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孟方立

鎖定
孟方立(?-889),河北邢州人,唐末五代時任昭義軍節度使,割據稱雄,晚唐軍閥,881年 - 889年以節度使身份控制昭義局部或全境,將其首府從潞州遷到家鄉邢州,引起了潞州百姓的怨恨,他們倒向了河東節度使李克用,孟方立最終為李克用所敗。由於害怕部屬造反,他自殺了。
本    名
孟方立
所處時代
唐末
出生地
河北邢州
逝世日期
889年

孟方立家族世系

1世孟子(即孟軻),字子輿,孟氏始祖
2世 孟仲子,北宋鄭和五年(1115年)追封“新泰伯”
3世 孟睾,鄒之處士,隱居不仕,好靜、多智慮,容貌俊儀,通五經,美詞章
4世 孟寓,朝召不受,性忠厚淳樸,不驕侮人,善於與人交往,治家有道
5世孟舒,字子懷,漢朝雲中牧
6世 孟之後,隱居不仕
7世孟昭,漢朝博士,博覽經史,問貫古今
8世 孟但,漢朝太子門大夫,精易道。
9世 孟卿,漢朝淮陽太守、太傅
10世孟喜,字長卿,漢朝郎官
11世 孟鎡,抱道不仕,主奉祀事
12世孟興,漢朝尚書郎
13世孟嘗,字伯周,漢朝徐令、合浦太守
14世 孟展,字君城,不仕
15世 孟戫,東漢濟陽太守、太常、太尉
16世孟敏,字叔達,東漢新郡太守。博學能文,有荷甑墮地不顧事
17世孟光,字孝裕,東漢講部史;蜀漢拜議郎、符節令、屯騎校尉、長魯少府、大司農
18世孟康,字公休,曹魏散騎侍郎、弘農太守、典農校尉、渤海太守、給事中、散騎常侍、中書令,封廣陵寧侯
19世孟宗,字恭武,孫吳永寧令、右御史、司空。“二十四孝”之一,有“哭竹生筍”之事
20世 孟揖,晉朝廬陵太守
21世孟觀,字叔時,晉朝殿中郎、黃門侍郎,生二子:孟嘉、孟陋
22世孟嘉,字萬年,晉朝安西大將軍長史、江州別駕,生二子:孟懷玉、孟龍符。性無苟合,言無誇衿,為時所重
23世孟懷玉,晉安帝時封鄱陽縣侯,後為陽豐縣男,任江州刺史、南中郎將
24世孟表,字武達,南齊馬頭太守;北魏輔國大將軍、南兗州刺史、豫州刺史,因功封汶陽縣伯,散騎常侍、光祿大夫、平西大將軍
25世孟斌,北魏右丞相
26世孟威,字能重,北魏平北大將軍、光祿大夫、驃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
27世 孟恂,字修仁,北魏東州太守;北周太子少師、太子太傅、車騎大將軍
28世 孟儒,字敬業,北魏彭城王韶典;北齊文宣帝除中書舍人、東郡太守、廣平太守、太中大夫、衞將軍
29世孟景,隋煬帝時為膺揚將軍
30世 孟善誼,隋朝河內通守
31世孟詵,唐朝鳳閣舍人、春宮侍郎、相王召為侍讀、同州刺史
32世 孟大融,唐玄宗屢召不仕,後隱居於王屋山
33世孟浩然,唐朝詩人,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年四十遊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餘首。生二子:孟雲卿、孟庭玢(孟郊之父、孟常謙的祖父)
34世孟雲卿,字宜甫,唐朝校書郎,與詩人杜甫善交。生二子:孟簡、孟華
35世孟簡,字幾道,唐朝倉部員外郎、諫儀大夫、常州刺史、户部尚書、御史中丞、山男東道節度使
[注:孟簡、孟華均無後代,所以把孟庭玢的孫子,即孟郊(唐朝詩人)的兒子孟常謙作為孟軻的第36代繼承人]
36世 孟常謙,唐朝安州刺史侍御史、安州防禦兵馬使,生二子:孟遵慶、孟元陽
37世 孟遵慶,旨召不仕
