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孤单

[gū dān]
汉语词汇
展开8个同名词条
孤单,汉语词汇。拼音:gū dān 释义:一种心理反应,独自一人时、有很多人在周围时都可能会有这种感觉。孤单常被视为是人类痛苦最普遍的来源之一,每个人隔一段时期就会被孤单的感觉包围,并会持续一段时间,甚至终身为寂寞所苦。
中文名
孤单
拼    音
gū dān
反义词
欢聚、相聚
同义词
孤独、孤寂
释    义
单身无依靠

汉语词汇

播报
编辑

基本解释

1. 枣婆[Alone;Lonely]:感到寂寞(孤独寂寞)儿女在外地工作,老人十分孤单。
同里陈穣父母死,孤单无亲戚,丁氏收养之,及长,为营棕己危嫌婚娶。--《南齐书·韩灵敏传》
2. [(Of physique) Frail] [力量]:单薄 [1]

例句

1、孤独;单喇道身促达承无依靠。
①《南齐书·孝义传·韩灵敏》:“同里陈穰 ,父母死,孤单无润杠境亲戚,耻遥愚 丁氏 收养之。”
②唐无作 《谢武肃王》诗:“云鹤性孤单,争堪名利关。”
③清李渔《比目鱼·回生》:“难道你终朝相慨虹并,竟没有片刻孤单。” 
④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九回》:次章樱击后想起众人皆有亲眷,独自己孤单,无个亲眷。 [4]
吕剧李二嫂改嫁》第二场:“一无亲二无故多么孤单。” [3]
2、单身、一个人 
施耐庵《水浒》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从朝到暮,等了一日,并无一个孤单客人经过。
3、 人单势孤,力量单薄。
吴承恩西游记》第三二回:但只恐魔多力弱,行势孤单。 [5]

基本含义

播报
编辑
孤单图片1
人的一生就是逃离孤单的过程,但孤单不是寂寞,不是孤独,只是一种由外界所形成的感慨,不源自于内心,因为孤单不是寂寞。它是一种对立,是一种对于喧嚣的厌恶,是一种不含感情的字眼,因为没有其他的注意力值得分散,所以我们会觉得孤单。寂寞:就是这样一种无形的东西,挥之不去,叫之也不会来,却在你思想毫无遮拦的时候悄然而至,侵袭着你的心灵,躲之不及,无法回避,来了,就丝丝缕缕占据着你的心灵,必须用了全心去应对。寂寞就是一种毒,一无解药的毒寂寞是个人的内部感受,无法由人的外在表现加以判断。
孤单身影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如果是孤单,比较好办,实在不行就找别人,那样就能摆脱孤单。但是寂寞就麻烦了,在一群人里仍然感到内心的空虚,那么换个方法吧。比如多看书,多听音乐,多去山上晒太阳。可别笑,这些都是有帮助的。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孤独的,只不过大多时候我们不去想,或没法去想。如果你觉得怎么做都没效果,那不妨多去看看大自然,成为自然的友人。与天地为伴也就不怎么孤单了。但是最重要的是你一定要明白,我们本身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学会与自己为伴,与寂寞为伴,你的生活才会更精彩。
  1. 1.
    感觉跟别人缺乏有意义的接触,他是一种内在的空虚,有时掺杂有悲哀、灰心、被孤立、不安、焦虑、被拒绝
  2. 2.
    一种强烈想被某人需要的感觉。
  3. 3.
    人常感到自己被排斥在外、不被需要、或被人拒绝,有时即使是在人群之中也觉孤单。
  4. 4.
    许多人也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5. 5.
    是一种心理需要,对自己心理感受的自我体会。
  6. 6.
    是被人抛弃后的一种感觉。

