不寬,遇特大洪水流不出去,所以孤山街從康熙年間建街以來,先後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年、嘉慶二十年(1825年)、光緒十九年(1893年)和1977年被洪水沖毀過四次。道光年間,孤山守將又將鐵塔遷到孤山城對面龍泉山的山腰上,文化大革命中,以破四舊名義毀掉。
孤山是歷史上的文化名城,古建築很多,各種寺廟有幾十座。這些寺廟歷朝毀了再修,修起又毀,反覆多次。明清以來出名的就有四大寺,八大景,其中昊天宮和千佛塔(鐵塔年)被列入《中華名勝大辭典》,折家墳、古衙門、龍泉寺等建築也很有名。
七星廟
七星廟始建於唐貞觀年間,現存大殿、前庭兩處主體建築。大殿屋頂為九脊歇山式,殿前過道為捲棚式,單檐斗拱,磨磚對縫,從底到頂,以磚砌成,融合有西北少數民族的建築風格,是研究中國民族建築不可多得的珍貴實物資料。
2013年5月3日,七星廟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孤山鎮著名人物

孤山地處邊陲,多數歷史名人是武將,如唐、五代、宋的折家眾將和明時的總兵戴布邊,操守戴冕,明威大將軍戴辰、都督僉事、備倭總兵戴延春、總兵戴天寵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