38世 孟琯,唐元和末旨召不仕。韓文公雲:年少,禮甚嫺。手持問一編甚鉅。退披其編以讀之,盡其書無有不能。其所與友盡善之。生二子:孟方立、孟方遷
39世孟方立,唐朝昭義節度留守
42世孟貫,不仕,工於詩詞,主奉祀事
43世孟昶,隱居不仕,主奉祀事
44世 孟公濟,少勵高行,不樂仕進,避契丹之亂,藏譜於屋壁,隱居東山而終
45世孟寧,宋仁宗景佑四年(1037年)孔道輔守兗州,訪得孟子墓在四基山之陽,又於鳧村訪得四十五代孟寧,推薦於朝,拜迪功郎、鄒縣主簿。率領族眾,修編祖譜,主奉祀事。至此家事復興,無廢缺現象。孟氏後裔尊為中興祖,附祀故里祠。生二子:孟存、孟堅
46世 孟存,主奉祀事,生二子:孟況、孟海
47世 孟況,宋朝魚城教諭,主奉祀
48世 孟彬,宋朝臨沂縣主簿,主奉祀事,生二子:孟澄、孟沂
49世 孟澄,仕為滕縣尹,主奉祀事。
50世 孟德成,居滕,元太宗時復其家。仕嶧州知州,為族長,主奉祀事,生三子:孟述祖、孟光祖、孟榮祖
51世 孟述祖,主奉祀事,生四子: 孟惟清、孟惟忠、孟惟敬、孟惟信
52世 孟惟清,主奉祀事
53世 孟之平,主奉祀事,生三子:孟思春、孟思温、孟思潤
54世 孟思春,主奉祀事
55世 孟克剛,主奉祀事,無嗣
56世孟希文,字士煥,46世孟堅的第九代孫孟克仁的長子,1451年授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主奉祀事。孟氏世職自此始
57世孟元,字長伯,1489年承襲世職,其子孟公綮(1533年承襲世職)
58世 孟公肇,字先文,是孟元弟弟兒子,1523年代襲世職
59世 孟彥璞,字朝璽,1567年承襲世職
60世孟承光,字永觀,1601年承襲世職,長子孟宏略(其子孟聞玉)
61世 孟宏益,字振揚,1623年代襲世職;孟聞玉長大後即讓職,朝廷改封孟宏益為錦衣衞千户
[注:孟宏益,又名孟宏譽,生一子孟聞璽,孟聞璽生孟貞仁]
62世 孟聞玉,字尤甫,1629年承襲世職,主奉祀事
63世 孟貞仁,字靜若,1644年承襲世職,主奉祀事
64世 孟尚桂,字播馨,1716年承襲世職,主奉祀事
65世 孟衍泰,字懋東,1740年承襲世職,主奉祀事
66世 孟興銑,字起輝,未承襲世職
67世 孟毓瀚,字鍾北,1750年承姚大宗,承襲世職,主奉祀事
[注:孟毓瀚無子,由孟興銑的二弟孟興錞的兒子孟毓纍為繼續人;孟毓纍生孟傳槤]
68世 孟傳連,字國摸,1780年承襲世職,主奉祀事
69世 孟繼烺(lang),字體耀,1815年承襲世職,主奉祀事
70世孟廣均,字京華,乙酉科舉拔貢,戊子科舉人。於道光十二年(1832年)承襲世職,主奉祀事。欽加主事銜,晉員外郎。先後創建或修復了廟、府、林、孟母斷機堂及廟户營三遷祠等古建築羣。並支持修纂了《重纂三遷志》、《孟子世家譜》。為我們今天能看到孟廟、孟府之完整面貌,以及對研究孟氏家族的興衰成敗、沿革變遷等方面資料,均做出來了重大貢獻
71世 孟昭銓,字伯衡,1874年承襲世職,主奉祀事
72世 孟憲泗,字法魯,光緒年間承襲世職,主奉祀事,生三子:孟慶桓、孟慶榕、孟慶棠
73世 孟慶恆,字頌武,因早卒,未能承襲世職,由弟孟慶棠(字澤南)於光緒20年代襲世職;至光緒31年(1894年)正式承襲;1935年由“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改稱為“亞聖奉祀官”
74世孟繁驥,字雪生,1939年承襲奉祀官;1949年去了台灣,1990年在台北病逝
75世 孟祥協, 1990年接任“亞聖奉祀官”,現居台灣