经典语录

播报
编辑
  1. 1.
    我依靠在墙角,月光洒在我的身上,发线遮挡住我的脸庞,灯光投射下的身影,折射着内心的寂寞与孤单。
  2. 2.
    是否有一种四叶草的芬芳,散发着惆怅,落寞,忧伤,与孤单。
  3. 3.
    所谓的派对,不过是一群寂寞的人,聚在一起宣泄孤单。
  4. 4.
    有些句子是写给自己看的,有些语录是说给别人听的,而最终所有的语句,都是写给自己孤单的时候,想着你流泪欣赏的。
  5. 5.
    那些曾陪着我的人,早已各自离去,那些精彩的故事,早已不见踪迹,那些过与过不去的岁月,只剩孤单的自己,还留着关于你的记忆。
  6. 6.
    你们几个人在一起,就可以拼凑出一个属于你们的时代,而一个人的我,该如何创造出一片自己的创奇。
  7. 7.
    有些爱,到最后伤了,有些人,在后来散了,有些两个人的陪伴,到最后变成一个人的孤单了,有些人,在约会的地点,等着两个人的烟火,却成自己欣赏了。
  8. 8.
    毕业舞会,是我们见面的最后时光,陪了你三年之后,未出口的爱最终选择了遗忘,以后你再也不需要我替你分担孤单,会有人给了坚强的希望,而我只想默默的走,也不需要你问我是否寂寞遗憾。
  9. 9.
    你只知道自己一个人的寂寞,却不知道那寂寞也是我的孤单。
  10. 10.
    十一月的寒冷,十二月的清凉,幻想两个人的世界,过一个人的生活。
  11. 11.
    那些被相框,框起来的照片,不管是什么样的场景,多么精彩的从前,无不让每个欣赏着都不自觉的感到孤单 [2]
  12. 12.
    一个人走,一个人经历,一个人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独享孤单。
  13. 13.
    我喜欢依偎在街角的角落里,独自数着星光,留着想你的泪光。
  14. 14.
    我已转身回头,却已无人停留。
  15. 15.
    独坐屋檐上,杯酒醉月光,浮华亦清凉,都市也感伤。
  16. 16.
    红尘年少,青春尽染初恋泪光。错过沧然,校园相爱路茫茫。父母阻,教师拦。学生纯真,怎可无爱遗憾。缘起一段故事,哪怕皆是感伤。静静诉说清凉,那般叛逆美好时光。转瞬既过三载同窗,珍爱因岁月不敌时间长。
  17. 17.
    不要让泪划过你的脸庞,那般精致不可忧伤孤单。
  18. 18.
    我独自走过很长的路,有太多的美丽美景,却找不到一个人陪我欣赏那些精致与美丽。
  19. 19.
    那是一个美丽却遗憾的地点,那张两个人的座椅,只有一个人的身影,那片幸福浪漫的场景,却只留下一个人的足迹。
  20. 20.
    把你的爱,写成字迹,装在漂流瓶放在大海里,它是否需要等待一百年的孤寂,才能有被人打开发现的一天,那个时候的你,还能否看得见,那些穿越过无数岁月,或模糊,或依旧清新的字眼。

心理学解释

播报
编辑
心理学认为,人类是群居动物,对一个群体产生很强的热爱感情,进而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性。当一个人被别人排除在外的时候,他就会因得不到心理的依赖感而出现不满足的情绪,这种迫切的满足感即为孤单的体现。其实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人本身就会表现出孤单的状态,这是来自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

分类

  1. 1.
    感情的孤单:是指缺乏或失去与他人在心理上的亲密关系。解决之道每个人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每个人解决的方式也都不同。可以尝试着在繁忙的生活中给自己留出些空闲来感受自己、习惯自己并试着领悟他人。这包括领悟他人的感性、领悟他人的风格。这样自己慢慢地就会更加清晰地洞察自己,更加深刻地理解孤单,也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感情上孤单的方式方法。
  2. 2.
    社会的孤单:是一种无目标、焦虑及空虚的感觉。这样的人会觉得自己是局外人,站在生活的边缘。解决之道除了需要与某个人有深交外,他还需要有一群能接纳他的朋友团体,并具备与人交往的技巧。可以尝试着观察身边善于与人相处的朋友或同学同事的为人处事的方法,从中感受到融入集体与否的差别。
  3. 3.
    存在的孤单:是指与世隔绝的人所感受的孤独,他会觉得生命没意义或无目标。解决之道时刻铭记——我是一个人,我有享受孤单的权利,但前提是,我要活着。或许人出生就是在向坟墓前进,幼年时手脚并用地爬着,少年时连蹦带跳地跑着,青年时步伐稳重地走着,老年时步履蹒跚地还一步一回头……但与其无意义、与目标地向着终点的坟墓前进,倒不如充分地享受人生中的一切美好和不美好的事物,包括孤独。

