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季節性河流

鎖定
季節性河流指一年內受季節影響特別明顯的河流 [1]  。河流季節變化規律隨各種類型河流水源補給不同而異。以雨水補給為主的河流,主要是隨降雨季節變化而變化。
中文名
季節性河流
外文名
Seasonalstream
別    名
間歇性河流
領    域
環境工程

季節性河流現象描述

夏秋多,冬季少,甚至斷流。以冰雪和冰川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主要是隨氣温變化而變化。春季,由於冰雪融水或帶着冰塊下泄而形成春汛。季節性河流因水量不穩定。滿足不了用水的需要,在洪水期容易發生洪澇災害,枯水期容易加劇水體污染。修建水利工程,調節流量的季節變化,是保護環境、保證人們生產和生活用水的必要措施。由於人類引水量的激增,我國北方的一些天然常流河頻繁斷流,已經成為季節性河流。

季節性河流常流河與季節河的形成條件

為了闡明人為季節河的成因,有必要首先對天然條件下的常流河和季節河的形成條件進行討論。一般而言,天然常流河的形成必須滿足兩個基本條件 [2] 
第一,在給定的氣候條件下,流域面積要大於某一臨界值, 使所接受的大氣降水轉化為徑流之後能保證河道全年維持一定的水流;
第二,河道要有足夠的切割深度,能夠下切到地下水位以下,這樣,在非降雨季節中才能得到地下水的補給, 因而維持最低限度的流量。實際上,上述兩個條件是互相聯繫的。一般而言流域面積較大的河流,其切割深度也較大,因而得到地下水補給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較大的河流往往是常流河;即使在降雨極為豐沛的地區,小流域在非雨季也常常發生斷流。

季節性河流流域尺度的影響

一般而言,在濕潤地區,形成常流河的流域面積臨界值要大於半乾旱區。還缺乏足夠的資料來對此作充分的論證,但可以通過不同氣候帶典型流域水文特性的比較,來得到某些初步的概念 [2] 
以多年平均最小月流量作為指標,對於某一河流而言, 若此值等於零或接近於零,則認為已屬於季節性河流。設有水文站的河流, 一般均為較大的河流,多為常流河, 但我們可以通過外推的方法,來確定上述流域面積臨界值。我們以黃河支流無定河代表半乾旱區的河流,以岷江的支流青衣江來代表中亞熱帶濕潤區的河流,以珠江的支流東江來代表南亞熱帶濕潤區的河流。對於每一條河流,都以該流域干支流 1970 年以前的資料為基礎,點繪了多年平均最小月流量與流域面積的關係。之所以採用 1970 年以前的資料,是為了儘可能減小人類活動對上述關係的影響。在半對數座標中,3 條河流的關係都可以概化為兩條斜率不同的直線,左側直線的斜率小於右側。左側直線外延後, 與橫座標軸有一交點,交點處的最小月流量值為零。與之對應的流域面積,即可以大致反映常流河與季節河之間的分界點。

季節性河流人類活動對人為季節河形成的影響

人類引水的影響,在某種意義上説,人為季節河的形成,是在上述敏感帶中, 人類為了生產和生活的需要,長期大量引用河流的枯水徑流所導致的結果。在人類社會進入近代以前, 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的主要河流均為常流河,只是在連續的特大幹旱年份中,才偶然有斷流現象發生。20 世紀 60 年代到 70 年代以來,隨着國民經濟的發展,這一地區的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鋭。八十年代以後, 進入經濟快速發展時期,人類引用河川徑流量佔總徑流量的比重急劇增大,導致了這一地區河道斷流現象的普遍發生。以黃河下游資料為基礎,我們在點繪了斷流天數、人類引用河川徑流量佔天然徑流量百分比隨時間的變化。可以看到,兩者都隨着時間的推移而呈增大的趨勢,説明二者之間有着成因上的聯繫。繪的永定河斷流天數與官廳水庫下泄徑流量隨時間的變化表明,隨着官廳水庫下泄水量的減少,斷流天數迅速增加 [1] 
參考資料
  • 1.    許炯心. 人為季節性河流的初步研究[J]. 地理研究, 2000, 19(3).
  • 2.    王德銘. 中國大百科全書.環境科學.環境生物學[J]. 環境學,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