孟方立奪取昭義

孟方立是邢州人,生年不詳。881年,他任天井關防禦使。時任昭義節度使高潯率軍企圖收復數月前被黃巢農民反抗軍攻佔的長安時,被部將成麟所殺。成麟奪取軍權,回師潞州。孟方立聞訊,攻打變軍,殺了成麟。
孟方立殺死成麟後,並未留在潞州,而是率軍回家鄉邢州。潞州人推宦官吳全勖為留後882年,對黃巢作戰的總指揮前宰相王鐸以僖宗名義任孟方立為邢州刺史。孟方立拒絕受命,並拘押了吳全勖,稱宦官不能為留後。他寫信給王鐸,要求派一名文官來任節度使。王鐸任鄭昌圖為留後。隨後,僖宗又任王徽為新任昭義節度使。但王徽嫌路途遙遠,且得知孟方立已控制了昭義鎮在太行山以東的邢州、洺州磁州,拒絕赴任昭義,推薦鄭昌圖。僖宗同意了,改任王徽為大明宮留守、京畿安撫制置修奉使,負責修繕長安宮闕。鄭昌圖赴潞州就任,但不到三個月就離開了,使孟方立實際控制了昭義。

孟方立遷府邢州

孟方立把昭義首府從潞州遷到邢州,自稱留後。他任李殷鋭為潞州刺史。後來史書提到孟方立時都稱他為節度使,可見他後來轉正了。孟方立認為潞州人曾推翻節度使,為了削弱,他迫使將領和富人舉家遷到太行山以東的三個州。監軍宦官祁審誨得知潞州百姓不悦,讓武鄉鎮使安居受寫密信給握有重兵的河東節度使李克用,請求他予以干涉。883年冬,李克用命大將賀公雅攻打孟方立,被擊敗。李克用又派出堂弟左營軍使李克脩,李克脩攻陷潞州,殺李殷鋭。李克用和孟方立從此為了昭義鎮的控制權而開戰,導致昭義鎮撂荒了。884年秋,在李克用要求下,僖宗任李克脩為昭義節度使,使得昭義鎮出現了兩位節度使。
此時,洺州刺史馬爽和昭義軍指揮使奚忠信發生爭執,885年夏,馬爽叛變,想迫使孟方立殺掉奚忠信,但他很快兵敗逃往鄰鎮魏博。孟方立向魏博節度使樂彥禎行賄,説服樂彥禎殺了馬爽。

孟方立最終敗亡

886年秋,李克脩大舉進攻孟方立,佔領了太行山以東的很多城市,任大將安金俊為邢州刺史。888年,孟方立試圖反擊,派奚忠信攻打河東鎮的遼州,但奚忠信被李克脩擊敗並被俘虜移交給李克用。
889年夏,李克用李罕之李存孝大舉進攻孟方立,很快攻佔洺州和磁州。孟方立派大將馬溉和袁奉韜抵抗,在琉璃陂敗績,二將均被俘。李克用包圍邢州。由於孟方立懷疑將領,將領們都怨恨他,此時已經不服從他了。孟方立以為無望,飲鴆自殺。士兵推他的弟弟(一説堂弟)孟遷為留後,但孟遷略作抵抗後投降了,使李克用控制了昭義全境。