原因

孤单源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大多数观察者同意:现代社会的快速变迁使得人与人不再有密切的接触,孤单因此成为通病。
  1. 1.
    科学技术:时效与便捷至上的风气使人少有时间建立深厚、圆满的关系;复杂的科技增加了对专家的需求,而这些专家有时既没有时间又没有能力与非专家沟通,结果人际关系因而变得浅薄,孤单的感觉也更形普遍。
  2. 2.
    变动性:人们不愿与他人建立深厚友谊,以免日后分离时痛苦不堪。
  3. 3.
    都市化:虽然人们群居于城市,但却明显的有退缩离群的倾向,害怕与陌生人接近,变得退缩、多疑,在人群中感觉不自在,极想避开吵杂纷扰。
  4. 4.
    电视:这种现代发明在两方面造成人与人的疏离。一是提倡肤浅关系的节目内容,二是人们养成坐在萤光幕前的观赏习惯。
发展因素
  1. 1.
    归属:当我们看到离婚率正有增无减及骇人听闻的虐待儿童事件如此普及,就不难了解为何许多年轻人会觉得疏离而无所依归。这些人长大后往往会觉得孤单。
  2. 2.
    接纳:父母以不同方式表达接纳;藉着爱抚、花时间陪孩子、倾听、管教表达关爱。若没有这些表现,或孩子被忽视苛责,他们会觉得自己没价值,也会认定自己不属于人群,而从人群中退缩,或者是强迫自己加入人群,却招致更多的排斥,因此变得很难信任别人,无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低自尊或自觉不被接受将更加增孤单感。
  3. 3.
    获取社交技巧:我们都认识一些在社交上适应不良的人,他们对别人的需求与态度不够敏感,也不知道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他们可能会勉强自己加入别人,却一再遭到排斥、挫折而更觉孤单。
  1. 1.
    低自尊:这牵涉到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如果我们看自己一无是处,低估自己的价值,便会表现退缩;如果自视过高,我们便夸大了自己的价值而表现自满。这两种反应都有碍与人的亲近。当我们对自己没信心时就很难与人建立友谊;心中若觉亏欠,就不能付出爱;同样的,若无法虚心,也不能接受爱。适度的自我尊重有助于与人建立良好关系,同样,与人有良好关系也容易建立自尊,并减少孤单的感觉。相反的,低自尊使人自觉差劲或羞怯,并会有过度依赖别人的现象。当别人无法配合其需求时,就会有强烈的不安全感及很深的孤单感。
  2. 2.
    无法沟通:沟通不良可能是许多人际问题中最根本的。人若不想沟通或不知当如何坦诚沟通,疏离孤单的感觉就会持续下去,即使置身众人中亦然。
  3. 3.
    自贬的心态:孤单乃是由于我们的几种心态:1 、争胜的心态:我们将生命看做一场大规模的竞赛,成功是胜利者的奖品,竞争是一种生活方式。2、 独立的心态:我们的举止犹如自己是个强健的个体,完全独立,无需神或他人的帮助。3、占有的心态:我们争取能据为己有的一切。4、苛求的心态:使我们为自己的权力而争,并苛求[公平]。
  4. 4.
    敌意:有时候愤怒者会因真实的或想像的不公平而感觉被反对、打击或觉得愤恨难平。有时候怒意是出于自我怨恨而转向别人。
  5. 5.
    恐惧:人之所以如此,往往是因为害怕亲密,害怕被认识,害怕被拒绝或害怕受伤。孤单固然痛苦,但对这些人而言,去接近别人的不安全感与恐惧则更痛苦。
情境因素
有些人是因为察觉自己所处的情境特殊而感到孤单。 最容易感觉孤单的是那些单身人士或是丧偶者以及老年人,他们生活孤独,被悲哀情绪笼照。 高居领导位置的人有时也觉孤单,所谓[高处不胜寒],因为他们走在人群的前面或被排斥在人群之外。
灵性因素
神为自己的缘故创造人类,但是他对我们十分尊重,甚至容许我们反叛。人类确实这样做了,自此以后我们的心就不得安宁,因为我们将自己与神隔绝。成千上万的孤单者不愿向神认罪,却一味沈溺在药物、性、新奇经验、工作、运动,或一些其他的活动中。但总无法挥去内心的不安。孤单(尤其是生存的孤单)来自我们不曾察觉或承认的罪、来自罪恶感、对神的反叛,或者有时候漫不经心的忽略神对我们的关心及神对我们生命的要求。

