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孟良

(北宋名將)

鎖定
孟良,北宋名將,曾授朝散郎殿中丞,致仕騎都尉。孟良和焦贊楊家將中兩員都以勇猛著稱的大將,常常一起出場,被稱為“焦不離孟,孟不離焦”。
孟良焦贊在歷史上都有一點蹤跡,但孟良沒有史書的單獨記載,只知道他的墓地在河北永清
從孟良崮,孟良營,孟良梯等地名,依稀可以推測孟早年是綠林好漢,此後在宋軍中成為對遼防禦的北軍軍官;焦贊則被證明是北宋後期富弼的部下,也是抵抗遼軍的北軍將領。
所處時代
北宋
民族族羣
本    名
孟良
官    職
朝散郎守殿中丞、騎都尉
墓    地
河北永清

孟良軼事典故

位於孟河小黃山中部地段南麓山坳的一處箬帽山頂東邊,有一塊孟良試刀石,另一處位於小黃山西部的狗頭山南部,世稱鎮海石。孟良試刀石和鎮海石都有它們的美麗傳説。
宋朝大將軍孟良,在抗擊遼金入侵滁河一役中被戰敗,他用一隻小船隨風漂流在長江中,漂流了一天一夜後真是雪上加霜,他所劃乘的小船也不幸在瀏思魚港沉沒,孟良就隨身帶着一把戰刀,沿着江堤隻身逃到了江南長江邊上的小黃山上,這時焦贊已從蘇北的泰興過長江追救孟良來了,他也沿長江岸邊尋覓到了小黃山。
焦贊與孟良在小黃山腳下有幸相遇後,就住在小黃山南面1200多米處(東亭村)的一座破舊的廟內,他倆一時感到心中很煩悶,於是就飲酒對酣,焦贊從布袋裏拿出了他從泰興帶過來的一些白果作為下酒菜,孟良也拿出唯一的一瓶酒。他倆就將一粒粒白果生吞,當作下酒的菜。在他倆快吃完的時候,不知不覺地掉下了一粒未吃的白果,後來這一粒白果就在此地生根、發芽、成長。幾十年以後成為了一棵參天大樹,就是現在依然長得很旺盛的東亭村一棵大銀杏樹,而當時他倆一塊避難的破舊廟宇,後人就叫它為背陰廟。因為當時正是秋天,天氣還有點悶熱,孟良、焦贊是在這座廟的東舍牆背陰之處飲酒避難的,故這座廟就被後人稱為背陰廟。
孟良酒醉以後,藉着酒興,提着戰刀沿着一條小路朝北向黃山的方向走去,焦贊手也拿起鐵錘放在肩上緊跟在後面,一路上他們倆跌跌撞撞走着走着,等穿過了一片紅樹林之後,就來到了小黃山腳下,然後又開始慢慢地向一個山峯攀登。由於倆人都已酒醉所以不能一下子就爬上山去,等他倆攀登到半山腰時,都氣虛累累了,剛好,傍邊有一塊大石頭,他倆就一屁股坐在了這塊大石頭上。這塊大石頭呈長條形,而且石塊上面很光滑,這時孟良坐在這大石塊上面,他越想越氣,越想越恨,感到自己滁河敗北,落荒於此地,也想到了宋朝皇帝的昏君,更想到了他一定要報仇雪恥,只見他隨手一刀對着石塊旁邊的一棵松樹砍去,鋒刃的戰刀將這棵松樹砍倒了,此時,孟良的酒也醒了一半。手一摸刀刃已鈍了,於是就在這塊大石上磨起了他心愛的戰刀。沒有水怎麼磨刀呢?他就摘下一些松樹葉子,在石面上擠壓出一些汁液,然後灑在石面上再磨。經過了半個小時的磨礪,刀刃鋒快無比,信手劈下這塊石頭,這塊石頭留下一個大,這時天已經慢慢地亮了起來,然後,倆人就到河莊上吃早飯去了,吃早飯就一路向西又去投奔宋軍大兵營了。後來,後人上山時發現了這塊被刀劈的石頭,就叫這石頭為孟良試刀石。
在清道光年間,有一名常州府秀才約了幾位好友去黃山郊遊時作了一篇短文如下:今時遊東山,有一大巨石,石上面光滑,唯現一缺口,酷似利刀劈斬之痕。請示智瘦者曰:此乃宋將孟良於此磨礪 戰刀之後,形成鋒刃刀劈後所至,孟良思及滁河失守,一時雪恥之心激起,遂劈石試刀,人稱此石乃孟良試刀石也。
這就是孟良試刀石和背陰廟以及尚存的千年銀杏大樹的來歷。 [1] 

孟良藝術形象

孟良文學形象

評書中,孟良焦贊本來是芭蕉山的山大王,當時的芭蕉山有四個大王,分別是老大花刀嶽勝,武藝高強且有帶兵之才;老二孟良出身富豪,因為喜歡結交朋友敗盡家業,後來成為獨行大盜;老三焦贊本是芭蕉山上最早的山大王,由於下山剪徑遇到孟良,敬佩他的武藝,便請他上山作大寨主,二人在不久後想打劫嶽勝楊星,卻被二人擊敗。於是嶽勝作了大王。而楊星人稱“打虎太保”,武藝很高卻不通兵法,故排行老四。此四人都被楊延昭打敗,後歸順。
孟良善用大斧,但粗中有細,善於深入敵後。且擁有一個裝滿硫磺球的“火葫蘆”,往往在孟良不敵於人時,會使用葫蘆中的硫磺球進行反擊;他曾用火葫蘆將遼國大帥韓昌的鬍子燒灼。因此,象徵孟良的臉譜上畫有一個倒置的紅色葫蘆。

孟良影視形象

2011年電視劇《穆桂英掛帥》王寶德飾演孟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