社会影响

将自己从人群中孤立出来经常(但非每次)是孤单的表示。这类人会间歇的尝试与人亲近、接触,但却常常失败。
低自尊:感觉自己没有用是一种迹象,也是造成孤单的原因。
无望:有时会导致绝望,甚至想自杀。
酗酒与嗑药:人们常藉此逃避孤单或寻找可以共醉的朋友。
暴力发泄:孤单以暴力和犯罪形式表现出来,藉此抒发痛苦并引人注意。

解决

承认问题的存在:当人们感觉孤单,要探索此问题的第一步就是得承认孤单的感觉,并且明白,要针对问题有所解决,痛苦是难免的。
探究造成孤单的因素:众所周知,造成孤单的原因多如牛毛,如果能确认这些原因(透过与受辅者一起讨论及透过对问题的探索),就可以针对原因来治本,而不止是减轻症状而已。
接受不能改变的情况:在探讨原因时,重要的是得认清哪些 是可以改变的(如造成孤单感的不良自我观念或自贬的态度), 哪些是不能改变的问题。
a. 鼓励人们建立积极乐观的内在生活,珍视生活中美好的部分,并培养幽默感。这不仅只是去形成[积极思想的能力],还包括拒绝自怜,即使在社会变迁的动荡、孤单及沮丧中,仍愿看生活的光明面。
b. 建立一种与人保持接触的生活方式。
c. 宗教信仰能帮助人把生命看得完全,使人找到生命的目的与意义,并帮助人在恶劣的环境中仍持守对神的信心,相信神的保守及权能。孤单的人虽然往往无法改变环境,但是藉着神的能力及辅导者温柔的鼓励,却能改变他们的态度与心境。
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虽然有些造成孤单的原因已根深蒂固,但仍有些因素是可以改变、修正或去除的。
a. 建立自信:我们必须帮助孤单的人认识他的能力、优点、天赋的恩赐及弱点。许多人终其一生都告诉自己(虽然他没有说出来让人听见)并确信自己是难看的、无能的、遭人嫌恶的。结果我们变得自卑、缺乏信心而无法面对、处理新状况。
b. 要冒险:需要的鼓励与支持,帮助他们跨出步伐与人接触。
c. 需要社交技巧:他们对人不够敏感,连基本的沟通技巧都不会。辅导者应协助他找出社交的错误,教导受辅者如何与人交往,并对实行成效加以评估。
若你感到孤单,那么,请正视自己的情感。你是真的需要TA来陪你吗,还是,只是一种心理作用罢了,要学会坚强。

防范

克服变迁:现今一切讲求表面化,重视快捷方面的时代,要与人建立关系,就必须下定决心,愿意付出时间,并尽一切的努力。
逐渐学习接纳并培养社交能力 :人们从公开的演说,甚至经常从家庭中感到他们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并且有能力与别人共处。如先前所提,孩子若觉得自己有所依属,是被接纳的,他们便不太感觉孤单。
辅导与预防:孤单有时是因为人们的敌意、恐惧、自我挫败的态 度或行为,及根植在心中的不良自我概念所造成,面对这些问题,辅导者与受辅者不只是要消除孤单的感觉,同时也要防范孤单感的加深或再发生。
学习付出关爱:将焦点从自身的形像重建上转而进入扶持他人或团体的形像重建。正视生命的尊贵与无价将有限之生命投资于无限永生之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